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城建局中心村建設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加快中心村建設,是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全面繁榮農村經濟,加快城市化進程的戰略部署,是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根據新委〔20*〕50號文件精神,現就20*年中心村建設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思路
1、指導思想。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根據縣委推進“兩創”戰略的決定,圍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目標,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逐步推進”的要求,以規劃布局為龍頭,以提高中心村品位,增強集聚功能、服務功能和示范功能為重點,以環境整治和空心村改造為突破口,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推動、機制創新、合力促進,充分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統籌規劃,分批實施,突出重點,力求實效,把中心村建設成“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經濟繁榮、特色鮮明”的現代化新社區。
2、基本原則
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立足當地經濟、社會、人口發展水平,遵循“有利生活、方便生產、相對集中”和農村社區化的要求,因地制宜,整合資源,注重特色。中心村布點原則在人口達到1000人,交通便捷,服務設施較齊全,能帶動周邊3個以上村,輻射人口能達到3000人的村中選擇。
加強引導,分批實施。從實際出發,堅持農民建房自愿,不搞大拆大建,充分考慮群眾的承受能力,堅持拆舊建新,切忌一哄而上,急于求成。根據中心村規劃、經濟狀況和群眾需求,分類指導,有針對性地安排建設項目。堅決杜絕隨意改變規劃或不按規劃違規建設行為。
建立機制,整體推進。廣泛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進行土地資產經營、企業投資經營等市場化運作方式籌集資金,形成以農民和村集體自籌為主,政府補助為輔,部門和社會各方力量支持的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籌資機制,搞好中心村供水、供電、排污、教育、衛生、文體、廣電等配套設施建設,增強集聚效應。
功能配套,高標準建設。按照農村城鎮化的要求,搞好中心村配套建設。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生產要素來投資,積極推進中心村和農民新型住宅建設。合理確定功能分區,方便群眾生產、生活;注意生態保護和綠化建設,優化美化環境,提高中心村集聚效應;從強化農民新型住宅設計入手,著力塑造現代化村莊的新形象。
二、目標任務
中心村建設以經濟繁榮、服務完善、管理有序、文明詳和的農村新社區為目標。通過三年建設,規劃的30個中心村,居住環境實現“八化”目標,即布局優化、住宅美化、道路硬化、四旁綠化、路燈亮化、衛生潔化、河道凈化、服務強化。
布局優化。編制村莊規劃,科學處理生產、生活、生態、文化之間的關系,充分結合自然地形,借山用水,錯落有致,顯示個性特色,相互協調。
住宅美化。無空心村(空倒房),住宅實用、美觀,普遍使用清潔節能能源,有線電視普遍入戶,電話入戶率達到80%以上。
道路硬化。通村及村內路網布局合理、主次分明,村內主干道全面硬化,宅間道路可通行機動車。
四旁綠化。主要道路和河道兩邊實現綠化,綠化帶和公共綠地布局合理,有休閑健身的綠地。
路燈亮化。村內主干道和公共場所路燈安裝率達到100%,亮燈率達到90%以上。
衛生潔化。村莊內無私搭亂建的建筑物和構筑物,無露天糞坑和簡陋廁所,配套建好公共廁所,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100%;給水、排水系統完善,管線布局規范合理,自來水入戶率達到95%以上;保潔制度健全,垃圾廢棄物集中處理,基本消除垃圾及廢水污染。
河道凈化。河道全面疏浚,水流暢通;保護好村域內現有的水面,河道護岸安全穩固。
服務強化。建好村級綜合服務中心,服務中心集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站(或規范化村衛生室)、計劃生育活動室、綜治辦公室、調解委員會、便民超市、廣播室、信息室、圖書閱覽室、文體活動室等農民迫切需要的服務項目于一體,充分發揮“一心多用”的功能,力求為農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服務,并努力實現農民群眾“辦小事不出村,小病就近醫,日用消費安全可靠”的目標。
三、建設重點
根據上述目標要求,完成以下“12345”五項建設任務。
1、完成一個村莊布點規劃。完成村莊規劃,有序推進建設。
責任部門:規劃局。完成時間:20*年8月底前。
2、圍繞二個重點:
一是建好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基本實現服務場所功能化,主要完成“一站四室一點”建設。
(1)社區衛生服務站(或村衛生室)。
責任部門:衛生局。完成時間:20*年12月底前。
(2)計劃生育服務室。
責任部門:計生局。完成時間:20*年12月底前。
(3)文化活動(廣播)室。
責任部門:文廣局、廣播電視總臺。完成時間:20*年12月底前。
(4)老年活動室。
責任部門:民政局。完成時間:20*年12月底前。
(5)信息室。
責任部門:農業局、電信局。完成時間:20*年12月底前。
(6)農資供應點。圍繞農資供應點建設,開展“三位一體”新型合作經濟服務,建設便民超市,搞活農村商貿流通。
責任部門:供銷社。完成時間:20*年10月底前。
二是改造空心村。實施中心村內空倒房、危房、雜房等拆除。
責任部門:國土局、建設局。完成時間:2009年6月底前。
3、創建三類示范稱號。通過建設,創建成三類示范村:
一是電氣化示范村。完成電氣化示范村建設任務。
責任部門:供電局。完成時間:20*年12月底前。
二是信息化示范村。完成信息化示范村建設任務,基本實現信息服務網絡化。
責任部門:農業局、電信局。完成時間:20*年12月底前。
三是水利建設或生態建設示范村。有條件的中心村建成水利示范村和生態建設示范村。
責任部門:水電局、環保局。完成時間:2009年12月底前。
4、開展四大行動:
一是綠化行動。搞好村中綠化,美化村莊環境。建設一個農民休閑公園,建成一片籃球場、2張乒乓球桌、一條健身路徑。
責任部門:林業局、建設局、教體局。完成時間:20*年12月底前。
二是救助行動。符合條件的低收人農戶實行應保盡保,應補盡補,困難、殘疾人農戶住房得到全面救助。
責任部門:民政局、建設局、殘聯。
三是搬遷行動。地質災害戶和不符規劃的農戶按計劃逐步搬遷。
責任部門:國土局。
四是家庭工業發展行動。有條件的村規劃建設家庭工業小區,20*年搞好規劃,啟動建設。2010年,全面建成。
責任部門:經貿局、規劃局、國土局。
5、實施五項改造:
一是道路硬化改造。完成全村道路硬化。
責任部門:建設局。完成時間:20*年12月底前。
二是飲用水安全改造。解決飲水不安全問題。
責任部門:水電局。完成時間:20*年12月底前。
三是排污設施改造。開展生活污水治理,全面完成露天糞坑拆除,配套建設公廁。
責任部門:衛生局、農業局、建設局、環保局。完成時間:20*年12月底前。
四是河渠池塘治理改造。全面完成村中河渠疏浚、池塘清淤工作。
責任部門:水電局。完成時間:20*年12月底前。
五是垃圾收集處理改造。完成垃圾筒、垃圾箱建設,開展集中收集處理,建成長效管理機制。
責任部門:建設局、農辦、環保局。完成時間:20*年12月底前。
四、工作要求
1、因地制宜實施。中心村建設是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改變農村落后面貌的有效途徑。在中心村建設中,要正確把握發展趨勢,在編制好規劃的前提下,根據實際情況和自身能力,因地制宜,分步實施。要充分考慮各村經濟發展水平、村莊基礎條件、地形地貌和農民意愿,正確處理好階段性目標與長遠性目標的關系,先易后難,量力而行。
2、整合資源推動。中心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相關部門要圍繞建設重點,整合資源,重點傾斜,相互配合,搞好服務,形成合力。統籌安排好村域設施,避免無序建設和重復建設,優化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設施建設,各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和時間要求,切實履行好各自的工作職責。縣安排的農民建房土地指標,向中心村傾斜。金融部門要加大對新農村建設的投入,簡化貸款手續,積極支持新農村建設。要充分發揮中心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示范作用和輻射功能。
3、創新機制建設。要發揮市場機制在中心村建設中的作用,形成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投入和建設機制。在符合中心村總體規劃的前提下,允許中心村建設集聚小區,鼓勵中心村以外(不包括建城區)的農戶異地奔小康,落戶中心村。鼓勵符合建房條件的本村村民以投標方式落實宅基地位置,所得資金用于村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村莊整理和宅基地置換,鼓勵建設多層公寓,引導農民向中心村、集聚點集聚。
4、督查考核促進。為落實責任,明確任務,把中心村建設工作列入鎮鄉(街道)和部門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縣建立例會工作匯報制度,組織人員定期和不定期地開展督查,對照建設標準和工作重點進行檢查總結,把握進度,及時發現和解決存在問題。加大對加快中心村建設、推進全面小康工作的宣傳力度,及時報道好的做法和經驗,積極營造良好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