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發改委國民經濟發展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位代表:
我受區人民政府委托,向大會報告我區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09年計劃安排草案,請予審議。
一、*區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08年,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有力監督和支持下,我區以科學發展觀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積極實施“工業立區、商旅強區、科教興區”發展戰略,突出重點,把握關鍵,強化措施,克難奮進,使我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在復雜多變的宏觀環境下仍能保持平穩發展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完成符合預期。
1、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綜合實力不斷提升
2008年,全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3.8億元,比上年增長11.8%。從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0億元,同比增長2.0%;第二產業增加值25.2億元,同比增長17.3%,其中工業增加值22.7億元,同比增長17.2%;第三產業增加值16.6億元,同比增長5.7%。三大產業結構由2007年的4.9:54.1:41.0調整為4.6:57.5:37.9;單位GDP能耗下降2.5%。
全年地方財政一般性預算收入2.45億元,增長21.5%,完成計劃的101.2%;稅收總收入4.05億元,比上年增長23.9%,其中國稅收入1.79億元,地稅收入2.26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26.1%和22.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43元,增長7.0%。全年全區完成農業總產值3.78億元,增長2.1%;農村人均純收入6590元,增長8.0%。
2、工業經濟平穩發展,主導地位不斷凸顯
2008年是我區“工業園區建設年”,按照“工業立區”的發展戰略,全力推進“工業基地”建設。產業轉移園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成功拿到廣東省產業轉移工業園牌子,園區總體規劃由10平方公里擴展到32平方公里。全區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4.7億元,比上年增長18.6%,規模企業成為我區工業發展的主要支撐。
全年全區完成工業總產值70.8億元,同比增長12.7%,完成工業增加值26.9億元,增長17.5%,工業經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1.5%,拉動GDP增長8.4個百分點。
3、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強區戰略日益突出
2008年,我區積極發展以商貿、旅游、物流、房地產為主的第三產業,大力推進商旅服務業發展,使我區第三產業繼續保持穩定發展的良好態勢,功能日趨齊全、結構日臻完善、規模不斷擴大、從業人員大幅增加,消費市場更加活躍。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5億元,比上年增長18.0%;全年接待游客人數172.6萬人次,增長20.9%,旅游總收入7.6億元,增長20.0%。
4、項目建設有序推進,發展后勁不斷增強
2008年,我區繼續加強項目建設,全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7億元,比上年增長3.3%,完成全年預期目標的100%。全年全區立項項目有54項,計劃總投資41.78億元,其中列入市、區考核的重點建設項目共有11項,項目總投資達6.9億元。*中學、*中學宿舍樓及教學樓等文教基礎設施項目按期完成項目立項、基建工程,有效整合我區初、高中教育資源配置,促進了城區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發展;區人民醫院遷建工程、埔前衛生院大樓、源西社區服務中心等一批醫療衛生項目的立項建設,將有效改變城區人民醫療衛生服務條件;中電工業園、寶豪科技園等大中型工業項目的立項建設,為我區“工業立區”發展戰略打下了良好基礎和發展平臺;麗江豪庭、金鼎比華麗、龍城國際酒店等房地產項目及響水國際旅游度假區建設進展順利,進一步增強了我區發展后勁。全年經本級和上級審批、核準、備案項目共22項,項目批準投資總額達57568.1萬元,爭取國家和省政策性資金3929萬元。
5、各項改革穩步推進,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扎實推進醫藥衛生、二輕等經濟體制改革,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得到強化,制訂公布了《*區政府重大行政決策公示和聽證暫行辦法》、《*區政府投資論證、公示、責任和責任追究制度》、《*區政府門戶網站網上群眾來信處理辦法的通知》等制度,認真清理行政許可和非行政許可項目及其設定依據,大力推進我區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建設。招商引資難中求進,全年新簽合同利用外資9宗,總額4243萬美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4427萬美元,同比增長0.6%。全區外貿進出口總額29280萬美元,同比增長110.9%,其中出口總額16879萬美元,同比增長91.2%。
6、和諧建設扎實推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大力實施“科教興區”戰略。加大教育投入,全面落實了城市九年義務教育免除書雜費政策,推進了11所義務教育學校的規范化建設;大力抓好了*中學和*中學擴建工程建設,加快了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步伐。加大科技投入,組織申報國家、省、市科技項目18個,有2個獲省、市科技進步獎。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建成區圖書館,改建了7個文化站(室),完成8個行政村“農家書屋”項目建設,廣播電視覆蓋率達100%。
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全年全區參加養老保險人數31030人,增長13%,保險基金發放3597萬元,增長33%;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達8.9萬人;全區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86474人,參合率達97.6%。加快推進勞動力轉移,全年培訓及轉移農村勞動力462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9%。
扎實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全區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17‰以內,達到年初預期目標。大力推進“和諧*”建設,全區社會穩定和諧。
2008年,我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雖在困難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受國際金融風暴影響,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下滑,保持經濟較快增長的壓力增大;二是不少企業的產業層次偏低,產業鏈不完善,市場承受力差,尤其是市場在外或“三來一補”的企業在當前大環境中效益銳減;三是資源貧乏,投資后勁不足,缺少大宗開工項目;四是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給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帶來很大制約。對此必須高度重視,堅定信心,采取更加積極有效措施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