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旅游產業進展狀況工作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近年來,縣政府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紅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搖籃、東江源頭”旅游發展戰略,抓住打響“客家文化旅游”這一品牌,大力整合全縣旅游資源,深挖客家人文內涵,著力培育和打造“純客家風情,原生態山水”兩大特色品牌,把龍南建設成為生態環境優美、客家風情濃郁的贛粵邊境旅游休閑中心和珠三角發達地區旅游休閑的“后花園”,旅游產業發展快速穩健,“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配置逐漸完善,打響了“中國客家圍屋第一縣”品牌。
一、旅游產業發展工作的回顧
通過幾年來的努力,初步形成了“以縣城、湯湖溫泉為中心,南有武當山、九連山、烏石圍、燕翼圍等景區景點,北有龍頭灘瀑布景區,東有龍關線栗園圍、客家酒堡、關西新圍等客家圍屋景區,西有千年古樹群、安基山生態林場、窯頭公園、龍光圍等景區景點”的游覽網絡體系。同時,全縣保存376座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圍屋,已經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立項為“擁有客家圍屋最多縣(中國之最)”。2008年1—7月份共接待游客30.66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25%;其中境外游客2.51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26.3%;旅游總收入13797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7.5%;旅游創匯325.35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7.8%。
(一)充分認識發展旅游產業的重要意義,大力整合旅游資源,實施品牌帶動戰略
發展旅游產業是實現第三產業跨越式發展的著力點,是帶動一、二產業快速、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也是實現經濟社會、科學和諧發展的必然選擇。為此,縣政府高度重視旅游產業的培育發展,成立了縣旅游工作領導小組和客家文化旅游策劃工作研究小組,多次召開旅游專題會議,出臺了加快旅游休閑產業發展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積極為旅游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同時,從圍屋普查入手,大力整合客家文化資源和生態綠色資源,整理和挖掘出376座具有濃郁客家風情的圍屋資源,在資源整合的基礎,打造國家級旅游品牌,帶動旅游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目前,有關西新圍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燕翼圍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九連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和國家森林公園、栗園圍“全國工農業旅游示范點”,并于2007年10月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立項為“擁有客家圍屋最多的縣(中國之最)”。
(二)深挖客家文化內涵,構建客家風情游模式,著力打造“中國客家圍屋第一縣”
在整合資源、搞好圍屋普查的基礎上,通過搶修圍屋、開展豐富多彩的客家民俗活動,著力打造“中國客家圍屋第一縣”。聘請了北京創意村旅游策劃公司著名專家、學者,按照客家圍屋的基本情況、建筑特色、人文內涵等,對客家文化進行整體策劃;結合新農村建設,創新圍屋開發模式。成立旅游開發村民合作社,成功地開發和保護了具有500多年歷史的栗園圍和獨具客家酒文化、藝術創作的客家酒堡(漁仔潭圍);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突出“一圍一品”的開發理念,初步形成了關西新圍—西昌圍—佛子圍—沙壩圍—客家酒堡(漁仔潭圍)—貓柜圍—栗園圍等各具特色的圍屋群旅游線路;培訓了近百名熟知圍屋功能、歷史文化的農民當圍屋導游,組織文藝工作者編排了獨具客家風情特色的節目,定期在圍屋內演出;還收集匯編了客家傳奇故事,開設了客家民俗風情展廳,推出了乘客家轎、吃客家飯、干客家活等多種客家特色節目,豐富了客家旅游文化,進一步深化了客家文化內涵。客家風情游模式已經逐步形成。
(三)強化旅游宣傳,大力開展宣傳推介活動,提高旅游知名度
為做強做實做寬旅游市場,縣政府將宣傳推介的重點延伸到珠三角發達地區,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開展系列宣傳推介活動。多次印制上萬份旅游宣傳畫冊、指南,制作客家圍屋和自然風光的宣傳折頁、展示易拉寶等,先后參加了江西旅游推介會、廣東國際旅游交易會等宣傳推介會,廣交海內外旅行商近百家;同時加大新聞媒體“線上”宣傳力度。采用電視媒體、新聞報刊、旅游網專版等宣傳促銷方式,最大范圍的宣傳推介龍南客家文化旅游;整合推出客家風情游、生態休閑游、原始森林探密游等多條精品線路,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鼓勵本土的旅行社、賓館與珠三角及港澳地區的旅行經銷商交流與合作,通過旅行社的廣泛宣傳推介,組織海內外游客到龍南旅游觀光,吸引了大量的珠三角及港澳等地游客來旅游參觀。目前,全縣有天天假期旅行社、中旅旅行社、贛州國旅龍南營業部、贛州康輝旅行社龍南營業部等4家從事旅游招徠的旅行社,接待了大量的廣東、深圳等珠三角發達地區的旅游團隊。據初步統計,今年5-7月份,共接待廣東金馬旅行社、廣東廣之旅等旅游團隊16000多人,旅游大巴車320多臺次,實現了旅游接待歷史性的突破。
(四)整體推進旅游設施建設,完善旅游配套要素,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按照把龍南建成生態環境優美、客家風情濃郁的贛粵邊境旅游休閑中心的目標,從“吃、住、行、游、購、娛”等配套設施建設入手,通過向上爭資、社會籌資、政府出資等方式,先后投入上千萬元,修建了關西新圍、武當山等景區景點游步道;硬化了九連山古坑至大丘田公路16公里景區道路,修通主要景區道路,全面改善了旅游游覽環境。同時,出臺優惠政策,推動全民創業,吸引社會資金投資興建賓館、超市、餐飲、娛樂休閑等,并積極幫助旅游飯店、農家旅館進行星級申報工作。目前,縣迎賓樓已被評為三星級賓館;栗園圍先后被國家旅游局、省旅游局、市旅游局評為“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江西省鄉村旅游示范點”和“贛州市鄉村旅游示范點”,并榮獲“贛州市首屆十佳和諧魅力鄉村獎”,關西新圍榮獲“江西十大特色美景”、“贛州市最佳民俗風情獎”;龍南日葵度假山莊、東江林屋壩被評為三星級農家旅館。目前,又興起了黃沙畬族風情園、里仁客家酒堡等鄉村旅游示范點。
(五)強化行業管理,加強崗位培訓,提升旅游行業水平和素質
在各旅游景區景點不斷完善、客家文化旅游系列活動轟轟烈烈開展的同時,結合旅游行業實際,積極開展了一系列加強行業管理、提升旅游行業素質和水平活動。舉辦了全縣導游講解員培訓班和首屆導游大賽,發動縣內近百名導游講解人員和社會群眾參加,在龍翔廣場隆重舉行了龍南縣首屆導游大賽;大力促進賓館提檔升級。旅店800多家,其中準三星級以上賓館4家,四星級酒店1家,目前,迎賓樓申報三星級賓館已順利通過了省、市星級飯店評定委員會的審核與評定,富業大酒店申報四星級賓館也正在積極推進中。三是積極籌建我縣烹飪餐飲行業協會。邀請近百家餐飲行業參加協會的籌備會,成立了由縣委分管領導為名譽會長、原政協主席曾昭駒為會長的“龍南縣烹飪餐飲行業協會”。開展了客家美食烹飪大賽暨“十佳明星廚師”評選活動,評選出獨具龍南本土特色的客家代表菜肴烹制廚師,提高我縣餐飲行業的烹飪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龍南旅游業開發起步較早,也創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由于基礎薄弱,旅游開發深度不大。盡管旅游資源遍布全縣,但是都處于原始開發狀態。到目前為止,幾乎沒有一個實際投資超過2000萬元的旅游建設項目。旅游配套要素發展不理想。休閑娛樂、餐飲業還未完全形成產業規模,對鄰近縣市消費群體還沒有足夠凝聚力、吸引力和次中心城市的輻射力。
三、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對策
1、加緊編制我縣旅游總體規劃,堅持規劃與策劃相結合,提高旅游開發水平。按照創建旅游強縣的標準和要求,逐步高起點、高標準編制全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通過引進具有較強策劃能力的企業對我縣旅游資源進行開發,引進先進的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高水平開發,形成地方特色,適應現代旅游高品位、高效益的需求。按照“規劃出項目,項目引資金,資金促發展”的思路,發揮政府在規劃編制、資源控制、政策引導、行業管理、安全監管、協調服務等方面作用。實施資源所有權、行政管理權、開發經營權和監督保護權的有效分離和制衡。采取市場運作,突出企業在景區開發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客源市場拓展、旅游經營服務、旅游產品和商品開發、銷售等方面的主體地位。真正形成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模式。
2、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旅游項目開發,提高旅游開發水平。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有序開發、配套完善、科學管理”的可持續發展原則,在符合旅游總體規劃的前提下,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采取優惠和獎勵政策,吸引民間資本和外商投資旅游開發,對關西新圍、九連山、武當山、湯湖溫泉等景區進行整體包裝,吸引經濟實力強、管理理念先進的企業進行自主開發建設。組建旅游專業招商分隊,從相關部門抽調精干人員組成招商隊伍,拓展招商區域,延伸招商觸角,開展卓有成效的招商活動。從而加大旅游項目的資金投入,加快旅游項目的開發建設,提高旅游開發水平。并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協調各種關系,促進旅游景區(點)規范、高效經營運作。下大力氣改變目前旅游景區(點)管理條塊分割、政出多門的局面,大力推進旅游景區(點)體制、機制的改革與創新,積極探索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高效運作的風景區(點)開發、經營、管理新模式,促進旅游景區(點)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3、加大宣傳促銷力度,大力開拓旅游市場。按照“政府做形象,企業做市場”的原則,建立政企聯手、部門聯合、上下聯動的促銷機制,精心策劃、包裝產品、推出新品,形成對外宣傳的整體合力,提高宣傳促銷的實效。建立龍南旅游品牌營銷宣傳資料庫,生產旅游紀念品,出版系列叢書、折頁、光碟、畫冊,統一品牌營銷形象。不斷更新促銷手段,加快旅游業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強對市場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整理,打破在市場競爭中信息“不對稱”的弱勢局面,通過電視、報紙、互聯網等媒體以及在沿海地區召開推介會等形式,加大我縣旅游景區的宣傳推介力度,提升景區知名度。加強區域合作,實施旅游聯合戰略。加強與廣東有關縣市、周邊縣市的聯系與溝通,建立旅游推介協作關系,將我縣納入沿海旅行社重點推介區域。
4、推進旅游資源整合,完善相關配套服務。通過統籌開發觀光旅游區、接待商務區、購物娛樂區、休閑健身區四大重點,提高旅游產業整體發展水平。通過招商等方式,加大景區開發投入,重點加強客家圍屋、九連山、武當山和湯湖溫泉等四個景區深度開發,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鼓勵和引導景點(區)申報國家旅游級別認定,逐步形成在珠三角地區有一定影響力的“龍南客家山水一日游、二天一晚游、三天兩晚游”的旅游觀光區;以現有富業大酒店、開泰賓館、迎賓樓區域及濂江河一帶為中心,通過規劃和引導,以招商引資等方式發展高檔次的賓館、酒店,鼓勵申報星級賓館、酒店,形成具有一定級別和規模的接待商務區,突顯贛州南部商務接待明顯的競爭優勢;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形式,按商品類別進行劃行歸市,把解放橋至龍澤居橋的渥江兩岸、紅旗大道、龍桂路、商貿街等打造成購物中心區,把龍翔廣場周邊建設成為高品位的購物新區;引進先進的開發理念,圍繞娛樂休閑健身功能,把東湖新區建成高品位的休閑娛樂新區,把湯湖溫泉開發成健身旅游的特色品牌,打造在珠三角等沿海地區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休閑健身旅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