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發展科學發展觀交流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實現科學發展,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客觀需要。科學發展是新的歷史階段的發展,又是具有新內涵和新要求的新發展。它至少應當包括這樣的要素和要求:
第一,生產力的高速增長。推動這種高速增長的基本動力,不僅包括大工業即制造業,更為重要的是科學技術。這就要求我們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更加注重內涵的提升和生產的集約化,更加注重效益和質量。這就是所謂先進生產力。同時必須處理好工業化與信息化、傳統產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的關系。今天,支撐我們經濟增長的主要還是工業化和傳統產業,此種增長方式依賴投資、廉價勞動力和對資源過度耗費,從而使環境遭到破壞導致生態惡化、社會矛盾日益加劇、國際貿易摩擦愈演愈烈,幾乎走到了盡頭。因此必須依靠先進生產力來推動經濟繼續高速增長。
第二,社會的明顯進步。社會的進步首先是社會制度的進步。人類社會的發展不僅是生產力的發展,而且是社會制度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社會制度更具有決定性意義,它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而構建,保障生產力持續健康的發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制度的進步主要表現為以經濟市場化和政治民主化為取向的經濟政治制度日益建立和完善。這就是所謂先進社會制度。
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只是表象,決定這個表象的是制度,即制度安排和制度供給。有利于發展的制度,就是能夠調動各種積極因素、激活各種發展要素,讓人的基本權利得到保障、人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人的聰明才智盡情釋放。
第三,人的價值得到彰顯。發展本身不是目的,發展是為了讓人的需要和利益更多地得到滿足和實現,人不再是發展的手段而成為發展的目的。先進生產力的本質是激發人的創造活力和滿足人的需求,先進文化的根本在于塑造一代新人,先進制度的立足點在于保證人的基本權利。這就是所謂先進價值追求。
為了人的發展,才是有意義的發展。人類歷史已經證明,除了以人為目的,別的不管什么目的,最終都失敗了、消失了。以人為目的,關鍵是充分保障人的基本權利,近代社會迅猛發展的奧秘,在于人每個有了基本權利,并且被寫進了憲法。因此,發展不是一種恩賜而是一種創造,民生不是一種施舍而是一種賦予。維護和保障了人的基本權利,民可富,國可強。
第四,利益關系能夠平衡。發展實際上是一個不斷創造利益和分配利益的動態過程。誰來分配利益以及按什么規則分配利益,關乎社會的公平正義,進而關乎發展能否健康和持續進行。發展要使各個方面的利益期待都能夠不斷得到滿足,這就是所謂先進利益機制。
平衡是發展的最佳狀態,因為它體現了一種健康的機理。平衡利益關系,首先要以絕大多數人的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使大多數人在發展中獲益。其次要特別保護社會弱勢群體,要遏制社會中的強勢部分在發展中假借各種名義對弱勢群體巧取豪奪。
第五,環境和生態能夠支持。發展不能對環境肆意破壞,對資源過度耗費,對生態造成紊亂。發展既要考慮當代人的需求,又不能損害子孫后代的生存和發展的自然條件。從全局和長遠來看,發展應當是可循環和可持續的,應當具有正外部效應。這就是所謂先進發展模式。
我們已經強烈地感受到地球不堪重負:嚴重污染的土壤和水源、極端氣候現象、十分緊缺的能源等等。以至于人們不禁要問,這樣的發展到底是進步還是倒退?
科學發展觀,就是對科學發展的客觀要求的理論概括。在實踐中,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推動社會進步發展的事業,歷經革命、建設和經濟增長,進入到科學發展的新階段。在理論上,它表現為要求在經濟持續健康增長基礎上的全面發展、和諧發展,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階段的理論形態。
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其理論體系的輪廓大體清晰了。
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內容和目標,我們的所有決策,體制安排,機制形成,都要圍繞發展、有利發展、推進發展。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理論體系的內容層次。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基礎和根據。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最高價值追求,發展的終極目的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需求,發展的成果要用人民利益的實現程度來檢驗。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理論體系的價值層次。
全面協調可持續是科學發展觀的準則和要求。發展是一個系統,這個系統中的各種要素應當處于一種恰好的位置、適當的狀態和良性互動的關系。其中的關鍵在于平衡,平衡才有健康,平衡才能持久。全面協調可持續,是科學發展觀理論體系的原則層次。
統籌兼顧是科學發展觀的手段和方法。在某些時候,為了加快發展,需要某些方面得到突出和加強,成為工作重點,但從全局和長遠來看,要保持均衡,這就是統籌兼顧。統籌兼顧是科學發展觀理論體系的操作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