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強化安全教育完善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明確工作重點,切實保障受災群眾安全過冬
一是確保受災群眾有房住。要健全安置點板房安全管理制度,完善防范自然災害、次生災害安全事故的工作預案,加強日常安全管理和日常巡邏檢查,切實保障安置點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要強化城鎮集中安置板房水電氣和消防等設施的安全管理,對農村過渡住房進行加厚加固處理,提高防風防雨防寒保暖能力。要加快農村永久住房建設進度,力爭在入冬前有更多受災群眾住進安全溫暖的新家。
二是確保受災群眾有衣穿。要著眼今冬可能出現極端嚴寒天氣的需要,籌集充足的過冬衣被,在全市深入開展以“捐贈衣被、溫暖災區”為主題的“送溫暖、獻愛心”捐贈活動,各級各部門要率先垂范,加大宣傳力度,帶動社會捐贈。要重點關心“兩孤一殘”人員、五保戶、低保戶等困難群眾的過冬問題,實實在在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三是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要提前準備災區群眾過冬需要的口糧,滿足冬令春荒的需要。要重點針對高寒山區,提前儲備充足的糧食、取暖用的燃料和日常生活必需品,保證受災群眾吃得飽、穿得暖、不受凍。
四是確保受災群眾有病能醫治。要鞏固衛生防疫工作成果,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抓好災區今冬明春防病工作,加強飲用水、食品衛生和藥品質量安全監督,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宣傳活動,提高受災群眾對災害常見病的自我防護能力,確保不發生重大疫情,確保有病能得到及時醫治,確保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二、統一認識,切實增強做好受災群眾安全過冬工作的責任感
救災救助工作是黨和政府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重要紐帶,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做好此項工作是愛民之情、親民之義、為民之舉的重要體現,意義重大。“5·12”汶川地震發生后,全市各級各部門迅速反應,深入救災一線,在搶險救人、轉移安置受災群眾、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維護災區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充分體現了執政為民的理念,讓受災群眾深切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進一步提升了黨和政府的形象。當前,我市救災救助任務仍然艱巨繁重,特別是要把受災群眾安全過冬工作作為當前一項緊迫而重要的任務,必須抓緊抓好,要站在講政治、顧大局的高度,本著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繼續弘揚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落實工作責任,健全制度措施,把各項救助政策落實到位,確保受災群眾特別是板房安置小區和高寒地區受災群眾安全過冬。
三、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切實完善城鄉救災救助體系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救災救助工作要以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為指導,以建立健全災害應急體系和社會救助體系為目標,構建長效工作機制,全面提高我市救災救助水平。
一是進一步抓好受災群眾房屋重建工作。要本著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統籌兼顧、規避災害、經濟適用的原則,加快實施災后住房重建工作。
二是進一步落實就業援助政策。要落實就業援助政策,對災區實施重點就業援助,加快受災群眾就業安置,確保災區充分就業。
三是進一步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要加強救助體系的配套銜接,進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救助與住房、教育、司法等救助的銜接配套,加強社會救助與社會保險、社會福利、慈善事業以及最低工資制度的銜接配套,使各項救助政策互聯、互補、互動,盡可能解決困難群眾多方面需求。要大力發展社會慈善事業,開展經常性的社會捐贈活動,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和支持救災救助,讓更多的社會公眾參與救災救助。
四是進一步健全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特別是要關注生活必須品價格變動情況,建立健全與經濟增長、物價水平相適應的補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需要。
四、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強化監督,切實推動救災救助工作落實到位
救災救助工作涉及面廣、任務重,需要加強監督管理,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一是加強領導。各級政府要把救災救助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領導,安排好救災救助資金、物資,保證工作順利開展。
二是強化部門配合。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職、形成合力,做到工作責任到位、政策落實到位、措施保障到位。
三是加強督促檢查。要把救災救助工作特別是確保受災群眾安全過冬工作納入目標管理,落實責任主體。各區(市)縣要積極開展自查自糾。市級相關部門要加強督查指導,確保工作按時、按要求推進。
四是加強基層基礎工作。要進一步夯實救災救助基礎,健全基層救災救助服務網絡,充實基層工作力量,調動基層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五是嚴格把關采購物資和捐贈物資質量。民政部門和各相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統一采購救災物資的質量把關,同等情況下優先采購本市本地名優產品。倡導捐贈新衣被,對捐贈的舊衣被要經消毒后才能發放。
六是改進工作作風。各級民政部門要認真傾聽群眾呼聲,耐心細致做好工作,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讓受災群眾和困難群眾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愛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