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信息三電一廳建設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加快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措施。為認真落實農業部“三電合一”農業信息工作座談會精神,促進全市農業信息化健康快速發展,現提出實施意見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四中全會精神,圍繞加快經濟發展與構建和諧社會兩大任務,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市情,抓住機遇,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以互聯網信息傳媒為載體,以信息收集、為突破口,與傳統媒體有機結合,大力推廣農業信息“三電一廳”模式,為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產品競爭力增強提供全程信息服務,以農業信息化帶動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業現代化。
二、實施階段和步驟
(一)第一階段(*5年9月一*6年7月)
依托現有基礎,建設完善市、縣信息服務平臺,重點建設鄉鎮信息服務大廳和村級信息服務室,夯實農業信息化基礎。
1.努力完善市級信息服務平臺
(1)提升信息分析處理能力。充實完善果、牧、林、煙、菜、
菌、藥、草等8個技術數據庫,建設科技成果、農業專家、農民經紀人、農業生產資料、質量標準、龍頭企業6個數據庫。要搭建先進的處理軟件及數據庫平臺,通過互聯網和社會共享資源搜集整理數據,開展本地數據的采集整理工作,建成先進的農業信息采編系統。
(2)完善農業熱線電話咨詢。開發完善“96398”熱線電話人工咨詢、專家在線、統計分析、數據管理、錄音記錄、語音合成等功能,組織高素質的農業專家咨詢隊伍,拓寬服務領域,開展農業生產技術、市場信息、政策法規、文化教育等多方位的信息服務。
(3)加強核心網站建設。進一步做好黃河農網和優質果品網、畜牧網、蔬菜網、食用菌網、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網等專業骨干網站的更新維護,提高技術手段,增加信息容量,提升網絡服務水平。開發視頻文件下載和在線播放系統,實現農業科技視頻節目網上播放。
(4)健全電視節目制作。完善農業科技電視節目制作平臺,加強人員培訓,圍繞發展特色農業、提高農業科技合量、農業生產關鍵環節和熱線電話反映的共性或熱點問題,制作專題節目,力爭每周制作一期農業科技節目。組織開播農業電視欄目,每周播出3次以上,廣泛普及推廣農業實用技術。
(5)建設農業部門網絡辦公系統。開發完成農業系統市、縣、鄉三級網上辦公系統,實現遠程文件簽發傳輸、信息資源共享等,提高辦公效率。
2.完善縣鄉信息服務平臺
(1)突出抓好鄉鎮農業信息服務大廳建設,在*5年底前完成60個,全部臨街建設,確定專人負責,成立專家咨詢組,由辦公式服務轉向窗口式服務,配備電腦、投影機、數碼相機、DVD、電視等設備,為農民群眾開展綜合性農業信息和科技服務。建成500個村級信息服務室,配備必要設備,可結合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終端接收點一并建設,同時建立一支較高素質的鄉村信息員隊伍,定期進行培訓,向農民開展免費信息咨詢和。
(2)做好10個農產品批發市場、20個農業龍頭企業和30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信息網點建設,向農民開展信息服務,同時作為農業信息采集點。
(二)第二階段(*6年8月一*7年12月)
到*7年底,全市農村電腦擁有量達到3萬臺以上,上網農民10萬人以上。在全市真正實現電腦、電視、電話“三電一廳”的農業信息服務立體交叉覆蓋,“三電一廳”模式廣泛應用并發揮實效;市、縣、鄉、村四級信息網絡體系上下暢通、運作靈活、服務全面,形成現代農業信息化運作模式,在全省率先實現農業信息化。
1.全市鄉鎮全部建成農業信息服務大廳,行政村全部建起
信息服務室,購置必要網絡設備和信息服務設施,面向全市農民有效開展信息咨詢和網上信息服務。
2.在10個批發市場、30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50個龍頭企業建成農業信息服務站(點),通過農產品批發市場、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農業龍頭企業信息站(點)的帶動和輻射服務,促進農業產業化和標準化進程。
3.在全市批發市場和基層種養加大戶、涉農企業中建成100
個農業信息采集點,完善三門峽市農產品市場價格采集和體系。在農村樹立1000名信息能人典型,輻射帶動農民對網絡和信息的接受和應用能力。
4.建成市、縣兩級完善的農業電視節目制作和播放系統,中央七套和市、縣自辦農業電視節目入戶率達到90%,“96398”熱線電話的服務功能完善,村民組覆蓋率達100%,滿足農民群眾隨時隨地的信息服務需求。
三、實施原則
各縣(市)、區要在統一技術規程和建設內容的同時,因地制宜,把握好以下原則:
(一)與當地經濟基礎和“三農”實際相結合的原則。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硬件、軟件的配置可一步到位;基礎相對薄弱的地區,設備配置可適當低些,條件具備時再逐步提升。在
信息資源開發上,要與服務區域和服務對象的需求相一致,信息
內容緊扣主導產品、支柱產業、農民需要以及農民接受信息服務的能力,體現區域特色,圍繞促進農產品的產銷銜接,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廣泛開展農業信息服務。
(二)與農業信息工作基礎相結合的原則。立足現有基礎,著眼于發揮當地優勢,有條件的地方推廣“三電”,條件不完全具備的可先搞“兩電”。
(三)與農業產業化組織相結合的原則。注重發揮專業協會、中介組織、龍頭企業等產業化組織的信息服務功能,為農業產業化組織提供個性化信息服務,通過對信息進行再加工,拓展服務范圍,提升服務實效。
(四)與模式創新相結合的原則。在“三電一廳”模式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更便捷有效的信息傳播手段,進一步做好信息服務的交流互動,力爭服務模式和效能有新的突破,全面提升農業信息服務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都要成立相應的工作領導小組,統一規劃,綜合協調,指導服務。各縣(市)、區要盡快建立健全農業信息領導和工作機構,核定編制,充實人員。各級農業部門作為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牽頭單位,要采取扎實措施,具體組織實施。
(二)保障資金投入。“三電一廳”建設是公益性建設項目,要納入公共財政支出范疇,各級財政建立穩定的投入機制,發揮投入主渠道作用。市、縣兩級在財政支農支出預算中,要明確一定比例的資金用于“三電一廳”建設。農業信息服務機構要積極籌措并嚴格管理建設經費,制定資金管理辦法,管好用好建設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三)抓好隊伍建設。市、縣、鄉三級都要建立起一支責任心強、素質高、知識結構合理的信息員隊伍。市農業局要進一步加大對全市農業信息管理人員以及農村信息員的培訓力度,提高綜合服務能力。
(四)強化督促檢查。各地要建立“三電一廳”工作考評和責任制度,把工作目標、任務和責任具體落實到單位和人員。強化督促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建立健全工作報告制度,各縣(市)、區政府要定期向市農業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建設進展情況。
(五)推動社會力量參與。鼓勵、支持和引導各網絡通信公司、信息產業領域的生產經營公司、專業協會、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龍頭企業和農村經紀人等社會力量,投資信息化建設,促進信息服務的社會化。市、縣農業部門要加大對農業信息化的宣傳力度,增強廣大農業生產、經營、管理者的信息意識;社會各界對農業信息工作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支持,為農業信息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