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礦山分析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疫苗;預防接種;AEFI
analysis report of monitoring situation on Suspected abnormal reaction to vaccination in Leshan City of
Sichuan Province from 2008 to 2012
培訓團先后赴德國國際礦業和礦產資源聯合會、德國聯邦環境自然保護與核安全保護部下屬聯邦環保總署、柏林災難技術救援機構等部門和單位,深入德國魯爾集團伊本比倫煤礦井下,考察學習工業4.0革命對采礦業的挑戰和改變、現代采礦技術和勞動安全保護、應急救援機構運作機制等內容。
德國煤礦深部開采技術及安全監管工作
德國現有8處煤礦,其中井工煤礦3處(生產硬煤)、露天煤礦5處(生產褐煤),均為民營煤礦。2014年全德共生產煤炭1.91億t(硬煤0.08億 t,褐煤1.83億 t),百萬噸死亡率為0,近30年來未發生過死亡事故?,F有3處井工煤礦均為高瓦斯礦井,采深均超過1 500 m,煤層平均厚度僅為2 m左右。
德國煤礦開采技術
深井開采支護。采用 “大斷面、強支護、高裝備”的深井支護技術,在1 500 m以深礦井普遍運用,并形成國家標準。
實現1 500 m以深礦井沿空留巷技術。在留設的巷道采空區設置2倍采高寬的充填墻,并視采空區漏風情況,向充填墻注漿,留巷得到成功應用。
使用“一七”防滅火技術。該系統于1996 年由德國施密茨公司研制成功,采取氣動噴注泡沫進行防滅火,發泡能力6 000 L/h。泡沫留存時間能長達5 h,且具有繁殖及蒸發特性,具有發泡率高、強滲透力和附著力、有效隔絕空氣、快速冷卻燃燒物、操作簡單和滅火費用低等優點。
瓦斯實現有效利用。德國現有3處井工煤礦全部為高瓦斯礦井,抽采瓦斯量每年約1億m3,全部用于瓦斯發電,總裝機能力36 MW,礦井用電自給自足。
綜合自動化采煤技術。刨煤機采煤技術在德國煤礦薄及中厚煤層開采中得到普遍應用,綜采自動化煤巖自動識別采煤技術研發取得實質性進展。
設備集中購置、選型配套系列化、統一化。德國魯爾集團對井工煤礦,主要采礦設備和耗材實行統購,各煤礦租賃使用,設備型號盡量統一或相近,便于各礦互相調撥、操作人員熟練使用。
重視粉塵防治與職業病預防。制定粉塵測量方法、評估方法和崗位部署調控辦法,按照法律規定研發井下工作崗位分類,對煤礦每個接塵人員建立接塵檔案,對患有塵肺職業病的職工由工傷保險協會支付保險金,因病提前退休的職工支付退休金。同時,注重技術防塵,強化源頭治理。比如加大煤層注水力度,配備防塵設施,采煤工作面支架(包括頂梁上部)安設自動防塵噴霧裝置,掘進工作面安裝大功率除塵風機等。
工業4.0對采礦業的影響
2010年7月,德國聯邦政府提出“工業4.0”的未來發展目標。2013年4月,正式推出“工業4.0”,指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
德國采礦業引入“工業4.0”概念,一些先進技術已經取得實質性進展或在現場進行測試。例如:采煤機可以通過雷達傳感器來辨識周邊危險區域內是否有人作業,以及通過辨別不同切割聲音來確認切割的是煤還是巖石;井下無人駕駛車輛通過雷達系統感知周邊行人情況來判定是繼續作業還是避讓行人,等等。
通過“采礦4.0”技術實施,實現自動化無人工作面采煤,最大限度地減少井下輔助運輸和崗點作業人數,降低勞動強度,減少事故發生概率,提升礦井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水平,達到煤礦生產安全高效目的。
煤礦安全生產監管和企業安全生產管理
事故報告
德國1865年出臺的《德國礦業法》、2013實施的《德國危險事故條例》等法律,對事故報告程序、內容及調查結果公布等做出了相關規定:導致工傷損失3個工作日以上事故以及雖未造成人員傷亡但具有一定影響事故發生后,企業要立即(原則上不得超過2小時)報告同業保險聯合會;導致工傷損失28個工作日以上的事故,報告當地安全監管部門,并在事故發生后1周內向有關部門提交補充性書面報告,內容包括一般描述、事故類型和涉及物質、原因描述、損害類型和范圍、應急措施、設備改進措施及執行計劃等內容。
有關部門對涉及物質超過企業總物質量5%或人員傷亡較嚴重事故,還要通過審查、調查等手段,對企業在技術、組織和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事故預防措施建議,形成書面分析報告,并督促企業采取必要補救措施,且將企業的補充性書面報告復印件和分析報告上報德國聯邦環境自然保護與核安全部。德國聯邦環境自然保護與核安全部還要向歐盟委員會報告事故情況。事故發生情況和調查結果都要在公共網絡上公布。
應急救援
德國事故救援實行屬地管理,以州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當事故救援超出州政府能力范圍,州政府請求聯邦政府提供應急協調和救助。德國依據聯邦法律形成了以消防隊為核心,由聯邦軍隊、警察、公共安全部門、聯邦技術救援中心、紅十字會等機構組成的事故救援隊伍體系。
德國共有分布在各大城市的4萬余名專業消防隊員,其運轉費用由地方政府供給,另有135萬余名考核合格,可以隨時投入事故救援工作的志愿者,按照探測、電力、爆破等30余種專業進行分類管理,以提供專業救援服務。德國煤礦不常設專職的礦山救護隊,但每個煤礦設置由兼職救護隊員組成的礦山救護隊。煤礦企業負責礦山救護隊的運轉費用。
救援期間,只允許礦長或其人、通風工程師、記錄員、政府部門派員等4種人進入事故救援專用指揮室,其他人員不得擅自進入指揮室干擾事故救援指揮工作。記錄員負責記錄指揮室內人員的全部講話、通訊內容及礦井通風等有關情況。
雙元制職業安全保護體系
德國在遵守歐盟安全生產框架性準則的同時,實行國家安全生產監管機構和同業工傷事故保險聯合會監管的雙元制。國家安全生產監管機關分為聯邦和各州政府安全生產監管部門,聯邦層面主要負責相關法律制定,具體管理工作主要各州層面負責。主要職責是發放安全生產相關許可、監督檢查企業落實法律法規及安全標準情況、進行事故調查等。
同業工傷事故保險聯合會屬非營利性機構,主要職責是為企業提供事故預防和宣傳、職工工傷事故理賠及受工傷人員的再就業培訓和救助等。法律強制企業加入行業所屬同業工傷事故保險聯合會,全額繳納意外傷亡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政府對煤礦監管機制
德國聯邦政府對礦業的監督和管理設在州一級,各州的礦業主管部門設置不同,機構設置相對簡捷、高效,一個部門負責煤礦開采所有相關許可的發放,以及企業經營計劃的審批。比如,煤礦編制企業經營計劃,包括籌建、開采到洗選等各個環節的計劃書,內容涵蓋開采設計、勞動保護等各個方面。礦業局依據法律嚴格履行審批程序,并依據該計劃對煤礦經營情況進行日常監督檢查,督促其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中德對比分析
煤礦開采安全技術比較
支護方式。德國煤礦巷道斷面均為半圓拱形大斷面支護。國內煤礦支護方式主要是“錨桿+錨網索(噴)”支護,有的礦井采用砌碹支護或U型鋼支護,礦井巷道斷面較小,有的礦井巷道變形嚴重維修量大,巷道擴修量多達60%。
沖擊地壓防治。德國煤層厚度在1.5~3.5 m左右,與我國部分沖擊地壓礦井厚煤層相比沖擊地壓危害性較小。但就煤層沖擊治理方案而言,與我國的“強支護、強卸壓、強檢測”理念是一致的,但是國內一些礦井對有沖擊傾向煤層危害程度認識不夠,卸壓程度不足,沒有采取積極預防措施。
瓦斯治理。德國煤礦開采煤層具有硬度大、瓦斯壓力小、含量低,透氣性高、易抽采等特點。相比較而言,我國個別省區煤層瓦斯含量高、壓力大。在瓦斯、一氧化碳傳感器方面,德國煤礦普遍使用紅外線傳感器,測程范圍大(0~100%),穩定性強,不受溫度、水等環境的影響,而我國仍然在大量使用催化原件傳感器,測程范圍?。?~4%),穩定性差,易受環境影響。
粉塵防治與職業病預防。我國《煤礦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防治規定》(總局令第73號)對煤礦防塵工作做出了明確規定,但在實際工作及防塵效果上與德國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部分煤礦對防塵認識尚有差距,技術防塵和個體防護現場執行落實不到位;二是職工待遇保障有差距,體檢發現職工患有塵肺病時,未像德國一樣執行崗位調整工資收入差額補貼;三是煤礦粉塵濃度測定不規范,不能準確反映實際數值,而德國煤礦粉塵檢測工作每月由礦井粉塵測量員現場取樣交由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并出具報告,數據有權威性。
機械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生產比較
德國“采礦4.0”是在基本實現采礦機械化、自動化的基礎上,向智能化邁進。我國煤礦目前還基本處于機械化和自動化發展階段,實現智能化的基礎尚未夯實。盡管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煤礦安監局相繼推廣了陜煤化集團黃陵一礦智能化無人開采技術經驗,推進煤礦“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科技強安專項行動,但是機械化、自動化整體上還有差距,比如在煤巖自動識別技術、單軌吊輔助運輸方式和刨煤機采煤技術等方面。
事故報告和救援比較
我國制定實施了《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對生產安全事故報告程序、內容及調查處理作了詳盡規定,《安全生產法》也明確事故報告要全文公開??傮w上講,我國比德國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要求更為具體。比如,德國事故全部情況一般要經1年以上才能完全調查清楚并公布,而我國事故調查時限要求一般不得超過75日,特殊情況不得超過135日。
我國事故救援工作明確各級政府、部門和企業的事故救援工作職責,建立了礦山救護隊、消防隊、醫療等專業事故救援隊伍體系。礦山救護隊運轉費用由政府或煤礦企業承擔,裝備投入、日常訓練相對德國礦山救護隊較多。我國事故救援志愿者數量多,但是缺少專業培訓,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另外,我國煤礦事故救援參與指揮人員多,指揮地點基本為開放式,容易受外界干擾。并且德國煤礦事故救援指揮室內設有專人對救援指揮等情況進行詳細記錄,有利于查明責任和分析事故原因。
思考和建議
學習借鑒德國煤礦“大斷面、強支護”深井開采技術。建議在深井項目安全核準時,將“大斷面、強支護”作為必備條件。
鼓勵煤礦企業引進“一七”防滅火系統。鼓勵在煤層自燃發火傾向性強的礦區推廣和應用該技術,以提高回采工作面初采、過構造、收尾時期預防煤層自燃發火能力,以及火災事故救援能力。
加強粉塵防治與職業病預防工作。根據作業場所粉塵濃度等級研發井下工作崗位分類,合理確定各類崗位合理班工作時間,對不宜接塵人員適時進行崗位調整。
學習借鑒德國“采礦4.0”先進技術。建議將煤礦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以下簡稱“四化”)列為煤礦安全生產“十三五”規劃重點工作,進一步促進“四化”建設。
逐步取消小絞車運輸。德國的經驗表明,小絞車運輸完全可被取代。建議在條件適宜礦井,積極推廣單軌吊輔助運輸,以減少井下作業人員,提升安全保障程度。
健全完善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建議對情況復雜的事故,堅持時間服從質量的原則,適當延長事故調查時限,確保能夠真正將事故原因徹查分析清楚,并采取針對性措施防止同類事故發生。
一、項目基本情況
地質礦產資源利用與保護項目有寧波市國土資源局*分局組織領導,于20*年開始實施,為使該項目順利開展,分局專門建立“地質礦產資源利用與保護項目績效考評小組”,由分管局長任組長,局財務室、礦產資源管理科3名同志組成。
二、評估對象和數據資料來源設定。
1、評估對象為20*年度地質礦產資源利用與保護項目的指標設定、實施過程與結果。項目有采礦權出讓、廢棄礦山治理、地質災害防治、礦山使用權出讓資金收繳及管理等四部份組成,共設12個明細指標。
2、數據資料來源設定,為保證項目支出績效評估的真實性和計算的科學性,我們在市國土資源分局礦管處、*區財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查閱近年歷史資料、走訪礦產開采竟買者、地質災害防治點,實地進行勘測評估,收集資料,為客觀公正設立評估指標值提供第一手參考數據。
三、評估考核體系
針對近年來項目開展現狀,我們對地質礦產資源利用與保護項目設定總體目標后,進行量化考核,設定100分為標準值,各指標以指標權量、工作量大小、資金投入額度等設立權數,對每一指標確定評分標準。做到年初有計劃,年終有考評,并確定90-100分為優秀、75-90分為良好、60-75份為合格、60分以下為不合格。
四、項目基本評估
1、*年初區下達財政預算1120萬元,因*年地災防治項目計劃發生變化,區財政實際下撥資金650元,占全年計劃預算的58%,我們對專項資金實行專款專用,嚴格按局制訂的財務管理,支出年初有計劃,工程項目有合同;20*年共支付地質礦產資源利用與保護費554萬元(其中地質災害防治210萬元、廢礦治理67萬、測繪普查方案94萬、村補償40萬、協議解除利息47萬、公告費55萬、其他41萬)。
2、主要指標完成情況。(1)在控制采礦出讓總量的同時,對現有采礦點使用權進行公開掛牌,全年共出讓礦山使用權45只,應收出讓金6656.91萬元,實際上交區財政專戶6656.91元,收繳率達100%。(2)確定規劃期內廢棄礦山治理目標18家,當年施工治理2家,它們是高橋鎮湖西采石場、高橋岐陽大岙采石場,治理完成工程量為70%,目前工程進展良好。(3)建立完全轄區內地質災害觀測點28個,并當年治理了章水鎮孔家村地質災害點,工程完成年度計劃的90%。(4)制訂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地質礦產資源利用與保護支出有合同。
3、局績效考評小組對20*年地質礦產資源利用與保護專項進行初評,認為項目進展順利,各項量化指標符合年初目標,未出現上下在的波動,實施項目總體處于優秀狀態,自評得分98分。
五、項目實施成果
1、地質礦產資源利用與保護項目實施改善了*區城市周邊、風景名勝古跡及鎮鄉交通主干線兩可視范圍的生態環境,優化區域投資環境。
2、通過對廢棄礦山的治理可使山體邊坡達到永久穩定,并利用廢棄礦山的宕山底土地,適量解決土地資源緊缺的矛盾。
3、通過地質災害隱患治理,可以確保交通道路暢通,使地質災害隱患區百姓消除后顧之憂。
六、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問題及建議
1、預算與預算執行存在一定偏差,項目指標設定各年度變動多,調整大,單體治理費用預算與實際結算存在一定偏差。
2、地質災害防治的法律法規可操作性不強,在實際治理中,遇到屬地的群眾不理解與配合,相關政策處理很被動。
3、地質災害防治的專業力量不足,防治技術、專業技能相對落后,難以適應新形勢下應對地質災害的需要。
關鍵詞:礦山安全 國內外 安全生產和管理 改善措施
引言:
我國的煤炭總儲量居全球第一,由于煤炭是我國經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必備能源,我國對煤炭資源的開采力度相對較大,但在煤炭開采過程中安全事故一直未曾得到有效遏制,與美國、南非、印度等煤采大國相比,我國的百萬噸死亡率數字較大。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國的安全事故雖然得到有效控制,但未根本上發生扭轉,安全生產的形式依然嚴峻。煤礦安全事故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了巨大傷害,破壞了社會穩定和諧。
1 國外煤礦安全生產技術與安全管理水平
1.1 國外煤礦先進的安全監察制度
美國注重在煤炭安全生產中的立法工作,首先在1910年設立礦業局,接著在1913年成立勞工部,到了20世紀40年代頒布了第一聯邦煤礦安全法規,到70年代,出臺《聯邦礦山安全與健康法》,這些法律法規為保證煤礦安全生產起到了重要作用。波蘭是世界煤采技術較為成熟的國家,在上世紀的八十年代其百萬噸死亡率已低于0.125,這得益于礦山安全監察局對礦山安全生產的重視。德國在保證礦山安全上的法律法規也是十分到位的?!睹禾堪踩ā芳{入了聯邦憲法之內,各個州根據自己的實際狀況還制定了更加詳細的法律。在煤礦的安全監察中的力度也是相對較大,安全監察隊伍和工傷事故投保聯合會會對礦井的建設進行不定期抽查,井下管理人員全天對礦井實施安全隱患排查,最大程度的保證了礦井的安全性。
1.2重視安全管理
發達國家普遍認為安全管理是減少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英國連續多年保持煤礦工人死亡率為0,美國百萬噸死亡率在0.03以下,在澳大利亞,煤礦安全管理措施一直保持先進水平,其百萬噸死亡率最少僅為0.014。總結以上國家經驗,其安全生產得于保證主要受益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管理人員持證上崗。在英國,不是僅有技能就能上崗的,安全管理人員還必須通過國家嚴格資質審核和考試,并且還要求其具有一定的工作經驗,才能擔任礦山上的重要管理者職務。
二是注重員工安全培訓。在美國,每個礦山單位都與一套完善的員工安全培訓制度,由專門人才免費對煤炭職工定期培訓。礦業安全與衛生局利用網絡優勢,開放網上圖書館,將礦難的分析報告上傳網上供員工們學習和總結,是工礦員工深刻認識到,安全事故的主要誘因是人的不安全行為,提高自身安全意識,利人利己。
三是建立完善的監管制度。在英國,為了切實監督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落實情況,政府給每個部門都安排了一名安全巡視人員。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煤礦鼓勵員工創新,主動查找、報告安全隱患,并且對新的環境、設備都得進行安全評估,并根據結果做出完整的防范預案,有效遏制了事故的發生。
1.3國外煤礦安全技術體系
礦山安全事故在世界發達國家得到了有效控制,這得益于專業化的技術支撐機構,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設置國家級的技術支撐機構,負責礦山安全中技術的研發,為礦物開采提供最新的技術支持;
二是煤礦企業注重技術創新,自己研發實用性新技術。例如日本的太平洋礦采用了現代化的通風技術來稀釋煤井中的瓦斯,成功研制了高瓦斯長臂工作面頂板打水平長轉孔抽放采空區瓦斯的技術和相應設備;
三是國家、企業投入大量資金開發新產品、新設備。發達國家非常重視預防投資,日本的瓦斯抽放機械和其他施工費用都是國家給予全部報銷的,所用安全的預防投資占日本GDP的4%左右。
2 我國煤礦安全生產現狀
一些國有大中型國有煤炭企業積極吸取了新技術,提高了生產水平,降低了安全事故的發生率,然而仍然存在著結構失調、環境治理滯后等諸多歷史問題。
一是體制不嚴,監管監察存在漏洞。雖然我國的立法程度較為完善,保證了對煤礦企業的監督檢查,但任然有一些不足之處,使不法分子有機可乘。首先是煤監部門工作只是例行公事、流于形式。其次是地方執法單位與煤炭企業有一定利害關系,使得執法單位掩蓋、從容、包庇、煤炭企業的不法行為。還有是檢查隊伍中存在貪污受賄官員,阻礙了執法的公正性。
二是煤礦企業主體責任意識薄弱。首先是安全投入不足,嚴重影響安全生產。安全生產管理總局調查顯示,全國40%的煤礦沒有完善的瓦斯抽放系統,很多煤礦只是具有檢測瓦斯濃度的能力,而欠缺對瓦斯的有效控制。很多企業存在通風機老化、通風斷面小的問題,一些鄉鎮小煤礦問題更是嚴重。瓦斯爆炸是煤礦事故的主要原因,應該采用更加安全的技術標準,嚴格控制井下瓦斯濃度。
其次是管理混亂,責任落實不到位。大多數企業的安全管理只是“雷聲大雨點小”管理制度為得到嚴格落實,安全總是給效益讓路,導致責任難以落實加大了安檢難度。
再次是煤礦技術及管理人才匱乏。由于沒有引進稱職人才或是對人才不夠重用,煤炭安全管理缺乏技術保障。統計顯示,由于礦山危險系數高、工資待遇低,我國每年礦山安全專業畢業生只有四分之一從事煤炭安全工作,于此相反,安全管理人員冗余,非煤炭主體專業的人員從事煤炭企業的管理,致使管理者缺乏一定的專業性。
還有一點就是從業人員培訓走過場。多數安全培訓全是走過場,疲于取證,只是通過一些小伎倆應付檢查,使得基層員工并未學到多少安全知識,沒有改變煤炭行業從事人員素質偏低、安全意識淡薄的現狀,這給今后的安全生產帶來巨大隱患。
三是自然條件惡劣,技術更新滯后。隨著煤炭開采力度和深度不斷加大,水、火、煤塵、瓦斯、頂板、沖擊地壓等自然災害對安全的威脅愈加嚴重,生產過程中諸如低透氣性煤層瓦斯抽放、深部煤層沖擊地壓等很多技術難題得不到及時有效解決,事故出現征兆的預知性、可控性無法準確把握。
四是信息化程度低。雖然我國的煤炭信息假設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站在國際視角來看,我國的信息化建設仍然較為落后,煤炭企業信息化系統的開發和應用絕大部分仍然停留在重復的單向開發和單向應用的水平上,現代主流信息技術和信息設施還缺乏廣泛應用。
3 我國礦山安全生產的改進辦法
3.1完善《礦山安全法》及相關法律法規
《礦山安全法》是我國在處于計劃經濟時代制定的,當時政府主要是通過行政手段來管理企業,在市場經濟的今天,國家管理企業已經由以前的直接管理轉變為間接管理,這種環境下的《礦山安全法》和《實施條例》已經出現一定的落后性,為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作為保證礦山安全生產的《礦山安全法》應盡快修改。另一方面,由于礦山相應法律之間缺乏協調性,因此,處理完善《礦山安全法》、《安全生產法》著兩部基本法律之外,還需及時梳理其他相關法律。
3.2 加強對礦山職工的安全生產培訓
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因素引起的,必需要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組織方式,由市礦山安檢部門領導,由礦山企業工會組織人員參加。第二,培訓對象,要求新老員工必須全部參與,新員工積累經驗、老員工進修培訓。第三,培訓內容,講述典型問題,例如瓦斯監測、礦車操作、逃生救急措施。第四,考試培訓,檢測員工的技術是否成熟,要注重技術的考核。
3.3 建立獎懲分明的工作激勵機制
為了能充分發揮礦山安全監察員的作用,實現礦山企業的安全生產,那就必須對礦山安全監察員進行激勵,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小的投入,獲得大的產出。未盡職盡責,,致使轄區的安全情況惡化的監察員,要承擔對等的風險,扣除獎金、追究紀律責任甚至承擔刑事責任。
4結語
我國是世界上資源大國,礦藏量較為豐富,礦山安全關乎著社會和諧穩定。近年來,我國出臺了相應的法律和政策,對礦山安全生產已經加大了重視,改善了礦山安全生產狀況。但由于諸多原因,我國的重特大安全事故依然是時有發生,從國外經驗來看,要想徹底改善礦山安全生產現狀,國家必須加強立法,同時加強監督監管,企業自身要實行安全培訓,加大安全預防資金的投入,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的安全生產,保證員工的合法切身利益。
參考文獻:
[1]崔滬.國外煤礦安全管理對國內礦難的啟示[J].煤礦現代化,2005.
并通過該行參與拉美經濟建設。中國企業由此將獲得參與智利
3月1日,智利地震后第三天,智利股票市場正常開市。資源類股票大幅上漲,但圣地亞哥股市IPSA指數全天下跌1.19%。
智利有“銅之王國”之稱,銅產量占全球產量的34%,銅產量和出口量均為世界第一。因為地震,智利至少4處主要銅礦停產。全球最大的銅生產企業智利國有銅業公司所屬兩個主要礦區停產。其中,埃爾特尼思特銅礦是全球最大地下銅礦。
智利2009年產銅精礦共計達530萬噸,前15大銅精礦企業占產量的80%。本次地震影響到這前15大礦山92萬噸的產量,占智利總產量的17%。不過,智利礦業部長圣地亞哥?岡薩雷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智利國家銅公司有足夠庫存滿足出口需求?!?/p>
國際銅價的表現也在一波“過山車”表現后暫時歸于理性。
智利經濟修復能力較強
2月27日凌晨3時34分,智利發生里氏8.8級地震。震中位于智利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東北115公里處,深度35公里,距智利首都圣地亞哥320公里。距離震中2900公里的巴西圣保羅有震感。地震隨即引發海嘯。
在主要的銅輸出港口中,規模較小的圣?安東尼奧港于2月27日關閉,而北方的兩個重要港口則沒有受地震影響。智利兩家主要的煉油廠都因在地震中受損而暫時關閉停產。電力供應不足可能極大增加銅礦對燃油的需求。有公司代表表示,將增加柴油進口以滿足要求。智利最大的葡萄酒釀造企業3月1日宣稱,他們在至少一周的時間內只能維持一半的生產能力。
“這次地震的強度和影響比原先設想的更深、更嚴重。”3月11日即將上任的當選總統皮涅拉表示自己開始考慮復興重建的計劃。
然而,美國風險評估公司益奎凱公司分析說,“相比較1月發生在海地的造成22萬人死亡的大地震,智利的重建前景要好得多?!敝抢橙痰氖紫洕鷮W家豪爾赫?塞拉弗也說,與1985年大地震相比(GDP暴挫15%),智利現在的經濟狀況要好很多――即使受全球金融危機沖擊,智利經濟也僅萎縮1.9%。
“現在智利面臨兩個沖擊――全球金融危機和地震。”中國社會科學院拉美研究所高靜博士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說,智利所有經濟指標,包括GDP、人均GDP、就業率、通脹、國際收支都很明顯地體現出經濟衰退的征兆,但智利經濟的基本面還是比較好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美研究所研究員徐世澄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說:“智利經濟在拉美算是很不錯的,經濟模式基本延續新自由主義模式,而現任總統巴切萊特在其任內成功地進行了社會保障體系改革,因此,智利經濟的彈性和自我修復能力都比較大?!?007年后,智利已成為凈債權國,標普將其信用評級定為A+,是拉丁美洲信用最高的國家。
智利經濟的穩定要靠三大支柱:國家財富基金、礦產出口、穩健的金融體系。高靜認為,地震對這三大支柱的影響都不大。
在智利國家財富基金中,有一家基金是社會發展和穩定基金。這家基金本身就可以拿出130億美元,此外該國在國際市場上信譽很好,會有各種國際援助到來。
高盛經濟學家阿爾貝托?拉莫斯在發給《財經國家周刊》記者的郵件中稱:“從短期來看,救災工作肯定將對今年上半年的GDP造成負面影響,對經濟復蘇勢頭造成打壓,短期內也不能排除經濟出現雙底衰退的可能。但一旦情況趨于穩定,重建工作將對經濟產生一定刺激效應。智利政策彈性較好、機構信譽良好、宏觀調控得力,這些均將有助于智利政府克服地震帶來的經濟難關。”
對全球銅市場的心理影響
智利地震牽扯著世界銅市場的神經。
對于商品市場上的銅價表現,中國社科院拉美研究所吳國平認為,這是國際炒作。因為國際上銅的存量是足夠的,目前世界經濟不確定因素很多,所以對銅的需求并非在高點。此外,智利是拉美一個經濟成熟的國家,機制完善。
“不宜過分看重智利地震對銅供應的影響?!敝袊宓V集團一位王姓負責人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采訪時指出,地震的震源位于智利中部的馬烏萊地區外海,而智利主銅礦產區位于北部與秘魯接壤的地區,與震中相距至少800公里以上,受影響程度不大;雖然中部礦山受一定影響,但主要是電力供應中斷造成的停產,礦山基礎設施受損有限。
“短期來看,對銅價的利多影響主要來自供應憂慮等心理層面,也包括交通運輸、電力和港口等設施被臨時征用救災等方面?!敝袊宓V的這位人士說。另外,包括高盛在內的多家國際機構也認為,智利地震引發的全球銅價飆升或只是暫時現象。
渣打銀行駐倫敦分析師沃爾特?德懷特3月1日的研究報告稱:“四處停產的礦場占智利銅產量的17%,相當于占全球銅產量的近5%。四處礦場的平均日產量總計約2500噸?!彪m然這并不多,但如果持續數天影響也不可小覷。據預測,今年全球銅供應盈余約12.5萬噸,如果停產10天,則將削減1/5的供應盈余。
上海咨奔商務咨詢公司分析師張浩川對《財經國家周刊》說:“投資者可以借地震消息再炒一波銅行情,但估計行情沒有什么縱深。銅的走勢主要還要看供需基本面?!卑残抛C券的一份分析報告也認為:“地震會帶動短期銅價出現上漲,但漲幅有限,可能的幅度應不超過5%。未來銅價的走勢仍將取決于全球經濟的復蘇力度。”
據湯森路透統計的近20家專業咨詢機構和金融機構對2010年全球銅供需平衡的預測,其平衡區間基本位于短缺15萬噸和過剩20萬噸之間。《財經國家周刊》記者獲得的美銀美林日前的大宗商品分析報告預測,2010年國際銅價預計為每噸7125美元,明年可能進一步上漲至8000美元。英國巴克萊資本的報告則認為,“地震題材”不會改變銅供應過剩局面,因此預計2010年下半年銅價可能回落至每噸6000~6200美元區間。
從基本面看,支持銅價走高的因素有:企業去庫存進程結束并開始重新補充庫存、全球經濟復蘇帶來的需求增長、礦場未來數年仍可能控制產量等。而支持銅價回落的因素包括、除中國以外的需求增長有限、在經濟危機期間關閉的產能重新釋放等。
中智貿易與震后重建
中國駐智利經濟商務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回答《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提問時說,目前所聯系到的中國在智利企業沒有人員傷亡,財產也沒有太大損失。具體細節還無法評估。其實,并不是所有的在智利的中國企業都與商務處有聯系。
這位女士說,中國智利之間有80%的貿易是在礦產方面,地震對礦產貿易沒有多少影響。震區是智利的農業和林業區,這對中智之間的紙漿、水果、葡萄酒等產品的貿易會有較大影響,特別是其中的紙漿貿易。但是究竟影響的程度有多大,還需要進一步觀察。目前中國在智利的工廠、設施受到的損毀還無法評估。高靜認為,中國與智利間的林木類產品和魚粉貿易受到的影響可能會比較大。
中國已是世界最大的銅消費國。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2009年中國進口精煉銅318萬噸,同比大幅增長150%;進口銅精礦613萬噸,增長18%。而2010年1月,中國進口精煉銅19.7噸,其中從智利進口的為9.3噸,占47%。
分析人士因此認為,如果智利銅出口不能盡快回復,中國所受的影響將較其他國家大。
地震對中智貿易關系并非完全是負面影響。徐世澄表示,中國2009年初已加入美洲開發銀行,中國已通過該銀行參與到拉美的基礎設施建設等經濟活動中去。考慮到美洲開發銀行必將對地震災后重建提供貸款,因此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一些外國公司由此將獲得參與震后重建的機會。
(本刊記者欒力夫對此文也有貢獻)
資料鏈接
國際銅價為智利一震
受智利地震可能影響銅出口擔憂情緒影響,紐約商品交易所期銅價格在北京時間3月1日上午電子盤交易時段暴漲,一度升至每磅3.487美元,較前一交易日漲幅超過6%,創11個月來最大漲幅。
受亞洲交易時段行情推動,1日倫敦金屬交易所甫一開盤,銅價就跳升了5.4%,1日收盤時3個月期銅非官方結算價為每噸7385美元,較地震前一交易日上漲了3%。當天的倫敦股市上,哈薩克斯坦銅礦、墨西哥弗瑞斯尼、智利安托法加斯塔等銅概念股領漲大盤。
3月1日,上海期貨市場滬銅主力1006合約直接以漲停價開盤,近10分鐘后漲停板被打開,銅價旋即迅速下滑,但在60000元一線受到支撐,收盤漲幅4.36%。市場銅價波動與智利地震直接相關。與此同時,上海證券交易所,云南銅業、江西銅業、銅陵有色等均封于漲停。
不過,隨著地震信息的進一步披露,市場憂慮情緒開始平復,這輪行情迅速退燒。2日紐約市場3個月期銅價格回落至每磅3.396美元水平。而隨著國際市場銅價回落,國內期銅出現大跌,2日跌破每噸6萬元大關。與此相關,上海交易所前一交易日大漲的云南銅業、江西銅業等跌幅均超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