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護理實訓總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提要】該院制訂了《湖南省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技能抽查標準》和題庫,并將其融入臨床護理課程實訓教學中,從整合護理實訓教學項目、創新實踐教學方法、完善模擬醫院建設、組織技能競賽、加強雙師教學隊伍建設等5個方面進行改革,提升了護生的職業核心技能和職業人文素養。該文總結了該院技能抽查項目融入實訓教學中的具體做法。
【關鍵詞】教學方法;臨床工作能力;專業,護理
湖南省教育廳自2011年始對高職院校護理專業開展技能抽查,主要目的是檢驗護生對護理技能的掌握情況,提升高職護理專業實踐教學質量,促進教學和臨床工作的有機結合,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推進專業教學改革[1-2]。通過評審,本院被湖南省教育廳指定為護理專業技能抽查考試標準開發牽頭學校,2011年,通過專業調研,制定《湖南省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技能抽查標準》(以下簡稱《標準》)。該標準既引領了高職護理專業的教學評價,也反映了用人單位最實際、最貼切的要求[3-4]。基于專業技能抽查,為了提高護生的綜合素養,本院采取了以下措施,在護理專業技能培養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工學結合模塊式項目課程體系
專業技能抽查要求構建工作工程引領,能力培養為主線的情境課程體系,需要根據典型工作崗位,分解崗位需要的工作能力和核心技能[4]。通過對各級各類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護理人才需求市場調研、了解專業面向,分析職業崗位與工作過程、了解崗位工作任務,分解典型工作任務及職業能力、設計系列工學項目模塊與單元模塊,設計工學單元模塊項目任務、融合教學內容,建立課程標準、開發項目課程與教學資源,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工學結合模塊式項目課程體系。根據《標準》的開發思路和考核內容,從課程基本信息、課程理念、課程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準、教學手段與方法、考核方法、教學資源等8個方面重新修訂了基礎護理技術、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急救護理學、母嬰護理等5門臨床護理核心課程的課程標準。
2重構實訓教學項目和比例
[摘要]為提高中職護理學基礎實訓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根據學科實踐性強的特點,適時改進實訓教學法,以探討護理實訓教學方法的改革對護理操作教學的影響。通過強化自身素質、改進實訓教學、教學與實例聯系,傳統與現代化教學手段相結合、利用實驗室資源強化示教的作用等多種教學手段,改進實訓教學,形成具有護理實訓特色的教學模式,提高實訓教學質量。
[關鍵詞]護理學基礎;實訓教學;課堂教學
中等護理教育是我國護理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實用型護理人才的途徑之一[1]。護理學基礎是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實驗教學占總學時50%以上,技能操作常作為評價護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指標[2]。護理操作實訓課是護理學基礎課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學環節,包括對患者的生活護理、病情變化觀察、與患者的交流,基本護理技術操作和健康教育等護理內容。因此,如何提高護理實訓的授課質量,實施實訓課教學改革,是各中職衛校近年來積極探討的重要課題之一。為此,筆者經過不斷探索實踐,對護理學實訓課進行了部分改進,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強化自身素質做好實訓準備
在實訓課教學中,要求教師理論扎實,技術熟練,對于各項操作能夠融會貫通并進行有效地整合、分解和傳授,能夠很好地為學生正確答疑解惑,使學生有信心并能迅速掌握各項操作的要點。在授課中,由授課教師與實驗員共同完成。課前,教師與實訓準備人員進行良好的溝通,就實訓內容、實訓器材等應該注意的事項要詳盡列出,合理安排,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工作,才能確保實訓教學高質量的完成。
2改進實訓教學提高學習能力
[摘要]在高職護理專業婦產科護理學教學中還存在著對學生學情把握不夠,理論教學模式陳舊,實訓教學模式僵化,實踐技能師資缺乏以及忽略人文關懷與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等問題。本文針對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婦產科護理學教學改革創新的策略,對于提升教學效果,有效地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及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具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高職;護理專業;婦產科護理學;教學模式
婦產科護理學課程實踐性強,在教學中,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提高學生專業素養。但在專業教學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質量。教師要能夠積極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創新教學內容和模式,有助于促進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為我國健康指標的早日實現貢獻一份力量。
1婦產科護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對學生學情把握不夠
高職院校護理專業的學生生源大致為高考三批的錄取生及中等職業學校畢業后考入的學生。其中,大多為獨生子女,在家嬌生慣養,學生學風不夠濃厚,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做事容易半途而廢。
1理實相當,完善教學體系
1.1調整課程內容,突出課程地位
近年來,根據社會熱點與行業動態,我校對老年護理專業教學計劃作了適當調整,改變過去部分學生選修老年護理課的方式,將老年護理列為必修課。
1.2理實合理分配,遞進式開展老年護理實訓
在調整理論教學計劃的同時,更加注重老年護理實訓教學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作用。在老年護理課程學習目標和課程內容選擇上,我校將老年護理教材與護理專業整體教學計劃有機結合,實行“養老機構見習—校內外實訓—養老機構頂崗實習”遞進式工學交替教學,突出技能性、實踐性和開放性。
1.3納入中醫養生,契合老人所思所想
1.精心挑選教材,教學內容與時俱進
現在市場上的教材琳瑯滿目,如何選擇一本適合高職高專學生特點的教材十分重要。好的教材既是教師教學的重要輔助工具,又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得力助手。筆者認為教材選擇應注意以下幾點:
1.1教材內容精簡,突出技能,引導就業。教材在內容編排上,必須注意新而精的原則,教材內容“必需、夠用”即可。并且教材內容應貼近臨床和實際教學需求,強調培養學生職業能力與職業素質,以就業為導向,注重實用性。
1.2教材中有案例引導,鍛煉臨床思維能力。選擇有大量臨床案例的教材,既可輔助教師采用案例教學法,增強教學效果,又可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大量臨床案例可以形象直觀地顯現臨床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分析病情的興趣,鍛煉學生臨床思維能力。
1.3教材中插入知識鏈接,開拓學生視野。知識鏈接是課本內容的補充和拓展,是幫助學生了解新知識、新技術的小窗口。除能提高學生對課本的興趣外,還可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課外學習,拓寬知識面。
2.從崗位能力需求出發,確定課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