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醫療救治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第一部分總則
一、制定目的
為確保迅速、有效地處理我縣重大突發事件引發的醫療救治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公眾健康與生命安全,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制定本預案。
二、基本原則
(一)預防為主、常備不懈
提高全社會對突發事件的防范意識,落實各項防范措施,做好人員、技術、物資和設備等的應急準備工作。對各類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的情況進行監測、分析、預測、預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
(二)統一指揮、分級負責
根據突發事件的范圍、性質和危害程度,對突發事件的醫療救治實行分級管理,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各醫療機構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突發事件應急醫療救治工作。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成立突發事件應急醫療救治領導小組,負責突發事件應急醫療救治的統一領導和指揮。
(三)依法規范、反應及時
完善突發事件應急醫療救治體系,保障在發生突發事件時快速、準確、有效地開展醫療救治工作。突發事件醫療救治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進行。對突發事件應做出快速反應,采取有效的醫療救治措施,盡最大努力和可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縮小社會影響。
三、制定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預案。
四、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本縣范圍內突然發生3人(含)以上重傷的突發事件,需要緊急醫療救治的。突發事件包括:
(一)暴力或恐怖事件;
(二)火災、水災、地震、臺風等自然災害;
(三)各種原因引起的爆炸(廠房、礦山、壓力容器)事件;
(四)各種建筑物倒塌和各類滑坡事件;
(五)各種重大交通事故;
(六)食物和化學物品等原因引起群體中毒或職業中毒事件;
(七)生物制品或化學物品或物理輻射物質泄漏,可能造成或已造成人身傷害、飲用水污染或持久性污染的事件;
(八)甲類傳染病的發生或各類傳染病的暴發流行;
(九)其他對公眾生命或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的各種突發事件。
五、分級預警救治
根據突發事件的范圍、性質和傷害程度,將突發事件醫療救治預警分為三級:一級、二級、三級,以采取相應的措施。
(一)一級預警
突發事件造成3-9人受重傷。
(二)二級預警
突發事件造成10-19人受重傷。
(三)三級預警
突發事件造成20人以上受重傷。
第二部分醫療救治組織體系及職責
一、醫療救治指揮組織機構和職責
(一)成立*縣突發事件應急醫療救治領導小組。衛生局局長任組長,分管局長、縣人民醫院院長、縣中醫院院長任副組長,人秘股、醫政股、防保股、計財股負責人為成員。
主要職責:發生重大突發事件時,由縣衛生局突發事件應急醫療救治領導小組應急救治指令,全面領導、組織、協調和指導應急救治行動,調用救治物品、設備和人員,按照有關規定,向縣政府報告緊急救治工作情況和提出相應的緊急管理辦法或特別需要管制的措施及公告。
(二)建立應急醫療救治現場指揮部。根據突發事件的特點及處置工作的需要,局突發事件應急醫療救治領導小組可決定成立應急醫療救治現場指揮部,負責突發事件的現場醫療救治工作。現場指揮部由衛生局局長擔任現場總指揮,衛生局分管領導和事件處理相關部門領導擔任現場副總指揮,縣級醫療機構領導為現場指揮部成員。
(三)*縣突發事件應急醫療救治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及各工作小組。
1、辦公室:設在醫政股,醫政股股長任主任,防保股股長為副主任。
主要職責:發生重大突發事件時,執行領導小組指令,組織協調各小組的應急救治工作,傳達上級精神,有關信息。
2、院前急救組:設在縣人民醫院急診科,急診科主任任組長。
主要職責:負責協調、安排各類急救車輛和隨車急救醫務人員,確保迅速、有效。
3、醫療救治組:設在醫政股,醫政股股長任組長,防保股股長任副組長。
主要職責:組織安排醫療救治工作,協調有關專家會診,確定、落實救治方案。
4、疾病控制組:設在防保股,防保股股長任組長,疾控中心副主任、衛生監督所副所長為副組長。
主要職責:負責對突發傳染病,生物、化學物品,飲用水、食品等事件的疾病控制、監測工作,及時提出保護公眾的對策和建議。
5、后勤保障組:設在計財股,計財股股長任組長,人秘股股長任副組長。
主要職責:協調、保證救治物品和器材的供應。
二、醫療救治組織
(一)成立醫療救治專家組,曾華元任組長,成員由陳倩、肖冬泉、李曉玲、侯煜林、鄒金華、賴申昌、黎功勝等人員組成。負責指導醫療救治工作,對疑難病、危重病的搶救、治療提供技術指導。
(二)成立應急醫療救治小分隊,曾洪運任隊長,由李忠東、郭德明、朱艷萍、楊家惠、王華琴、賴曉蓉、林玉冬、張甜等方面的中青年醫務人員組成。負責應急現場救治工作。
(三)醫療救治網絡組織
醫療救治網絡組織由院前急救科、縣級醫療機構急診科組成,形成一個緊密、強大的醫療救治網絡。負責病人轉運和醫療救治工作。
縣級醫療機構應成立突發事件應急醫療救治小組和小分隊,作好應急救治的準備,隨時開展醫療救治工作。
(四)醫療救治基地
設立2個醫療救治基地,設在縣級醫療機構內。分別是縣人民醫院醫療救治基地、縣中醫院醫療救治基地、醫療救治以縣人民醫院救治基地為主,不能滿足救治時啟動縣中醫院救治基地。
第三部分應急準備
一、完善應急預案
縣衛生局、縣級醫療機構要按照突發事件醫療救治應急預案的要求做好各項醫療救治工作。
二、醫療救治體系準備
由院前急救科、縣級醫療機構急診科組成醫療救治網絡。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院前急救科、縣級綜合性醫院急診科建設,保證應急救治設施裝備、醫藥器械機動性能完好,提高各類應急事件的綜合搶救能力。定期開展業務培訓、模擬實戰演習,保持應急救治網絡通暢,提高應急救治能力和水平,有效救治傷病員。
三、人員培訓
要加強應急救治人員培訓,從整體上提高全縣醫務人員對突發事件醫療救治應急處理能力,重點要提高ICU醫護人員的數量和業務水平。要建立適應應急事件處理需要的醫療救護隊伍,建立隨時待命的機動隊。
第四部分醫療救治預警
一、突發事件醫療救治報告
(一)突發事件的報告。院前急救科和醫療機構急診科接到醫療救治信息后要及時報告縣級衛生行政部門,任何單位和個人對突發事件都應及時報告,不得隱瞞、緩報。
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接到報告后要立即向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同級政府報告。
(二)報告內容:突發事件的性質及原因,發生時間、地點及范圍,人員的發病、傷亡情況,初步處理情況等。
(三)報告時限和程序:發現突發事件時必須按照以下程序和時限進行報告。
1、院前急救科、急診科接到突發事件醫療救治信息和任務后,應當在2小時內向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2、接到報告的縣衛生局對報告事件初步核實后,應當在2小時內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并同時向市衛生局報告。
二、醫療救治情況通報
縣衛生局要及時向政府及政府有關部門通報在醫療機構救治人員的病情和救治情況。
第五部分應急響應
一、報告和啟動預案
縣衛生局按到突發事件醫療救治報告后,由突發事件應急醫療救治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需要向局領導提出啟動應急預案的等級及時機,縣衛生局或突發事件應急醫療救治領導小組迅速做出決定,由縣突發事件醫療救治領導小組全面領導突發事件醫療救治工作或啟動突發事件應急醫療救治現場指揮部。
一級醫療救治時,由縣突發事件醫療救治領導小組辦公室(醫政股)組織或協調醫療救治工作,必要時可成立縣突發事件應急醫療救治現場指揮部,分管局長指揮救治工作。
二級醫療救治時,由縣突發事件醫療救治領導小組副組長組織或協調、督導醫療救治工作。必要時可由縣突發事件醫療救治領導小組組長負責醫療救治工作或成立縣突發事件應急醫療救治現場指揮部,領導救治工作。
三級醫療救治時,由縣突發事件醫療救治領導小組組織或協調、督導醫療救治工作。必要時請求市衛生局或省級專家參與醫療救治工作。
二、應急處理工作程序
(一)及時判明事件的性質
突發事件發生后,要迅速判明事件的性質,以及時采取相應的醫療救治措施。
(二)調配應急人員和物資
根據突發事件醫療救治性質,縣突發事件醫療救治領導小組或現場指揮部或辦公室,先行采取緊急處置措施和救援行動,同時迅速協調、調動全縣相關醫務人員、物資、車輛等相關設施、設備力量,全面開展醫療救治或現場救治等應急處理工作。縣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保證應急處理所需的醫療救護設備、救治藥品等物資。
(三)開展醫療救治
按照醫療救治預案啟動醫療救治網絡,開展病人接診、收治和轉運工作,實行重癥和普通病人分別管理,及時確診。對突發事件需醫療救治的病人,及時開通“綠色通道”,任何醫療機構不得拒絕接診。
(四)信息與通報
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縣衛生局必要時及時、準確、全面、公開、透明地向社會本縣有關突發事件醫療救治的信息。
縣突發事件醫療救治工作由縣衛生局及時向市衛生局通報。
三、應急響應終止和善后工作
應急響應終止由原決定啟動的機關決定。終止的條件為無新病人、醫療救治病人病情穩定。
縣突發事件醫療救治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會同參加醫療救治工作的相關單位對醫療救治的各個環節進行全面總結,積累經驗,發現問題,完善預案。
第六部分保障措施
一、通訊保障
縣院前急救科要配備無線電話,盡快完成縣直醫療機構急救車輛的車載電話安裝,設置與院前急救科和醫療機構急診科的專線電話,確保本預案啟動后應急醫療救治領導小組或現場指揮部與有關部門、單位、個人、醫療救治網絡組織的聯絡通暢。
二、隊伍保障
要大力加強醫療救治人才資源儲備,積極培養結構合理、訓練有素、德才兼備的各類醫療救治人才,重點培養一批有知識、有技能、有實踐經驗、高素質的高級醫療救治人才,縣級醫療機構特別需要加強復合型高素質現場應急醫療救治人才的培養。各救治基地要確保救治相關疾病的人員配備、專業培訓、病種管理及設備到位。還要培養擅長應對危機管理和心理干預專門人才。人才的選拔、培訓要程序化、制度化。要創新醫療救治人才培養工作機制和優化環境,著力營造一個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健康成才、干好事業的良好氛圍,并切實改善工作條件,提高生活待遇,解決后顧之憂,穩定專業隊伍。
三、藥械保障
要建立健全本縣突發事件醫療救治藥品器械等物資儲存、調撥和緊急配送系統。要建立健全藥品、救護設備、快速檢驗檢測技術和試劑、衛生防護用品和應急設施等應急物質的儲備制度,平戰結合,確保突發事件醫療救治所需的醫藥器械等物資的應急供應。
四、經費保障
應對突發事件醫療救治所需經費,原則上由突發事件相關部門或單位或個人負責,當不能提供經費時可列入同級政府財政預算。緊急情況下,縣政府是做好各項后勤保障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負責落實好突發事件醫療救治所需的各項經費。
五、救治演練
突發事件應急醫療救治領導小組每年要組織開展突發事件應急醫療救治的模擬演練,確保掌握相關領域的最新知識和先進技術,演練內容包括:疫情報告、應急指揮、現場處置、醫療救治、個人防護等,以不斷提高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單位應對突發事件醫療救治的總體應急能力和水平。縣級醫療機構要根據各自的職責經常性地開展應急醫療救治演練。演練原則上不驚動社會公眾。
六、公眾宣教
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要認真落實對公眾的衛生知識培訓工作,定期利用電視、網絡、廣播、報紙、手冊、傳單等多種宣傳媒介、途徑對社會公眾廣泛開展突發事件應急醫療救治知識的專門教育,重點宣傳預防和控制突發事件科普常識,以及突發事件發生時正確的處理方法等相關知識,提高公眾的自我防護意識和面對突發事件時的應急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