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領導法治建設城市動員會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
同志們,朋友們:
首屆中國•*"法治建設"論壇,今天隆重開幕了。在此,我謹代表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和全市人民,對各位領導、各位嘉賓的光臨,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和最衷心的感謝!
太湖明珠*,有著三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孕育了燦爛的古吳文化,是中國民族工商業和中國鄉鎮企業的發祥地。全市總面積4788平方公里,下轄江陰、宜興兩個縣級市和七個區,總人口超過600萬,其中常住人口557萬。憑藉獨特秀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厚悠久的人文傳承,依托發達的現代文明,*正日益成為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城市之一。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全市上下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緊緊圍繞爭創全省"兩個率先"先導區示范區目標,解放思想、銳意進取,經濟和社會發展各個方面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期間,全市生產總值翻了一番多,財政總收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了5.7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按常住人口計算超過6300美元,在全省率先基本建成了全面小康社會,成為中國內地城市綜合競爭力十強之一。
*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人民安居樂業,離不開有力的法治保障。近年來,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始終認真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堅持以法治為導向,以建設法治*為目標,從"樹理念、建制度、抓建設、重實效"入手,深入推進依法治市,不斷加快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進程,"三個文明"建設呈現出齊頭并進的良好態勢?;仡櫧陙淼陌l展,我們深深體會到: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建設法治城市的靈魂。近年來,全市各級黨政組織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學習教育活動,牢固樹立依法治國理念、執法為民理念、公平正義理念、服務大局理念和黨的領導理念,自覺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指導法治建設的實踐;在全市司法和行政執法機關大力加強執法為民和公正執法教育,引導廣大執法人員樹立依法履行職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權等社會主義法治觀念;把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作為建設"法治*"的先導性、基礎性工程來抓,切實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努力使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社會形成了崇尚法治、維護法治的良好風尚。
完備的法律法規體系是建設法治城市的保障。為適應國內法制環境的逐步完善和市場對外開放的逐步擴大,最近十年來,我市共立地方性法規31件、政府規章70件、規范性文件5422件,清理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和其他政策性措施8萬余件次,修改廢止5120件,逐步形成了與國家法律法規相配套,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新的對外開放形勢相適應的法律制度框架,較好地保障和維護了各方合法權益和整個社會的秩序。
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是建設法治城市的動力。近年來,我市從健全和完善機制入手,創新民主參與方式,構筑民主參與的各種平臺,規范和引導公眾有序參與法治建設。在立法方面,建立完善了立法項目和立法草案公開征集、地方性法規民主評估、專家論證、立法草案審議旁聽等制度;在監督方面,建立完善了投訴制度、行政處罰和行政許可聽證制度、違法事件媒體曝光制度、重大違法案件舉報獎勵制度和行政執法民主評議制度等,初步形成了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民主參與機制,有效落實和強化了人民群眾對民主政治建設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評判權。
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是建設法治城市的重點。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各項要求,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全面實施"陽光工程",大力促進行政執法活動的規范化;圍繞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積極穩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大力開展規范執法行為專項整改活動,進一步規范和拓展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體系,建立健全維護司法公正的良性機制,有效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城市的公信度、社會的認可度、群眾的滿意度也隨之不斷提高,社會呈現出和諧發展的態勢。
良好的社會氛圍是建設法治城市的基礎。近年來,我市堅持把普法教育作為依法治市的基礎性工程來抓。廣泛深入開展多層次、全方位、多樣化的法制宣傳教育,普法陣地不斷拓展,普法形式不斷豐富創新,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法規得到普遍宣傳,營造了濃厚的全民學法、守法、用法、護法的法制氛圍;各類重點對象的學法用法工作扎實推進,全市領導干部、國家公職人員、青少年、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法律素質進一步提高,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平明顯增強;學用結合進一步加強,廣大公民遵紀守法意識、權利義務觀念不斷增強,遇到事情找法、解決問題靠法、運用法律武器與違法現象作斗爭的人和事不斷增多,基層群眾參與民主管理的積極性不斷提高,為法治*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實踐證明,法治是*過去取得又快又好發展的重要經驗,也必將是我們今后實現更快更好發展的重要法寶。在*全面推進"十一五"發展、率先攀登基本現代化新高峰的征程中,建設一個法制健全、政治清明、百姓安寧、社會安定的法治*,實現政治生活、經濟生活、社會生活的法治化,是我市全面貫徹"*"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內在需要,是時代所需,人民所求。我們將牢固堅持法治導向,立足理論創新、體制創新、制度創新和工作創新,全面推進法治*建設各項工作,努力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建成法治城市。
建設法治*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憲法和法律為依據,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民主法制完善、社會文明和諧為基本目標,通過完善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律監督、法制教育和法律服務等途徑,全面推進全市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領域的法治化,努力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推進全市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為全面實現"兩個確保"的奮斗目標創造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
建設法治*的總體目標是:到2015年,全市率先基本實現政治生活、經濟生活、社會生活的法治化,人民管理國家和社會公共事務的權利、社會組織和社會成員的合法權益得到充分實現和保障,公共權力的配置和行使受到有序規范和約束。具體體現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基層民主制度進一步鞏固和完善;建立起比較完備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國家法律法規相配套、體現以人為本和*特色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體系;規范行政決策、執行和監督,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和依法行政管理體制;形成在黨的領導下、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相互配合制約、公正高效的司法體制;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履行職責的意識和能力增強,公民的法律素質普遍提高,人權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法律監督和群眾監督完善有效,社會信用制度健全,市場經濟規范有序,社會安定和諧,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辦事。
圍繞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在以下方面采取積極措施:
(一)重點抓好地方立法工作。按照"不抵觸、有特色、可操作"的要求,針對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迫切需要用立法加強規范的事項,及時制定地方性法規。爭取到2010年,基本形成與國家法律法規相配套,與法治*建設相適應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體系,確保有法可依。
(二)全面加強民主政治建設。改革和完善黨的執政方式和領導方式,做到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善于將黨的主張按照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協調好各方利益;提高依法治理水平,擴大和保障人民群眾對社會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選擇權。
(三)扎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按照國務院關于"職權法定、依法行政、有效監督、高效便民"的要求,深入推進政府管理體制改革。規范行政許可行為,改革行政許可方式,全面推進"陽光工程",加快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建設法治政府。
(四)大力促進司法公平正義。緊緊圍繞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目標,不斷深化司法改革,完善法律監督體系,建立公正司法的良性機制。依法嚴厲打擊嚴重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不斷拓展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范圍,使全市公民都能得到法律的支持和幫助,樹立法治的權威和司法的社會公信力。
(五)切實完善監督制約機制。加強監督體系建設,確保公共權力始終置于黨和人民嚴密的監督之下,確保公共權力行使公開、透明、科學、民主,合乎法律,順應民意。強化人大、政府、政協、司法部門的監督職能,充分運用法律監督、行政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民主監督及黨內監督等多種監督手段,構建科學嚴密的監督網絡,確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
(六)不斷規范社會主義市場秩序。牢固樹立平等保護的理念,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共同發展。轉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實行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完善行政執法、行業自律、輿論監督、群眾參與相結合的市場監管體系,依法規范各類市場主體行為。依法打擊破壞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犯罪,積極預防和嚴肅查辦職務犯罪和商業賄賂犯罪。
(七)努力提高全社會誠信意識。以提高行政水平、增強行政公信力為核心,加強公務員誠信教育,提高行政行為的民主性、公開性,防止"失信"于民。加快建設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推動全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營造"以誠為本、以信為譽"的良好社會氛圍。
(八)著力加強司法和執法隊伍建設。結合鞏固擴大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和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在司法隊伍和行政執法隊伍中牢固樹立執法公正、一心為民的思想。大力開展警示教育和"規范執法行為,促進公正執法"專項整改活動,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執法公正的司法隊伍和行政執法隊伍。
(九)積極開展法治宣傳教育。認真貫徹落實"五五"普法規劃,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以憲法為核心、以基本法律為重點的全民法制宣傳教育。加強對領導干部、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青少年、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等重點對象的教育。在全社會樹立起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營造人人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的社會環境,使依法辦事成為全市人民的自覺行動。
(十)繼續推進"平安*"創建活動。以建設最安全地區為目標,積極探索維護穩定的長效機制。大力推進基層法治建設,推進新市民安居樂業工程,推進依法信訪"大調解"機制,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妥善處理好涉及群眾利益的各類矛盾,鞏固平安創建成果,建設安全城市。
(十一)深入開展"法治*"合格縣(市)、區創建活動。對照"法治*"合格縣(市)、區創建標準,結合*實際,精心制定創建規劃,落實創建措施。大力宣傳"法治*"建設的目標、任務和意義,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在全市廣泛開展創建"法治*"合格鎮(街道)活動,強基固本,力爭使全市率先實現法治創建目標。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
舉辦中國•*"法治建設"論壇,是我市建設法治城市的一個新起點。希望大家暢所欲言,發表真知灼見,為促進法治建設提供有益的理論支持和實踐經驗。我們將虛心學習,潛心研究,認真借鑒這次論壇的成果,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真抓實干,扎實推進法治*建設,為實現我市"兩個確保"奮斗目標,構建和諧宜人新*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最后,祝論壇圓滿成功!祝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工作愉快,身體健康!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