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夜校培訓總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農村黨員、干部是發展農村經濟的排頭兵,是組織和帶領農民群眾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力量。為進一步提高全鄉農村黨員、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質,增強他們的服務本領,有效地指導農業生產,帶領農民群眾脫貧致富,促進我鄉農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現就加強全鄉農村黨員、干部實用技術培訓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及十七屆三中全會會議精神為指針,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堅持把發展作為主題,把結構調整作為主線,以改革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緊圍繞全鄉經濟工作目標,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通過狠抓農村黨員、干部實用技術培訓,全面提高農村黨員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質,造就一批懂農業生產技術、會經營管理、能有效地指導和服務農民搞好農業生產的農村黨員和干部隊伍,從而推動基層干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的轉變,促進全鄉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
二、目標任務
鄉黨委每年將舉辦12期以上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鄉干部和村“兩委”班子成員每人每年接受集中培訓15天以上,精通1門以上并熟悉3門以上農村實用技術;村級每年必須興辦12期以上培訓班,確保村組干部、農民黨員、種養大戶每人每年集中培訓10天以上,熟練掌握2門以上農村實用技術。農技站、林管站、煙草站、獸醫站等農業技術部門在鄉村舉辦培訓班24期以上,培訓干部群眾不少于2000人次。
三、培訓對象
優選載體務實創新為企業發展注入活力
我們采油廠現有員工人,管理著、、、四個油田,目前開井口,日產水平噸,平均單井產量只有噸,是典型的“三低”老油田。由于幾年來產量逐步遞減,發展基礎薄弱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對隊伍士氣造成較大沖擊,加之現代企業員工思想活躍,使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出現了“沒有高人一籌的真道理沒人聽;沒有嚴細到位的激勵機制沒人干;沒有真打實鑿的好效果沒人信”的現實局面。可以說,是油田改革和企業發展的實際狀況,促使我們必須做好“有理、有情、有形、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有所為、有其位”。為此,廠黨委以抓住“一條主線”,開辟“一條途徑”,創建“三個載體”,實現“三個改進”為廠思想政治工作的總體思路和目標,做了有益的實踐和探索,并取得了較好成效。
一、圍繞主干線,從辦好“大夜校”入手,強化干部作風建設。
去年底,我們通過調查發現,隊伍一度出現思想不穩,對企業發展信心不足、進取意識不強、工作呈一般化狀態等現象,在干部隊伍中表現得尤為突出。究其原因是在企業面臨困難的條件下,傳統的管理模式與部分干部較活躍的思想相作用的結果,其根本問題還是干部的作風問題。具體表現為“忙、淺、浮、碎、惰”。“忙”是整日疲于應酬,不務正業;“淺”是理論水平不高,學風不正;“浮”是工作流于形式,不務實際;“碎”是事物安排無序,主次不分;“惰”是頭腦不思進取,囫圇度日。為此,廠黨委把加強干部隊伍作風建設作為貫穿全年工作的一條主線,從抓學風入手,開辟“大夜校”,培養學習型干部隊伍,促進作風的轉變。
在抓學風的過程中,我們堅持在繼承中求創新,在創新中求實效。我們總結以往的學習活動發現,形式化多,解決實際問題少,氛圍不濃,時效性差。特別是在幾年的深化改革過程中,受行業特點影響,使我們的石油企業干部員工一度形成優越感強、競爭意識差、學習意識差。那么,如何有效扭轉這些來自于多方面綜合因素造成的不良局面呢?這就要求黨委必須要在傳統思維上有實質性的突破。為此,我們創建了集“干部夜校”、“業余黨校”、“自律教育”為一體的黨員干部學習教育“大夜校”。通過近半年的實踐,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干部夜校”——實現學以致用。
為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創建新型農民學校全面提高農村黨員群眾素質的意見》和縣委、縣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縣新型農民學校工作的通知》精神,進一步加大對全鄉農村黨員干部群眾的教育培訓力度,構建齊抓共管、責任清晰、全面覆蓋的新型農民學校創建格局,建立農村黨員群眾積極主動參與培訓的長效機制,全面提升全鄉黨員群眾素質,經研究,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培育新農民、發展新農業、建設新農村為目標,按照壓實責任、提升素質、注重實效的工作思路,遵循“群眾需要什么就培訓什么和黨委政府抓什么就培訓什么”的工作原則,大規模開展以黨員干部、致富帶頭人、普通群眾為主要對象的零距離培訓,實現新型農民學校培訓工作的360度全覆蓋,為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堅實的群眾基礎保障。
二、目標要求
立足全鄉發展實際和廣大群眾的思想實際,統籌整合各類教學資源,充分利用新型農民學校、教學點、培訓基地、農民夜校等陣地,著力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辦、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新型農民素質提升工作體系,完善集政策法規宣傳、科學知識普及、實用技術推廣及學歷教育等于一體的新型農民教育培訓機制,大規模培育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本領、有作為的“五有”新型農民,大規模培育“政治素質高、文化水平高、群眾威信高、發展能力強、服務能力強、協調能力強”的農村黨員干部。力爭通過培訓,在全鄉建設一批鄉風文明、和諧穩定、產業發展的先進典型村,一批自身發展快、帶動能力強的產業發展基地,使有勞動能力和致富愿望的農民都能掌握1-2項實用技術和致富本領,50%以上有勞動能力的農村黨員干部成為科技致富帶頭人,80%以上的村黨組織書記達到“政治素質好、思想作風好、工作業績好、服務群眾好、履行職責好”的要求,40%以上的村黨組織書記達到大專以上學歷,60%以上的村“兩委”成員達到中專以上學歷。
三、辦學方式
一、2009年全年工作情況
1、加強轉移培訓工作
(1)落實任務,加強監管,保質保量完成任務年初,根據各鄉鎮、辦事處、單位(部門)的申請,經區人力資源辦研究決定,上報區政府批準,20*年度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項目(示范基地轉移培訓項目)分別由區職中(包含示范基地轉移培訓項目)、區婦聯、市農村推廣站、盤河鄉、北閘鎮、舊圃鎮、田壩鄉、大寨子鄉8個單位組織實施,完成4600人的轉移培訓任務。其余各鄉鎮、辦事處配合我辦完成大面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任務1.1萬人。各項目實施單位、鄉鎮、辦事處根據任務指標,立足自身實際,認真擬定轉移培訓實施方案,并報區人力資源辦批復、備案,根據實施方案要求開展相關培訓轉移工作。
由區人力資源辦牽頭組成的項目考核組,依據區人力資源辦擬定的項目實施方案定期或不定期對各項目實施單位進行監督檢查和指導工作,對各項目實施單位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反饋給各項目實施單位并立即整改,對存在的困難區人力資源辦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給予妥善解決。
2009年6月底,區職中實施的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示范基地項目完成600人轉移培訓任務;8月底,區職中等8個項目實施單位實施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項目完成4000人轉移培訓任務。項目考核組依據項目管理辦法、資金管理辦法、示范基地實施細則和加強資金管理通知等文件精神要求,分別對各項目實施單位進行項目驗收考核。9月,各項目實施單位分別接受區審計局派出的審計小組對項目資金使用情況依法審計,經審計項目資金基本符合財經法規規定,通過審計。
(2)提高認識,加強領導,落實責任面對金融危機的持續蔓延影響,用工需求的減少,確保農民穩收、增收,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的困難壓力加大,因此必須認識到進一步提高勞動力職業技能素質,增強勞動力市場競爭力是促進我區勞動力轉移輸出的有效途徑。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層次護士重癥護理思維能力,進~步加強重癥護理質量管理。方法對科內12名護士,采用護理敘事研究的方法,在參加完重癥患者救護后l周在病例討論會上講述患者出現病情變化時的護理場景,再現護士的分析判斷及處理過程,通過對照經集體討論確定的護理標準,評估其重癥思維能力。統計不同學歷和不同職稱護士重癥處理的優秀、良好、不合格結果,以評估不同層次護士重癥護理思維能力。結果不同學歷和不同職稱的護士重癥護理的思維能力不同,全13制本科學歷護士的重癥護理思維能力明顯好于夜校大專學歷護士(Z=3.314,P=O.001)和中專學歷護士(Z=2.998,P=O.003),夜校大專學歷護士與中專學歷護士重癥護理思維能力差異無統計學意義(Z=O.945,P=0.345)。主管護師的重癥護理思維能力明顯好于護師(Z=2.212,P=0.027)和護士.805,19=0.00014),護師的重癥護理思維能力與護士差異無統計學意義(z蘭1.612,只司.107)。結論對不同層次護理人員在重癥護理中思維能力的評估有助于提高重癥護理質量及推進護理分級管理模式的建立,并促進臨床護理教學模式的改革。
【關鍵詞】學歷;職稱;重癥護理;思維能力;護理質量;護理管理
以往評估護士對重癥患者的護理水平從患者床單位是否清潔、患者的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是否到位等進行靜態的評估及從護士是否掌握“七知道”來了解護士對病情的掌握程度,然而患者的病情變化是動態的,當病情突然出現變化時護士是怎樣判斷并解決的,這需要進行動態評估才能了解。目前,重癥護理記錄還不能充分體現護士的臨床思維能力,不能看出重癥護理的動態信息。我院護理小組2004年建立了重癥及死亡討論制度,在重癥及死亡討論中采用護理敘事研究的方法,讓參加重癥及死亡搶救的護士講述患者出現病情變化時的護理場景,再現護士的分析判斷及處理過程,評估護士在重癥護理中的思維能力,這是對重癥護理質量管理方法的重要補充,也為優化護理隊伍合理配置護理人員提供了一個重要的依據。
1臨床資料
選取2005年1月一2006年8月我科急診收治的糖尿病重癥患者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齡歲。糖尿病合并心臟病心功能Ⅳ級8例;糖尿病合并腎病尿毒癥期10例;高滲性非酮癥昏迷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15例。死亡8例,好轉30例。護理人員12名,學歷:全日制本科2名(均為主管護師),夜校大專4名(主管護師2名、護師2名),中專名(護師2名、護士4名);平均工作年限:主管護師年,護師8年,護士4年。
2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