前言:在撰寫風險防范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摘要:在政府采購的生命周期內,項目決策處于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政府采購決策過程包含諸多不確定因素,導致決策及其結果存在不確定性,既風險。
本文研究了政府采購決策風險識別的過程,按照政府采購決策的程序指出了政府采購決策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因素,對其誘因進行了全面分析,并給出了政府采購決策風險的防控策略。
一、政府采購決策的風險識別
政府采購決策風險是指在政府采購決策過程中,由于決策方法和程序的缺乏科學性,導致某些風險因素的發生,從而導致決策結果相對預期效果的不利變化。風險識別是確定可能發生的風險的類型,目的是為風險分析提供素材和框架。政府采購決策風險識別重點考察政府采購決策過程可能存在的各種風險因素,特別要找出決定政府采購成敗的關鍵風險因素,為政府采購的正確決策提供堅實的基礎。為了便于對政府采購決策風險實施有針對性的風險管理,我們可以依據政府采購決策過程來對決策風險分類。
1.審批階段風險因素(1)違反國家或地方的法律法規:政府采購的程序違背國家或地方法律法規。(2)決策目標選取不當:政府采購的決策目標選取不當,甚至是錯誤的,不符合國家相關法律和政策的要求。(3)項目多目標處理不當:政府采購是多目標的,多目標不能全面兼顧,或遺漏重大決策。(4)超出采購單位權限:含有不屬于采購單位權限內的采購項目。(5)市場可行性分析與項目建議存在重大錯誤或漏洞:主要是政府采購的工程項目,市場可行性分析與項目建議存在重大錯誤或漏洞。
2.方案擬訂階段風險因素(1)市場信息不全或重大信息遺漏:在政府采購的決策前和決策過程中市場信息收集不全面或重大信息被遺漏或忽略。(2)智力缺乏:進行政府采購決策的技術人員、專業人員缺乏,不能進行方案設計。(3)采購模式選擇錯誤:對集中采購和分散采購的選擇不當。(4)采購方式選擇不當:對五種采購方式的選擇錯誤,不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采購方式,發揮各種采購方式的優點。(5)供應商選擇不當:選擇的供應商缺乏實力或者不符合要求。(6)重大方案遺漏:在擬訂方案的過程中可選方案設計過少。(7)研究分析的方法選取不當:方案可行性分析方法選擇錯誤。(8)應變措施不力:環境發生變化后的應變措施缺乏或者處理不了。(9)合同條款制定不當:合同條款制定不當,包括不平等條款或是對己方不利的條款。
一、民間借貸的現狀與特點
(一)規??偭坎粩嘣鲩L
據對湖南省益陽市50家企業、120戶城鎮居民和120戶農村居民問卷抽樣調查測算,至2008年末,全市民間借貸總量約為54億元,比2004年增加9.52億元,增幅為21.4%,分別占全市人民幣存、貸款總額的8.6%、9.7%。樣本企業民間借入資金余額戶均規模122.4萬元,比2004年增加38萬元,年均增長11.25%;樣本城鎮居民2008年末通過民間借入資金余額戶均3.94萬元,比2004年增加1.33萬元,年均增長9.8%;樣本農村居民2008年末通過民間借入資金余額戶均3.42萬元,比2004年增加1.06萬元,年均增長7.4%。根據相關數據,我們得出以下結論:全市中小企業民間借貸34.29億元,約占民間借貸總額的63.5%,城鄉居民約占36.5%;二是城市居民參與民間借貸的比例略高于農村居民;三是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參與民間借貸的比例遠高于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
(二)融資范圍不斷擴大
抽樣調查顯示:中小企業民間借貸約77%是用于解決生產經營流動資金不足,約23%用于固定資產投產;農戶得到民間借貸在生產及生活中的分配比例是58∶42;城鎮居民民間借貸資金約74%用于投資經商。從益陽市民間借貸投向看,主要集中體現在三大領域。一是農業產業化領域的需求。據調查的100家龍頭企業資金需求達83億元,較上年增加24億元,增長13%,銀行貸款滿足率僅為50%,有三成的企業得不到銀行貸款,資金缺口約38億元。二是房地產開發領域的需求。據調查,在自籌資金中房地產開發商向民間借貸的資金所占比重下降了約12%。2008年農民住房支出較2005年、2006年、2007年分別增長了20%、18%和22%,使民間借貸由過去的生活急用轉為居住借貸。三是新型工業領域的需求。
(三)交易活動由暗轉向公開或半公開化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次醫學研究選擇某院兒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之間收治的200例兒科患者為觀察對象,男性120例,女性80例,患兒年齡1~7歲,平均(4.2±3.2)歲。其中,先天性疾病20例,神經系統疾病30例,消化系統疾病60例,呼吸系統疾病90例。通過隨機分組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100例,且兩組觀察對象基本資料對比無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對照
組觀察對象接受常規臨床護理,針對性分析其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實驗組觀察對象在兒科護理管理中應用風險防范式護理,具體措施:(1)在護理人員排班時,進行彈性排班,避免工作安排不當導致護理糾紛時間的發生;(2)強化患者家屬的安全教育,因為兒童患者依從性差且好動,因而常易發生燙傷、摔傷和碰撞等事故,此時,患者家屬應加強防燙傷和防摔傷等方面的安全教育;(3)護理人員應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提高治療設備和物品使用的安全性;(4)兒童發病后,患者家屬常會出現無助、焦慮等不良的心理狀態,因此,加強患者家屬的心理干預,與患兒家屬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獲得患者家屬的理解與支持,鼓勵患兒家屬樹立信心;(5)患兒臨床治療過程中,應通過玩具等娛樂方式,幫助其分散注意力,緩解其不適感;(6)陌生的醫療環境會導致患者出現不良情緒,此時,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兒的交流,使其配合治療和護理過程,通過擁抱、牽手等方式,增強患兒的安全感;(7)靜脈輸液是兒科患者常用的臨床護理措施,因此,護理人員應提高自身的靜脈穿刺成功率,緩解反復靜脈穿刺給患兒造成的痛苦,減輕患兒家屬的焦慮情緒。醫療單位應關注兒科護理人員操作技能的培訓,使其掌握不同血管的穿刺方法。
1.3療效評定依據對比分析
一、技術風險
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發展,使我國的電子銀行業務品種越來越豐富,便捷性也不斷提高。但也引發了更多形式的新的安全威脅手段。商業銀行在進行業務改造時的信息技術并不完全成熟和完善,可能存在安全隱患,保護程序不能完全隔離病毒或其他安全隱患,信息程序可能被其他不法分子破解,從而影響計算機系統的運行。由于技術漏洞的存在,導致計算機中病毒、電腦黑客入侵等,造成系統癱瘓或客戶信息被盜等情況。如何確保交易安全,保護個人的信息,就成為銀行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主要為客戶操作風險。表現為部分客戶在對電子銀行不了解情況下,在銀行舉辦促銷或其他優惠活動時,為了一時的小惠開通了電子銀行,但由于其對網銀風險的無知,對U盾或動態口令沒有妥善保管,從而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有的客戶雖然了解了部分電子銀行知識,但卻沒有按要求進行正規操作,在操作時誤入釣魚網站,造成資金損失。現在網絡詐騙、電信詐騙五花八門,有的客戶對此疏于了解和防范,警惕心差,甚至出現自己操作直接將錢匯往詐騙分子的案件。
三、內控風險
我國電子銀行業務快速崛起,金融電子化進程日益加快,但我國商業銀行的內控建設卻有些滯后,在內控制度建設、風險管理、工作流程等方面的規章制度還不完善,部分制度流于形式,沒有真正落實。個別前臺柜員在為客戶辦理業務過程中,為一己私利,利用客戶對網上銀行的不了解,向客戶營銷網銀后,替客戶保管證書或U盾等,甚至出現銀行內部員工盜取客戶資金的案件。其他人員也可能利用銀行內控規章不完善的漏洞,伺機違規操作甚至違法犯罪,給電子銀行的安全運行與快速發展帶來巨大風險。電子銀行涉及多個部門,如果銀行的戰略和部署不到位,內控措施較弱,會給電子銀行的發展帶來巨大隱患。
摘要: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推動,而金融發展的動力在于創新,金融創新成為金融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推力。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金融創新已成為金融業共同關注的話題。但金融業在進行金融創新并產生積極效應的同時破壞了原有的平衡,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產生了金融風險。本文在分析金融創新產生原因的同時,對風險防范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希望能同大家做有益的探討。
關鍵詞:金融創新風險防范
一、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創新的涵義
20世紀20年代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在其名著《經濟發展理論》中認為創新是新的生產函數的建立,包括新產品的開發、新生產方式或者技術的采用、新市場的開拓、新資源的開發和新的管理方法或者組織形式的推行。熊彼特的創新理論研究的對象是廣義的經濟發展中的創新。對于金融創新,本文的界定為:金融業各種要素的重新組合,具體是指金融管理當局或金融機構為追求宏觀效益或微觀利益而對其機構設置、業務品種、市場結構及制度安排等方面進行的創造性變革和開發活動。金融創新的具體內涵包括:金融業務創新、金融市場創新和金融制度創新。
二、金融創新風險的形成原因
1.金融創新通過影響貨幣供應量而使通貨膨脹成為可能。商業銀行的新型負債賬戶、可轉讓存單、證券化貸款等金融創新創造了新的貨幣供給。而現代金融業電子化的進程加快,電子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金融交易效率,從而提高了貨幣流通速度。另外,金融創新通過電子化交易、創新的工具等擴大了貨幣乘數。以上都增加了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應量、調控信貸規模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