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論語個人心得讀后感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天地人之道
孔子說:“天人合一”。于丹解釋說這種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諧。我作為機場管理者,我的和諧是什么?我想最根本的應該是管理者與員工的和諧。我覺得管理者和員工是相輔相成的一個組合,而不是對立的組合。這就是我們學習這本書后,我應當追求的和諧。
孔子教育員工時態度是平和的,心中是有信念的。我作為一名機場管理者,我面對的是一個團體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在教育員工的時候能夠心態平和的教育員工,而且要對我的員工有信心。能夠發自內心的肯定我們的員工。
于丹在《論語》心得中提到了“怒”和“仁”,并對其進行了解釋。談到“怒”指得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說自己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強迫給別人干。我們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也許已經遇到過類似的事情,我們怎么處理的?我在工作中有過這樣錯誤的認識我是管理者,你是員工。所以我不想干的事讓你來干。現在看到這樣的一個“怒”字。我不僅對自己有這種思想而覺得不該。這是沒有正確理解“管理者”這個名詞的結果。而“仁”解釋是“關愛別人,就是仁;了解別人,就是智。”當看到這里我不敢問自己我對別人做到“仁”了嗎?我只問自己對自己工作、教育的對象做到“仁”了嗎?我真的從心里關愛我的員工嗎?真的做到了解每一個員工嗎?我認真的審視并認真反省了自己的工作管理理念,爭取在以后的工作中以天地人之道的中和諧的思想完成管理工作。
二、心靈之道
于丹在“心靈之道”中這樣說道:“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下來,而且要用內心的淡定與坦然彌補遺憾。”因此我們在與員工接觸的時候要先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不要把自己不良的情緒傳染給員工。平靜自己煩躁的心情,于丹是這寫到的“當不幸降臨了,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它盡快的過去,這樣你才會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你才會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不僅我們有一個好的心態,還要把這種好的心態傳播出去教育員工在今天這么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更加重要。
三、處世之道
于丹在“論語”心得中是這樣說的:“無論對朋友還是對領導,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掌握好親疏的分寸。距離和獨立是一種對人格的尊重,這種尊重即使在最親近的人中間也應該保有最美的境界。”
除了有正確的交際觀點,我們在為人處世上還要自我做起。在與別人交談或評價他人時要先考慮一下自己是否有資格去評價他人。所以我們在為人處世上應該時時刻刻要遵循于丹“論語”心得中提出的“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謹言、慎行”。在工作中努力做到少說多做,做事要積極,說話要謹慎。在遇到問題和處理問題時說話要用腦子,做事要考慮后果。
四、君子之道
于丹在“論語”心得中就孔子提出的“君子”談了自己的三點認識,她認為作為君子要具備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是做一個善良的人,不怨天、不尤人。第二種境界是無恒產而有恒心。第三種境界是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首先是第一種境界,我認為做一個善良的人不只是“君子”應具有的境界。而且還是我們為人的根本,做人的標準。可能我們無法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但是于丹告訴我們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要讓我們的有限生命在苛責外在的世界中度過。另外不要只一味的抱怨外界的環境,我們自己的身上也需要這種“苛責”。
其次是第二種境界,我認為這句話很好理解是說沒有永久的物質,永久的是自己的追求。每天忙碌在這個環境中我們追求的是什么?是我們得到的物質還是自己心中的信念?在讀完“論語”心得后我們應該弄清楚自己只有在不斷的追求自己的理想才會得到永遠的快樂。
最后是第三種境界,其實她的意思很明確就是指的“和諧”。什么是和諧?就是在堅持不同的聲音,不同觀點的前提下對于他人的一種寬容,一種容入。的確現在我們不斷的聽到這個詞,我們也需要這個詞。我們的社會發展很迅速,已經出現了參差不齊。我們只有相互和諧才能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起點某得發展。在我們教學中也是這樣的,我們擔任的工作不同,我們自身也存在著差異。但是我們應該看到我們共同點,大家的信念是相同的這樣我們才能和諧的發展。
五、交友之道
于丹在“論語”心得中說交友的標準是“友直、友諒、友多聞”。是說要和一個正直、誠實關心自己的人交朋友。應證了那句“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朋友在我們的身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要和對自己有好的影響的人交往,在交往過程中也要注意分寸。正如書中提到的“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六、理想之道
小學作文課上老師就讓我們寫《我的理想》。現在是否實現了我們的理想了呢?讀了于丹的《論語》我想也許成為機場經理不是我那時的理想,但確是我現在志向吧。在網上對于丹的《論語》心得熙熙攘攘的贊與貶,我想這個社會還是有很多人在焦慮,大概是我們每天走的太快,沒有時間去審視自己的理想了吧。今天看到這些千年前的文字的確是給了我們每個人一種震撼。正是這種震撼才撫平了我們內心的焦躁,讓我們有了一個安定的環境。
于丹在《論語》心得理想之道中說了這樣一句很美的話“給我們一個淡定的起點,給我們一點儲備心靈快樂的資源”。這可能就是我們追逐自己的理想的一個出發點吧。在我們追求自己的理想的時候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所以在我們工作中不需要一個多么華美的開始,但是需要一個嚴謹的過程。
七、人生之道
我想我們不應該在怨天尤人了,因為這個社會是要發展的,在發展中與我們個人的利益出現沖突是必然的。在面對這種沖突的時候我們怎樣讓自己的工作、生活變的快樂?讀了這本書我覺得我們既然無法改變自己周圍的環境,只能去適應環境,無法阻止社會的發展,只能加快腳步適應社會的發展。把自己周圍環境、自己生存的社會給予的壓力變成一種生命的張力,做到從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