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德育心得體會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先成人,后成才”這句話是說德育工作在學校教育工作中具有首位作用,它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起著保證方向和保持動力的作用。在德育工作中要努力擺脫過去那種照本宣科、老生常談、一成不變的模式,積極探索是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一、抓好隊伍建設,強化德育意識。
德育管理是一個整體系統,學校完善德育管理網絡,實行校長總負責,少先隊密切配合、教導處、總務處通力協作的德育管理機制,根據德育工作目標、內容,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抓好班主任隊伍建設,構建班主任隊伍科學管理的機制,在建立班主任崗位職責規范、嚴格考核的同時,建立文明班級、優秀班主任評比制度進一步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積極性。教師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體力量,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必須有高質量的教師。正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校利用政治學習時間德育文件,《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教育思想大討論,開展“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等專題教育活動,使全體教師主動適應德育教育新形式,創設“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氛圍。
二、狠抓常規管理落實,樹立典型、表彰先進。
對各項常規檢查精細化、數據化管理,少先隊值勤中、教師抽查加大對各項常規檢查的力度,及時反饋,做到一大周一匯總,利用周一升旗儀式對紀律、衛生個人文明習慣進好的班級行表彰,并授予流動紅旗。學校組織教師、學生及時觀看現場錄象使班級、學生趕有目標,學有方向。
三、運用少先隊主陣地對學生進行教育。
德育教師學習八榮八恥的心得體會
公務員之家
不同的榮辱觀,是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反映。青少年正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時期,幫助青少年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總書記提出了社會主義榮辱觀,通過認真的學習,我們充分認識到它的重要意義,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的任務是如何將榮辱觀滲透到教育教學過程中,培養有正確榮辱觀的學生。
作為一名德育課程教師,我認為要通過加強德育課程的建設來落實社會主義榮辱觀,以下談自己的四點認識:
一、要旗幟鮮明地落實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育
當前,因為高考應試的需要,一些地區和學校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學校德育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響。德育課程擔負著培養“三觀”的重要任務,學習了總書記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講話后,我們應該認識到當前德育課程不僅不能削弱,而且應當加強,應該在不同年級旗幟鮮明地落實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育,尤其是高中畢業年級的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社會的關注度在提升,但是往往會出現認識上偏差;他們面臨著新的選擇與考驗,但是往往會遇到許多的困惑,因此,他們更需要用正確的“三觀”進行引導。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德育教育勢在必行;德育教育滲透到地理教學中勢在必得;德育滲透的實踐途徑;高中地理雖然不像初中地理那樣有豐富的德育教育素材,但是只要我們在頭腦中始終有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這一意識,善挖掘、巧設計,許多教材元素中都可以找到適合的切入點;進行講述。其中包括:是社會發展的要求、是實現地理教育價值目標要求、是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中蘊含豐富的素材、生活實踐中可得多彩的案例、適時滲透潤物無聲、深入挖掘巧設案例、親身體驗自我教育、抓住機會大力推進等,具體材料詳見:
一.德育教育勢在必行
1.是社會發展的要求
當今時代人文精神弱化、道德理性滑坡,在這樣的背景下,道德及人文教育已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地理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幫助學生樹立人地和諧、因地制宜和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理念。
2.是實現地理教育價值目標要求
在地理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價值取向,實現地理教育價值目標的重要途徑。地理教育的價值目標,最重要的有二:其一是要讓學生擁有對終生發展有用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其二是要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其積極參與協調人類與環境關系的活動。如果說前者重點在于知識和技能傳授的話,那么后者的關鍵就在于觀念的形成了,因此在地理學科中的德育滲透對于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以及實現地理教育價值目標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要】小學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因此這門學科的內容覆蓋面廣與其他學科的關聯也較為密切,故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或融合德育教育非常必要。教師想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獲得更好的德育效果,應注意采用更加科學的方法。例如,將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教材內容進行充分融合、通過課上交流的方式充分融合與滲透德育教育等這些方法的使用,可以讓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擁有更多德育機會。而采用課后作業布置的方式滲透德育教育,能夠讓學生將自己的心得體會有效表達出來,深化德育效果。
【關鍵詞】德育教育;小學語文教學;交流教學
德育教育工作落實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人格健全以及長遠發展,所以教師必須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借助一切可以滲透與融合的機會。教師要先認識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融合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而后結合文章的實際內容來進行德育教育,保證教學效果更好,能受到更多學生的歡迎。
一、德育教育的教材教學滲透與融合
教材由專業人員進行編著與修訂,因此,無論是課文文本內容安排的合理性,還是與小學生各年級階段的認知水平適宜性都已達到了相關標準,能夠幫助各年級小學生夯實語文學科素養。并在課文的知識學習過程中,積累更多生活常識與德育體會。尤其對于影響小學生長遠發展與人格健全的教材來說,必須具備較強的育人作用。因此,教師在將德育教育滲透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時,注重結合實際保證選擇的課文適宜、科學,能夠獲得較好的德育效果。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媽媽睡了》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能夠對這篇文章所傳達出的主旨進行更加深刻、透徹的理解,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進行默讀,而后由某位學生在課上進行大聲朗讀。通過反復誦讀的方式對課文內容進行全面掌握后,為了激發學生擁有更加強烈的情感體會與思想感悟,教師可以選出其中一些具備代表意義的語句,引導學生產生更強烈的共情。如媽媽在哄文中的我睡午覺時,為什么會比我先睡著了?媽媽頭發粘在了滲出汗珠的額頭上說明什么問題?此時,學生會結合自身情感體驗以及文章塑造的情境來給出答案,例如,“媽媽很疲憊,所以比我更容易入睡”,“頭發粘在額頭上,也證明了媽媽有大量的體力消耗,身體困乏”等。這些對文章主旨進行有效彰顯的語句,教師要帶領學生重點學習,保證德育效果,讓學生對父母的養育之恩有一個更深層次的認識與理解。
二、德育教育的交流教學滲透與融合
為了進一步加強我校師資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區名導師、區名教師、區學科帶頭人、區優秀中青年教師和校優秀中青年教師等骨干教師的作用,特制定本辦法。
一、管理考核組織機構
1、由學校考評領導小組負責落實骨干教師管理及考核措施。
2、成立管理考核工作小組:由校教育發展研究室根據工作需要聘請特級教師、高級教師為考核組成員。
二、考核要求
1、考核本著“區別層次、便于操作、重在業績”的原則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