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醫學插畫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摘要】本文分析并探討了西醫臨床學員的中醫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主要包括缺乏針對西醫臨床醫學專業學員的中醫教材;學員學習中醫的學習動機不明確;教員授課方式單一。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進的相應措施,以期進一步增強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醫;教學;問題;西醫
西醫臨床醫學專業學員在學習中醫學基礎內容時往往覺得難以理解、掌握。與中醫專業學員相比,西醫臨床醫學專業在學習中醫學基礎時已經接受了系統的西醫學知識,包括解剖、生理、病理、診斷等,知識背景與中醫專業學員迥異。因此,針對西醫臨床醫學專業學員的中醫學基礎教學應該根據其專業特點進行設定,不能簡單照搬中醫專業學員的教學模式。現就西醫臨床醫學專業學員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以下幾方面問題進行探討。
一、缺乏針對西醫臨床醫學專業學員的中醫教材
目前西醫臨床醫學專業大多數采用的是中醫教材或者自編教材,內容上仍然未脫離中醫教材的模式,過多的中醫專業術語,卻沒有匹配足夠的課時,有礙于學員對內容的理解。針對西醫臨床醫學生的中醫教材不應該是中醫專業教材的簡寫本,從中醫基礎理論、到中藥、方劑、常見疾病的辯證分析全部囊括,在形式上雖然面面俱到,但每項內容都蜻蜓點水,無法深入,學生無法理解,更別提將來能夠應用。好的教材應該根據其專業背景、將來從業過程中面臨的有關中醫的問題設定教學內容,重點突出,有的放矢,使學員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在內容上應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補充中醫新的研究進展及臨床應用。例如隨著生活水平改變,疾病譜隨之改變,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等疾病的發病率居高不下,中醫如何認識以及治療?中醫在哪些領域有獨特之處,哪些領域有不足之處,哪些領域可以和西醫治療相輔相成?通過教材讓學生對中醫有更加立體客觀的認識。其次,教材形式需要靈活多變,傳統的醫學的傳承需要不斷注入現代的元素使其更加鮮活。插畫、漫畫、視頻等形式都是可以借鑒的模式,豐富靈活的載體模式有助于更生動具體地展現中醫內容。
二、學員學習中醫的動機不明確
摘要:中國茶文化的發展歷史源遠流長且內容豐富,同時對現代社會的發展產生著深刻的影響。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中國茶文化有著很高的研究價值與應用價值,認識茶文化所具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并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對茶文化做出良好的滲透,對展現中國茶文化的文化魅力與教育價值、提升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都具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在對茶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做出分析與論述的基礎上,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茶文化的滲透進行了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茶文化;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策略
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這種文化所具有多元化的內容與功能,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仍舊在持續地延伸與拓展。將茶文化滲透到高職院校教育當中,不僅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而且能夠在學生社交能力、禮儀水平、藝術素養和思想修養的提升中發揮出重要的作用,這對于提升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具有著重要意義。
1茶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1.1社交教育
我國茶文化中的“和合”思想,有利于調整社會個體所具有的社交關系,并促使社會個體能夠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實現彼此的團結與矛盾的化解。在我國茶文化發展過程中,茶會是結交朋友、款待賓客的重要禮節,同時也是古代文人群體結交摯友的重要手段,甚至在封建社會的統治階層,茶經常出現在國事的討論中,如唐宋時期的茶宴,有著莊重、簡樸而又活潑生動的特點,在“清茶一杯談國事”的氛圍下,并不會產生酒宴上的俗氣與奢華,并可以拉近交流者之間的心理距離。文人以茶會友的事例在許多詠茶詩歌、詠茶畫作中都能夠得到展現,如唐代詩人杜牧在《寒夜》中寫道:“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這一詩句寫出了作者與友人在火爐旁飲熱茶的場景,而這種場景中儒雅和諧的氛圍也令人神往。另外,明代畫家文征明所創作的名畫《惠山茶繪圖》,同樣呈現出了古代文人以茶會友的場景,并體現出了文人茶會對意境的追求。顯然,隨著我國茶文化的發展,茶文化的功能已經不僅僅局限在滿足社會大眾的娛樂需求,而且也逐漸滲透到社會大眾的日常生活、社會準則以及審美理想當中,引導高職院校學生通過學習茶文化、參與茶會,必將能夠有效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社交能力,并促進高職院校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的和諧,這對于拓展高職院校學生的社交手段,確保他們能夠在社交中獲得心理愉悅、緩解心理壓力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