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村黨支部事跡材料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村有150戶、510口人。*5年,*被評為“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村黨支部書記王德英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
山是*人的命根子,更是*人的“綠色銀行”
一個村的發展關鍵看支部,特別是要有一個好的支部書記。20世紀80年代,位于*市西50公里的深山區的*,人均收入不足*元。*7年,*村黨支部班子換屆之時,老支書找到當地靠包工已經成為萬元戶的王德英,把全村人脫貧致富的希望托付給他。
王德英清楚這副擔子的分量??墒敲鎸θ罕娍释哪抗?,王德英還是決定走馬上任村黨支部書記。用他自己的話就是:“咱是黨員,咱在黨旗下是舉了拳頭的!”可是,*的出路到底在哪里?王德英帶領支部一班人白天和群眾一起勞動,晚上走訪老黨員、老干部,召開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苦求脫貧之策。為解放群眾思想,黨支部還組織黨員、群眾遠到山東,近到前南峪參觀學習。
“白手起家,更需要盤點自己的優勢和潛力。*最基本的發展條件有兩個:一是4700畝山場上,只有3400棵果樹,開發潛力巨大;二是村北靠邢和公路,發展商業十分便利?!蓖醯掠⒄f?!翱可骄鸵陨?!”一句話,給*人注入了信心和勇氣,點燃了小山村的希望星火。
*9年春天,*村黨支部帶領全村群眾打響了開山第一炮。集體沒有錢,王德英就從家里拿出*0元錢購買了鋼釬、大錘、炸藥、雷管,供集體使用。從這一年開始連續8年時間,黨支部帶領全村干部群眾堅持走綜合開發之路,先后向山場投資150多萬元,投工20多萬個,使4700多畝山場全部披上了綠裝,人均果樹由原來的6棵發展到210棵。從*5年至今,全村干鮮果品年產量均在50萬公斤以上,林果業收入達到150萬元,4700畝山場真正變成了*的“綠色銀行”。
洪水沖走了土地和房屋,卻沒有沖垮*人的意志
*6年8月一場特大洪水給*帶來滅頂之災,護村護地大壩被沖垮,291畝耕地全部變成卵石灘,河川電力設施、水利配套工程及出村道路全被沖毀,村內房屋倒塌158間,直接經濟損失達1623萬元。
災后的*百廢待舉,工作頭緒一度紛雜混亂。當時村民有的主張外出打工謀生,有的主張先修房整屋。在這種情況下,村黨支部認真分析情況,果斷提出“先治河灘,后建家園”的口號,并給村民細算了三本賬:不先治河灘,洪水再來,家園仍舊難保,而先行治理河灘就能在抗洪中贏得更多主動;早治理早收益,春天整河修地,秋天群眾就能有糧食吃;早治理河灘,就能更多地利用政府鼓勵政策和各方援助。三本賬算下來,村民們服氣了。
在治理河灘、重建家園過程中,*堅持把科學治理、生態治理放在第一位,提出了“民居為河道讓路”、“建設服從防洪”等一系列指導原則,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認同。短短14個月時間里,黨支部就組織群眾投資300多萬元,投工20萬個,動用汽車、鉤機、鏟車等機械1.3萬臺次,動用沙石土方40萬立方米,修復鄉間道路20公里,修防滲渠道4700米,開挖機井7眼,修復耕地400畝,比災前增加了109畝。災后第一年,幾乎在版圖上消失的*又重現生機:河川里的莊稼綠油油,山場上果品掛滿枝。*7年全村總產值達105萬元,人均收入2500元。原河北省長葉連松視察災后重建時,看到*的變化,高興地拍著王德英的肩膀說:“干得好,村支書就應這樣當?!?/p>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把*人的心緊緊貼到一起
山場開發了,河川治理了,*人初步實現了安居樂業,過上了富裕日子。然而村黨支部并沒有滿足,他們隱隱感到*的發展潛力還沒有充分發掘出來,與理想中的家園還有不小差距。
*4年,文明生態村建設開始在全省推開。村黨支部書記王德英眼前一亮:*新的發展時機來了。黨支部一班人通過講道理、算大賬,逐步統一了全村干部群眾思想:文明加生態,才是山村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之路。*基礎條件已經具備,文明生態村創建宜早不宜遲!
自*4年4月起,村支部帶領全村群眾,以改善人居環境為突破口,投資86萬元,投工3萬多個,在100天內組織村民拆除舊房88間,拆舊廁、豬圈、雞舍238處,清理垃圾3000立方米,河道540米。在清理五亂的基礎上,硬化街道1萬平方米,建公廁連沼氣池6個,垃圾集運點6個,沼氣池5個,花園2個,粉刷墻面1萬平方米,新安路燈15盞,鋪水泥路300米,建塘壩13個,新建護村壩500米,建垂釣養魚池1個,架新橋2座,植綠樹花卉1.5萬棵,人居環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83歲的村民董德運老人激動地說:“原來只知道畫上的生活這么美,沒想到咱也能住到畫中來!”
文明生態村的創建,在提高村民生存質量的同時,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并在更高的層面為*打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近年來,該村商貿小區日益繁榮,商戶李連軍年收入突破20萬元;以休閑度假為主的旅游業方興未艾……*的發展進入了新一輪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