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對年來未成年人出走的調查與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近年來,我市未成年人離家出走呈明顯上升趨勢。據不完全統計,從2004年至2005年5月,全市未成年人離家出走457人,年齡大多在14至17歲之間。其中女性414人,占91.6%;男性43人,占9.4%;在校學生421人,占91.5%;城區未成年人占71.5%。從家庭狀況看,父母在外打工,父母離異,子女受家庭暴力影響、責罵出走的140名,占30.7%;學習成績差、壓力大與社會不良分子接觸受其脅迫、利誘而出走的317人,占69.3%。大多數人家境貧寒,也有少數國家公務員甚至領導干部的子女(孫)離家出走的。經多方查找,至今尚有127人未歸。
未成年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正處于發育修(正)磨(合)期,思想幼稚,自制和抵御不法能力差,一經引誘或環境所迫就很容易失足走上邪路。他們中多數是失足受騙的被害者,也有部分演變成了加害者。有的殺人、吸毒,組織參與搶劫、盜竊、強奸等多種違法犯罪活動和賭牌嗜酒;有的被拐賣、拐騙去異地當童工;有的被蛇頭賣到沿海等地的一些賓館、歌廳、發廊甚至境外強迫。未成年人離家離校出走逐年攀升,給未成年人本人、家庭、學校、社會帶來了嚴重危害,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因此,應引起全社會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
一、未成年人出走的原因
1、望子成龍、拔苗助長的心理和過高的期望值與現實的矛盾,給子女心理造成巨大壓力,導致離家出走。這類未成年人中女性居多,在校生居多,多數家庭經濟條件較好,家長有一定政治地位。一些家長期望子女將來出人頭地,單方面為子女制定脫離實際的學習目標。而學生在繁重的學習壓力下,往往事與愿違,致使親情關系十分緊張。不少學生與父母吵鬧,導致情感破裂。某中學重點班3名15歲的女學生丁某、唐某、李某,其父均是國家公務員,他們要求女兒語、數要達到95分以上,理、化不低于90分。在高指標的巨大壓力下,3名女生精神瀕于崩潰,成績直線下降。在父母的責罵聲中,含淚相約離家出走。臨走前,丁某給父母留言:“父親,由于女兒難以忍受家庭‘煉鋼廠’的高溫和學習的繁重任務,我走了。到另外一個世界去避避暑,透透風,換個清涼的環境。”在家長的求助下,高坪區公安機關通過一個多月的調查走訪,終于在廣東省惠陽市淡水鎮一家大酒店發現丁某在那里“上班”,將其解救。南部縣某中學8名女學生,學習成績一般,均遭受父母不同程度的打罵。其中一名叫王某的女同學常被打傷面部無臉見人。去年11月17日,8名女生相約出走,在南部縣城引起了一場震動。父母和親友先后去綿陽、廣元、成都、南部、重慶等地多方尋找,在警方的幫助下,在重慶市合川鹽井鎮將8名女學生解救回家。
2、“網戀”成癮,荒廢學業,期望外出尋找“幸福”。據對高坪區、西充縣調查,今年兩地離家出走的48名學生中人人都上網。她們在網上用“戀情哥”、“竇情娥”、“依情郎”、“秋香”、“依偎我”、“雙飛燕”等之類招風引蝶的網名,以網語和漢語加英語進行交流,使他人不得而知。某校一個學生還把網語寫進作文,老師看不懂,她卻回答道:“網語跟小品相聲一樣,是最精華、最有語言魅力的體現”。營山、高坪32名離家出走的女孩中,有19名通過網戀,在親密接觸中與異性有過刻骨銘心的第一次。高坪區某中學女生李某在網上結識了一個叫張哥(成都市人)的男青年,見面后,張見李是一個柔情萬般的絕色女子,便與蛇頭勾結,將其拐騙偷渡到臺灣強迫。嘉陵區曲水鎮在南充市區某職業學校寄讀的女學生楊某(15歲),今年2月在人民南路“天橋網吧”網上結識了吳勇林、弋三娃(均系嘉陵區人)等3人,慘遭3人輪奸后被誘騙至華鎣、營山等發廊強迫。南部縣楠木中學女生孫某(15歲),在上網談天相約后,被一小包工頭騙至儀隴進行強奸。
3、缺乏遠大的理想和信念,強烈的自卑感促其離家出走。由于學習成績差,他(她)們自卑感很重,缺乏甚至喪失了理想和信念,不少人在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和在教師同學的歧視及父母的責罵或暴力下離家出走。我們從一名中學生的日記中看到多數是恐懼、憂傷、厭惡、憎恨、內疚等詞語。說什么“人都是人世間一個匆匆的過客,人生幾何?”、“何必去龍爭虎斗,無非是前人種地后人收”、“不要因為成績差,家庭清貧而泯滅了從容和瀟灑,青春要熱著過。”他們要離家出走,去尋找另一個“自由的大世界”,即使父母親友千方百計找到也不愿回家。市六中一名14歲的初一女生,從去年5月至今,先后10次離家出走,最遠的一次是父母花巨資與警方一起將其從數千里以外的甘肅嘉峪關市一歌舞廳解救回來,回來不久,她又離家出走,還是警方與父母將其解救。回憶起這段日子,她說,這是惡夢一般的日子,并表示要告別昨天,重新開始新的生活。某護士學校女學生張某17歲,在中、小學讀書時成績就很差,早就在同學中流露出要“用青春賭明天”的想法。去年12月離家出走后,其父母憂心如焚,四處尋找,求助了不少部門,今年2月,在某市一家賓館找到后,她卻連父母的面都不見,又到重慶、廣東等地“上班”。南部縣碾盤鄉在某職校讀書的王某(女,16歲)于去年國慶節期間離家出走,父母親在公安機關協助下做了大量尋查工作。今年3月20日,她從上海寶山區一個海島上打電話回家說:“我是學業的失敗者,何必一定要在那條道上走下去呢?”父親趕至上海,父女爭論激烈,王某仍不回家。也有個別女生在社會的沖浪中悔恨當初,自立自強的。龍門二中向某(16歲)。去年8月在網戀中被社會無業人員肖某騙至廣州、佛山、深圳等市歌廳、酒吧坐臺,并與肖某同居長達5個多月,肖某因另罪被捕后,在母親的多次要求下,向某于今年1月被高坪區公安機關解救回家。之后,她學會了縫紉技術,有了收入,能自立自救了。4、家庭環境差,因父母離異而出走。據了解,這類離家出走的孩子大多缺乏親情的關懷,不少父母在外打工,有的還受到歧視、虐待,心靈上受到創傷。營山縣某校女學生陶某(15歲),其父母常與異性交往,經常吵嘴打架,孩子便是出氣筒。母親離婚再婚,為供養雙方子女又經常吵鬧,更加刺傷著她的心。她在一篇作文《暴風雨……》中寫道:“暴風急雨,打得我好苦,打翻了我的破巢,到何處找一個期(棲)身場所”。去年6月,她約同班女差生宋某各自在家偷了200多元,離家出走,坐車到蓬安縣火車站后,被自稱叫官波、官洪的兩男青年“關照”,兩天后,“二官”提出要發生關系,她們堅決不從。后被“二官”租車強行帶至南部縣城,以每人7600元賣給一姓段的中年婦女,宋某在互聯網上發出求救信息,營山警方趕至將其解救。順慶區瀠溪鎮某中學女生張某(15歲),家住農村,經濟狀況差,常為五角、一元錢遭到父母責罵,去年9月一個星期六,又為向父母要錢遭打后離家出走。臨走時,寫下留言:“爸爸媽媽,我知道你們不愛我了,婆婆爺爺也不要我。我走了,要知道當今大河是無蓋的……”。該生離家后到市郊華鳳鎮同學家,要投河自殺,被同學的父母勸說化解,送回了家中。
5、接觸不良群體,過早戀愛,外出尋找愛巢。未成年人中獨生子女多,難于管教,有的常接觸社會不良群體,并混跡其中。她(他)們生活無規律,學習無心腸,思想頹廢。加之生理發育快,成熟早,不少人早戀,有的甚至因沒有情侶而受到譏諷。據對順慶區某中專校一個班的調查了解,全班63名學生中有57人在談戀愛,占74.6%。該班女生劉某與市郊南門壩一個踩三輪車的男青年常混跡于市內的一些角落,棄學外出不歸。高坪某中學初二女學生陳某與初三同學呂某結為情侶,經常出入網吧、歌廳、舞場,后被拐騙至廣東省肇慶市一家歌廳強迫,前不久,被解救回家。
未成年離家出走引發了大量的社會問題。一是引發刑事犯罪和危害社會治安。據高坪、嘉陵兩區統計,未成年人犯罪在刑事案件的比率中為23%以上。在離家出走的女性未成年人中被強奸、輪奸的屢有發生。多數被拐賣拐騙去地下色情場所強迫或被毆打、非法拘禁,嚴重摧殘了她們的身心健康。二是嚴重影響了社會穩定,在廣大群眾中造成了負面影響。不少未成年人離家出走后,家長動員和要求親友、學校、單位領導和職工幫助尋找,少則幾人,多則十多人,有的家長花光積蓄,借錢,甚至賣房、貸款外出尋找,對父母本來就很脆弱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的壓力,在學校和鄰里造成了不良影響。三是對公安機關和有關部門甚至對政府增加了壓力。未成年人出走后,絕大多數家長要求公安機關幫助查找解救,要求立案偵查,打擊犯罪的愿望十分強烈。有的幾人多則十多人到派出所,縣、市公安局、信訪辦、婦聯、人大等單位多次反映情況,提出要求,情緒激烈。
二、對未成年人離家出走的預防對策
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婦女權益保護法》、《刑法》中有關打擊拐賣婦女的法律規定和建立和諧穩定社會的要求,相關職能部門要按照中央綜治委的要求,大力推進“為了明天——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程”的實施,做到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組織和動員全社會積極參與,實行標本兼治,綜合治理。
1、學校應堅持“三個面向”,把教書育人放在首位。黨的教育方針要求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十分關心教育,專門題詞要求學校和廣大學生“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而有的學校卻偏離了這個方向,采用各種方式,如開設“重點班”、“實驗班”、“特色班”等,人為地將學生分為幾等,片面追求升學率。不少學生家長反映相當多的學校開家長會的主要內容,一是公布學生的考試成績和排名榜;二是在學校的宣傳專欄和教室的“學習園地”上或口頭上大肆宣傳升學率;三是給成績滯后的學生家長加壓。變相要求轉校或退學,在這種以分劃線,以分取人的環境下,成績較差的學生在校內處于十分孤立的困境,甚至受到歧視,精神壓力和家庭、社會壓力很大,造成“心理失衡”,加之有的老師對后進學生存在偏見和冷漠,學生感到不被理解和關懷,轉而從朋友或到社會上去尋找安慰和依托,離家出走甚至走向反面。因此學校要十分重視素質教育,要認真抓好對“差生”的轉化教育工作。使他們振奮精神,迎頭趕上時代前進的步伐。
2、抓好家庭教育,奏響孩子健康成長的第一樂章。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減少和防止未成年人離家出走,應從減輕孩子的心理負擔、培養他們的健康心理著手。在教育管理孩子中注意“五忌”。一忌讓孩子沒有“童趣”。二忌讓孩子心理負擔太重。三忌對孩子無節制的遷就。四忌對孩子放任不管。五忌對孩子管教粗暴。在家庭教育中,通過正確的方式方法,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習觀、榮辱觀,使其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抵制來自各方面的侵襲和干擾。
3、整治網吧、碟吧,是控制和減少未成年人離家出走的重要環節。大量的事實和數據表明,我市未成年人離家出走和網吧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少未成年人從看網絡小說《第一次親密接觸》、《豬八戒日記》后就把正規的語言表達轉換成網語,有的成天泡在網吧中,玩物喪志,特別是一些被稱為“電子海洛因”的不健康的網吧、碟吧對她們的毒害更大。因此,工商、文化、公安、宣傳等部門,要嚴格把握網吧、碟吧辦證、經營中的各個環節,堅決取締以牟取暴利為目的經營活動,教育店主和從業人員依法經營,嚴禁盜版光盤和杜絕色情網絡,一經發現必須依法從嚴查處,凈化文化市場。
4、通力協作,落實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措施。各地“關心未成年人委員會”要發動和組織社會、家庭、學校各方面的力量,加強對社會閑散青少年、流浪兒童、吸毒和服刑人員子女的教育和管理。共青團、公安、工商、文化、教育、宣傳、司法、婦聯、基層街道和社區等都要把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工作納入工作職責,抓緊抓好。公安機關要按照公安部的八項規定,抓好校園周邊秩序的整治工作,為校園安寧撐起一片藍天。司法部門要采取多種形式,廣泛開展《未成人保護法》的宣傳活動,使他們知法、懂法、守法。文化、工商部門要切實抓好報刊、音像制品、網吧、游戲廳、舞廳等娛樂場所的管理和整頓,以減少誘發因素;學校要設立法制副校長、開設法制課,增設學生心理課,進一步普及法律常識、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基層街道、派出所和社區,要筑好基層第一道防線,嚴密掌握社情,特別是對那些“問題未成年人”,家長要充分發揮好對子女的監護、教育、正面引導和管理作用。
5、加強領導,優化青少年成長環境。未成年人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各級黨委、政府和全社會有責任關愛他們的健康成長。因此,各級黨委、政府應該把這項工作列為創建和諧穩定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要組織、協調有關職能部門經常抓,一個時期解決一兩個突出問題;要加強對教育、學校部門的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在有關社會活動,如構建和諧社會、創建文明城市(社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接待辦理來信來訪等方面要把未成年人的保護工作列為一項重要內容;要盡力保證和解決未成年人離家(校)出走有關案件所急需的經費,及時做好解救和對家長的撫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