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完善扶貧開發匯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概述
今年7月在省委召開的九屆三次全體會議上,制定了中共貴州省委《關于加大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力度的決定》。對我們今后一個時期的扶貧開發工作提出了具體奮斗目標和工作任務,是扶貧開發工作的又一個綱領性文件。《決定》明確提出:我省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堅持把發展作為興黔富民的第一要務,搶抓西部大開發等歷史機遇,認真落實中央關于新階段扶貧開發的指導方針,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堅持以解決貧困人口溫飽為中心,以增加貧困人口收入為目的,以提高人口素質為根本加快脫步伐,促進貧困地區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努力實現貧困地區物質文明、政治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
按照《決定》的總體思路,我們在工作中必須把握好以下原則:
(1)堅持統籌兼顧,整體推進原則。統籌新階段扶貧開發與西部大開發的實施,統籌小康建設與扶貧開發的推進,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的發展,縮小差距,完善規劃,整合力量,分步實施。
(2)堅持突出重點原則。以一類重點扶貧鄉(鎮)、村為重點,以貧困人口為主要對象,以解決溫飽問題和抑制返貧為主要目標,集中扶貧整村推進。
(3)堅持扶貧到村到戶原則。實行規劃到村,項目覆蓋到戶,資金到村措施落實到戶。
(4)堅持項目管理原則。做到項目依據規劃,資金跟著項目走,檢查驗收到項目,加強管理到項目,確保資金及時足額到位。
二、扶貧工作基本知識
1、扶貧開發:扶貧開發是國家根據不同區域的經濟現狀和生產力發展水平,結合貧困地區資源、勞動力以及生產自救和致富能力。從國家到地方有計劃地從政策、資金、物資、科技等方面給予支持和照顧。促使貧困地區加快改變生產生活條件。發展生產增加收入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
2、新階段扶貧開發重點鄉(鎮)村的劃分:根據省扶貧辦20*年安排各地調查測算結果,以*─*年農民人均純收入三年平均數確定,即:人均年純收入在700元以下的為一類重點鄉、村。7*—1100元的為二類重點鄉、村。11*—1300元的為三類重點鄉村。全省劃定了100個一類重點鄉鎮,二類重點鄉鎮545個,三類重點鄉鎮289個,一類重點村5486個,二類重點村7638個,三類重點村849個。
3、貧困人口的標準:按國務院扶貧辦對新階段扶貧人口分段的標準,即:農民人均年純收入625元以下的人口為貧困人口,農民人均年純收入625—865元的人口為低收入人口。
三、新階段扶貧開發我們面臨的形勢
我縣是國務院確定的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縣還有扶貧開發重點鄉23個,占全縣總鄉數的85%。其中:一類重點鄉3個,二類重點鄉15個,三類重點鄉5個。重點村302個,占總村數的66%。其中:一類重點村133個,二類重點村157個,三類重點村12個。625元以下的貧困人口7.64萬元人,865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還有25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43%。特別是在邊遠鄉村,少數民族聚居的村寨貧困程度仍然很深,每年約有5萬人處于“雙缺”(缺糧、缺錢)狀態,約有5.5萬人生活在不具備生存條件的地方。從而,擺在全縣各級、各部門廣大干部、黨員面前扶貧開發的任務還十分艱巨。
對此,按照省委《關于加大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力度的決定》的總體要求,就是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鍥而不舍地做好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在今后三年,要在進一步完善全省扶貧規劃,全面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的同時,對省里明確的100個一類扶貧重點鄉鎮,集中連片實行以貧困村為基礎的科學規劃,全力攻堅,確保責任到縣、任務到鄉、工作到村、扶持到戶。同時,根據縣委、縣政府提出的搶抓西部大開發、新階段扶貧開發的機遇,大力實施科技興縣戰略,走歷史文化興縣、礦業強縣、農產富縣之路,全面實施產業升級,達到富縣和富民扶貧和小康建設雙向促進的目標,努力做好我縣的扶貧開工作。
四、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的指導方針、奮斗目標及措施
(一)新階段扶貧開的指導方針。一是堅持開發式扶貧,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信托,開發當地資源,改善生產條件,開拓一條符合實際的脫貧道路;二是堅持綜合開發,全面發展;三是堅持可持續發展;四是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五是堅持政府主導、全社會共同參與;六是堅持分類指導、重點扶持的工作方針;七是切實強化整村推進和推行群眾性的參與工扶貧。
(二)新階段扶貧開發的目標。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從20*年到2*0年,集中力量,加快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過程,把扶貧開發事業推向一個新的階段。省委、省政府已提出,20*—2*0年全省扶貧開發的具體目標和任務:以解決貧困農戶溫飽為中心,進一步改善貧困地區群眾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走出生存困境,幫助初步解決溫飽但未能鞏固的貧困人口,提高其綜合素質,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態環境,逐步改變貧困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的落后狀態,進一步鞏固溫飽成果,逐步向小康邁進。
(三)新階段扶扶貧開發工作的措施。要緊緊圍繞結構調整,增加收入,提高效益,促進發展,切實抓好以下工作:
1、大力抓好種植業。在確保糧食生產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發揮優勢,抓好名、特、優、新農產品的開發,提高復種指數,加大科技含量,大力發展市場前景好的特色產品。
2、大力發展養殖業。要按照“抓市場、促發展;抓科技、促提高;抓消費、促效益”的要求,把加快畜牧水產業的發展作為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突破口,努力提高畜牧業在農業總產值及農民收入中的貢獻份額。結合我縣各鄉鎮種草養畜的優勢,積極推進肉牛產業化經營。
3、進一步加強貧困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生產和生活條件。主要是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加強基本農田建設,加強交通、通訊設施建設,加快農村電網改造步伐,加強生態建設,改善生態環境,切實抓好退耕還林工作。
4、加大科技扶貧力度,提高勞動者素質。
5、繼續抓好社會扶貧和對口幫扶工作,將社會幫扶資金用好,用到實處,用出成效。
6、嚴格認真地加強財政扶貧項目和資金管理。
7、切實搞好各類培訓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扶貧開發干部隊伍。
五、充分發揮農村黨支部在新階段扶貧開發中的作用
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是實施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的關鍵,必須充分發揮黨支部在扶貧開發工作中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使黨支部真正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領路人。對此,應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強學習、不斷提高工作能力
近年來,中央、省、地出臺了一系列有關新階段扶貧開發的方針、政策。有著很強的思想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吃透精神,有效地推動扶貧開發工作的順利開展。
2、群策群力,強化參與式扶貧
參與式扶是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的有效形式,充分發動村民參與本村扶貧工發的規劃,扶貧項目的選擇,扶貧工程實施和扶事務的管理,要由替民辦事轉為民自辦事,讓村民當家作主,參與本村的扶貧開發工作。
3、統籌規劃,強化目標責任
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要嚴格實行目標管理制度,因此黨支部要結合本村實際,找準突破口,選好一條能帶領廣大群眾擺脫貧困的致富路,同時要將本扶貧開發的規劃納入黨支部考核管理范疇,明確任務。確保工作任務的完成。
4、加強培訓、增強脫貧致富技能
首先每個黨員要帶頭學習掌握一兩門農業專業技能,帶頭致富,真正充分發揮農村黨員在扶貧開發工作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從而帶領廣大群眾共同致富。
總之,新階段扶貧開發的主戰場在廣大農村,加強農級黨支部建設是抓好扶貧開發工作的保證,我們一定要發揚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忠實履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牢記黨的為民宗旨,以解決溫飽為中心,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為重點,以提高人口素質為根本,全方位推進新階段扶貧開發,加大脫致富步伐,為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的目標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