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國土局防治地質災害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切實做好2009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帶來的損失,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省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結合我區實際,制訂本方案。
一、全區地質災害基本情況及特點
我區位于浙中*水系的中上游,*盆地中東部,屬浙中丘陵盆地,地形呈東西走向,南北高中間低,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全區共有地質災害點21處,重點地質災害點5處,地質災害類型有塌方、滑坡和泥石流等三類,主要以滑坡為主。地質災害常發生于山區公路旁、山村房后山坡陡坎和少數礦山中,且大多與天氣和人為因素有關,主要有四類情況容易導致地質災害發生:一是山區農民挖山腳建房;二是挖山修筑公路;三是盲目開山采石;四是工程建設未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等。
二、重點地質災害點災害防治情況及措施
1、澧浦口溪坑村滑坡體。該點位于澧浦至宅山路的5.6公里處(口溪坑村附近),*年曾發生小規模山體滑坡,滑下土石300余立方米,交通受阻數天。*年連降暴雨,該處又發生滑坡,公路再次受阻,所幸該處離村莊較遠,幾次滑坡未造成人員傷亡和民房損壞。20*年又有少量碎石滑下。20*年,由澧浦鎮政府牽頭對該點進行治理,建造了擋土墻,緩解了危害程度。目前,該滑坡體周圍植被茂密,滑坡體已暫時處于穩定狀態,但到雨季仍有可能產生滑動,威脅公路車輛、人員安全。目前已發放防災明白卡,在地災現場設立警戒標志。區交通局、澧浦鎮政府、口溪坑村委會要繼續做好監測工作,完善監測制度,落實責任人員。
2、*洞井村滑坡體。該點位于洞井村縣道公路邊西南側山體,曾于20*年7月發生滑坡。該點屬小型巖土體滑坡,體積約1.5萬立方米,當時直接威脅曹小康、曹小平等11戶33人的生命財產和縣道公路的安全。20*年,經國土資源部門、*鄉政府和洞井村委會采取措施,9家受災農戶已搬遷至安全地帶。對滑坡體前緣也進行削坡,現滑坡體暫時趨于穩定。20*年完成了該點的地災滑坡勘查和治理設計項目。在未得到徹底治理前,若長時間受雨水沖刷,隨時可能再次發生滑坡。目前已發放防災明白卡,在地災現場設立了警戒標志。區交通局、*鄉政府、洞井村委會要繼續做好監測工作,完善監測制度,落實責任人員。
3、*尖嶺腳村滑坡體。該點位于尖嶺腳村沙塘水庫西北側山體,曾于20*年7月發生滑坡,該點屬于小型巖土體滑坡,體積約1萬立方米,滑坡體目前暫時處于穩定狀態,但若長時間受雨水沖刷,極可能導致坡積層滑動,對水庫大壩構成一定的威脅。若水庫大壩受損,將對水庫下游村莊和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20*年滑坡體前緣發生小規模的塌方,堵塞了水庫排水溝,20*年村委在水庫的另一側重新修建了排水溝。目前已發放防災明白卡,在地災現場設立了警戒標志。區水務局、*鄉政府、尖嶺腳村委會要繼續做好監測工作,完善監督制度,落實責任人員。
4、*國湖滑坡體。該點位于*鎮*高塘頂,屬中型巖土質滑坡體。20*年6月6日下午,*鎮*高塘頂西側國湖電站專用公路邊坡發生崩塌,經*省第三地質大隊調查,確認該點為中型巖土質老滑坡體,滑坡體體積約40萬立方米。該滑坡體目前處于基本穩定狀態,但若遇連續降雨或短時性大雨,滑坡體蠕變的速度可能會加快。目前已發放防災明白卡,在地災現場設立了警戒標志。區交通局、*鎮政府要安排專人進行監測,在雨季加強對該地災點的巡查,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5、*村滑坡體。位于*鄉*村西側山坡,20*年11月曾發生小型巖土質滑坡,體積約7萬立方米,直接威脅原*華富石料場等三家礦山(三家礦山已關閉,人員已撤離)。20*年,滑坡體裂縫最大落差達5米左右。目前滑坡體仍處于不穩定階段,若遇連續降雨或暴雨天氣,滑坡體可能產生滑動。目前已發放防災明白卡,在地災現場設立了警戒標志。*鄉政府、*村委會要做好監測工作,完善監測制度,落實責任人員,防止人員進入危險區。
6、*鄉長塘徐村滑坡體。該點位于長塘徐村東側400米的山坡上,20*年5月村民上山發現東側山坡及坡頂有多條拉張裂縫,裂縫長30—40m,寬度30—4cm,局部可達150cm。若長時間受雨水或暴雨的沖刷,滑坡體進一步滑移發生崩塌的可能性較大,將對村民的生產構成危險。目前已發放明白卡,設立了警示牌。*鄉政府、長塘徐村要做好監測工作,落實責任人,防止人員進入危險區。
三、重點防范期
根據*區的地質條件和以往發生災害的情況分析,我區地質災害發生的時間主要集中在春、夏的雨季,8、9月間的臺風季節;地質災害發生的地點主要集中在*鄉、澧浦鎮、*鎮、赤松鎮等鄉鎮的山區;地質災害的類型主要以滑坡為主;地質災害多與修建公路、建房平基及礦山開采等有關。
四、地質災害預測
根據《*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和我區的地質環境條件、地質災害時空分布特征、地質災害發生的歷史頻度和強度,預測我區地質災害發生的重點地區為*鄉,包括*鄉洞井村滑坡體、*鄉*滑坡體和尖嶺腳村沙塘水庫滑坡體等重點地質災害點;次重點地區為*鎮、赤松鎮、澧浦鎮等鄉鎮的山區,包括澧浦鎮口溪坑村滑坡體和*鎮國湖滑坡體等。
五、地質災害防范工作意見
1、完善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體系。防范地質災害的重點鎮鄉(街道)應組建包括國土資源、建設、水務、公安、民政、交通、衛生等部門在內的地質災害應急處置與救援隊伍。地質災害多發和有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鎮鄉(街道)要根據本地實際制定《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適時組織開展應急演練,結合汛期防洪需要,設立轉移安置區,要積極整合資源,逐步建立地質災害野外數據采集、災害預警和應急指揮信息快速反應系統,實現省、市、縣應急指揮系統聯接,全面提升地質災害防治能力。
2、加強動態監測、險情巡查、預警預報系統建設。針對汛期天氣反常、雨水偏多等情況,在汛期來臨前,各鎮鄉(街道)要盡早組織有關部門對本地區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的城鎮村莊建筑物、交通線路、特別是山區學校進行巡查,繼續加強對山區中小學地質災害防災減災知識的宣傳,切實提高廣大師生的防災意識。對受滑坡、崩塌、小流域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威脅的山區中小學,要編制防災預案,做好災害點的監測和臨災預警預報及搶險救災物質準備工作,發放地質災害防災工作明白卡、避險明白卡,落實應急搶險救災措施,明確防災責任單位、責任人,并開展預案演練。臨災預警、避險轉移、臨時安置等防御措施要落實到每個班級,努力提高師生的自救互救能力。
3、開展突發性地質災害專業監測。開展滑坡隱患監測示范點建設,采用多種手段采集滑坡活動信息,建立預測預報模型,以推動全區單體地質災害監測與預報工作。各鎮鄉(街道)要根據本行政區域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要求,選擇部分危險性大、穩定性差、規模在中型以上、對城鎮、村莊、重點工程設施、重要交通干線、重要風景名勝區構成重大威脅的滑坡隱患點,安裝遠程監測儀,實施專業監測,實時掌握滑坡變化特征信息。
4、完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完善區、鎮鄉(街道)、村三級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建設,將網絡覆蓋到地質災害高、中易發區和有災害隱患點的每一個村。有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村要編制單點應急預案,落實避險場所,明確預警信號、撤離線路。加強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人員的管理,落實責任、落實經費,規范監測內容和監測手段。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責任人、巡查人、監測人的技術培訓,切實提高群測群防工作技術水平。
5、加強交通沿線、水庫岸坡、旅游區(點)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鎮鄉(街道)要把地質災害易發區內的交通干線或路段、旅游景點、病險水庫等列入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區水務、交通、旅游等部門要督促有關單位編制防災預案,確定防災責任人,落實預警方法、避險轉移路線、臨時安置地點等防御措施。同時,組織人員加強巡查,如遇可能危害行人、車輛、游客生命安全的地質災害險情,應及時劃出危險區,樹立警示牌,預警信息。對規模較大、危害嚴重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進行全面調查,查明地質災害隱患的分布范圍、穩定性和危害程度,盡早落實資金,開展勘查設計,實施工程治理或避讓。處在高易發區內的病險水庫、旅游區(點)管理單位要建立應急搶險小分隊,汛期、臺風期應實行24小時值班,確保交通干線車輛、病險水庫下游群眾和旅游景點游客的生命安全。
6、做好工程建設、礦產資源開發等領域的地質災害防范工作。在山區進行的工程建設項目,特別是地質災害易發區內的建設項目,各工程建設單位要重視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減少建設工程誘發地質災害。各露天礦山必須嚴格按照開發利用方案進行開采,防止塌方、滑坡等事故發生,要及時治理礦山尾礦庫,以免引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