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加強新農村建設實施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村黨支部、村委會:
為了深入貫徹黨的*大精神,緊緊圍繞管委會提出的“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大變樣”的工作思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處黨委、行政決定,在全處開展新農村建設工作,努力把我處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生態協調、文明進步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1、加強新農村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黨的*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要求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要實現這個宏偉目標,關鍵在農村,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改革開放以來,農村改革不斷深化,農業經濟快速發展,農民收入穩步提高,農村黨建工作、精神文明建設取得長足進步,農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發生了重大轉變。但是,與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相比,我處各項事業的發展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農業產業化進程不快,村鎮規劃建設零亂無序,農民素質參差不齊,村鎮臟亂現象嚴重。為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必須創新思路,更新觀念,積極探索解決“三農”問題的新途徑,加快農村全面小康建設步伐。
2、必須把新農村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建設新村鎮、發展新產業、培育新農民、組建新經濟組織、塑造新風貌、創建好班子為內容的新農村建設工作,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我處全面小康建設步伐的惠民、富民工程,是加強我處基層組織建設的一項重大舉措,是弘揚求真務實精神、轉變政府職能和工作作風的具體體現。處村兩級組織和領導干部要充分認識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高度重視并加強新農村建設工作。
3、新農村建設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重要思想和黨的*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加快推進農村全面小康建設步伐為目標,以“六改四普及”為重點,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素質和生活質量為根本,把新農村建設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新的突破口和加強村級組織建設新的載體,科學規劃、整合資源、分類指導、分步實踐、依靠群眾、整體推進。
4、新農村建設的基本原則是:
——政府引導,群眾參與。加強領導,轉變職能,切實履行農村公共事務管理和服務職能,組織和引導農民群眾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充分尊重群眾意愿,調動群眾積極性,以農民自愿、村民自治為主,不搞強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攬。
——實事求是,量力而行。從實際出發,發求真務實的態度和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制定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任務和措施時,既要按照新農村的標準嚴格要求,又要切合實際,切實可行,不增加農民負擔,不搞強行攤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脫離實際的政績工程。
——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要深入調查研究,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在村鎮規劃上,要根據當地客觀條件,科學編制規劃;在新農村建設模式上,力求以人為本,與自然和諧,格調新穎,形式多樣;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難,分步實施,不搞齊步走,一刀切。
——突出重點,整體推進,我處有42個自然村,點多面廣,一方面要按照統一部署,統一規劃,整體推進;另一方面,又要抓重點,攻難點,出亮點,集中力量,整合資源,著力規劃建設一批具有高標準和較強示范作用的新農村示范點。
——循序漸進,務求實效。要尊重客觀規律,因勢得導,抓好典型引路,抓好示范帶動,做到點帶面,點面結合,扎實推進,務求實效;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義,切忌違背群眾意愿和客觀條件強強硬推。
5、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任務是:從今年開始,用5年時間在全處開展“六改四普及”為主要內容的新農村建設活動。經過5年的努力,全處80%的村基本達到“經濟社會發展,群眾生活安康,環境整潔優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務配套,人與自然和諧”的文明村鎮標準(標準附后)。同時達到農業主導產業做大做優做強,農民科學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質明顯提高,農村面貌較大改觀,基層組織戰斗力明顯增強的目標。具體目標要求是:
——建設新村鎮。在全面開展“三清”的同時,全面開展村鎮規劃設計工作。全處5個示范點(湖陂:太屋、周家、店前、港背、蘭家),*年上半年要全面完成村莊規劃,并開工建設。在搞好規劃的基礎上,應按規劃搞好建設,引導農民在規劃區內拆舊建新、以舊換新、改造民房;規劃區內新建的民房,要求設計美觀,格調鮮明,按照庭院型型、居民型、人畜分居型進行,力求“一村一品”,不搞簡單的整齊劃一、千房一面。要建立和完善村莊社區服務體系,調整教育、商貿網點,完善醫療衛生、文化、體育以及供電、電視、電信等配套設施。
——發展新產業。要加快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旅游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要實施優勢發展戰略,建設好港背500畝花卉基地,孝頭800畝辣椒等蔬菜基地,以及湖陂現代農業科技園,提升農業產業水平,要大力推進農業新技術革命,提高農業的科技競爭力,提高農業的科技競爭力,發展綠色食品生產,提高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培育新農民。按照規范化、系統化、標準化的要求,以培養型務工農民和產業農民,提高農民科技致富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自主發展能力為目標,以農村實用技術、務工職業技能培訓為主要內容,積極配合市政府實施好“農民培訓工程”,使18歲以上、45歲以下年齡段的農村勞動力基本掌握1至2門實用農業技術或務工職業技能;同時開展以遵紀守法、移風易俗為主要內容的思想道德教育,著力提升廣大農民的思想道德水平,逐步建立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信息經濟,促進我鄉新農村相適應的道德體系,造就一批既有較高科學文化素質和道德素質,又有一定專業技能、文明守法、移風易俗的新型農民。
——組建新經濟組織。推動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完善農村雙層經營體制。按照“先運行、多扶持、后規范”和“民辦、民管、民營、民受益”的原則,發育、壯大農村新經濟組織,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大力推廣各種行業協會、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經聯社等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形式,建立起覆蓋農業產業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群體,做到鄉村主導產業有協會或專業合作社,合作經濟組織覆蓋農戶達到60%以上,大力提升農民組織化程度。要圍繞“新品種、新技術、新組織”的要求建立健全良種繁育、農資供應、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和農產品加工流通服務體系,培育專業化的經濟服務組織。
——塑造新風貌。以“六改四普及”為突破口,以創建文明村鎮為動力,整體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從現在開始,“六改”工作在全鄉所有村全面深入鋪開,徹底改變農村“臟亂差”現象。各村要按照“科學規劃,完善機制,分類指導,先易后難,穩步推進”的要求,扎實有效開展“六改”工作。認真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組織農民開展“除陋習、樹新風”活動,反對封建迷信和宗族宗派勢力,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建立農村醫療保障體系、困難農民救助體系。村鎮公共設施配套,農民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正常開展,農民就醫、上學方便,病殘孤寡農民生產活動有保障。
——創建好班子。將新農村建設納入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繼續創新和深化“三民”活動和“三培兩帶”活動。把以“六改四普及”、村鎮規劃建設、文明村鎮創建為重點的新農村建設成果作為衡量、檢驗好班子、好干部的重要標準;要以新農村建設工作切入點,轉變職能,改進作風,加強為政能力和構筑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的建設,著力提高鄉村領導班子和黨員干部在新農村建設中組織協調、管理服務和幫助農民群眾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把開展保持農村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與新農村建設工作結合起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廣大農村黨員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
二、強化措施,狠抓落實,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
1、廣泛宣傳,營造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新農村建設活動,涉及面廣、內容多、任務重,需要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響應和參與。各村要廣泛動員,精心部署,通過深入宣傳,層層發動,使新農村建設的目的意義、主要內容、目標要求以及具體措施家喻戶曉、深入人心。要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群眾、發動群眾、教育群眾,引導和動員廣大群眾自覺地投身到新農村建設中。
2、嚴格管理,把規劃建設納入規范化制度軌道。處、村兩級要加強村鎮規劃建設管理,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逐步到位”的原則,搞好村鎮規劃建設,嚴格規劃管理。要引導鼓勵建新拆舊,糾正一戶多宅現象。凡到規劃區內建新房的農戶,必須拆除才宅基地上的舊房,其老宅基地由集體統一收回或流轉;凡還原拆除舊房的不得批準其在新宅地建房。嚴格執行新村鎮“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管理一個法”的制度。各鄉規劃所要負責好村鎮規劃建設的具體管理工作,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及時、周到的服務,確保村鎮規劃的落實;鼓勵制定村規民約,把政府管理與村民自治有效結合起來,建立科學、高效的村鎮規劃建設管理體系。要根據不同地方、不同條件編制不同的規劃建設標準,條件好的要高起點規劃建設,其它地方的規劃也要適度超前。規劃建設模式力求集中連片式。要提高房屋設計水平,務求新穎別致,美觀大方;要提供各種房型供農民選用,避免過多的下店上宅火柴盒式的、車廂式的低水平建筑。
3、發揮村民自治組織的作用,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六改四普及”、文明村鎮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需要建立長效管理機制。要強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功能,充分發揮村民自治組織的作用,把階段性集中整治與日常性管理結合起來,建立健全村規民約,建立健全門前“三包”責任制以及全體村民共同保護環境、愛護衛生的責任機制和約束機制。要充分發揮農村“三老”的作用,建立巡察制度,加強督促檢查。同時,通過村級自治組織經常性開展“衛生庭院”、“星級文明戶”、“文明村莊”、“信用村”、“信用戶”等群眾性評比活動,激勵先進、鞭策后進,促進新農村建設走上規范化、制度化軌道。
4、抓點帶面,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各村要重點建設好具有較高標準和較強示范作用的新農村示范點,發揮典型示范作用處黨政班子成員每人掛鉤聯系1個新農村建設示范點,分別抓好示范建工作;各村黨支部書記也要分別抓好1個新農村建設示范點。
三、切實加強對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領導
1、建立強有力的組織協調機構。切實加強對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領導,把新農村建設擺上工作重要議事日程,納入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和黨建工作的總體規劃。成立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沈水根;副組長:胡建華、羅建明;成員:黃海玲、李青、張建、張少平,負責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具體指揮協調和督促,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辦事處村建辦,由羅建明兼任辦公室主任。各村也要成立相應的機構,負責本村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具體指導協調。
2、建立科學的目標考核體系。將這項工作列入對各村年度目標責任考評。農業辦要制定目標考評方案并負責進行考核。要加強督促檢查,每季度進行一次調度,通報活動進展情況,確保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健康有序進行;每半年召開一次流動現場會,總結經驗,推廣典型,鞭策后進。辦事處將不定期地派出督導組對各村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對工作抓得緊、成效明顯的,給予通報表揚;對工作不到位、進展慢、成效不明顯的,要責令期限整改,并給通報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