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局加強小麥高產管理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有關部門:
為進一步落實主攻小麥戰略,強化良種良法配套,提高小麥生產技術含量,促進我縣小麥生產再上新臺階,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思路和目標
(一)思路: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核心,以建設示范鄉鎮、示范區和培育示范大戶為重點,以強化農田基本建設和落實四項關鍵技術為支撐,結合實施小麥良種補貼項目和優質小麥生產基地建設,優化品種結構,推廣配套技術,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促進小麥生產再上新臺階。
(二)目標:通過攻關活動,使*年全縣小麥單產實現穩中有增,力爭提高3個百分點,全縣小麥平均畝產達380公斤以上。其中安排40萬畝高產攻關示范田,平均畝產超過400公斤;示范片、點畝產突破450公斤,示范戶畝產突破500公斤;全縣小麥優質率提高10個百分點;平均每畝綜合成本節約15元、增產10公斤、節本增效30元,全縣新增經濟效益0.4億元。
二、強化四項關鍵技術的落實
(一)加快小麥優質專用品種推廣步伐。全縣優質小麥良種覆蓋率達95%以上,努力擴大優質專用小麥品種面積,力爭達到80%以上。積極示范弱筋小麥品種,擴大半冬性品種種植比例,力爭達到45%以上。
(二)努力提高播種質量。突出解決好撒播、旋耕鎮壓不實、機播行距過窄、春性品種播期過早等問題,推進農機農藝結合,提高農機作業水平,切實把播期安排好,把播量降下來,把播種質量搞上去。全縣機耕比例超過95%以上,旋耕深度超過15厘米,機播面積比例超過70%,適期、適量播種比例達到95%,旋耕播種田鎮壓比例達到100%。
(三)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全面推行按測土配方卡施肥,改變盲目施肥、不科學施肥現象。推廣施用配方專用肥,配方專用肥覆蓋達到50%以上,形成測土、配方、生產、供應、施肥技術指導一條龍服務。同時,做到多施有機肥,增施鋅、硫等肥料,推廣施用撥節肥技術。
(四)積極開展病蟲草害綜合防治工作。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突出抓好小麥紋枯病、白粉病、銹病、赤霉病、穗蚜、吸漿蟲和麥田雜草的防治。尤其要把小麥種子包衣、藥劑拌種、土壤處理、一噴三防和化學除草作為主要措施落實到位,使病蟲害綜合防治率達到90%以上,把病蟲害造成的損失控制在5%以內。
三、強化高產攻關示范區建設
今年秋種繼續采取縣、鄉鎮、村三級聯動和種糧大戶示范帶動方式,在全縣全面開展優質高產攻關競賽示范活動。計劃建設示范區、片、點面積40萬畝,平均畝產400公斤以上。在高產示范區內建核心示范片20萬畝,其中*10個鄉鎮各1萬畝,其余20個鄉鎮各0.5萬畝,平均畝產達到420公斤,四個國營農場和農科所高產示范面積從所在駐地鄉鎮指標中解決;在核心示范片內以行政村和種糧大戶為依托,培植30個百畝以上示范點,平均畝產達500公斤。小麥高產攻關示范區要安排在交通沿線和生產條件、干群基礎較好及輻射作用較強的地方。今年凡安排的小麥高產攻關示范區、片、點和種糧大戶及小麥良種繁殖田、良補項目實施區都要實行統一技術規程、統一優質品種、統一測土配方施肥、統一種子(土壤)藥劑處理、統一機耕機播機收、統一田管、統一訂單銷售,良種良法配套到位率達到100%。各鄉鎮、村對核心示范區、片、點實行滾動發展,輻射帶動全縣小麥生產整體水平全面提高。
四、強化四項基礎工作
一是強化“三情”監測。采取“四定”(定地點、定時間、定技術人員、定期會商)辦法,對小麥全生育期開展苗情、墑情、病蟲情“三情”監測。全縣擬建立5個小麥“三情”綜合監測點,及時掌握“三情”變化動態,實施應對技術措施。
二是強化新品種新技術試驗。在*、*和*鎮各建1個小麥新品種新技術展示點,對引進和通過審定的新品種進行適應性試驗,探索良種良法配套技術。繼續開展小麥新品種生產試驗,篩選適宜于我縣生產種植的小麥新品種。
三是強化小麥良種繁育。按照高產攻關和良種補貼項目要求,加強小麥穗行圃、穗系圃、原種圃、良種繁殖田建設,建立健全小麥良種繁育體系。今年秋種,全縣建優質小麥穗行圃10畝、穗系圃100畝、原種圃0.2萬畝、良種田4萬畝。
四是強化服務體系建設。健全農業信息服務網絡,加強技術培訓、監測、信息處理與傳播基礎設施建設。
五、保障各項工作措施的落實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成立以分管副縣長張華久為組長的小麥高產攻關活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農委。各鄉鎮、村也要成立相應的組織,以加強對小麥高產攻關活動的領導。各鄉鎮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實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組織落實;各涉農部門要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全面做好各項工作。
(二)強化指導服務。縣成立以農委、農機等部門技術人員為主體的小麥高產攻關活動技術指導服務組,負責全縣小麥高產攻關活動重大技術決策、技術咨詢、技術培訓、配套技術試驗鑒定、攻關示范片檢查和測產驗收。各鄉鎮、村也要成立相應的技術服務組織,劃片包點,責任到人。每個村設立1名農民技術員,由縣農委負責集中培訓,負責本村小麥高產攻關活動的技術指導。
(三)推進產銷銜接。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培植、鼓勵、引導鄉村農民經濟合作組織、專業協會、小麥生產大戶以及糧食購銷、面粉加工、種子經營等企業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建立優質小麥生產基地,發展訂單生產,推進產銷銜接,加快小麥產業化經營步伐,促進流通和加工業發展。
(四)保證資金投入。經考核合格的優質小麥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基地,省財政給予每畝8元的推廣良種良法補貼。縣、鄉鎮財政要拿出專項經費,用于小麥高產攻關活動的技術培訓、指導服務、試驗示范,保障活動正常開展。
(五)建立激勵機制。制定本年度的表彰獎勵辦法,繼續對優質小麥高產攻關先進典型進行表彰獎勵。對攻關田塊產量,縣農委組織專家測產驗收,達標者報縣委、縣政府給予獎勵,以調動各級各部門和廣大農民開展小麥高產攻關活動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