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創建環保模范城市會發言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同志們:
剛才,紅都同志作了工作報告,偉憲同志*了工作要求,我完全同意。下面,我*三點意見。
一、以建設現代化大都市為總目標,進一步增強做好環境保護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環境保護是強國富民安天下的宏偉事業,事關現代化建設全局,事關環境安全和社會穩定,事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期間,我市圍繞建設帶動全省、輻射華南、影響東南亞的現代化大都市的總目標和營造“兩個適宜”城市環境的要求,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在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時,環境保護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特別是去年全市開展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攻堅工作后,我市不斷創新工作思路,積極破解難題,著力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較好地完成了“*”環境保護工作任務。今年是實施“*”規劃的開局之年,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堅持以現代化大都市為總目標,強化對做好新時期環境保護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不斷開創我市環境保護工作新局面。
首先,加強環境保護工作,是保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期間,*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511575億元,比*年增長912%。“*”期間,我市經濟發展要實現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到2010年全市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萬美元的目標。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資源的承載力和環境容量的壓力越來越大。因此,要保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決摒棄資源能源消耗大、環境污染重、經濟效益差的粗放型發展模式,走出一條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科學發展道路。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破壞環境就是破壞生產力,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在促進經濟發展、加快社會進步的同時,不斷加強環境保護,切實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其次,加強環境保護工作,是加強城市環境建設的客觀要求。“*”期間,我們堅持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環境建設,通過高強度投入、高標準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戰略性布局已經基本形成,城市環境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按照“*”發展規劃,預計到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將達到1090萬,城市化率超過85%,全市萬元生產總值能耗比“*”期末降低20%,城鎮居民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5%,城市環境面貌實現“一大變”。屆時,*現代化大都市的功能將逐步完善,城市空間結構將更加科學,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也將不斷提高。實現上述目標,環境保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環境已經成為城市生存、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我們必須著眼于*的城市建設與發展,切實加大環境保護的工作力度,不斷完善環保基礎設施和環保管理體系,創造優良的城市環境,真正將*建設成為具有廣泛國際影響力的活力之都和魅力之都。
第三,加強環境保護工作,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人與自然保持和諧,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之一。對自然資源的過度索取,對生態環境的過分影響,必然導致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緊張,帶來環境的污染、生態的退化,進而引發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為一種社會意識,是對傳統工業文明的反思,是對不計代價、竭澤而漁發展模式的否定,符合當代世界人類文明發展的潮流,符合當今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是引領我們沿著尊重自然、尊重科學,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精神動力,也是當代公民不可或缺的文化素養。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以往由于人們忽視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破壞生態環境,受到大自然懲罰的教訓是十分深刻的。因此,我們要不斷加強環境保護工作,大力弘揚環境文化和生態文明,將*建設成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讓老百姓安居樂業。
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高標準完成創模和環境保護任務
環境問題是長期積累形成的,解決起來要有一個過程,必須抓住主要矛盾,突出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環境問題。當前,要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堅持環境保護與創模相結合,抓緊解決城市環境中的突出問題。我市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工作已經進入了最后的沖刺階段。從目前情況來看,通過各級的共同努力,創模工作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28項創模考核指標均已達到或超過國家環保模范城市考核要求,并通過了國家環保總局對我市創模工作調研和規劃評審。但下一步的工作任務還很重,絲毫不能松懈。重點是要繼續抓好水和大氣污染兩個問題,防止出現反復。要以確保飲水安全和珠江綜合整治為重點,加快推進污水處理系統建設和河涌整治,全面完成珠江綜合整治階段任務,進一步改善水環境質量。要繼續開展大氣污染企業廢氣治理、機動車排氣污染治理、飲食業污染治理和揚塵污染治理,促進大氣環境質量進一步好轉。同時,要進一步鞏固各項創模工作成果,從整體上改善人居環境質量,做好創模迎檢的各項準備工作,保證今年創模成功。
二是堅持發展與保護相結合,嚴格控制污染排放總量。污染排放是破壞城市環境的重要因素,污染排放控制不好,環境保護就是一句空話。要按照保護環境,保護發展的工作思路,推進生產力合理布局和經濟結構調整,增創*發展新優勢。嚴格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對重點排污企業實行排污許可制度,做到持證排污。要綜合考慮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因素,提前做好重點發展行業、重點發展區域的發展規劃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嚴格執行污染排放標準,加大火電、冶金、有色、化工、建材、造紙、釀造等行業的污染治理力度,對污染嚴重的企業、生產工藝和設備,實行強制淘汰制度。嚴格市場準入的環境標準,努力做到增產不增污、增產減污。
三是堅持保護和治理相結合,大力推進生態城市建設。生態保護是改善城市環境的重要手段。*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優勢,常年綠樹成蔭,珠水環繞。我們必須倍加珍惜,悉心保護。要繼續推進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工程,廣泛開展植樹造林活動,重視自然修復,優先保護天然植被。要規范涉水行為,保證生態用水,維護健康的河流生態系統。要統一規劃,綜合管理,加強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的管護,強化礦產資源開發和旅游開發的環境監管。要抓好生態示范區(縣級市)建設,加快以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為主體的城市森林生態體系規劃。要加強城區綠化建設,積極推進“拆違復綠”、“拆違建綠”工作。城區內要見縫插綠,在回收的閑置地塊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城市綠化。重點抓好城市廣場、街旁游園、出入口、道路以及河道綠化工程。加大采石場整治復綠力度。啟動新一輪珠江兩岸景觀工程和環境整治。
四是堅持改善城市與農村環境相結合,大力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城市不是孤立的系統,它與周邊的農村甚至更廣闊的腹地有著千絲萬縷的環境聯系。農村環境保護搞不好,最終會通過水、大氣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影響到城市。因此,要堅持改善城市環境與改善農村環境相結合,擴大環境保護的空間領域,大力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要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實施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創建環境優美鎮、文明生態村,著力解決村鎮污水、垃圾污染,推進生態農業發展,改善農民生活環境質量,解決農村環境“臟、亂、差”問題。
五是堅持源頭防治與末端治理相結合,發揮可持續消費方式在環境保護中的引導作用。*是一個外向型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從國際貿易的角度看,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紛紛把環境保護作為對發展中國家產品出口進行限制的條件,使貿易壁壘的主要形式從關稅壁壘轉向非關稅壁壘。作為非關稅壁壘主要形式的“綠色貿易壁壘”,可能成為影響我們出口貿易的主要障礙之一。如果我們只注重產品本身的質量,而不管生產過程中的資源、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造成的危害,不但會使生產成本增高,還會被其它國家以環境保護為借口,限制貿易出口,影響我市外向型經濟的發展。*還是一個本地能源、資源比較短缺的城市,大力鼓勵和提倡環境友好的可持續消費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去年用電高峰期,我們政府機關帶頭在全社會開展節約用電行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后還要堅持不懈地開展下去。提倡環境友好的可持續消費方式,也是當代公民必備的基本文化素質和行為方式。過去,廣東、*人濫吃野生保護動物的陋習遭到國內外輿論的批評。這幾年通過不斷的宣傳教育,情況已經好轉。我們要以此為鑒,舉一反三,通過創新環境友好的消費方式,促進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形成和發展。
六是堅持生產安全與環境安全相結合,注重防范環境安全事件。近年來,一些地方相繼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并由此引發重特大環境污染事故,對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產生了較大影響,有的還影響了社會穩定,造成了不良的政治影響。*毗鄰港澳,經濟社會發展迅速,水網密布,與周邊地區環境聯系緊密,環境安全形勢不容樂觀。我們要引以為戒,充分認識環境安全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生存發展的基本前提和基礎,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要增強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敏銳性和責任感,把保護環境安全提高到與改善環境質量、維護社會穩定同等重要的地位來抓。要建立健全政府和重點隱患企業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體系,完善相關預案,做好應急準備。要加快*市環境監控指揮中心的建設,增強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能力。針對突發性環境事件發生的不同原因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對于違法排污可能引發的環境事件,環保部門要把好建設項目審批和驗收環保關,加強對重點污染企業環境治理設施運行情況的監督執法檢查,對于設備老化、年久失修、運行不正常的企業,要責令整改。對于工礦企業安全生產事故以及重大交通事故引發的環境事件,由于其危害的范圍更廣、程度更嚴重,是造成重特大環境安全事件的主要誘因,因此,必須將其作為預防突發環境事件的重中之重來抓緊抓好。要建立安全生產控制指標體系,強化責任考核,實行特大安全事故一票否決制;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加快市中心區危化品生產、倉儲企業的搬遷工作,及時排查整改重大安全生產事故和消防隱患,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三、以體制機制建設為重點,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組織領導
政府管理是環保事業的重要保證。綜觀世界各國,政府如果不運用強有力的法律手段、經濟手段、行政手段,就難以建立良好的環境秩序。各級政府是轄區環境質量的責任者,也是環境保護工作的組織者。我市各級領導干部要不斷提高環境安全意識,切實做到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實實在在地解決環保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要建立健全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協調機制。建立環境保護工作協調機制,是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社會進步關系的有力保障。環境保護是各有關部門共同的事業,充分發揮各部門的優勢,齊心協力抓好環保,是促進環保事業蓬勃發展的重要前提。因此,我們要根據形勢任務發展要求,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的綜合決策機制,完善環保部門統一監督管理、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環境保護協調機制。要充分發揮環保決策咨詢專家委員會的作用,組織對全市重大項目環境決策分析,切實為政府把好環保關。環保部門要認真履行綜合協調職能,及時組織召開聯席會議,制訂和完善符合*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的環境保護政策和措施,協商解決環境保護方面的困難和問題。市、區(縣級市)有關部門要積極配合,依法做好各自領域的環境保護和資源管理工作。
二是要強化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把住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關口”的有效機制,要繼續堅持并不斷完善,切實做到對新建項目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和環保工程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要依法開展對土地利用規劃,區域、流域、海域開發規劃和工業、農業、林業、城市建設等專項規劃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去年,我市已經開展了南沙區域發展以及石油化工、電力建設和汽車行業發展等區域和行業發展的規劃環評工作,為進一步做好我市的規劃環評積累了寶貴的工作經驗。要著手建立戰略環評制度。單個建設項目的環評只處于整個決策鏈的末端,只能防范小范圍的環境損害,難以從宏觀的源頭上保護環境。我們應該積極探索,盡快開展戰略環評相應準備工作。環保部門要切實提高環評管理的水平,使環境影響評價真正成為經濟發展的“調節器”,成為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控制閘”。
三是要大力加強環境保護能力建設。當前,我市環境保護能力與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工作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必須下大力氣加強環保隊伍和能力建設,才能適應新時期環境保護工作的需要。為此,要進一步加強環保人員的業務培訓,落實好在環境監察機構中增設機動車排氣和放射源監察隊伍的工作,著力提高人員素質,努力建設一支思想好、作風正、懂業務、會管理的環保隊伍。各區、縣級市環保部門主要負責人的任免,應當按照國務院文件精神,事先征求上級環保部門的意見。要加強環境保護指揮系統建設,以建設市環境監控指揮中心和流動指揮平臺為依托,建立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以環境監測中心站為核心,建立完善環境監測體系;以環境信息中心為主體,加快實現“數字環保”信息化體系。
四是要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環保工作單靠政府有限的資源和手段,難以高效率地完成環保建設任務,必須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廣泛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要采取措施,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對污染處理設施建設運營的用地、用電、設備折舊等實行扶持政策。要推行污染治理工程的設計、施工和運營一體化模式,鼓勵排污單位委托專業化公司承擔污染治理或設施運營。要積極發展環保產業,切實改變*環保產業與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不相協調的狀況。要加快發展環保服務業,推進環境咨詢市場化,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的作用。對環保工作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它社會組織和個人,要給予表彰和獎勵。
同志們,環境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使命光榮。希望大家繼續發揚成績,不斷開拓創新,為圓滿完成創模任務,提高城市環境保護水平,加快*現代化大都市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