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環保局加快節能發展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街道辦事處,區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
為努力創建資源節約型社會,著力緩解我區能源瓶頸制約,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國發〔*〕28號)和《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節能降耗工作的通知》(浙政發〔*〕35號)、《關于進一步加強節能工作的意見》(甬政發〔*〕75號)等法律、法規和文件精神,現就加強我區節能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節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能源是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基礎和戰略資源。加強節能工作是緩解我區能源供給緊張局面的重要途徑,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近年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節能工作,堅持開發與節約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全區節能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隨著我區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特別能源消耗總量不斷增加,能耗強度逐年上升;能源利用效率還不夠高,節能的空間與潛力還很大,工作任重而道遠。各街道、各有關部門要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和長遠出發,充分認識加強節能工作的緊迫性,增強憂患意識,把節能作為一項十分重要的戰略性任務,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抓緊抓好,確保實現“*”節能目標,促進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
二、節能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節約資源基本國策,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結構調整、科技創新、強化管理為主要抓手,創新機制,完善政策,抓點促面,節存量限增量,獎節罰超,努力形成政府大力推動、市場有效驅動、企業和公眾參與互動的節能工作格局,積極營造有利于節能的良好氛圍,促進節約型社會建設。
(二)基本原則:堅持節能與發展相互促進,實現科學發展;堅持開發與節約并重,節約優先,效率為本的原則;堅持節能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相結合;堅持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與政府宏觀調控相結合;堅持依法管理與政策激勵相結合;堅持突出重點與全面推進相結合;堅持源頭控制與存量挖潛相結合。
(三)總體目標:到2010年,全區萬元生產總值(按*年價格計算)能耗下降20%,其中*年比*年萬元GDP電耗、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4%以上,爭取降低5%以上。
三、著力抓好重點領域節能
(一)強化工業節能。突出抓好電力、有色金屬、建材印染等重點耗能行業和年耗能3000噸標準煤以上企業的節能工作,組織實施重點用能企業節能行動,推動企業積極調整產品結構。重點抓好工業鍋爐、余熱余壓利用、電機系統、能量系統優化等節能技術改造。
(二)引導商業和民用節能。在公用設施、賓館商廈、寫字樓、居民住宅中宣傳推廣采用高效節能辦公設備、家用電器,大力推廣使用半導體燈、自鎮流熒光燈和金屬鹵化物燈等高效節能燈及其照明系統。加大現有賓館、飯店和商業大樓等的綜合節能改造和節能技術、節能產品的應用。
(三)推進建筑節能。大力發展節能節地型建筑,積極推行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和規范,按照節能標準組織建筑項目論證、設計、施工,推廣應用節能建筑技術、節能建筑材料和節能建筑產品,推進建筑節能。*年起,全區全部新建商品住宅和公共建筑基本達到節能50%的標準;到*年,全區全面實施建筑節能50%的標準,逐步推行建筑節能65%的標準。
(四)推動政府機關與事業單位節能。政府機關要率先垂范,帶頭節能,努力成為全社會節能的表率。以節電、節油為重點,對機關和事業單位等公共財政開支的單位進行試點,通過采取有效的技術和管理措施,實施內部績效考核等辦法,抓好政府辦公樓等公共建筑物空調、照明系統改造和公務車節能,努力降低機關用電總量。嚴格執行政府節能目錄采購,優先選購節能產品、節能技術、節能材料,率先淘汰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低能效設備和產品。四、著力構建節能型產業體系(一)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各街道和有關部門要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實施〈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的決定》(國發〔*〕40號)要求,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工業帶動和數量擴張帶動,向三次產業協同帶動和優化升級帶動轉變,立足節約能源推動發展。
(二)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集團化、網絡化和品牌化經營的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國際貿易、現代物流、金融、會展等生產型服務業;大力發展信息、科教、文化等知識型服務業;加快提升商貿、餐飲、社區服務、旅游、娛樂、生活消費型服務業,降低傳統商貿業能耗,逐步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三)積極調整工業結構。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應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嚴格控制新建、擴建、改建高耗能項目,把能耗標準作為項目核準和備案的強制性門檻,遏制高耗能行業過快增長。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技術和設備,限期淘汰所有不符合能耗標準的在役機電通用設備。不按期淘汰的企業,要依法責令其停產或予以關閉,依法吊銷排污許可證和停止供電,屬實行生產許可證管理的,依法吊銷生產許可證。
(四)優化用能結構。大力發展高效清潔能源。引導企業和居民合理用電,集中供熱和供氣。大力利用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五、大力推進節能技術進步(一)加強節能科技攻關。要把節能作為政府科技投入的重點,加大對節能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的支持力度,積極組織實施重大節能技術專項,重點支持科研單位和企業開展新型照明、節能空調、建筑保溫等領域共性、關鍵技術攻關,加強對高效能工藝、技術和產品,以及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研發。要把重大節能技術項目優先列入科技計劃和先進制造業基地產業化項目計劃,加快產業化進程。要堅持以企業為主體,充分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優勢,推進產學研合作,開發應用先進節能技術,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二)加強節能技術推廣應用。定期《節能與清潔生產導向目錄》,引導企業重點應用節能新技術,引進、消化、吸收一批先進、適用的節能技術、工藝和設備,加強對傳統工藝、生產設備進行技術改造。進一步推廣注塑機專用節電器、不銹鋼電爐煤制氣改造、燈光節電器、太陽能集中制熱、冰蓄冷空調、地源熱泵空調、空氣源熱泵等節能技術(產品)。抓好一批節能型和清潔型示范企業(項目),樹立節能典型,整體提高企業能源綜合利用效率。(三)加大耗能設備工藝更新改造力度。制訂和實施分行業的耗能設備工藝更新改造計劃,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節能技術對傳統工藝、生產設備更新換代。
六、強化管理推進節能工作(一)加強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積極開展清潔生產審計、能源審計、電平衡測試、水平衡測試、節能專項檢查等工作,指導企業做好節能方案;加強對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術培訓,推進重點用能企業節能工作的開展。各街道、有關部門要按屬地管理原則,與各重點用能單位簽訂節能責任狀,加強跟蹤指導、監管、服務和考核。重點用能單位要建立嚴格的節能管理制度,強化基礎工作,設置能源管理機構,配備專職人員,將節能降耗的目標和責任落實到車間、班組和個人,并加強監督檢查,切實提高能源利用水平。(二)實施GDP能耗公報制度。統計局要會同相關部門每年對萬元GDP綜合能耗及降低率等指標完成情況進行公布;每半年對萬元GDP電耗和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等指標完成情況進行公布;每季度對重點用能企業能源消耗和單位產品綜合能耗等指標完成情況進行公布。(三)加大節能新模式推廣力度。推行以市場機制為基礎的節能新機制,有計劃和有重點地推進先進節能管理模式的應用、推廣和創新,擴大推行電力需求側管理(DSM),推動節能自愿協議的開展。積極開展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試點,重點向用能企業、商場、賓館推廣。(四)進一步健全統計和計量體系。切實加強能源統計,改進統計方法。明確統計范圍,尤其對總部企業在區外生產基地的能耗量統計要明確,要建立能夠科學反映各行業能耗水平,并與節能目標責任和評價考核制度相銜接的節能統計體系。同時對重點耗能企業要實施監管,要及時向有關領導和能源管理部門提供相關能耗數據。有關部門要把實現節能指標作為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和監測的重要內容。質監部門要依法加強能源計量管理,督促用能單位合理配備能源計量器具,狠抓能源計量管理制度的落實,提高計量保證能力和計量管理水平;依法加強已實施能效標識的產品監管工作。(五)建立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申請報告),應當包括合理用能的專題論證或節能篇(章),其中年耗能1000噸標煤以上的項目,應當經有資質的工程咨詢機構評估。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設計和建設,應當遵守合理用能標準和節能設計規范。對達不到合理用能標準和節能設計規范要求的項目,不得審批、核準、備案。項目建成后,達不到合理用能標準和節能設計規范要求的,不予驗收。對未經批準擅自建設的,要依法追究直接負責人的責任。各街道和有關部門在招商引資中,要將項目萬元增加值能耗作為重要審核條件,嚴格把關。項目必須達到該行業能耗國際或國內先進水平,其中工業項目萬元增加值能耗原則上不得高于全區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平均水平的1.5倍,其它項目不得高于全區萬元生產總值能耗的平均水平;超過該限額確需建設的,應當報區節能工作領導小組批準。七、完善政策法規推動節能工作(一)健全節能法規、規章和政策。建立健全節能政策體系,強化政策激勵,加大懲戒力度。特別對工業耗能設備、機動車、建筑、家用電器、照明產品等能效標準以及公共建筑用能設備運行標準,進行督促引導用能企業節能。(二)充分發揮企業節能的主體作用。各類企業要認真貫徹和執行國家、省、市的節能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和標準,重視本企業節能工作,在技術節能、結構節能和管理節能上狠下功夫,努力做到“增產不增能、擴建不擴能、增能靠節能”。重點用能單位應加強能源利用管理,編制節能規劃,完善用能用電管理制度、工作責任制度和能源利用狀況分析制度,建立健全能源管理體系,加強能源計量基礎管理。重點用能單位要將本企業節能目標層層分解,逐級落實和考核;依法向統計部門和節能行政主管部門如實上報本企業年度能源利用狀況;每年安排一定數額的資金用于節能技術創新、技術改造以及宣傳培訓等。八、加強對節能工作的組織領導(一)切實加強節能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區節能工作領導小組,由分管節能工作的副區長為組長,區府辦、經發、發改、組織、人事、建設、統計、財政、貿易、城管、衛生、教育、科技、民政、環保、質監、公安、規劃等相關部門領導為成員,區節能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經發局。區經發局(農業局)、區貿易局分別牽頭一、二、三產的節能工作;區發改局要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的實施辦法,區建設局負責建筑領域的節能工作,區教育局、區衛生局分別負責教育、衛生系統節能工作,區民政局負責社區節能工作,區城管局負責區公用系統的節能工作,區府辦負責落實機關節能工作。
(二)建立健全節能目標責任和評價考核制度。堅持“條塊結合、以塊為主”原則。各街道、各有關部門要加大約束力度,實行嚴格的目標責任制,且主要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落實責任。
(三)加強節能宣傳教育。充分發揮電視、報紙、網絡等現代傳播媒體的作用,積極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節能宣傳活動,在全區范圍內廣泛、深入和持久地開展節能宣傳,完善節能信息傳播渠道,不斷提高全社會的能源憂患意識和節約意識,營造良好的節能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認真組織節能宣傳周活動,舉辦科技宣傳周、節水宣傳活動等專項活動,宣傳節能管理和節能科技知識。建立健全社會、輿論節能監督機制。全面動員全社會節能,大力倡導健康、文明、節儉、適度的消費理念,使“節能光榮”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自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