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文化藝術事業調查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十五”期間,全縣各級組織緊緊圍繞“發展文明安西,建設小康文化”這一主題,以“全國文化先進縣”為動力,努力在鞏固、創新、提高上下功夫,使全縣文化藝術事業進一步繁榮,群眾文化市場健康有序,公共圖書事業得到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廣泛拓展,城鄉文化陣地網絡健全,“知識工程”全面啟動,建設特色文化大縣整體推進,文化先進縣成果得到鞏固和提高。
一、我縣文化藝術事業發展的基本現狀
1、文化人才結構優化,文藝作品不斷涌現。一是領導力量得到加強。隨著事業單位的改革推進,進一步調整理順了文化系統各單位的管理體制,充實了各單位領導力量,其中大專以上學歷的領導干部占85%;二是工作隊伍素質明顯提高。五年先后選調6名學有所長的文藝人才充實到文化系統重要崗位,并選派4名業余骨干離職進修,取得了大專學歷;三是充實了鄉鎮文化專干。全縣11個鄉鎮配齊了文化專干,固定了文化站室管理人員,文化專干編制待遇得到全面落實;四是業余文藝隊伍不斷壯大。通過傳幫帶,培養了一批文藝人才,全縣各類文藝人才達300余人,其中文藝類業余人才達118人,書法類70人,美術類60人,音樂舞蹈、戲劇類30余人,其他方面50余人。
2、文化設施布局合理,文化網絡基本形成。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適度超前的要求,各級組織不斷加大投入,合理調整結合布局,優化資源配置,完善配套各類文化體育設施,初步構建了特色鮮明、功能配套的文化設施體系,活動場所的器材、設備逐步完善配套。目前全縣11個鄉鎮全部建起了高標準的活動中心,42個村、255個組全部建起了文化室,分別占總數的100%,各鄉村充分利用這些文化活動陣地,廣泛開展各類文體娛樂活動,不斷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3、文化活動異彩紛呈,活動形式不斷創新。按照“周有小活動,月有大活動,節慶期間掀高潮,陣地活動不間斷”的目標要求,積極開展文化下鄉活動,群眾自發性傳統戲劇演出活動持續不斷、“知識工程”全面啟動,標準化圖書館、室、示范村書庫共外借各類書刊13萬冊次,接待讀者26萬人次。為鄉鎮文化站室捐贈圖書1*0余冊,增加了基層文化站室的藏書量。成功組建了縣文學藝術聯合會,并順利召開了第一屆文代會,下設文學、理論、書法、攝影、音樂舞蹈等7個協會,共吸納會員118人。
4、文化產業優勢初顯,市場管理規范有序。以“總量調控,結構合理,布局均衡,突出效益”為原則,積極扶持經營健康有益的文化產業,鼓勵開發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并適合于廣大群眾休閑娛樂的項目,開發培育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市場。目前全縣歌舞廳、卡拉OK廳、音樂茶座、書屋、打字復印、印刷業、電腦培訓等文化娛樂場所100多家,文化市場初具規模,經營環境寬松和諧,服務門類齊全,經營者素質不斷提高,違法違規現象明顯減少,文化產業刺激消費的特征明顯。
回顧“十五”期間,我縣文化藝術事業發展步伐較快,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縣鄉財力有限,對文化事業的投入仍然不足;二是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與發達地區相比相對滯后,整體協調發展仍然不能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三是專職文藝隊伍年齡偏大,缺乏后續力量,文藝創作精品相對較少。
二、加快我縣文化藝術事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十一五”期間是我縣文化藝術事業加快發展的有利時機,要堅持“兩為”方針,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繁榮文化市場,全面提升小康文化水平。
1、健全文化活動制度。要堅持每2年舉辦一屆“農村曲藝調研”、一屆“職工文藝匯演”;3年舉辦一屆農民運動會;5年舉辦一屆*藝術節。力爭每年新創編5個以上優秀劇節目與觀眾見面。積極鼓勵支持美術、書法、攝影、民間民俗等藝術門類的創作,確保每年各藝術門類都有好的作品問世,在省市“五個一”工程表彰中獲獎。每年各類文藝演出、各藝術門類展覽不少于80場次,以此帶動全縣文化藝術事業快速發展。
2、大力開展文化創建活動。以“安西藝術節”、“職工文藝匯演”、“農村曲藝調演”、“春節文化活動”、“文化下鄉活動”、節慶活動等大型文化活動為載體,積極組織“周周樂”廣場文藝演出和社區文體活動;每年輪流舉辦一次籃球賽、歌曲大獎賽;每年秋季舉辦“金秋*”等系列文化文藝活動。同時要善于在全縣企業、黨校、街道、部隊、農民家庭選建一批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社區文化、軍營文化、街道文化、家庭文化示范點,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吸引眾多的群眾參與。
3、不斷壯大文藝隊伍。要盡快籌建成立“業余藝術學校”,力爭近兩年建成30人規模的專業文藝團體,并逐年選送一批演員和演奏員脫產培訓,每年文化館定期舉辦2期、50人以上的文藝培訓班。各鄉鎮要確保擁有1-3名專職文體專干,每個村、每個企業有一名專兼職文化宣傳員,每個鄉鎮、社區和規模企業要組建20人以上的業余文藝演唱隊;縣上應設立“五個一”工程獎,以調動各專兼職演職人員的積極性。
4、建設具有特色的文化設施。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水平設計、多元化投入、產業化運作、分階段實施的原則,把文化設施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建設、文物旅游設施建設結合起來,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力爭近五年建成四項重點文化文物工程設施。一是力爭在*新區新建集影劇院、圖書館、展覽館、體育運動、文化廣場為一體的綜合文化體育中心;二是在鎖陽城建成集文物保護利用、文物陳列、工藝美術品陳列、旅游接待為一體的博物館;三是在橋灣城建成文物陳列展覽、工藝品銷售、旅游接待服務為一體的博物館;四是力爭近三年內建成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總投資達250萬元的縣圖書館大樓。
5、鞏固擴大鄉鎮文化陣地。一是力爭在三道溝、河東、布隆吉、環城、*、南岔、鎖陽城、柳園等鄉鎮創建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等標準化站室20個;二是在10個農村鄉鎮建成30個村級一類文化室、16個二類文化室、15個省級標準文化室;三是在每個農村鄉鎮建成一個省級示范村書庫,不斷提高文化陣地建設水平。
6、不斷開發歷史文化資源。一是認真落實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四有”、“五納入”工作要求,嚴厲打擊盜竊、盜掘、走私倒賣文物等違法犯罪行為。二是積極做好文物搶救維修和文物保護基礎工作。力爭近兩年完成橋灣城、六工城、常樂城文物保護利用規劃,爭取國家投資完成東千佛洞壁畫、彩塑保護修復項目。三是力爭近兩年建成踏實古墓博物館、橋灣、雙塔、鎖陽城歷史文化陳列館等四處文物旅游景點,并開發具有安西特色的旅游紀念品,形成銷售網絡,開拓旅游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