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財政局加強財政收入管理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年,*區本級(不包括*經濟技術開發區)地區生產總值182.7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5.5%,增幅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超出預期目標2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3億元,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143.79億元,增長15.6%;第三產業增加值36.11億元,增長16.1%。區本級國民經濟三次產業比重為1.5:78.7:19.8。20*年區本級人均生產總值為57462元(戶籍口徑),按7.604的年平均匯率折算為7557美元,比上年增長13.8%。全區財政總收入24.30億元,完成預算102.8%,比上年增長21.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突破10億元大關,達10.05億元,完成預算105.8%,比上年增長23.40%,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2.4%。財政當年支出5.49億元,完成預算99.8%,比上年增長12.0%,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1.9%。全年財政實現收支平衡。
[抓收入優結構]圍繞做大財政收入“蛋糕”,堅持收入征管和結構優化“兩手抓”,財政收入同比增長率比上年增加3.11個百分點,走出了自2002年以來財政收入年增長率遞減的低谷。而且財政收入結構得到優化,地方財政收入比重比上年提高了0.7個百分點。數據分析,財政“蛋糕”不斷做大做優的關鍵因素,一方面是貫徹省廳“三個三”工作措施,推進產業結構“騰籠換鳥”。積極籌措安排專項資金和財政貼息資金,全年共撥付先進制造業基地資金(技改資金)1066萬元、外貿資金1034萬元、科技支出1926萬元,加快*區工業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促進支柱產業和重點行業發展。同時,鼓勵完善農業產業化發展財政扶持政策,大力支持高效農業,推行農機現代化發展,提升農業產業層次。全年共落實三個產業帶發展資金250萬元,保障灘涂養殖、平原蔬菜及山上楊梅的產業化。另一方面是狠抓財政收入,加強收入分析預測,及時掌握區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的總體趨勢。并針對鎮街道財政收入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調整完善了鎮街道財政管理體制,激發了鎮街道聚財理財的積極性。
[保重點促民生]堅持“存量調結構,增量優方向,增量調存量”的要求和“控壓?!比衷瓌t,不斷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把支出重點放在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就業就醫就學、社會保障、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產等方面,提高了公共財政支出效益。一是把支持教育事業的發展作為重點。全年全區教育支出預算安排18647萬元,占全區財政預算支出比重高達34%。繼續實施“四項工程”建設,減免學雜費1300多萬元,向貧困學生發放教育資助券和營養券共計196萬元。二是加大社會保障投入,保證促進再就業、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公共衛生建設等工作順利實施。全年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支出479萬元,使2027戶低保對象得到享受。提高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標準,擴大報銷補償范圍,將普通門診費用納入報銷范圍,籌資標準由每人每年53元提高到每人每年85元,區本級安排資金500萬元。三是增強政法機關經費保障力度,加大了對政法建設的投入,公檢法司支出增長迅速,累計全年共支出8470萬元,提升了綜合治理水平,確保創建“平安*”的資金需要。四是完善農業投入機制,確保全區農業工作穩定發展。全年區本級共安排農口預算內經費2665萬元,預算外資金427萬元,重點支持農民增收和糧食穩定生產。安排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及工作經費92.8萬元,培訓人數達10694人,發放合格證書8675人次,為被征地農民再上崗創造了條件。五是加強基本建設的管理,按照“挖掘增量資金,盤活存量資金,滾動調撥資金,按月核撥資金”的總體理財思路,精心安排,積極籌措,全年區本級投入基本建設資金6.03億元,確保重點工程建設需要。
[抓改革求創新]從財政工作實際出發,把改革創新和穩步推進有機結合,以創新求發展,以改革促提高,不斷加快我區公共財政改革步伐。一是實施政府收支分類改革,建立起新的政府支出功能分類和經濟分類,使政府的各項職能活動更加清晰地得到反映,為預算管理、統計分析、宏觀決策等提供全面、真實、準確的經濟信息。二是開展行政事業單位銀行賬戶清理整頓工作,對全區156家單位的487個賬戶開展了全面的自查和初步審核,應撤銷銀行賬戶63個,應補辦手續的銀行賬戶62個,為全面啟動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打下基礎。三是根據中央改革公務員工資制度和規范公務員收入分配秩序的總體要求,積極配合區紀委做好清理考核獎勵性補貼工作,為下步規范我區公務員津貼補貼打下基礎。四是繼續加強政府采購工作,一年來共組織、審核2450萬元采購項目上報市采購中心采購,為節減財政支出,促進廉政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五是深化“收支兩條線”改革。完善執收執罰單位、銀行、財政局三方對賬制度,實現信息共享動態監管。
[強監管提績效]從加強制度建設入手,規范財政管理,提高監管水平,維護財政秩序。一是深化財政監督檢查。聯合區紀委、區物價局對學校春季收費開展了檢查,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監督,杜絕教育亂收費行為。二是加強基本建設資金財務監督管理,嚴格工程預(結)算審查管理。全年共委托審查工程結算141個項目,累計送審價11397萬元,審定價10300萬元,共核減1097萬元,核減率9.6%,為政府節約了大量建設資金。三是組織開展全區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工作,共清查了全區148家單位,清查匯總帳面資產總額達102259萬元。四是穩步推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根據省廳、市局的要求,對我區的醫療救助專項資金和楊梅特色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項目進行績效評價,共涉及資金781萬元。五是開展《會計法》實施情況檢查工作,舉辦多種形式的培訓班,促進企業增強依法做賬意識、規范會計核算,改善了法治環境。
[加強隊伍建設]以“作風建設年”活動為契機,從各個方面加強財政隊伍建設。一是開展“服務創品牌,滿意在財政”暨“三進三促”活動,局領導帶領各科室負責人“進企業、進農村、進單位”,聽取各部門各單位對該局工作服務上的意見和建議,幫助解決難點熱點問題,促進發展環境優化、惠農政策落實和服務效能提高。二是積極穩妥地推進地稅分局與財政局分設工作。區財政局與地稅分局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就人、財、物達成一致意見,順利完成分設工作,實現平穩過渡。三是不斷加強財政干部職工的素質教育、廉政教育和業務學習,建立每月二個晚上集中學習的“夜學”制度,組織軍事打靶、觀看電影《村支書鄭九萬》和《南京》等活動,加強黨員和干部職工廉政文化與人生觀的教育,為推動財政事業全面發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