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村經濟發展展望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村為二00三年市第二次行政村區域調整時,由平望鎮原*村、原公聯村聯合組建,位居平望鎮西北端,與橫扇鎮東部接壤。現村中滬蘇浙皖高速公路橫貫東西,*市快速干線綠色通道溝通南北,村域總面積約4.8平方公里,分布有22個自然村,分成30個村民小組,共774戶,農業人口2280人,其中農業勞動力1130人。*年,村民人均純收入8200元。
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要求,為確保這一重大歷史任務能在*村得到及時展開和全面推進,*必須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發展村級經濟這一中心,把握“強村富民”工作重點,多方努力深挖潛能發展村級經濟,多管齊下廣擴“財源”增加村民收入,力爭早日使昔日的平望“西伯利亞”舊貌換新顏,開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局面。
一、*村經濟概況。
*村是平望鎮最西北的村之一,距離*市區和平望鎮區都約為12公里,原是三鎮(原橫扇、菀坪和平望)交界處,所處位置極為閉塞,交通十分不便。發展工業所需原材料與工業制成品的出入運輸都十分不便,制約了工業的發展,剩余勞動力轉移極為有限。*年以前,因農業稅、兩經一費等稅費的存在,農民負擔較重,農業收益極少,村民收入普遍不高,消費需求不旺盛,限制了*服務業的發展。
(一)農業稅費大幅減免,但*村農業收益仍然相對不高。*年后,隨著國家全面取消農業稅及其他稅費,又對每畝農田給予了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直補等各種補貼(*年為45元/畝,*年調高至70元/畝),較之以前,農民普遍得到了很大實惠:每畝地每年種一季水稻和一季油菜,畝均純收入最高可以達到1000元左右,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較從前有了很大激發。但和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相比,水稻種植等傳統農業的收益率還是顯得過低;和從事工業生產和服務業相比,收益更是低得多。而且,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后,以戶為單位的生產模式,隨著工業化、城市化向農村的推進,已不再適應發展了的生產力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限制了機械化大規模生產方式的推廣,農村年輕一代普遍覺得農業生產的勞動強度過大,村里從事傳統種植業的勞動力,主要以由于交通不便不能外出務工的老年人為主,目的也不在于靠農業致富,只是為解決一點口糧問題,農村老年人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也不是很高。在水產養殖方面,村里魚池承包戶以外來戶為主,本村人較少;年輕人不多,中老年人為主,養殖戶知識水平普遍不高,主動獲取、接受新技術的敏感度不強,主要靠多年積累的經驗吃老本。但隨著生態環境的變化,一旦水產品出現了從未遇過的新病害,往往不能第一時間知曉,或是雖有感覺但不知病根何在而不能及時有效地加以控制,普遍存在著靠天吃飯的現象。養殖品種也過于單一、陳舊,市場競爭力不強,同樣以戶為單位的分散養殖、經營方式,使得養殖戶在水產品價格上沒有主動權,價格被中間商隨意壓低,利潤空間大部分被中間商獲取。由于不能掌握控制權、主動權,所以無論豐年瘦年,養殖經營戶收入都不豐厚,*年因外地水產品涌入致使價格過低加之產量不高等因素有的養殖戶虧損達一兩萬元。
(二)蘇南鄉鎮企業蓬勃發展,但*工業規模依然不大。*原來受交通條件限制,工業企業不多,80、90年代蘇南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時,*在具有平望產業特色的玻鋼、紡織等工業上也接受到一定輻射,產業規模有一定的發展,但企業數量還是不多,至今只有8家;生產規模仍然不大,除雪峰玻鋼和兆恒織造兩家企業規模稍大外,其余企業均接近于作坊式生產,村集體從企業用地中取得的租賃收入*年僅為120331元。工業不發達,使得企業在轉移本村剩余勞動力方面后勁不足,村民想在本村就業,離土不離鄉的愿望實現較難,也扼窄了村級租賃收入和村民工資性收入的渠道。
(三)村民純收入有所提高,但*的服務業貢獻還是不強。*瀕于太湖,周圍沒有大的集鎮,在陸路交通不便的傳統農業時代,水運便利的*是原中部太湖沿岸地區的農產品交易集中區,很早就在*自然形成了集貿市場。但隨著環*各鎮內部公路網的建設發展、交通條件的逐步改善,加之*除了農產品交易外,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方面缺少有力的支撐點,導致*作為周邊農村、中部太湖沿岸貿易集散地的地位不斷被削弱,最后衰落并幾近消失。現在的*小街僅有小店數家,早晚路邊有些蔬菜、魚肉等小攤,勉強滿足居民生產生活需要。居民稍上檔次的餐飲需求、大件物品的購買等仍只能去平望鎮區求購,居民生活依然極為不便,這也使得有能力先致富而生活條件較好的村民大量外遷,致使村里各方面經濟人才不斷流失,削弱了強村富民的主力軍和后備軍隊伍。
(四)村級經濟有所好轉,但“造血”功能依然不足。在滬蘇浙皖高速公路和*市南北快速通道建設以前,*經濟以農業為主,村級經濟長期薄弱,屬于貧困村。高速公路和快速干線建設帶來的征地補償款提留使村級經濟稍微改善,村里也借此為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了不少資金,為民辦了很多實事,如改建合作醫療衛生室、老年活動室、幼兒園,硬化村內道路,實施拆遷新村三通建設等。但村級經濟后續發展沒有堅實有力的著力點,缺乏具有鮮明特色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光靠提留款勢必將坐吃山空,尋找新的經濟來源顯得極為迫切。
二、*經濟發展的已有優勢和有待條件。
(一)*發展已有優勢。
1、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是最大亮點。2005年開工建設的滬蘇浙皖高速公路和*年*市實事項目之一的*市南北快速干線一東西一南北,兩條*交通主動脈交匯于*村南部,使*村擁有了四通八達的全方位的交通網絡優勢。通過快速干線在村內的道口以及快速干線與高速公路的互通,可以實現道口——快速干線;道口——快速干線——高速公路的全方位的、呈放射狀的便捷交通。蘇州、上海、杭州等長三角具有絕對影響力的城市也必將成為環*的一小時經濟圈。工業原材料和制成品的運輸都將極為方便,低廉的運輸成本必將成為吸引投資的一個亮點。而處于*腹地位置的地緣優勢,也必將使得*可以接受來自北部*經濟開發區電子工業、南部盛澤鎮絲織行業、西部橫扇鎮制造產業等產業群的輻射;而東臨*汾湖開發區和上海,西靠東太湖的地理位置,也為發展現代物流產業創造了良好基礎。“要致富先修路”,國家投入巨資建設的兩條非常重要的*經濟建設生命線交匯于此,必將使得*村成為溝通*與上海、蘇州、杭州等大城市的交通心臟之一并將接受輻射效應。
2、能繪最美藍圖的白紙是投資熱點。*現在還處于整個平望乃至*經濟開發中心區域的外圍,是一片還未開墾的處女地,在建設過程中涉及的征地、拆遷、環境治理等方面與市郊、鎮郊人口稠密地區、工業問題突出地區相比,負擔要小得多,投入要少得多。當然,我們在建設新的開發集中區時,也一定要汲取已有經驗,保護和開發并舉,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達到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生態效益的完美統一。
3、離土不離鄉的人力資源是很大磁點。*村現有勞動力1100多人,而且周邊的勝墩、上橫、顧扇、南楊等村,勞動力豐富且價格較低廉,解決本村及附近村居民的就業可以在住宿設施等方面節約一大筆開支,而就近就業也必能吸引更多的本村及鄰村勞動力。充分解決本地居民就業還可以享受到*市的各項獎勵和優惠政策。本地農民素質相對較高,在思想品質方面是值得信賴的;能吃苦肯動腦是*農村人的特性,盡管農村人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經過培訓,在一線生產、銷售等方面,往往能快出人才,出好人才。離土不離鄉的就業方式,也可以使農村的老年人根據工種的條件需求實現充分就業,增加收入。
4、種類多樣化的農業結構是一大特點。*村的農業結構呈現多樣化,全村現有耕地面積3506.87畝,其中糧田1683.04畝,“糧改雙”542畝,濕地935.2畝,苗木250.83畝,果樹65.8畝,蔬菜30畝。種植業、養殖業、果樹業、苗木業等等,較為齊全。其中養殖行業還較成規模,可以產生集群效應。且較好地保持了江南田園風光,天凈水秀的自然環境污染較少,可以發展綠色農業,提升農產品質量,增加產品附加值,而且可以向第三產業延伸。
(二)*發展的有待條件。
1、帶頭致富能人不多是強村暗點。原先幾十年的交通不便利和就業困難,使得村里有能力的人走出*的較多,留在村里的能人越來越少,現村里居民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掌握新技術、新知識的人才不多,這在根本上制約了強村富民步伐的加快。
2、基礎設施薄弱是騰飛難點。村級經濟在高速公路和快速干線建設以前,收入渠道過窄,來源過少,主要是幾家小企業的土地租賃金和魚池等農田發包款中的村級提留部分,*年村級各類發包租賃總收入僅約75萬元。維持村務日常開支勉勉強強,但要搞大投入的基礎設施建設,財力還遠遠夠不到,因此造成了道路硬化不多,道路直、寬、平的不多。“兩路”建設后,村里近三年來一直在下大力氣增加投入,努力改善基礎設施,但也主要用于改善民生方面,為村級經濟建設騰飛所做鋪墊總量還是過少。
3、思想有框框是裹步弱點。長期農業社會導致的小農經濟思想使得村兩委班子略顯老態、疲態,開拓精神、進取精神稍顯不足。在如何爭取政策、吸引投資、強村富民等方面,思想認識還有點不夠到位、方法舉措還略顯單薄、進取意志還不夠堅定、調動群眾積極性還不夠有力,“雙帶”效應還未能充分發揮,緊抓機遇意識還未強化。
4、村級可支配資金積累不厚是發展缺點。受制于交通不便、位置閉塞,村級經濟長期積累不夠,可支配資金更是短缺,對于村級經濟所面臨的大開拓、大發展,更是顯得杯水車薪。如何轉變思路、創新思維、拓寬資金渠道,以多種形式解決資金來源將成為考驗村領導班子的試金石。解決得好,村級經濟將連上臺階;解決得不好,強村富民企望可能坐失良機。
三、*經濟發展的設想。
每個村都有各自特點,找到一條最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最大限度發揮自身優勢,不斷克服不利因素,才能闖出一條屬于自己的“強村富民”之路。我們應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統領村里各項工作,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壯大村級經濟;聚精會神搞建設,持續增加村民收入。以促進*生產力發展為抓手,推動全村整體面貌的不斷提升,真正把*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
(一)利用現有農業基礎,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做成亮點。要增加農業收益,提高農民生產性收入,就必須要提高畝均產值。要達成這個目標,我們需要走合作化道路發展規模農業。在*,養殖業是一大特色,但本村養殖業存在著風險大、技術弱、品種陳等不利因素;分散經營還容易產生惡性競爭,不能掌控價格主動權。要減少利潤在中介環節的流失,就必然要減少中間環節,減少內部傾軋。要解決這些難題靠單打獨斗不行,單個經濟體沒有足夠的財力、精力,因此只有聯合才能有出路。作為村級經濟組織者和服務者的村委要主動承擔起牽頭角色,做好組織工作,引導養殖戶走合作化道路,發展合作社或養殖協會,依靠群體力量來降低市場風險,達到利益最大化和利益共享。村委要加強信息收集,堅持“請進來,走出去”,請進專家傳授技術,派出業務骨干外出學習;做好新品種的引進試養工作。充分發揮骨干力量、新品優勢帶動全村養殖行業層上臺階。培育經濟人隊伍,吸收村內剩余勞動力根據自身條件從事運輸、分銷工作,以資本、勞力、生產資料等不同形式入股,形成養殖——運輸——銷售一條龍經營模式,在提升產品質量、提高產品附加值基礎上將養殖利潤全部消化在本村村民內部,既增加了養殖戶的收益,又轉移了村內剩余勞動力,提高整個養殖鏈條的整體收益。
(二)做好兩路文章,加強工業配套服務作為立足點。高速公路和快速干線在村內里程較多,我們應該緊抓區位環境和廉價的地價、勞動力優勢大力發展工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強村力度,加快富民步伐。一是積極向上爭取建設用地指標;二是依托拆遷新村,建設幾個新農村集中居住區,把節約下來的土地搞建設。引進高產值、高效益、高附加值和低能耗、低污染的產業。村里要多方籌措資金,通過招商引資、吸引村民入股、爭取財政傾斜等多種手段,通過建設標準產房、集宿中心等,增加物業收入和土地租賃收入。
(三)打響古村落品牌,提升服務業水平辦成引力點。配合上級文化部門,收集*歷史、軼聞,通過網絡、書籍等媒體,平面地、立體地,多渠道地擴大宣傳,打響文化品牌。以保護古村落,發展鄉村旅游為目的,爭取上級財政支持。外力扶持加自身努力結合招商引資,整修周家廳、劉將軍廟等古建筑,以江南古村落為定位,使之成為*鄉村旅游內容之一。利用苗木地、果園、魚池等發展觀光農業和休閑農業,通過釣魚、摘果等“鄉村游”形式銷售農產品,使集體與農戶同時受益。吸引投資建設“農家樂”為主題的餐飲業,以本村自產的綠色蔬菜、新鮮水產品、放養禽蛋等為特色吸引城市游客,將*建設成為吸引上海、蘇州等城市居民假日旅游休閑的理想之地和*、盛澤及周邊鄉鎮休閑、宴賓首選場所。
(四)創造持續富民環境是工作根本點。發展村級經濟最終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全村村民的收入,并將增收機制長期化、固定化。通過以上一系列設想,我們就是要使村民既有生產性收入又有工資性收入還要有財產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要使農民在保證傳統種植業收益基礎上通過從事水產品養殖、蔬菜種植等收益更高的農業,收入更上一個臺階;就近入廠工作賺取工資性收入;通過土地入股、資金入股、生產資料入股、房屋出租等,收取財產性收入。工業發展后外來務工人員增多,特別是觀光農業、休閑農業發展后游客的云集,必將帶來消費需求的大幅增長,有經營頭腦的村民還可以通過開超市、辦農家樂等形式掙取經營性收入。
四、*發展所需平臺。
(一)政策支持是前提。*要得到大發展,政策支持是前提。如果說兩條路的建設使得*有了騰飛的翅膀的話,那么,政策的深入與全方位支持將是*起飛的東風。*要大力發展工業,建設用地是第一要素,而在現在嚴格的土地制度下,建設用地的審批沒有上級政策的支持與傾斜是十分困難的,盡管*已經從原來閉塞的笠澤小集鎮成為了*境內一個十分重要的交通樞紐,但緊跟形式變化的各項優惠和扶持,更需要上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
(二)轉變思路是關鍵。事業的成就,好的計劃是成功的一半。要發展好*,使*真正成為平望乃至*甚至長三角地區的“小香港”,上級的支持不能少,但我們的村級領導班子是具體操作者,是第一責任人,要利用好兩條路,大力發展村級經濟,以此作為強村富民的一個難得機會,村領導班子一定要真正、徹底轉變思想觀念。要主動適應發展了的生產力,做好組織工作,引導農民走合作化道路,克服分散經營的弊端,發展好現代高效農業;要克服認為農業地位在不斷下降的思想誤區,拓展農業新內涵,發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要做好群眾思想解放工作,轉變老百姓思想觀念,村領導班子做好帶頭人、引路人。在推進各項改革的進程中,勢必會影響到老百姓的利益,如何達到最大程度的共贏,如何引導群眾正確處理好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處理好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等等,我們村領導班子都需要耐心細致地做好解釋教育和引領工作。
(三)拓寬資金渠道是基礎。要發展現代高效農業、要發展工業、要發展具有現代江南水鄉特色的農村服務業,勢必要投入大量的前期資金:道路的拓寬硬化、農莊建設、古村落的修繕、工作人員的培訓、各種人才的引進等等都需要大量資金。如何解決,這需要我們全體村民共同想點子、出主意、盡義務,特別是我們的村領導班子要勤動腦,真抓實干地拓寬資金來源,可以通過尋求支持、招商引資、村民自愿基礎上的集資、申請貼息貸款等等,通過各種途徑,量力而行,穩扎穩打,將雪球逐步地越滾越大。
(四)合作組織是平臺。農民之所以是弱勢群體,是因為農民經營分散,組織松散,沒有形成經濟利益共同體,一旦單個農民利益受侵害,難以和大群體形成對等抗衡力量,且單個農民受技術、資金、信息、經營規模等限制,難以在市場經濟大潮中進行公平競爭,其應得利益也難以維護。通過合作,明確了農民在合作組織中權利和義務,使這些農民真正組織了起來并形成經濟利益共同體,由此提高了農民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也提高了市場競爭力和自身維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