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食品安全整治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全面貫徹落實市政府《關于切實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實施意見》(紹政發[*]30號),根據《*年浙江省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浙政辦發明電〔*〕72號)精神,在去年實施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的基礎上,特制訂*年*市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省政府關于*年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的總體要求,嚴格按照“標本兼治,著力治本”的工作方針,緊緊圍繞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危害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進一步規范我市食品生產經營行為和市場秩序,提高我市食品安全的保障水平,為創建“平安*”、構建和諧社會作出貢獻。
二、整治內容
(一)突出抓好農村消費安全
1、確保食品安全“三網”建設縱深推進。今年目標要在鎮鎮都有連鎖超市的基礎上,實現村村都有放心店,并逐步向學校、社區、大型企業、民工集聚區拓展,力求在擴大放心店覆蓋面上有新的突破;在提高商品配送率上有新的突破;在提升放心店創建質量上有新的突破;在發揮群眾監督網作用上有新的突破。向村級加盟店、放心店的食品配送覆蓋面達56.8%。
2、加強農村和城鄉結合部食品安全整治。進一步加強農村和城鄉結合部食品生產加工、流通和消費等環節的監管,加大對小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館、小集市、食品批發市場的監管力度,有效遏制無證無照生產、加工、銷售食品違法行為。加強動植物防疫檢疫,健全動植物疫病監測網絡,加強屠宰管理,嚴厲打擊私屠濫宰和制售注水肉、病害肉、劣質肉等違法行為。
(二)整治食品源頭污染
1、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加強對農資生產經營企業及其產品的資格、品質管理,強化農藥、獸藥、漁藥、飼料、化肥市場監督檢查,加大農資質量的抽檢力度,嚴厲打擊生產、銷售、使用假冒偽劣和違禁農資行為。建立農資現代流通網、農資監管監督網、農資信用信息網。
2、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加快標準化生產示范區和生產基地建設,力爭新增省級標準化示范基地6個。進一步推廣農業標準生產模式圖,引導農產品生產者和經營者按標準組織生產、加工和銷售,力爭制訂地區特色優勢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操作規程6種以上。加快推進無公害茶廠改造,完成對106家茶葉加工場的環境、廠房、設備、衛生等改造,確保名優茶、珠茶生產企業按無公害茶葉標準開展生產與加工。
3、完善四項制度建設。完善農產品生產檔案制度,力爭規模型生豬、水產品養殖場建檔率、規模型農產品基地建檔率100%。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制度,重點對茶葉、蔬菜、生豬、甲魚開展例行抽檢,力爭蔬菜合格率92%以上,生豬“瘦肉精”檢測合格率100%,水產品、茶葉92%以上。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制度,充分發揮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作用。啟動市區蔬菜質量安全可追溯試點工作。
4、加快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步伐。不斷擴大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規模,力爭新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20個以上,面積8萬畝以上,產地認定面積累計達到80萬畝以上;新認證無公害農產品30只,累計認證達到219個,綠色食品10只,累計認證40個。強化對認證產品的質量監督管理,加強認證標識的管理,加快實施農業名牌戰略,爭取培育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省、市級名牌農產品20只。
(三)整治食品生產加工環節
1、實行扶優治劣兩手抓。以扶優治劣兩手抓為目標,進一步深化重點整治工作,實現“四個一批”,即扶持一批名優企業、幫助一批中小企業、關閉一批不具備生產條件企業、嚴厲懲處一批制售假冒偽劣食品違法犯罪分子。使A類企業中的優勢企業和龍頭企業脫穎而出,B、C類中小企業不斷規范提高,沒有基本食品安全保障能力的D類企業關停到位,并嚴厲懲處制售假冒偽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違法行為。強化食品出廠強制檢驗、原(輔)材料和各類添加劑的入廠檢驗以及質量預警機制等制度。
2、加強食品小企業(小作坊)的監管。嚴格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監管,根據不同情況,分別采取依法取締、限期取證、限期整改、吊銷食品生產許可證等措施,實施分類處理。強化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監管,建立以質量承諾為主要內容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自我聲明制度,層層簽訂責任狀,鼓勵小作坊聯建檢驗室等措施加強監管。探索小作坊監管模式,要根據企業特點和產品風險類別,形成茶葉、香榧、小京生花生等不同產品行業的小作坊監管模式意見(比如“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企業聯合經營的模式、資源集中利用的模式等),開展試點工作,并組織公司或者以合作社的名義開展QS申證工作。完善“三員四圖”監管模式。
3、加快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加快黃酒等13類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工作進度,大力加強后續監管,力爭使產品在目錄范圍內的A類企業全部取證,B類企業有50%以上的取證或轉化為A類,有2-3個小作坊生產加工合作社或聯合體取得QS證。加強已獲證企業的監管,對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企業按照風險程度實行分類管理,特別要強化對高風險食品企業的監管。
4、加大對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和非食品原料行為的監控力度。嚴格要求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不得在產品中添加非食品原料。要以乳制品、肉制品、黃酒、醬腌菜、食醋、飲料等產品為重點,嚴格規范食品生產企業的食品添加劑使用,建立購買和使用食品添加劑、食品加工助劑情況的臺帳,加大對濫用食品添加劑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
(四)整治食品流通環節
1、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專項執法檢查。圍繞糧、肉、蔬菜、水產品、奶制品、豆制品、酒、飲料、兒童食品、保健食品等與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消費者投訴多的食品開展重點品種專項執法檢查;開展以商場、超市、集貿市場、批發市場為重點的專項檢查;開展節日食品和季節性食品專項執法檢查,以解決流通環節食品質量和銷售假冒偽劣食品問題。
2、嚴把食品經營主體準入關。加強食品經營主體經濟戶口管理,依法清理和規范經營主體資格,確保食品經營主體資格合法有效。繼續推進商品準入工程,要重點確保市蔬菜批發市場、市糧油批發市場以及肖山街、東街、小江橋河沿的食品批發區域的食品安全,要對有可能用于違法加工食品危及人身健康安全和影響食品內在質量的特殊商品,督促經營單位建立進銷臺帳,進行重點監管。切實加強對進口食品質量的監督檢查。
3、加強市場食品質量監管。進一步完善“四位一體”食品質量監測體系,擴大對食品的日常監測和快速檢測覆蓋面,加大對食品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無證無照生產經營、經銷不合格食品和有毒有害食品、食品中使用非食品添加劑、虛假食品廣告、商標侵權、食品的假包裝、假標識、假商標印制品等違法案件。積極推行食品分類監管和按風險度監管。進一步推行片區責任制,強化責任意識,落實責任追究。
(五)整治食品消費環節
1、嚴把衛生許可準入關。落實許可責任,認真貫徹衛生部《食品衛生許可證管理辦法》、《浙江省食品衛生許可條件》,建立完善衛生許可運行程序和制度。加強許可整治,堅持打擊、教育、示范并重,采取階段整治和長效管理相結合的措施,以衛生條件、衛生設施和從業人員管理為重點,加強對小企業、小作坊、小餐飲、超市自制食品和學校食品的集中治理。加強衛生許可稽查,制訂衛生許可稽查規程,建立衛生許可稽查制度和交流制度,加強對許可文書、程序、效率、質量和責任的監督稽查,探索建立重要許可項目衛生評價制度和專家會診制度。
2、加快推進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工作。按照“提質擴面、分批推進”的要求,繼續著力推進大中餐飲業、學校食堂、黃酒企業、桶裝水企業、食品添加劑企業的量化分級工作。大力推廣“五常法”管理,并在全市食品衛生A級單位推行實施“五常法”管理。組織開展全市餐飲企業十佳“餐飲經理”和十佳“放心廚房”的評比。貫徹實施《學校食物中毒責任追究暫行規定》,著力探索學校食品長效監管機制。
3、大力開展以農村為重點的食品衛生專項整治。要重點加強對農村市場、餐飲消費環節、問題食品的監督檢查。加大小餐飲衛生整治力度,實施小餐飲放心工程,力爭使小餐飲衛生面貌有明顯改觀。加強農村家宴的管理指導,進一步落實大型農村家宴登記備案制度,加強農村廚師隊伍的培訓。加強建筑工地食堂的監督管理,嚴格建筑工地食堂經營條件,強化落實衛生管理措施。
(六)完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
1、加強食品安全信用和信息體系建設。建設*市食品安全網,構建部門間信息溝通平臺,實現食品生產經營信息和監管信息的統一,加強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綜合利用。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定期和通報制度。市、縣聯動,開展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
2、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機制。認真實施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浙江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通知》(浙政辦發〔*〕11號)和市政府《關于印發*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通知》(紹政發〔*〕82號),研究制定我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以及操作規程,建立健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救助體系和運行機制。
3、全面實行食品安全綜合評價工作。要按照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對各市進行食品安全綜合評價的工作要求,做好工作責任的分解和落實工作,建立相應的臺帳記錄和檔案。市食安辦要根據*市食品安全委員會《關于印發*市食品安全工作綜合評價辦法的通知》(紹食安委〔*〕1號),組織實施對各縣(市、區)、袍江工業區、*經濟開發區、鏡湖新區以及市食安委有關成員單位的食品安全綜合評價工作。市食安辦要加大對食品安全措施落實情況的監察力度,促進食品安全監管責任的落實。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增強對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認識,切實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協調機制,完善工作制度,理順職能分工,明確工作責任,按照紹政辦發〔*〕41號要求,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建立健全有關考核機制。各縣(市、區)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確定專項整治階段性目標和工作重點。各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明確工作任務和目標,落實工作措施。各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要發揮食品安全牽頭部門作用,整合現有監管資源,構建信息交流平臺,加強綜合監督和聯合執法,加大對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處力度,督促各有關部門抓好食品安全專項整治。
(二)創新工作機制。建立健全齊抓共管機制,各有關職能部門要在分段管理為主、品種管理為輔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下,建立部門聯動和定期聯系工作制度,加強協調,密切配合,齊心協力搞好專項整治。各縣(市、區)食安辦要發揮牽頭、協調和參謀作用,積極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加強綜合執法、聯合執法和日常監管的機制與措施,探索建立信息等資源共享機制,協調解決專項整治工作中的突出問題。
(三)抓好輿論宣傳。市政府有關部門和各縣(市、區)政府,要結合實際,確定宣傳重點,制定宣傳方案。要大力宣傳有關食品法律法規和專項整治舉措,宣傳重視質量、守法經營的先進典型,有選擇地曝光典型案例,震懾違法犯罪分子。開展食品安全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活動,進一步營造人人關注、人人重視食品安全的社會氛圍,增強全社會的食品安全意識。
(四)加強工作督查。市政府有關部門和各縣(市、區)政府要加強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的督查,確保食品安全各項整治工作落到實處。要及時總結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情況,各縣(市、區)政府、袍江工業區、*經濟開發區、鏡湖新區以及各有關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要將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總結于*年1月15日前報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并由市食安辦匯總整理后報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