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發展勞務管理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有關部門:
接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453號函,我縣被確定為全國第一批勞務輸出工作示范縣。為進一步做好勞務輸出工作,按照國務院辦公廳國辦發[*]92號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函
[*]210號文件的要求,結合我縣勞務輸出工作的實際,特對做好勞務輸出示范縣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確立城鄉統籌、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把勞務輸出工作作為強縣富民的戰略措施,列為“一把手”工程大力推進,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完善并落實有關政策措施,把培訓、就業、維權三項工作緊密結合,做實勞務輸出、輸入雙向對接,以有組織輸出帶動多元化輸出,推動勞務輸出工作健康發展,為加快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下良好基礎。
二、工作目標
建立培訓、就業、維權三位一體工作模式,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質量和穩定性;發揮社會各方面作用,以有組織輸出帶動多元化輸出,擴大勞務輸出規模;制定推動勞務輸出工作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工作網絡和信息網絡,完善工作制度,逐步形成較為完善的勞務輸出工作體系。
三、任務及措施
(一)加強就業服務機構建設
1、強化勞動就業管理局服務職能,加強硬件建設,規范公共就業服務。建立勞務輸出信息網,進一步發揮公共信息的主渠道作用,做好組織、引導、管理、服務工作。
2、完善鄉鎮勞務輸出工作服務站建設。把勞務輸出工作作為縣、鄉(鎮)一把手工程,列入年終綜合考評目標責任制,做到機構、人員、經費三落實。鄉鎮勞務輸出工作服務站和鄉鎮農村經濟與統計服務站合署辦公,由一名副鄉(鎮)長分管負責,并確定2—3名工作能力較強的同志抓勞務輸出工作。每個村確定1名勞務信息員(由村文書兼任)。
3、大力發展勞務經紀人隊伍。目前,我縣職業中介機構和勞務經紀人隊伍的規模已不能適應勞務輸出工作發展的要求。*年要因地制宜,立足現有條件,發揮優勢,發展職業中介機構40個、勞務經紀人100名。
4、建立農村勞動力資源信息庫。縣勞動就業管理局要組織專人進村入戶,進一步摸清、摸準我縣農村勞動力基本情況、轉移情況、培訓就業意愿,建立勞動力資源檔案、外出務工人員檔案,積極做好勞務輸出的動態管理。同時,各鄉鎮勞務輸出工作服務站也要做好勞動力資源的信息收集,有的放矢開展工作。
(二)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勞務輸出服務
5、加強對勞務輸出工作的組織領導。縣政府調整充實潁上縣勞務輸出工作領導小組,并成立潁上縣勞務輸出示范縣工作領導小組。
6、制定中長期勞動力轉移規劃。建立勞務輸出目標責任制,按照各鄉鎮人口比例,將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全縣每年安排2萬人次有序免費輸出,到“*”末,全縣有序勞務輸出增加10萬人次。
7、創新和改善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服務形式和內容。充分發揮勞務輸出工作服務站和信息員的重要作用,多渠道、多形式為準備外出的農民免費提供政策咨詢和就業信息。利用媒體和農村廣播,縣、鄉(鎮)、村每半個月一次外出就業信息。
8、進一步提高農村勞動力就業服務質量和效益。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要定期協調公安、司法、計生、國土、農委、教育、交通、婦聯等有關部門,開發適合農村勞動力就業服務和職業技能培訓項目,開辟為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服務的“綠色通道”,“一站式”辦理相關證件手續。縣勞動就業管理局要經常深入鄉村,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益。
9、規范社會勞務輸出組織服務行為,搞好誠信服務。縣勞動就業管理局要盡快制定勞務輸出服務手冊。手冊要著眼于實用性、可操作性,使社會勞務輸出組織有章可循。
(三)強化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培訓
10、縣勞動就業訓練中心要充分發揮龍頭及示范作用,繼續積極推廣“訂單式”培訓的經驗,探索培訓——就業——成才——創業新路子。建立高效、規范的培訓機制和東西合作、城鄉合作、校企合作培訓方式。*年推出2—3個符合市場需求的培訓項目,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1、整合社會培訓資源,加大職業技能培訓投入,把縣勞動就業中心建成專業多樣和設施、質量一流的示范技能培訓中心。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辦學,促進公辦、民辦職業培訓共同發展,合理調整培訓機構的布局,實現培訓資源的優化配置,做大做強一批優質名牌培訓學校和專業,使培訓更加靈活、更加貼近社會要求。
12、充分發揮各類公辦、民辦職業培訓機構場所的作用,鼓勵有條件的培訓機構根據市場需求,圍繞勞務輸出搞培訓、自辦企業或引資辦企業,為農村富余勞動力在縣內轉移就業打下良好基礎。縣政府給予必要的資金支持,并納入財政預算。
13、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對普通中學未能升學的青年采取“2+1”(兩年文化課學習、一年專業技能學習)和對職業學校未能升學的青年采取“1+1”(一年文化課學習、一年專業技能學習)的形式,積極實施“訂單”培訓,扎實推進職業教育穩步發展。
14、樹立大培訓觀念,不斷提升勞務輸出工作的后勁。積極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利用農村廣播、農民夜校等形式,提高40—50歲農村勞動力的專業技能、農村實用技術和就業能力。
(四)大力發展有組織的勞務輸出
15、認真做好我縣與輸入地政府職能部門及服務實體的信息溝通和配合。建立雙向對接機制,圍繞培訓、服務、維權開展工作。在現有的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勞務輸出辦事處的基礎上,再在上海、廣州、蘇州、廈門、溫州、杭州等地開辟新的勞務輸出基地,建立勞務輸出辦事處。
16、縣勞動就業管理局要制定勞務輸出辦事處的工作細則,并做好勞務輸出辦事處的籌建工作。縣財政解決籌建及辦公費用。
17、積極開展勞務協作,開發勞務市場,爭取獲得更多的勞務訂單,把“訂單式”培訓和定向輸出有機結合起來,提高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的組織化程度。
18、積極鼓勵鄉鎮就業服務機構和職業中介、培訓機構與輸入地勞務中介、培訓機構等市場經濟組織開展勞務協作。
19、制定扶植政策,規范發展勞務派遣組織。把勞務輸出辦事處和赴勞務輸入地招商小分隊的工作結合起來,把勞務輸出作為招商小分隊的工作內容,開展培訓、就業、維權“一條龍”服務。
20、鞏固潁上勞務輸出的服裝培訓品牌及服務品牌,進一步培育培訓和服務新品牌。結合潁上管仲文化的特點和煤電一體化的地方工業優勢,強化對電算化、數控化等專業的開發,制定相應的扶植政策和鼓勵措施,使富有潁上人文特色的培訓品牌、服務品牌脫穎而出。
(五)大力推行培訓、就業、維權三位一體的工作模式
21、充分發揮勞務輸出辦事處在輸入地就業服務和維權的重要作用。勞動就業管理局要超前謀劃,有的放矢,把職業培訓、就業服務、維護權益抓好抓實。
22、大力推行就業、培訓、維權“三位一體”工作模式。對積極推行“三位一體”工作模式的勞務輸出工作服務站、勞務輸出辦事處等機構從政策、資金等方面進行鼓勵、引導和支持。年底經過綜合考評,對工作實績突出的,要給予適當獎勵;對于特別優秀的工作人員,要提拔重用。
23、縣勞動就業管理局要充分發揮指導、協調、服務的作用,為勞務輸出機構排憂解難,幫助他們搞好培訓、服務、維權工作,使培訓、服務、維權工作三個環節有機結合,環環銜接。
(六)完善勞務輸出政策措施和工作制度
24、制定推動勞務輸出的政策,加快制度建設,建立合理的農村土地流轉機制,規范業務流程。縣教育局要盡快啟動“留守孩子關愛工作”,縣電視臺、電臺要開辟專欄,營造勞務輸出的良好環境。4月份之前,要制定出《勞務輸出工作獎勵暫行辦法》。
25、落實農村勞動力職業培訓、職業介紹補貼政策,制定補貼資金與培訓就業效果掛鉤的辦法,探索運用“助學金”、“培訓券”進行培訓補貼的辦法,提高補貼資金使用效率。
26、要積極鼓勵和引導外出人員返鄉創業及在外地創業,開展“創業之星”評選活動。*年,縣委、縣政府表彰100名“創業之星”,對勞務輸出有功的人員和單位要進行重獎,營造勞務輸出工作的良好氛圍,建立勞務輸出與返鄉創業的良性互動機制。
27、縣財政把勞務輸出、就業培訓及相關經費列入預算,*年解決1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