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社會發展情況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基本情況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圍繞實現“維護省城穩定,發展省會經濟,建設美麗泉城”目標,進一步關注改善民生,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市政府確定的12件民生實事取得突破性進展,社會發展呈現良好態勢。
(一)12件民生實事取得突破性進展。截止目前,12件實事已完成5件(5、6、7、9、10項),其余7項正在加緊落實。
1、提供1萬套經濟房。已初步擬訂*年度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準入及保障標準,近期上報市政府審定。實物配租房源采取調整收購與組織建設相結合,現已籌集天橋區洛口磐苑、怡苑及世紀中華城部分房源200余套,不足部分通過集中建設與在經濟適用住房小區內配套建設相結合,年內向符合條件的申請對象實施配租。廉租住房租金補貼按照隨申請、隨發放的原則,今年已向281戶低收入家庭發放補貼85萬余元。經濟適用住房在抓好續建長清龍泉居和雅居花苑項目建設的同時,積極推進世紀中華城項目二期和文莊片區開工前準備工作,爭取盡快開工建設。
2、20片棚戶區開工改造。解放閣—順井街、大明湖東、裕興里、汽車廠東路南項目已經動遷;小園莊—菜市莊、中山公園、普利門、經八緯一西(自由大街)、上新街、經四緯十二、中大南、經一緯九、南辛莊北街西和南辛莊、官扎營和寶華、經一順河三角地、濟安街、北劉、北關、角樓項目均已拆遷凍結通知;仁豐項目正加緊進行前期工作。
3、整治市區8條河道。現已開工建設5條,其中北太平河、柳行頭河截污工程已基本完成;興濟河英雄山路至濟微路河段綜合整治完成過半;全福河二環東路至膠濟鐵路河段綜合整治工程完成40%;工商河綜合整治工程已開工建設。全福河二環東路至工業南路段、廣場東溝整治及中水站建設已完成招投標工作,近期開工建設。
4、568條小街巷亮起來。現已更換路燈204盞,維修路燈403盞。自4月起計劃以每月完成70條道路、安裝588盞路燈的進度施工,年內全部完成。
5、509處公廁全部免費開放。自*年2月1日起,市區509處固定公廁已全部免費開放,極大地方便了市民生活。
6、城市低保每月再漲20元。自*年1月1日起,市內五區城市低保標準由280元提高到300元,長清區由月人均230元提高到260元,章丘市和平陰、濟陽、商河三縣根據各自實際,對行政區域內城市低保標準作出相應調整。自*年1月1日起,全市農村低保最低標準從960元提高到1080元。目前,各縣(市)區的年保障標準分別為:市中區1800元,槐蔭區1440元,歷城區1320元,天橋區、章丘市、高新區1200元,長清區、平陰縣、濟陽縣、商河縣1080元,全部達到市政府規定的最低標準。
7、“五保”供養費最低2600元。按照《*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新農村建設“十大行動”規劃及財政配套措施的通知》要求,調整提高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從*年1月起,集中供養標準由每人每年不低于2400元提高到2600元,分散供養標準由1400元提高到1600元。目前,各縣(市)區全部達到或超過市政府規定的最低標準。
8、醫療保險惠及更多人。我市已確定下半年全面啟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現已建立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聯席會議制度,初步擬定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各級財政補助標準,城鎮居民醫保暫行辦法已提交市法制辦審核。預計5月1日前我市城鎮居民醫保基本政策將正式出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采用自愿參加的原則,重點保住院,不建立個人賬戶,以家庭繳費為主,政府給予適當補助。籌資標準擬按成年人每人每年不低于150元、未成年人每人每年不低于70元執行。財政補助重點將向未成年居民、老年居民及重度殘疾人、城市低保人群傾斜。經過前期調查摸底,目前我市行政區域內符合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非從業城鎮居民約有78萬人)。
9、25218名職工享受醫保。認真做實困難企業職工個人賬戶。經嚴格甄選困難企業名單和職工花名冊,最終確定了需要補助的98家企業25218名職工。在2月底之前,落實了304萬元財政補助資金,及時注入到98家困難企業25218名職工醫保個人帳戶中,目前這部分困難企業的職工已能享受與正常繳費企業職工完全一樣的醫保待遇。
10、高齡老人有補貼。出臺了《*市90周歲以上長壽老年人生活補貼發放管理暫行辦法》,自*年1月1日起,對具有本市常住戶口3年以上、年齡90至99周歲,且無離退休金的老年人每人每月發放生活補貼60元。對具有本市常住戶口、百歲以上(含百歲)老年人,每月按每人實際年齡每歲1元的標準發放。(目前,我市60歲以上老年人已近90萬,占全市總人口的15%,其中90至99歲老年人近10000人,百歲以上老人200人)。
11、新增13所衛生服務中心。截至目前,我市新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所(北園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7所,現有133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有85所完成了標準化改造,占總數的63.9%,正在進行達標驗收。積極研究建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社區衛生服務首診制。
12、免費放1萬場電影。積極組織市屬藝術院團深入社區、農村開展公益演出123場,出臺了《關于實施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工程做好農村電影工作的意見》,預計到3月底,將免費放映電影2000場。擁有2.4萬平米體育健身場館、3.3萬平米室外健身廣場的市體校全民健身中心、3.1萬平米的第二工人文化宮健身中心、3千平米的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健身中心、5千平米的百花公園健身中心等項目進展順利。
(二)城鄉就業形勢保持基本穩定。全面貫徹實施《就業促進法》,認真起草我市貫徹《就業促進法》的具體實施辦法。加強統籌城鄉就業基礎信息管理,全力推進統籌城鄉就業工作。加大就業崗位開發力度,深入推進困難群體就業援助工作,開展“創建充分就業和諧社區”、“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等活動。截至2月份,全市通過各種渠道安置城鎮就業再就業1.6萬人次,完成全年目標的12%,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0.8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65%,控制在4%任務目標范圍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73萬人次,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標的23%,其中,有組織輸出9107人次,占輸出總數的24%。貫徹落實《勞動合同法》和《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進一步加強勞動維權工作,國有、集體以上用人單位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8%,勞動爭議受理案件結案率、勞動保障監察受理案件結案率均達到98%以上,追討拖欠農民工工資636.99萬元。
(三)社會保障體系不斷鞏固完善。比較完善的市級統籌的企業養老保險體制已基本建立。社會保險覆蓋范圍不斷擴大,重點做好機關事業單位臨聘人員、農民工、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就業人員、城鎮靈活就業人員以及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參加社會保險工作,繼續保持了覆蓋人數和基金收入的快速增長。全市企業基本養老保險擴面新增參保人員3.4萬人,其中凈增繳費人數1.3萬人,參保人員總數達到99.4萬人;共征繳養老保險費6.3億元,其中清理歷年欠費1941萬元,收繳率93.6%;為全市26萬企業退休人員支付養老保險待遇7億元。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00.9萬、70.7萬、99.5萬和57.8萬,基金收入分別達到1.46億、6500萬、1764萬和1500萬元。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員達到17.9萬人。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員達到45.1萬人。完成了25.4萬名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工作,調整后月人均增加養老金123.7元。積極推進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工作,建立了對各縣(市)區個人賬戶基金的歸集和管理制度。全市城市低保月保障達到2.6萬戶、6.4萬人,月發放保障金881.4萬元,月人均補差138.2元;農村低保月保障達到3.3萬戶,6.8萬人,月發放保障金357萬元,月人均補差52.2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一季度可達5000元。
(四)教育、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健康發展。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扎實推進,義務教育投入保障機制不斷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繼續深化,39萬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享受免費教育,城市義務教育免雜費工作落實到位。全市農村縣(市)區教師工資實現統一工資標準,做到按時足額發放。積極實施基礎教育優質提升工程、職業教育振興工程和農村薄弱學校改造工程,啟動了農村中小學校舍升級改造和標準化建設,消除了基本建設上的薄弱學校。積極推進教學設備無差別配置,提升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裝備水平。城鄉教育互動體系初步形成。切實解決農村學校取暖問題,農村學校采暖改造率達到100%。設立了1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專門學校和23所定點學校,符合就學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需求全部得到滿足。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金達到5563萬元,惠及7.2萬高校學生、8.9萬中職學生和部分家庭經濟困難的普通高中學生,形成了自上而下、覆蓋全市的學生資助工作管理機制。
抓住被確定為國務院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聯系城市這一重要機遇,出臺了《*市關于加快社區衛生服務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推動城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合理布局,對現有133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標準化建設。全面實施農村衛生惠民工程,啟動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民參合率達到96%,受益農民286萬人次。全市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2.7%,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3.74%。
深入貫徹全省文化建設工作會議精神,召開了全市文化建設工作會議,出臺了《關于建設文化強市、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圍繞“泉”字做文章,積極打造文化旅游劇《齊風魯韻?泉水謠》。制作排練雜技京劇意象劇《齊魯風韻?粉墨》,爭取“五一”期間搬上舞臺,與省城旅游市場結合,力爭做到天天有演出。舉辦了第四屆新春文化博覽會、首屆剪紙藝術大賽等系列文化活動。加強文化市場監管工作,啟動了省暨*市娛樂場所陽光娛樂工程。“村村通”有線廣播電視工程加快實施。與中央電視臺合作制作的《走遍中國?走進*》七集系列片在中央電視臺《走遍中國》欄目中播出,擴大了*市的知名度。以*日報為龍頭的“五報一網”發展迅猛。
以承辦十一屆全運會為總抓手,大力提升競技體育水平,努力構建多元化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加快體育產業發展。組織開展了*市元旦全民健身系列活動,做好北京奧運火炬傳遞*站的各項活動準備,加強*市全民健身運動會前期準備工作,積極做好22屆省運會參賽隊伍的資審和組隊工作。1—2月銷售體育彩票3800萬元,預計到三月底銷售額達到5200萬元。
積極開發旅游資源,加強旅游宣傳促銷,強化旅游行業管理,一季度預計全市接待旅游者422.9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4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4%和16%;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2.9萬人次,實現旅游外匯收入1325萬美元,分別同比增長12.5和15%。
(五)重點社會事業項目進展順利。十一屆全運會*市馬術賽馬場、歷城體育中心等比賽場館和一批全民健身中心開工建設。*奧體中心一場三館、中心區平臺項目進展順利,體育場已完成罩棚鋼結構高空焊接,臨時支撐系統順利卸載,鋼結構外圍護系統及內部裝飾、安裝工程已經展開;體育館、游泳館、網球館鋼結構吊裝施工基本完成,內部砌體完成90%以上,力爭10月底基本完成施工。加快推進市體校全民健身中心項目,市體育局、市體校等單位已于1月底全部完成搬遷,已拆除原有建筑2.7萬平方米。皇亭體育館改造近期開工建設。*市兒童醫院病房樓、市婦幼保健院綜合樓、市第五人民醫院門診樓主體完工,一院、三院等建設項目積極推進。府學文廟明倫堂、尊經閣基礎施工、題壁堂維修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完成。
二、存在問題
一是12件民生實事需進一步落實。土地供應不足、拆遷難度較大等問題制約了經濟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進程,普利門片區規劃用地面積小、投資大,暫無開發商介入,聚賢街、順河街等一些片區居民安置量過大、規劃指標相對不高,難以達到投入產出平衡。河道整治、燈亮工程等還需進一步加快實施進度。
二是就業再就業壓力較大。就業供求總量和結構性問題仍是基本矛盾。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新成長勞動力、農業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三峰疊加”的壓力日益明顯;“零轉移家庭”的動態消零、“4050”人員幫扶的任務仍很繁重;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不容樂觀;統籌城鄉就業工作中的政策普惠、財政投入、就業培訓、服務、管理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三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任務艱巨。養老保險基金支付壓力不斷加大,社會保險覆蓋范圍偏窄的問題還未得到有效解決。目前,我市企業養老保險仍主要以國有集體企業職工為主體,其中尚有中斷繳費人員13.1萬人。醫療保險參保人數不到城鎮人口的30%。實現我市高風險行業工傷保險基本覆蓋仍需付出較大努力。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亟待解決。目前我市有被征地農民19.33萬人,其中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0.71萬人,參加農村養老保險的3.35萬人,尚有15.27萬人未參加保險。
四是社會事業發展改革需進一步深化。社會事業發展不均衡,資源布局結構不盡合理,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農村社會事業基礎薄弱。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偏低。新建居民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配建工作滯后。區域衛生規劃難以實行,農村衛生隊伍素質較低,惠民醫療補償長效機制不健全。旅游資源的整體開發利用還不夠協調。第十一屆全運會籌備工作時間緊,任務重,整體服務接待能力亟待加強。
三、對策措施
(一)全力抓好12件民生實事落實工作。全面落實市政府莊嚴承諾,不斷鞏固已完成實事效果,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經濟房建設進程,盡快出臺*年度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住房準入及保障標準,進一步加強政策引導和投入,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拓寬建設資金來源渠道,努力解決普利門、聚賢街、順河街等難點問題。繼續加強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各項啟動前準備工作,確保下半年全面順利啟動。加快實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工程,基本實現居民社區衛生服務全覆蓋。
(二)繼續大力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起草貫徹落實《就業促進法》和《就業服務與就業管理規定》的地方性條例或實施辦法,落實就業再就業工作目標責任制,進一步發揮聯席會議工作職能,不斷完善有關政策措施。按照“開發就業”、“平等就業”、“素質就業”、“穩定就業”的要求,加快推進統籌城鄉就業進程。全面落實再就業優惠扶持政策。落實《*市就業再就業培訓管理暫行辦法》,創新創業及就業培訓模式,實施創業帶動就業戰略。推進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實施,加大農村勞動力培訓力度。開展以宣傳貫徹落實《勞動合同法》為主要內容的勞動用工執法大檢查活動。嚴厲查處勞動者反映強烈、影響大、涉及面廣的案件,確保受理率100%、立案檢查100%、到期結案率98%以上。
(三)繼續加大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工作力度。以省級大醫院和學校為重點目標,進一步落實機關事業單位臨聘人員參保工作。借省屬事業單位參加屬地工傷保險的契機,推動省直事業單位臨聘人員參保。完善續保補貼政策,加大對基層社保中心的指導,推動斷保接續持續發展。盡快將各縣(市)區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納入企業養老保險范圍,研究被征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的具體實施辦法。繼續做好工商企業年檢聯合辦公工作,力爭實現參保企業的應保盡保。
(四)加快發展教育、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堅持各級各類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增強教育的公平性。以深化課程改革為切入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探索建立科學的教育政績考核機制、依法履行法定教育責任的評估機制、教育發展水平的“評優獎先”機制和教育發展問責機制。加快農村教育發展,繼續實施農村中小學校舍升級改造和標準化建設,年內完成60%的農村中小學教學儀器更新任務。推動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加快培養高技能型人才。扎實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
深化醫藥衛生改革,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和醫療救治體系建設。認真落實好全國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聯系城市的各項任務,加快實施社區衛生便民工程,對現有133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標準化建設,新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3所、站43所,城市居民社區衛生服務覆蓋率達92%。全面實施農村衛生惠民工程,自今年起用3年時間全面完成全市2902個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任務,定向為農村培養適用的全科醫學人才,繼續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合率達到98%以上,籌資水平提高到人均70元。
召開全市文化建設工作會議,出臺一系列文化發展政策措施,營造文化發展良好氛圍。搞好文化藝術創作,強化公益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拓展公益性文化服務,加強公益演出和免費放電影工作。加快實施“村村通”有線廣播電視工程,確保按期保質完成。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繁榮文化市場,培育一批有實力的文化企業集團。積極推進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加強文化市場監管和版權保護,規范文化市場秩序。加強*都市圈旅游合作,深入開發旅游資源。全力推進大明湖綜合整治工程,打造泉城特色標志區,加強旅游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拓展旅游產業鏈。
(五)大力加強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強化政府責任,優化投資結構,加大政府對公益性事業的有效投入,逐步改革社會事業建設資金多頭管理、難以形成合力的運行機制,積極探索有關社會事業項目市場化、產業化的新路子,形成多元化的投資結構。建立形成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社會事業項目培育機制,積極推進社會事業重大建設項目的策劃運作實施。進一步加強協調服務,全力做好十一屆全運會比賽場館建設和各項備戰工作,重點做好列入全市《*年至2009年建設工程重點推進項目計劃》中的奧體中心、馬術賽馬場、歷城區體育場館、章丘體育館、皇亭體育館、市體校全民健身中心、百花公園全民健身中心、第二工人文化宮全民健身中心、現代廣場全民健身中心、市婦幼活動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等項目建設。積極推進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