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產品質量食品安全工作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抓好質量安全監管,保障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關系國民經濟健康發展,關系社會和諧穩定,關系黨和政府的形象,也是質監工作的立足點。近年來,我市嚴抓質量安全監管,保障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取得了較好成績,全市產品質量指數持續保持高位運行。但是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的產品質量安全隱患依然存在,其中食品及涉及健康安全類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較為嚴重。我們對此問題進行了調研,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一、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食品工業基礎比較薄弱。食品工業與農業生產聯系緊密、進入門檻低、社會需求多樣。雖然社會經濟的發展迅速,消費需求層次逐步提升,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不斷提高,但是在今后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我市食品工業仍將比較薄弱,不能滿足形勢發展的需要,一是規模企業相對較少、小企業數量龐大,食品工業依然是中小企業相對集中的行業之一,二是食品工業自身發展和提升的能力較弱,三是缺乏政府必要的產業政策扶持。
2、部分食品生產企業誠信不夠。我市食品生產加工業規模小、條件差的問題較為普遍,7人以下的小企業小作坊占到80%以上,部分企業自律意識差、自控能力弱,只看到眼前利益,放松內部管理,食品質量無法保證,極少數企業存在摻雜使假、以次充好等違法行為,食品生產企業因利益唯上而導致誠信不夠。
3、監管環節和對象理解不一?!妒称钒踩ā反_立了分環節按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但是各職能部門尤其是基層各部門對什么是初級農產品生產加工環節,什么是食品生產環節,什么是食品流通和餐飲服務環節的監管邊界理解不一,食品小作坊、小攤點、小商販的定義界定不夠明確,因而,普遍存在監管范圍和對象邊界模糊,職責不清,很難實現全鏈條無縫隙監管。監管環節和對象理解不一,使得無證照經營行為增多,為監管增加了難度。
4、監管力量不足和經費短缺。面對嚴峻的食品安全形勢,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監管力量嚴重不足、經費短缺。雖然全市各級質監部門均設置了食品安全專管機構,但人員編制問題至今沒有得到真正落實,特別是縣級質監部門,極大多數仍為兼職人員,人員少、裝備差、事情多的矛盾十分突出。從資源配置的角度講,食品生產加工環節質量安全要真正監管到位確實很不容易。雖然各級政府在檢測經費上已經給予了一定的支持,但若要實現更高層面上的食品安全保障,檢測經費仍然不足。
二、通過實施產品質量分類分級監管,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面對嚴峻的食品安全形勢,要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我市質監部門要通過實施產品質量分類分級監管,明確監管重點對象,合理利用監管資源,充分履行監管職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監管有效性,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1、認真梳理,明確監管對象
根據全市近年來的產品質量狀況和產品質量監督工作要求,將監管對象進行梳理分類,分為三個層次。
一是重點監管對象。執行強制性標準或涉及健康安全和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容易產生質量問題的風險類產品;近三年來,在各級各類產品質量監督抽查中,有兩次及以上不合格的生產企業;有一定規模優勢和市場占有率的產業產品集聚區域,或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力的產品、產業。
二是密切關注對象。曾經出現過質量問題的產品、行業;近幾年產品監督抽查合格率相對較低的產品;近年來產品質量有所提升,但不夠穩定的產品、企業或行業。
三是一般監管對象。法律法規授權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監管的,除重點監管對象、密切關注對象以外的產品及其相關行業。
2、突出重點,狠抓措施落實
要著眼長效,建立健全以監管對象分類為基礎的監管措施分級機制。
一是抓源頭,完善質量安全責任機制。要進一步明確產品質量監管法制要求,嚴格按照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法、生產許可證和強制認證管理等法律法規,落實產品質量監管責任。對重點監管對象,要明確具體的監管要求和監管目標,做到目標強化、責任細化、考核量化,確保產品質量監管職責在政府、部門和企業的各個層面到崗、到人,確保重點監管對象的監管有效性。對密切關注對象,要通過專項檢查、日常巡查等行政管理工作和各類專題、主題活動強化質量責任的落實。對一般監管對象,要根據職能要求,著眼于產品質量監管全覆蓋,通過納入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及相關工作,體現企業主體責任,確保質量安全底線。
二是抓預防,健全產品質量防控機制。要按照監督工作實際和地方產品質量現狀,堅持“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不斷完善產品質量預警工作機制,切實提升預警工作層次。通過投訴舉報、監督抽查、執法巡查、相關業務部門監管信息等多種渠道和形式,對產品質量狀況進行分析,對行業產品質量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及時發現苗頭問題,切實做好質量安全事件的防控工作。對達到《全市產品質量預警實施細則》規定水平的,要及時警情,通報相關行業協會、政府部門,并按規定提出整治建議和要求;同時,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完善應急反應機制。對重點監管對象,要堅持主動出擊,主動預防,深入開展全過程監管,既查成品質量,也查原、輔材料質量和生產過程質量。特別是對可能出現的區域性、行業性質量問題的產品,要建立產品質量定期分析制度,通過綜合利用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數據信息,扎實開展產品質量檢情分析,評價驗證存在的質量問題,對可能發生的質量問題進行預測、預判,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對密切關注對象,要利用定期監督抽查、專項監督抽查等數據信息,隨時掌握相關產品行業質量狀況,產品合格率相對較低且質量提升不夠明顯的,產品質量水平有波動的,要及時查找原因,從質量管理和技術角度提升、穩定質量水平。對一般監管對象,要結合監督抽查工作,定期關注其產品質量合格率,對不合格產品企業,要重點抓好后處理各環節相關工作,防止連續抽查不合格,杜絕行業性質量問題的產生。
三是抓基礎,深化監督抽查工作機制。監督抽查工作是實現產品質量有效監管的重要基礎,是摸清產品質量狀況、了解企業信息、發現質量問題、制定監管措施、反映監管成效的重要抓手和工作平臺。因此,必須將監督抽查工作融入到分類分級監管工作中,重點抓好監督抽查計劃編制、計劃實施及后處理三個環節。在計劃編制中,對重點監管對象和密切關注對象,要實現抽查全覆蓋,并按照監督抽查“五調整”要求,加大專項抽查力度,提高抽查工作有效性;對一般監管對象,尤其是近幾年質量水平較高且較為平穩的,可適當降低抽查頻率和批次數,壓縮相應的抽查經費空間。在計劃實施中,要對照“五落實”的要求,注重各項責任的落實,提高監督抽查工作質量。在后處理工作中,要通過通報、公告、組織培訓、督促整改、行政處罰、復查、質量分析會等形式,嚴格后處理各環節特別是復查階段的具體工作要求,確保后處理工作程序到位和質量過硬。
四是抓突破,創新綜合監管工作機制。產品質量分類分級監管作為一種監管模式,要切實加強與各種監管模式的結合,積極創新綜合監管工作機制。要在“三員四定”、網格化管理等監管工作形態中,通過工作制度、工作職責、工作程序等形式,凸現分類監管要求。特別是要根據“關口前移、重心下移”的要求緊密結合質監基層站所建設工作,明確轄區內產品質量分類分級監管工作目標任務。要注重各類監管方式的結合,不斷提高監管工作效果,提升企業質量法制意識和自我監管能力,并自覺接受行政監管,為分類分級監管奠定基礎。
三、通過分類分級監管,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安全
1、降低監管成本,增加監管有效性
通過分類分級監管,理清了監管思路,明確了監管任務,整合了社會資源,建立了工作網絡,提升了各級監管部門與監管工作人員的責任感和緊迫感,降低了監管成本,增加監管的有效性。
2、為稽查執法提供思路及線索
通過分類分級監管,一為稽查執法提供了新思路,可以按照分類分級監管的方式進行稽查執法,突出稽查工作的重點,避免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二為稽查執法提供線索,因為分類分級監管,能夠暴露出產品質量與食品安全的問題,稽查執法可以循藤摸瓜,解決產品質量與食品安全問題。
3、解決行業中產品質量共性問題,為提升行業產品質量提供服務
通過分類分級監管,建立質量監管信息互通共享機制,能夠及時發現行業中產品質量的共性問題,可以根據這些共性問題,分析產生的原因,尋求解決的辦法與措施,并落實到實際工作中,為提升行業產品質量提供服務,促進行業經濟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