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全縣良種補助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切實做好全縣年小麥、玉米、水稻、花生和棉花良種補貼項目實施工作,確保農作物良種補貼政策落到實處,促進糧食穩定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根據省農業廳、財政廳的有關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穩定面積、提高單產、優化結構、改善品質”的原則,對農民種植小麥、玉米、水稻、花生和棉花進行良種補貼,鼓勵農民使用優良品種,加快良種推廣步伐,推動糧食生產整體水平全面提高,促進全縣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二、任務目標
一是完成77.29萬畝小麥良種補貼項目任務,每畝用種量為15斤,統一供應優質小麥良種1159.35萬斤。二是完成8個項目鄉鎮1.6萬畝花生良種繁育基地補貼任務。三是按照核定的面積抓好玉米、水稻和棉花的良種補貼任務。通過實施良種補貼項目,力促全縣小麥、玉米、水稻、花生和棉花單產水平進一步提高,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品質進一步改善。
三、補貼的范圍、標準、方式和對象
(一)補貼范圍。
除花生項目補貼限在項目鄉鎮實施之外,全縣范圍內種植的小麥、玉米、水稻和棉花實行良種補貼全覆蓋(含農場)。承租別人土地的,由承租方和出租方按雙方約定,在土地所在村申請補貼。
(二)補貼標準及方式。
1、小麥和花生補貼。
小麥:每畝補貼10元(每斤貼0.67元),共計補貼772.9萬元;補貼后小麥良種1.27元/斤。小麥良種補貼采取差價供應良種的補貼方式,即全省統一政府采購確定供種企業和價格,良種補貼補到企業,農民支付差價款購買良種,中標企業供種到戶,良種補貼以良種形式補貼到戶。
花生:按照140元/畝的標準進行補貼,莢果用量40斤/畝。花生良種補貼采取差價供應原種的補貼方式,即全省統一政府采購確定供種企業和價格,農民支付差價款購買原種,中標企業供種到戶、農民種植原種并將生產出的良種用于第二年花生大田種植。補貼后價格將在全省統一招標后定價。
2、玉米、水稻和棉花補貼。
玉米:補貼標準為每畝10元;按照核定的前出苗的實際種植面積進行補貼。
水稻:補貼標準為每畝15元;按照核定的前插秧的實際種植面積進行補貼。
棉花:補貼標準為每畝15元。按照核定的前出苗(移栽)的實際種植面積進行補貼。
二、嚴格核定玉米、水稻和棉花種植面積
(一)種植面積核定的組織與實施。
種植面積核定工作主要由鄉鎮(含街道、開發區,下同)、村兩級負責組織實施。鄉鎮政府為第一責任主體,村民委員會為具體責任人,村民委員會要在鄉鎮人民政府的組織監督下,做好本村種植面積核定工作。
(二)種植面積的核定辦法與統計上報程序。
1、農民自報面積。種植玉米、水稻和棉花的農民,在當地政府的統一宣傳、發動和組織下,填寫《到戶清冊》,實事求是地按時自報玉米、水稻和棉花的種植面積。
2、村委會核實面積。村委會采取直接丈量的方法核實農民自報面積,即通過統一組織,對每個農戶實際種植的玉米、水稻和棉花面積,逐一地塊丈量予以核實。
3、村級公示。村委會丈量核實后公示分戶農民的不同種植作物面積和品種,公示期為7天,公示期內有異議的,由村委會復核認定。
4、村級上報。經公示沒有異議后,由村委會確定本村玉米、水稻和棉花的分戶種植面積和品種,填寫《村匯總清冊》,并經村支部書記、村主任和村會計共同簽字后,上報鄉鎮。
5、鄉鎮匯總公示。鄉鎮匯總審核所轄各村核實的玉米、水稻和棉花種植面積后,填寫《匯總表》,分村進行公示,公示期為5天,公示期內有異議的,由鄉鎮人民政府復核認定。
6、鄉鎮上報。經公示沒有異議后,各鄉鎮財政所按照省財政廳財政涉農補貼資金“一本通”信息管理系統的程序和格式要求進行數據錄入、匯總,把《匯總表》以鄉鎮人民政府正式文件并經政府法人簽字后分別上報縣農業局、縣財政局。
鄉鎮要收集、保存鄉鎮、村兩級公示影像資料,以備省、市抽查。
三、扎實做好小麥和花生供種工作
(一)及時落實供種計劃。各鄉鎮要適時召開小麥和花生供種會議,層層簽訂責任狀,搞好宣傳發動,引導農民使用全省統一政府采購的良種,按規定數量把小麥和花生良種落實到村到戶。小麥良種供種工作要于月底前完成農戶自報、匯總和差價款的收繳工作。花生良種供種工作要于月底前完成。
(二)分級建立供種檔案。按照“縣有區域圖,鄉鎮有面積匯總表,村有供種清冊,戶有供種(訂單)卡”的總體要求,建立良種補貼項目到村、到戶明細檔案。鄉鎮面積匯總表一式兩份,分別由鄉鎮農技站和縣農業局保管。
(三)保證供種質量和時效。各鄉鎮要配合供種企業負責搞好收取種子差價款和購種供種到村到戶工作。農業部門要安排有質檢證的專業人員負責種子質量抽檢存樣,對不合格種子及時封存或退貨,杜絕劣質種子進入項目區。供種企業按照與省廳簽訂的供種合同要求,提供質量合格的小麥和花生良種,依據面積落實表和供種清冊,按時、保質、保量供種到村、到戶,保證不誤農時。
四、加大良種補貼監管力度
(一)實行良種補貼和供種公示制。要全面實行公示制度。要以村為單位,對補貼農戶、補貼數量、補貼金額和供種價格等進行張榜公布;公開舉報電話,接受群眾監督,保證項目資金使用公開、合理、合法。
(二)管好用好良種補貼資金。財政部門要按照項目要求,及時足額撥付良種補貼資金,切實加強對資金的監管力度。供種單位要設立專門帳戶,確保補貼資金用于優質專用良種的生產、采購、加工、運輸、供應等補貼環節,足額兌現到農戶手中。良種補貼資金要專款專用,嚴禁截留挪用、套取良種補貼資金。
(三)加強監督管理。供種期間,農業和財政部門要對良種補貼情況進行全面督導,及時發現和解決良種補貼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供種結束后,縣農業、財政部門要會同相關部門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并寫出總結報告。收獲前,農業、財政部門要對項目區的面積落實、種子質量和價格、資金到位、檔案建立等情況進行檢查驗收,對存在的問題要及時處理。對違反補貼政策,截留、套取補貼資金的,將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五、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良種推廣補貼實施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面廣,時間緊迫,任務繁重。各有關部門要立即行動起來,加強領導,強化措施,切實把良種推廣補貼實施作為下半年農業農村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縣政府將成立工作領導小組,抓好工作督導。各鄉鎮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按照實施方案的要求,切實把良種推廣補貼工作落到實處。縣農業、財政等部門要強化監管和服務意識,深入基層,做好優質良種推廣補貼政策的宣傳工作,及時解決、處理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廣播喇叭、集市宣傳、印發明白紙等多種形式,向農民群眾宣傳良種補貼的目的意義、補貼范圍和補貼政策,讓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切實把好事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