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家庭參與技術培訓調查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我國農民數量眾多,有3.28億農民直接從事農業生產。但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不高,嚴重制約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農業戰略性結構調整的進程。農村科技培訓是推廣農業科技的重要手段。針對這一現實情況,南通大學商學院“紅T恤”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對農村家庭參加技術培訓的意愿進行了問卷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農村85%的主要勞動力文化程度處于初中或初中以下水平,80%的農村家庭沒有參加過農業類培訓,75%的農村家庭有成員參加過非農業類技術培訓。據了解,大多數家庭有意愿在近期內參加非農業類技術培訓,但費用普遍控制在500到1000元內,培訓時間也控制在1到2個月。家庭參加培訓人員主要是戶主及其子女。絕大多數農民是通過干部上門了解到技術培訓項的目的的,廣播宣傳是另一個重要的途徑。
通過調查總結,我們得知農村家庭參加技術培訓的態度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農村主要勞動力對科技興農的意識不強?,F在農民對種植養殖方面的常規技術有了一定的掌握應用,但對農業高新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認識不足,大多數人安于現狀,沒有進一步提高技術與認識的意識。
二、農民文化程度不高,對高新農業科技的接受能力、運用能力差,影響了學科技、用科技的積極性。這是技術培訓面臨的最大問題。
三、農村家庭對于技術培訓長遠利益的認識不夠明確。很多農民不舍得眼前時間和經費的投資,不能認識到技術提高對長期利益的重要性。
四、農村科技培訓缺少資金支持。開展農村科技培訓是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促進農業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重要舉措。農村科技培訓工作是一項社會工程,具有政府行為。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水平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心支持。但這項工作在市場條件下運作,沒有穩定的資金投入支持,也只能因陋就簡地開展,農業科技培訓工作也就浮于表面,很難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
五、當前農村科技培訓工作組織不得力,缺少科技推廣人員,科技培訓工作沒有專人具體管理。鄉鎮農業科技培訓絕大多數是通過干部上門以及廣播宣傳,部分村干部不能把培訓內容及時傳達給農民,影響到科技培訓的推廣。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覺得應做出相應的對策來提高農村科技培訓教育程度,具體如下:
一、深入農村加強調研,了解農民對科技的需求;理清思路,找準當前農村科技培訓工作的切入點。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進程的加快及我國加入世貿組織,農民的市場意識、效益觀念、競爭意識需要進一步增強,對農業科技的需求發生著重大改變,傳統的耕作方式、產品質量意識等已不適應這一歷史性轉變的要求。要搞好農村科技工作,首要的問題是要搞清農民科技文化的總體水平、開展科技培訓的難點和熱點,根據農民需求和農業生產的特點統籌安排。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收到良好的培訓效果。
二、農民文化素質偏低,科技意識不強,直接導致農民對農業新技術認識不足,接受、運用新技術能力差,從而影響了農業的發展,束縛了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所以,從各方面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也是提高科技培訓教育的重要內容。各項科普活動、送技術、送知識等活動需要積極開展。
三、提高農村科技培訓工作組織力度,加強鄉村干部的文化、科學素養以及責任意識。培養、發展科技推廣人員,建立健全科技培訓工作的具體管理體制。切實組織、宣傳好科技培訓,讓農民認識到科技培訓的重要性,參加農村培訓的必要性。
四、在加強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的同時,還要積極宣傳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進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有力地推動了“以崇尚科學,崇尚文明,反對封建迷信,反邪教,反陋習”為主要內容的精神文明建設,以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物質文明建設。
五、社會、政府應加大農村科技培訓的資金的投入,促使科技培訓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培養出新型的農村科技型人才,不僅要“輸血”更是要“造血”。政府的資金與政策支持是開展好技術培訓的重要保障,必不可少,馬虎不得。
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是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通過開展農村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是完成這一歷史任務的重要手段。開展農村科技培訓也是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農村科技培訓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任務,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更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更是責無旁貸,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