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企業招聘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圍繞中心工作,構造勞動競賽。
年初,金融危機對我市企業和就業的影響逐步顯現,困難企業增加、崗位流失加快,大量外出農民工返鄉,就業再就業壓力加大。為此,我們工會開展了“我為就業獻力量”的勞動競賽,各會員在各自的崗位上,為就業獻計獻策,通過擴大就業宣傳、加快招聘頻率、完善就業服務等措施,以幫助企業解決用工困難和幫助返鄉民工再就業為重點,不斷為用工企業和各類求職人員搭進對接平臺,促進了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開展。一是開展專項援助活動。
1月份,我市開展了“返鄉民工再就業援助月”活動,活動期間在人力資源市場設立返鄉農民工求職登記窗口,接受政策咨詢、提供崗位信息、推薦就業崗位,免費職業指導和介紹就業培訓;給全市廣大求職人員發一封《公開信》,宣傳當前的就業形勢,指導失業人員盡快就業。在車站、碼頭、社區發放宣傳資料、發放就業崗位信息3000余份。在市人力資源市場和各鎮為返鄉農民工、城鎮失業人員發放免費培訓券1000張。二是構造專場招聘。正月初八,舉辦了“2009年新春服務企業暨返鄉農民工再就業”招聘洽談會,共有98家市內外企業進場洽談,提供就業崗位3615個,約有5000多名城鄉勞動力到場報名、洽談,1601名求職者與用工企業達成就業意向。3月份,我們與市婦女聯合會、市團委專門構造急需招用工的規模重點企業舉辦了“*市“女性就業再就業暨返鄉青年技工、大中專畢業生”專場招聘會”,56家用工緊缺的重點規模企業到現場招聘,提供就業崗位2122個,有451人與參會的用工單位達成就業意向。另外,我們還利用周五集市,為江蘇傳藝公司、江蘇金維卡公司、中國人壽*分公司、*明進汽配公司、*明星家居廣場、*方舟置業(*)公司等12單位舉辦小規模專場洽談會,滿足企業用工需求。三是構造到企業招聘。5月份,為滿足明星國際廣場等10多家企業用工需要,我們在明星國際廣場舉辦了“*市慶五.一再就業基地(明星國際)”專場招聘洽談會,有215人與用工企業達成就業意向,現有148人已經與用工單位簽定勞動合同。四是構造市縣聯動招聘。5月31日,根據市統一部署,我們舉辦了全市“援助就業5000”暨服務企業用工(*)招聘洽談會,共有64家企業進場洽談,現場提供就業崗位1696個,其中提供公益性崗位208個。洽談會上有3000多名求職者到會現場洽談,有928名求職者與用工企業達成就業意向。
上半年,共舉大型招聘洽談會4次,有5170人與用工單位達成就業意向。
二、構造會員積極參加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
一是構造學習提高認識。按局黨委的統一要求,我們認真構造全處會員學習了《鄧小平論科學發展》、《科學發展觀重要論述摘編》上的每一篇文章,構造開展了“深入解放思想,保持科學發展,奮力爭先進位,率先全面小康”和“科學發展、迎難而上、積極作為、保障民生”大討論,支委一班人帶頭交流學習心得、統一思想,受到很好的效果。二是認真調研增強實踐。在調研階段,要求每個股室結合工作實際確定一個課題下基層進行調研,每個黨員都要撰寫調研報告,專門召開全處調研論文報告會。我處由王劍波、柏健執筆撰寫的《當前金融危機形勢下穩定我市就業局勢的對策》調研論文獲局系統論文評比二等獎,并被市論文匯編收錄。三是分析檢查改進作風。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分析檢查在思想上、作風上存在哪些不符合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突出問題,并以黨小組為單位,人人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針對排查本處存在的主要問題,領導班子專題研究剖析,逐條提出整改措施,達到求真務實,力爭通過整改提升我處的治理服務水平和能力,以新形象、新面貌做出新成績。
一、英語課程設置原則包括三個方面:
(1)目標需求與學習需求相結合的原則;
(2)學生、學校與社會需求兼顧的原則;
(3)大綱制定、教材選擇及教學實施要體現各種需求的原則。徐新宇提出對商務英語的需求分析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即對將來工作環境的分析、對學生的分析、對商務英語語言的分析及對授課環境的分析等。自2009年以后有不少論文從需求分析的角度來分析商務英語專業課程設置的合理性,但主要是研究高職院校的商務英語專業。阮績智建議商務英語課程設置應遵循目的導向原則、需求分析原則、科學系統原則以及發展原則。從研究現狀來看,關于需要分析理論研究方面的文章較多,但從需求分析理論的角度對新設本科商務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進行研究的很少。因此,本文擬從需求分析理論入手,通過走訪用人單位調查企業對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的能力要求,并根據社會需求分析的結果提出商務英語專業課程設置的改進建議。
二、社會需求分析的結果與討論
(一)用人單位招聘廣告分析作者通過走訪人才市場、深入企業等方式收集到一些典型企業的招聘廣告,筆者主要對廣告中的英語能力要求,跨文化交際能力要求和綜合素質要求進行分析。
[論文關鍵詞]人員招聘有效性招聘者綜合素質
[論文摘要]本文從研究招聘活動中招聘者這一主體入手,從提升招聘者自身的綜合素質、加強招聘者對不對稱信息的防范、避免其心理誤差等三個方面,論述提高人員招聘的有效性,并以此為基礎,展望性地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拋磚引玉,促進企業人力資源管理。
招聘是招聘者與應聘者兩個主體用某種方式相互選擇對方的一種活動,其過程和結果的成敗即是招聘的有效性。招聘者在這一活動中是作為企業的代表,對有效性承擔相當意義的責任。對于企業而言,招聘不僅是招聘者代表企業選擇應聘者的活動,也是考察招聘者作為職業人其工作能力的過程。因此,可以認為招聘者是招聘活動中真正的主體,其自身的知識結構、人力資源的理念以及對本組織文化的理解是選擇應聘者的度量衡,其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質、敏銳的職業感覺是判斷形形色色應聘者適應性的試金石,因此作為招聘者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自身修煉,提升自身的素質。
一、加強招聘者的綜合素質的培養,提高招聘的有效性
1.加強招聘者自身對本組織文化的滲透。“組織文化”這一管理思想在招聘活動中被廣泛應用。成功企業內部的凝聚力與對人力資源強大的吸引力在于擁有優秀的組織文化,優秀的組織文化是企業開展人才招聘的最好“廣告”。而招聘者本身就是組織文化最好的實踐者,只有深深打上組織文化烙印的招聘者,才能在進行招聘甄選工作時,點點滴滴都散發著組織文化的光輝。因此,加強應聘者自身對組織文化的理解,才能讓應聘者能充分了解本組織文化,無形中把到職培訓提前到招聘甄選過程中。
2.提升招聘者“人才與企業匹配”的招聘理念。“人才與企業匹配”的招聘理念是指,招聘的人才也許并不是那些學歷最高、成績最好的,但一定是最適合本企業的人,招聘到的員工能夠勝任工作而且長時間地為企業服務,這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需要,是企業節約成本的需要。因此,招聘者在進行招聘活動中不僅要強調應聘者與特定職位的匹配,還要考察應聘者內在特征與企業主要特征之間的匹配,要重視應聘者個人與團隊、個人與企業之間的互動,要意識到應聘者都是“立體的人”,“綜合的人”,有著自己思想,個性以及個人情緒的,不是純粹的“經濟人”和“工作人”。這些看似與職位不太相干的個性心理因素、非智力性因素直接影響著個人對企業的認可和接受程度、對工作的滿意度以及克服困難的毅力。
[論文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風險控制;建議
[論文摘要]: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源管理在企業管理中處于戰略地位,但其中存在許多風險,特別是全球經濟一體化加速,人力資源管理越來越復雜,人力資源管理風險隨之增加。本文分析了招聘、培訓、績效考核方面的風險,在此基礎土提出了完善控制人力資源管理風險的建議。
人力資源風險存在于整個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因此,正視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風險問題,在人力資資源管理中樹立風險意識,積極探索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風險管理模式,對于識別和防范風險,提高人力資源管理的效能,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無疑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風險
(一)招聘環節風險
由招聘雙方共同的因素引起的風險主要存在于甄選環節,招聘隊伍的組建中使用了不合格的招聘工作人員,很難保證被招聘者合格,如果企業招聘基礎沒有做好準備,會使招聘進來的人員數量,質量和結構不符合企業發展的要求,造成招聘人員不足、過剩或結構失調,從而給企業造成損失。篩選和測試方法選擇錯誤,操作不當,有可能造成招聘不符合企業要求且不能勝任工作的員工,多數求職者會同時到幾個單位應聘,如果錄用不及時,求職者很有可能被別的用人單位搶先錄用,造成前功盡棄,招聘策略和信息渠道選擇錯誤,有可能招不到合適的員工,還會增加招聘成本,影響企業正常運轉。
【論文關鍵詞】高新技術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風險研究
【論文摘要】文章論述了高新技術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特點及方法,通過對人力資源管理的風險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相應的管理防范措施,為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提供借鑒。
一、前言
隨著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技術創新與進步成為決定一個國家或企業是否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地位的一個重要因素。于是,高新技術企業也就應運而生。高新技術企業是一種知識密集、技術密集、高投入、高風險、高附加值的產業,它是知識經濟的標志。由于高新技術企業是智力密集型企業,因此,人力資本成為高新技術企業最重要的資源,是其生存與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而科學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則成為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對高新技術企業而言,人力資本是其核心競爭力與價值增值的源泉,而人力資本的投資是收益與風險并存,人力資源管理的作用就是盡量減少或規避其所存在的風險。
美國經濟學家帕納斯在界定人力資源時,對人力資源與自然資源進行了嚴格區分:“資源一詞的定義強調其作為手段的性質:即某種可加以利用,提供資助或滿足需要的東西。因此,正如自然資源指的是那些可用來滿足我們需要的諸如森林、礦山等自然界的饋贈一樣,人力資源指的是其生產性貢獻,也能滿足這種需要的人。兩者的重大差異之處在于,就人力資源而言,同樣的個體人,既是生產的承擔者,又是生產的目的,即一切生產都是為了他們的福利和增補。”人力是人的勞動能力,人力的使用過程就是勞動。它主要是指能夠為社會創造財富,提供服務的勞動者。
二、高新技術企業人力資源的類型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