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旅游局強化旅游經濟管理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認真貫徹《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建設旅游經濟強省的若干意見》(浙委[20*]23號)和《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市旅游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嘉委〔20*〕34號)的文件要求,加快我縣旅游業發展,建設浙江省旅游經濟強縣,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統一思想,明確旅游業發展總體思路和目標
1、充分認識建設旅游經濟強縣的重要意義
旅游業是兼具經濟功能與社會功能,集傳統與現代、生產性與生活性、勞動密集型與資金、知識密集型于一體,具有明顯比較優勢的服務業。加快旅游產業發展、建設旅游經濟強縣是我縣走“開放興縣、創業富民、創新強縣、和諧立縣”發展路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開放創新、富裕和諧”新*的重要舉措,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第三產業發展水平的重要途徑,對于進一步擴大開放、增加社會就業、豐富文化生活、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社會和諧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全縣上下要進一步認清形勢,把握機遇,開拓創新,合力推進旅游業又好又快發展,努力開創我縣旅游經濟發展的新局面。
2、總體思路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充分發揮區位、資源、市場優勢,以“水鄉·古鎮·田園”為特色,以古鎮旅游為龍頭,整合全縣旅游資源,增強旅游競爭力,著力把旅游業培育成我縣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打造長三角地區重要的旅游城市和優秀旅游目的地,成為省旅游經濟強縣。
3、發展目標
——形成旅游景區產品新格局。實施《*縣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到2011年,培育休閑度假旅游、文化(古鎮)旅游、會展旅游、購物旅游等特色,鞏固提升西塘水鄉古鎮旅游區,完善拓展魏塘名人文化旅游區、大云十里水鄉生態旅游區和姚莊浙北桃花島生態旅游區,推動北部生態旅游度假區(暫定名)建設,著力構建全縣“一線五區”旅游發展新格局。
——提升旅游產業素質。到2011年,努力創建2—3個省級“旅游強鎮”,5個省級“特色旅游村”,2個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新增高星級旅游飯店2—3家,5A級旅游景區1個,4A和3A級旅游景區各1個,全省五十強旅行社1家,推動全縣旅游產業的協調發展。
——做大旅游經濟總量。到2011年,年接待國內外游客突破450萬人次(其中入境游客突破15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40億元,旅游總收入相當于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保持在10%以上。
二、科學規劃,突出旅游業發展重點
4、加強規劃管理引導。把旅游發展規劃作為重點專項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體系。進一步完善全縣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健全各類區域性專題規劃體系。加強規劃的協調與銜接,強化旅游規劃管理。以規劃為依據,加快旅游項目的開發建設,提高旅游項目的開發水平,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
5、加快旅游景區建設。古鎮西塘要圍繞5A級旅游區創建目標,在注重保護的基礎上,加大休閑性、娛樂性、參與性旅游項目建設,努力打造旅游精品。大云十里水鄉生態旅游區要按照國家4A級標準,明確特色定位,加大資源整合,做好深度開發建設文章。魏塘名人文化旅游區要重點抓好吳鎮紀念館的擴建工程和孫道臨電影藝術館的對外運行,努力打造*文化旅游新名片。姚莊浙北桃花島生態旅游區要進一步拓展旅游項目、豐富游覽內涵、完善配套設施。北部生態旅游度假區在加快完成總體規劃編制的基礎上,要以陶莊鎮、丁柵鎮為主體,抓緊核心區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和項目包裝招商,力求有新的突破。
6、完善旅游配套設施。縣城區旅游飯店以品質提升為總要求,積極推進創星、創綠、創強工作,進一步增強城市旅游接待能力。各旅游重點鎮和旅游區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建設特色旅游飯店和其他功能性旅游項目。進一步完善交通網絡,不斷提高我縣旅游的可進入性和便捷性。加快旅游環保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營造旅游生態環境。
7、大力發展旅游商品。充分挖掘我縣資源特色,積極開發農副產品及休閑食品、紀念飾品、名人文化藝術品等特色旅游商品。依托國際農商城(*斗南花卉市場)完善旅游購物功能。縣城區及各旅游區規劃配置旅游購物商店乃至旅游商品特色街。
8、積極培育節慶品牌。把旅游節慶活動作為*對外宣傳、塑造*旅游形象的重要內容和有效載體。縣相關部門和鎮要挖掘特色、創新模式,努力辦好中國*·古鎮西塘國際文化旅游節、姚莊桃花節(黃桃節)、大云花鄉藝術節、陶莊民間文化藝術節、丁柵“*田歌”節等節慶活動,提升*旅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9、不斷完善城市旅游功能。牢固樹立休閑城市理念,進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品位。縣城區優化配置旅游集散中心、咨詢中心、購物中心、休閑娛樂、餐飲住宿、城市交通、標牌標識等要素和設施,不斷優化旅游環境,著力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務水平,進一步增強城市旅游功能。
三、合力興旅,優化旅游發展環境
10、實行旅游發展扶持獎勵政策。進一步發揮政府在旅游業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加大對旅游經濟的投入,制訂完善財政、用地等政策,充分調動各市場主體的積極性,促進旅游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11、完善旅游投入機制。按照旅游資源所有權、管理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的原則,以特許、轉讓、承包、租賃等方式,積極吸引社會資金參與競爭性旅游項目的開發與建設,穩步推進旅游投資多元化。重點策劃和推出一批優勢旅游項目,以項目為載體,引進國內外知名的大企業、大財團,參與我縣旅游資源的綜合開發。
12、對旅游開發建設項目實行綠色通道審批,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會同旅游部門協調相關部門統一辦理。
13、重視旅游生態建設。堅持環境保護與旅游發展的緊密結合,加大旅游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禁止和整治旅游區內從事污染環境、破壞景觀和生態的生產經營活動。大力建設生態旅游區,加強旅游生態教育,提高旅游從業人員及游客的環境意識。
14、加大旅游宣傳力度。各級各部門尤其是宣傳、新聞、文化、外事等部門,要把宣傳*旅游主體形象作為對內、對外宣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工作計劃和目標管理。縣旅游主管部門要按照統一策劃、整體包裝、重點推介的要求,積極實施旅游品牌營銷戰略,通過多種宣傳形式,集中推介*旅游產品。旅游企業要強化營銷意識,加大促銷投入,積極參加旅游整體宣傳促銷活動。
15、規范旅游行業管理。建立健全旅游與公安、工商、衛生、物價、質監等部門的聯合聯動執法機制,加大旅游市場的整治力度。充分發揮旅游質監所和旅游飯店業協會的作用,強化質量管理,加強行業自律。加大對旅游企業和導游隊伍的監管力度,規范旅游市場秩序,保障游客的合法權益。縣相關部門對旅游企業執行的各類檢查,應嚴格按照有關法規和程序進行,實施統一檢查,防止干擾正常的經營秩序。
16、提升旅游服務功能。建設旅游集散中心、旅游購物中心(市場)和旅游廁所,增強旅游服務功能。建立旅游咨詢服務中心,提供優質的旅游市場信息服務,積極推進旅游信息化建設。
17、加快旅游人才培養。建立健全系統教育與在職培訓相結合的旅游人才培養機制。鼓勵縣內大中專學校設立旅游管理專業或與縣外高校合作辦學。加大旅游教育投入,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完善旅游培訓中心,強化旅游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
四、加強領導,完善組織協調機制
18、健全旅游業發展組織領導體系。完善由縣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縣有關部門和涉旅鎮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旅游發展領導小組,著重研究和協調解決全縣旅游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地點設在旅游局,主要負責領導小組的日常管理和協調工作。各涉旅鎮建立旅游領導小組,確定分管領導,落實專職人員。建立旅游重點項目建設縣級領導聯系、跟蹤、督查制度。
19、加強對涉旅鎮旅游工作的考核。設立旅游發展獎和旅游工作先進獎(具體辦法由縣旅游局另定,報縣考評辦同意)。
20、加強旅游安全管理。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旅游安全宣傳和日常管理。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標準,加強對旅游車輛、船舶、游樂設施等運輸工具、景點和飯店的安全檢查,規范旅游安全應急預案。安監、消防等部門會同旅游主管部門積極加以指導,確保旅游安全工作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