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醫養結合的建議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養老困境
⒈傳統家庭養老模式獨木難支。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農村勞動力大量遷移和家庭結構核心化使得代際分離的居住方式越來越普遍,形成了大量的空巢家庭,這使得老人的養老需求難以得到滿足。一是子女日常照顧弱化。“4-2-1”的核心家庭結構使得青年人面臨著贍養老人和撫養下一代的雙重壓力,這難免會分散子女對老人的照顧程度,老年人一旦遭遇疾病的襲擊可能無法獲得長期的照料。二是家庭經濟支持不足。由于老年人退休后收入減少,加之身體健康狀況弱化,其經濟負擔越來越重,主要依靠政府資助和兒女的經濟支持來維持日常生活以及醫療支出。而近年來,盡管子女外出務工可以獲得更高的經濟收入,但由于外出打工的成年子女在建房、教育、醫療等各方面的經濟壓力以及風險等極大程度地限制了外出家庭成員為父母提供經濟支持的能力,[2]所以一些農村老人并沒有因此而增加日常經濟支持。三是精神慰藉匱乏。老人年邁時也正是子女的事業高峰期,職業流動性的增強使得子女陪伴老人的時間十分有限,分居兩地疏離了兩代人之間的親情。特別是獨居老人,相較于有子女或配偶陪伴的老人而言更容易感受到孤獨以至于陷入精神困境。四是老年人醫療護理缺失。人到垂暮之年患病率要大大高于其他任何時期,2013年衛生部調查統計數據顯示,65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兩周患病率為465.9‰,慢性患病率則高達645.5‰。而子女由于承擔過多的生活壓力無法為老年人提供長期、專業的醫療護理,加之部分農村老年群體在獲得醫療資源方面也存在著困難,這使得各種疾病長期困擾著老年人的生活。
⒉現行養老模式難以滿足新形勢下老年人的多維需求。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起就已經開始探索“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目前,社區居家養老、機構養老、自我供養等模式都為老年人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但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都存在著服務空白。基于此,筆者從服務方式、服務內容、服務對象等方面分別對機構養老、社區居家養老和自我供養三種模式做一簡要分析和對比(見下表)。
三種養老服務模式比較
機構養老,是采用公益化或市場化的運營機制,通過興建養老院、福利院等將老人集中供養并提供專業化服務的養老模式。機構養老的優勢在于:其不僅能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且家庭無力照顧的老人提供專門照料,而且能為老年群體搭建一個群居和社交的平臺,有助于緩解老年孤獨。但應看到,目前機構養老尚不能完全滿足我國老齡人口的需求。究其原因:一是服務資源有限且居住費用過高使得許多老年人望門興嘆;二是大部分服務人員為臨時工作人員且缺乏專業的技能培訓,無法在日常生活照料之外提供疾病治療、康復護理等服務,不利于老年人疾病康復;三是由于生活習慣和心理寄托等方面的影響,老年人更加趨向于居住在自己熟悉的家庭或社區中,對養老機構認同感較低,即便入住也是迫于無奈。
關鍵詞:復數 整體處理方法 數形結合方法 求簡意識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b)-0125-02
復數是在實數的基礎上擴充而得到的。這一擴充過程體現了實際需求與數學內部的矛盾對數學發展的推動作用,同時也體現了人類思維的作用,從而使得數學更加光彩奪目,但復數的概念性強,性質獨特,且與三角函數、幾何、多項式等方面想聯系,因此,在復數的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求簡意識。本文從以下五個方面談了如何在活解復數題中培養求簡意識。
(1)在活解復數題中運用整體處理的方法能使求解簡單,從而培養學生的求解意識。以下四個例子用了四種方法介紹了整體處理的手段。
例1.已知、是兩個復數,,,是正實數,求。
解:
又
則
此例從整體著眼,利用模與模及共軛復數的性質,直接從整體出發來計算,若從局部出發進行復數計算求模會造成很大的麻煩。
例2.已知,求
。
解:
而,
故
。
此例不是直接代入來計算,先整體化簡,最后再代入計算,這樣簡化效果十分明顯。
例3.已知復數滿足≤2,求的輻角主值的取值范圍。
解:設,則
因為≤2,則≤2
故在以為圓心,2為半徑的圓上及內部。
當過原點的直線與圓相切時,由得
即
這就是所求的的輻角主值的取值范圍。
此例更是整體處理的精彩應用,乍一看感到無從下手,但對所求作整體遷移,變換了視覺,使問題豁然開朗,從而使問題輕易獲解。
(2)數形結合方法在簡化復數計算中也有很大的優越性。
例4.已知復數滿足,且
,求、。
解:
、、在復平面上的同一圓上
顯然點在第一象限內(如圖1所示)。
又因為對應向量為復數,對應向量所構成平行四邊形的對角向量,所以只有
故得所求:
或
本例根據所給復數的具體條件,找出其幾何特征,從而使所求問題變得簡單明了。
(3)運用輻角的運算性質,使有關復數求解的問題變得更加直接。
例5.設復數的輻角主值是,的輻角主值是,求。
解:由輻角的性質,是的輻角,
又
所以
而
進而
故可得
(4)巧用復數共軛,易得結論。
例6.設是實系數一元二次方程的兩個根,且知是虛數,是實數。求的值。
解:由實系數方程虛根共軛成對性質知,
又因為是實數
所以
進而
又故
(5)設而不求為計算構筑橋梁,從而使計算簡單方便。
例7.設,,
求得值。
解:由,易得
設,
則有,
,
求得
故。
總之,在復數運算中,要多方面思考,做到不僅會算,更要少算,甚至會而不算,在整體思想、數形結合思想等的指導下,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求簡意識。
參考文獻
[1] 鐘玉泉.復變函數倫[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關鍵詞:建筑節能;建環專業;課程設計;畢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5-0069-02
一、引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我國建筑能耗的總量逐年上升,在能源總消費量中所占的比例已從上世紀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27.45%,逐漸接近三成。這其中用于供暖、通風、空調系統的能耗約占到建筑能耗的30%~50%。隨著人們對居住環境質量要求的不斷提升,該比例還有進一步加大的措施。如果不開始注重建筑節能設計,將直接加劇能源危機,同時也會間接帶來嚴重的環境問題[1,2]。
建筑節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規劃、設計、新建(改建、擴建)、改造和使用過程中,執行節能標準,采用節能型的技術、工藝、設備、材料和產品,提高保溫隔熱性能和采暖供熱、空調制冷制熱系統效率,加強建筑物用能系統的運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證室內熱環境質量的前提下,減少供熱、空調制冷制熱、照明、熱水供應的能耗[3]。由于暖通空調系統是建筑耗能的大戶,對暖通空調系統的進行節能設計和節能運行就成為降低建筑能耗的關鍵,其中節能設計是系統能節能運行的基礎。
培養能從事建筑物采暖、空調、通風除塵、空氣凈化和燃氣應用等系統與設備以及相關的城市供熱、供燃氣系統與設備的設計、安裝調試與運行工作,具備建筑節能設計、建造、運行管理的基本理論與專業技能的專業技術人才是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之一[4]。作為培養暖通空調系統設計和運行專業人才的對口專業,建環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從各教學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節能概念和節能意識,以便為其將來從事建筑節能工作奠定基礎。
培養學生的建筑節能觀念可以通過相關專業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來實現。但相關理論課教學可能涉及的問題都是局部的,很難從系統整體入手揭示建筑節能本身的規律,而實踐教學中的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環節為建筑節能整體觀念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教學平臺。
二、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中節能概念的培養
我校建環專業的課程設計為綜合課程設計,非傳統意義上的完成單科的大作業。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將大學前期所學的與本學科相關的專業理論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工程設計方法和原則,綜合應用于實際工程設計的能力。其主要內容是每個同學獨立完成針對某城市辦公樓的建筑設備(通風、空調、供暖、鍋爐房、制冷、室內給排水、建筑控制系統)的工程設計。而畢業設計是在生產實習與綜合課程設計的基礎上,通過對完整的、實際的、建筑設備工程的設計和專題研究,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及深化所學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且受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學生在指導教師和設計院工程師的指導下應獨立完成供熱(含供暖)、通風(含除塵)、空調(含凈化)、制冷(含中、小型冷庫)、中小型供熱鍋爐房(含熱力站)工藝、小區給排水(含建筑消防)等建筑設備系統的工程設計,畢設的題目全部來源于設計院的實際工程。相對而言,畢業設計涉及的工程類型更廣,學生受到的鍛煉更廣泛。
對某工程的暖通空調系統進行設計,其設計的主要內容涉及:冷熱負荷的計算、空調采暖方案的確定、水系統與風系統的水力計算、房間的氣流組織計算、設備的選型、控制方案的確定等。如何將節能概念貫穿在各設計階段,是設計節能系統的前提。
1.確定冷熱負荷時的節能考慮。單純的冷熱負荷計算看似簡單,但學生在此階段應該了解設計對象圍護結構的熱工參數、體型系數、窗墻比等是否符合相關的節能標準;建筑物的朝向可能對冷熱負荷的影響;遮陽對夏季空調負荷的影響;室內設計參數取值的高低,與能耗的多少有密切關系。加熱工況下,室內計算溫度每降低1oC,能耗可較少5%~10%;在冷卻工況下,室內計算溫度每升高1oC,能耗可較少8%~10%。為了節約能源,學生在此階段應了解在保證室內人體舒適的前提下冬季應避免采用過高的室內溫度,夏季采用過低的室內溫度。負荷計算完成后,通過各負荷分項分析,提出節能的改進建議。
2.系統的方案確定階段的節能考慮。應考慮當地的資源、環境等因素以及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結構特點,并通過技術經濟比較來選擇并確定適合所設計建筑物的空調系統方式、冷熱源方式、以及空調系統控制方式。
在冷熱源的方式選擇上,應根據建筑的規模、使用特征、結合當地的能源結構及價格政策、環保規定等盡可能地利用基于太陽能、地熱、廢熱等可再生能源或低品位能源驅動的冷熱源,減少電能的直接利用。
在選擇空調、采暖系統時,應考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建筑物本身的結構特點、當地的氣候特點、負荷的特點,選擇合理的采暖及空調方式,達到運行節能的目的。對于公共建筑的高大空間的采暖,盡可能采用輻射供暖的方式。建筑高度大于或等于10m,體積大于10000m3的高大空間建筑,應采用分層空調系統。空調系統有集中排風系統時,應考慮設置排風熱回收裝置。有條件時,可采用自然通風來消除建筑物內的余熱、余濕。
3.風管、水管系統、房間氣流組織設計的節能考慮。風管、水管系統設計時應考慮盡量減少阻力損失,在管路通過不需采暖或空調的房間或空間時,相應管路需設置保溫措施以防止冷、熱量的散失。對于復雜或高大空間的氣流組織,應盡可能借助于數值模擬來優化空調房間的送、回風方式,以達到優化節能的目的。
4.設備選型的節能考慮。在空調系統中,冷水機組的能耗是最大的。選擇冷水機組時,機組的COP值應滿足標準的要求。然而,實際測試表明,冷水機組的COP隨部分負荷的大小和機型的不同而變化。存在冷水機組在部分負荷下運行COP值不高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眾所周知,機組實際運行性能系數COP是由機組內部因素和外部條件共同影響的,而通常在部分負荷下運行時,其外部條件較滿負荷時優越,環境溫度相對較低。在不考慮傳熱性能變化影響的情況下,可充分利用環境溫度的降低來降低冷凝溫度、縮小壓縮機的高低壓力差以改善系統性能系數,COP最大能提高20%。
冷水機組的單臺容量及臺數的選擇應能適應空調負荷全年變化規律,滿足季節及部分負荷的要求,當空調負荷大于528kW時,所選擇的機組不宜少于2臺。
在供暖系統中,嚴寒地區的燃油、燃氣或燃煤鍋爐選擇時應保證單臺鍋爐的容量確保在最大熱負荷和低谷負荷時都能高效運行,以充分利用鍋爐產生的多重余熱,鍋爐臺數不宜少于2臺(除小型建筑)。鍋爐的額定熱效率燃煤、蒸汽熱水鍋爐不小于78%,燃油、燃氣蒸汽熱水爐額定熱效率不小于89%。
在空調系統中,一般系統設計輸送能耗約占空調總能耗的20%,而實際運行能耗占到了空調總能耗的30%~40%。在系統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是水泵選擇揚程過大,造成“大馬拉小車”,高揚程的泵用于低揚程場合,便會出現流量過大,導致電機超載。若長時間運行,電機溫度升高,繞組絕緣層便會逐漸老化,甚至燒毀電機。因此該環節中,要重視變頻系統的選用。但也應注意到在冷凍水系統中,對于水泵選擇變頻技術固然有利于水泵運行節能,但是,過小的流量會造成制冷機效率的嚴重下降,而制冷機是系統的主要耗能設備,因此必須從整體上考慮系統的用能情況。
當通風系統使用時間較長且運行工況(風量、風壓)有較大變化時,應考慮采用雙速或變頻調速風機。
通過上述各個設計過程對節能概念的灌輸,學生可實現從課本上介紹的常規空調系統設計到節能空調系統設計的轉變。經過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兩個設計環節的鍛煉,在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學生對暖通空調系統設計過程中各環節的節能設計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這將對其以后從事暖通空調實際工程的設計和運行將會有較大的幫助,對一些節能概念和理論的理解也會隨著實際工作的逐步開展進一步加深,為設計更好、更節能的空調系統奠定基礎。
三、結論
隨著建筑耗能量的逐年提高,實施建筑節能已刻不容緩。建筑節能中的關鍵是暖通空調系統的節能,對暖通空調系統的節能設計是降低其能耗的基礎。作為培養暖通空調系統設計和運行專業技術人員的建環專業,應從各教學環節注重培養學生的節能觀念和節能意識。本文從畢業設計和課程設計兩個環節出發,探討了在系統設計過程的各個階段如何培養學生的節能意識、設計節能系統,以便為其將來從事建筑節能工作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江億.中國建筑能耗現狀及節能途徑分析[J].新建筑,2008,(2).
[2]余曉平.建筑節能科學觀的構建與應用研究[D].重慶大學博士論文,2011.
關鍵詞:布魯氏桿菌;免疫磁珠;優化選擇性培養基
中圖分類號:S8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027
布魯氏桿菌,是馬耳他熱和波浪熱的病原菌,每年患者人數不斷增加,成為流行病學中高度關注的致病源。布魯氏桿菌主要通過畜產品和皮毛加工及養殖接觸傳染,寄生于細胞內,引起機體免疫力下降,可以導致患者喪失勞作能力和流產等,是食源性疾病中增長較快的一類致病源[1]。目前活菌培養依然是最好的評價布魯氏桿菌感染的方法,只要在標本中檢出,就可以確定食品的安全性并對布魯氏桿菌污染實現追蹤溯源。
1 材料與方法
1.1 Dynabeads M-280磁珠 (日本DYNAL社產)
EDC solution 液;NHS solution液;BST溶液;MEST洗液;羊布魯氏桿菌;羊布魯氏血清;羊抗兔Ig;馬血清;赤蘚醇;白細胞介素2;胰蛋白;葡萄糖;煙酸;生物素;維生素B1;D-環絲氨酸 ;甲基乙醚;多黏菌素B;桿菌肽;放線菌酮;制霉菌素;瓊脂粉。
1.2 磁珠的偶聯
將2mg 磁珠加入2mL Eppendorf管中,管中加入500uL MEST對磁粒子進行洗滌3次。加入EDC與NHS各2.5mg,調整反應體積為500uL,混勻后37℃恒溫活化0.5h,用MEST洗滌除去未反應的活化劑,換管洗滌2次。再用BST液洗滌2次,分散到BST中。加入抗血清300 uL,調整反應體積為500uL,4℃偶聯20h。用BST液洗滌4次,500μL保存液重懸偶聯好的抗體磁珠。
Dynabeads M-280 磁珠時用下列方法處理:取羊抗兔 Ig (G)0.5 mL,加1 mL PBS-Tween溶液混勻。離心,棄去上清液。再加1 mL PBS-Tween 液使磁珠重新分散懸浮其中。加羊布魯氏桿菌免疫血清1mL,4℃垂直于水平面、旋轉振蕩18h。上磁,棄液體。消磁,用1 mL洗液清洗,重復清洗5次。洗凈后免疫磁珠放4℃冰箱備用。
1.3 選擇性培養基配置
葡萄糖0.1g;赤蘚醇 0.2g;胰蛋白?12g;氯化鈉3g;馬血清23mL煙酸 0.5 mg;生物素 0.2 mg;維生素B10.5 mg;D-環絲氨酸 321.5mg;甲基乙醚1:20000;多黏菌素B 1:4000;桿菌肽 1:25000;放線菌酮1:100000;制霉菌素10000單位;硫酸鋅 2μg;氯化銅1μg;硫酸鈷 2μg;三氯化鐵27μg;三氯化鋁10μg;用蒸餾水定容至1L,pH =6.8。將上述培養基取200 mL添加1.5%瓊脂粉,制備成選擇性培養基,其余分裝成100mL/瓶選擇性增菌液。上述培養基在115℃, 20min條件下滅菌備用。
1.4 樣品測試
將布魯氏桿菌肉湯增菌后,用血球計數板法稀釋到每毫升含菌1×103CFU/mL,然后取0.1 mL分別添加到100g牛奶、100g羊腿肌肉、100g水樣品中,混勻成測試樣。
將上述樣品分別稱取25g于100 mL增菌液中,37℃、5%CO2條件下進行增菌培養24~48h。
1.5 免疫磁珠富集
吸取1mL增菌液,放入含有5mg免疫磁珠管內,室溫垂直旋轉振蕩20min。上磁架,固定磁珠,棄樣液。加1mL 洗液復混后同前操作。清洗4~5次后,加100uL PBS-Tween液使免疫磁珠和目標混勻備用。
1.6 選擇性分離培養和計數
將免疫磁珠混勻后移入標準一次性平板內,倒入45℃左右選擇性培養基,搖勻。或在預先鋪好的選擇性平板上采用涂布法涂布。將接好種選擇性平板在37℃,5%CO2條件下培養24~48h,計數。
1.7 培養結果和比較
挑取10株平板菌落,分別接種在生化管培養,符合以下生化反應的為羊布魯氏桿菌:革蘭氏染色-,觸酶+,氧化酶-,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硝酸鹽-,尿酶-,精氨酸-,H2S-,硫堇+,明膠-,吲哚-,MR-,VP-,枸櫞酸鹽-,甘露醇-。
計算公式:布魯氏桿菌=選擇平板總菌落數×(陽性株÷10),結果見表1。
2 討論
布魯氏桿菌的檢測逐步被分子學檢測所代替,但是不可否認分子學也存在著弊端,樣品中即便存在布魯氏桿菌的核酸但未必說明樣品具有生物可傳染性,經典的活菌培養法在確認布魯氏桿菌的生物安全性上具有更可靠性。
相比較,采用免疫磁珠聯合選擇性培養基法檢測布魯氏桿菌可以極大提高布魯氏桿菌的檢出限,這主要得益于優化的培養基豐富了布魯氏桿菌必須的生長因子及免疫磁珠的富集優勢,使得活菌培養法豐富了布魯氏桿菌的微生物學研究與檢驗方面實驗需要。
參考文獻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 臭氧介入治療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4-0020-03
腰椎各椎體之間由椎間盤連結,L4~L5及L5~S1活動范圍最大、承受重力最多,是突出的好發部位[1]。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上有多種治療方法,如針灸、推拿按摩、臥硬板床、牽引、封閉、貼膏藥等,雖有一定療效,但不易鞏固,容易反復發作。外科手術雖然是一種根治的手段,但創傷大,患者極為痛苦。醫用臭氧介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近幾年來在歐洲興起的微創介入治療技術,實驗證明,該技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它與傳統手術比較具有簡易、微創、起效迅速且療效好、費用低、并發癥少的特點,通過向椎間盤內注射醫用臭氧可使殘余的髓核組織充分氧化、溶解,并具有消炎鎮痛的作用,減少椎間隙的感染,消除或減輕神經根受壓癥狀而達到治愈的目的。我院對102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了醫用臭氧介入治療,取得了滿意的效果,治愈率達92.2%。現將護理配合介紹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102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男65例,女37例,年齡21~65歲,病史3個月~15年。所有患者的臨床表現為患側腰背部疼痛及下肢疼痛、麻木、感覺運動減弱甚至消失,下肢疼痛放射到對側小腿,在咳嗽、打噴嚏時疼痛明顯加重,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膝反射、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其中有17例患者不能彎腰,平臥休息時不能自行翻身,28例患者跛行或不能行走。102例患者經腰椎CT或MRI檢查證實為腰椎間盤突出,病變部位在L3~L4、L4~L5、L5~S1,其中膨出19例,突出83例。
1.2 方法 術前觀察病人生命體征、下肢感覺、運動以及腰部疼痛、活動的情況,評估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程度;術中協助患者擺好,常規消毒皮膚,調整醫用臭氧濃度,協助注入醫用臭氧等;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疼痛有無減輕或消失及有無并發癥發生等。
1.3療效評估 顯效:腰腿痛、下肢麻木癥狀消失;有效:腰腿痛、下肢麻木癥狀減輕;無效:腰腿痛、下肢麻木癥狀無減輕或反跳。
1.4結果102例患者治療后,隨訪12個月,其中顯效83例(81.4%),有效11例(10.8%),無效8例(7.8%),總有效率92.2%,無并發癥發生。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入院時熱情接待患者,及時安排床位,主動介紹環境、主管醫生及護士,并根據病人及家屬理解能力的不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因人而異地進行心理疏導,適度地解釋病情,介紹醫用臭氧介入治療的目的、方法、安全性、療效及注意事項,必要時請已進行此治療的患者現身說教,以消除思想顧慮,幫助其正確對待疾病,使其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2.1.2 一般護理 予患者臥硬板床,給患者創造安靜、舒適的休息環境,囑患者注意保暖,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加強營養,并訓練床上排便。
2.1.3臥位訓練 由于術中、術后的特殊要求,也為提高患者對特殊手術的耐受能力,術前應指導患者進行臥位訓練:取健側臥位,根據病變部位的不同進行練習,如行L3~L4、L4~L5椎間隙穿刺者雙下肢屈曲;行L5~S1椎間隙穿刺者腰下墊一枕頭,下側肢體屈曲,上側肢體伸直,盡量放松。保持制動20~30min/次,2~3次/d,術前2d開始練習。為防止術后翻身不當引起并發癥,術前1d 開始指導患者進行軸位翻身訓練,如側臥位、仰臥位時,使頭、頸、胸、軀干成一直線,保持軸式翻動,動作緩慢,避免脊柱彎曲、扭轉,為術后翻身做準備。
2.1.4 術前常規檢查 心電圖;胸透;B超;腰椎CT或MRI;抽血化驗檢查如三大常規、肝、腎功能、凝血四項等,向患者耐心宣教,使其了解檢查、檢驗的目的、注意事項。
2.1.5 術前其他準備 術前一日協助患者清理個人衛生,如洗頭、洗澡、更衣、剪指(趾)甲、剃胡須,指導患者晚上十點后應禁食;囑患者在術晨也應禁食、禁飲;囑其排尿排便后由專人護送至介入室。
2.2 術中配合 協助患者取健側臥位或俯臥于C臂型X線機檢查床上,患肢朝上,并屈膝,健肢朝下,并盡量伸直,使患者感覺舒適。常規消毒皮膚、鋪巾、協助局麻、開手術包、醫用臭氧發生儀等,并調整好臭氧濃度。協助穿刺,密切觀察患者情況,抽取濃度為40mg/ml的醫用臭氧10~15ml注射到病變椎間盤內,隨后注入強的松龍1ml即撥針,消毒針眼,用創口貼粘封穿刺口后清理用物,并物品歸位。
2.3 術后護理
2.3.1術后觀察 觀察穿刺點皮膚有無紅腫、滲出、疼痛等局部炎癥反應。觀察雙下肢感覺運動、麻痛程度、肌力、腰背疼痛程度等有無明顯改善,以及生命體征變化情況,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處理。
2.3.2 心理護理 告知患者治療后可能會出現腰痛、坐骨神經痛等癥狀加重的反應,是由于臭氧治療后,致椎間隙組織漲滿、輕度水腫,使神經根受壓所致,一般在24~72 h后會減輕,以消除患者心理負擔,配合治療護理。
2.3.3 患者宜臥硬板床,囑患者絕對平臥6 h,翻身時協助患者在床上進行軸位翻身,兩手用力要均勻,肩、胸、腰、臀一致,盡量避免腰部運動,臥床休息24 h。
2.3.4 飲食護理 術后指導患者進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飲食,臥床期間應注意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保持大便通暢。忌食苦寒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禁煙酒。
2.3.5術后治療 加強生活護理,遵醫囑靜滴20%甘露醇250 ml加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以及10%葡萄糖250ml加七葉皂苷鈉20mg,連續靜脈滴注3d,以促進椎內水腫及炎癥的吸收,減輕患者痛苦,促進患者康復。
2.3.6 術后宣教 囑患者24 h后可在腰圍保護下下床自理大、小便,但應注意動作幅度不宜過大、過快、過猛。堅持臥硬板床,指導患者盡早進行康復鍛煉,1~2周可在床上進行三點、五點支撐法練習。五點式方法:把頭部、雙肘及雙足跟作為支撐點,使背部、腰、臀部向上抬起,懸空后伸,腰背肌功能加強后可改用頭部及雙足跟三點作為支撐點的三點式鍛煉方法。鍛煉應循序漸進,要注意持之以恒的原則。3個月內須用佩帶腰圍保護,避免彎腰、腰部負重、挑擔等重體力勞動,禁止搬東西時旋轉腰部。并指導病人建立正確的康復行為,說明良好的姿勢可避免椎間盤突出,避免久坐久站,長期伏案工作。給病人示范正確的站姿[3]:昂首挺胸,腰部輕度前凸、收腹、不要彎腰駝背,以防腰椎勞損。保持心情愉快,多吃清淡食物,保持大便通暢,預防便秘,增強機體抵抗力,定期復查。
4 體會
綜上所述,我們體會到醫用臭氧介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前、術中、術后護理配合尤其重要,它不但可以促進疾病康復,對手術成功也具有重大意義。而且臭氧具有強氧化性,能破壞髓核細胞達到使突出的髓核萎縮,使神經根壓迫緩解的目的,同時可通過拮抗炎癥反應中釋放的免疫因子、炎癥介質減輕神經根水腫及粘連,達到抗感染、鎮痛的目的[4]。用于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具有免除開刀、方法簡單,病人痛苦小,恢復快,無變態反應[5],治療周期短(住院治療1~3天)、并發癥少、費用低等優點,易被病人接受。在臨床護理中加強護患溝通,做好術前、術中、術后護理能減輕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曹偉新,李樂之.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572.
[2] 俞志堅,何曉峰,陳勇等. 經皮椎間盤內臭氧注射的動物實驗研究[J]. 中華放射學雜志,2002,36(3):366~369
[3]于長隆.常見運動創傷的護理和康復[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6: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