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初二記敘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可是,縱觀當下,教師的記敘文寫作教學普遍缺乏計劃,隨意性很大。教師往往是根據自己的經驗教學,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命題。寫作計劃模糊,教學內容缺乏梯度。自然,學生的訓練也不系統,初中3年學到的寫作技巧屈指可數,泛于表面。因此,建立序列化的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迫在眉睫。
如何建立序列化的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呢?
一、順應學生認知發展的規律
有效的教學是建立在學生的認知基礎之上,一切教學方法和手段都必須順應學生認知結構的發展規律,才能被學生所接受。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序列化的建設也是如此。初中生活潑好動,好奇心、求知欲強,同時理性思維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在這個階段,他們會廣泛接觸到各類知識,認識到更多的人,會更深刻地思考社會和人生。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學生的認知會發生一系列變化。
從形式邏輯思維看,初中一年級已開始占優勢。初中二三年級開始能理解抽象概念的本質屬性。就辯證思維發展來講,初一學生已經開始掌握該種思維的各種形式,但水平還不高。初三學生的辯證邏輯思維處于迅速發展的轉折期,但是辯證邏輯思維尚未處于優勢地位。從想象力來看,初一學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長,初二到初三是學生空間想象力發展的加速期或關鍵期,想象的創造性成分在不斷增加,想象的現實性在不斷發展,想象的內容比較符合現實,富有邏輯性。因此,一定要考慮到不同年級認知發展水平,設計出適合學生認知水平和興趣關注點的教學課例。
二、將寫作教學目標逐步分解
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對初中階段的作文寫作目標做出了比較全面的規定,提出了“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多角度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認識,表達力求有創意”、“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提高獨立寫作的能力”等8條目標。
但這只是一個整體的大目標,這些目標是針對學生“寫”的目標還是針對教師“教”的目標,沒有明確指出。同時,初中3年每一學年、每一學期的具體目標是什么,也沒有明確劃分出來,這些目標總體上混在一起,缺乏序列性。這使得教師不知道具體怎么進行教學,也不清楚每一學段學生應該達到什么樣的寫作水平,教師以其昏昏如何能使學生昭昭。因此,筆者提出要將寫作教學目標逐步分層,將新課標提出的8大點總目標中有關記敘文寫作的要求分解到初中各個年級、各個學期、各個月,甚至各個星期之中,這樣才能將記敘文寫作訓練得更為扎實有效。
下面,是筆者對初中3年每學年、每個學期教師做些什么,對學生訓練哪些記敘文知識技能點做出的一個規劃:初一上學期,了解記敘文基本特點與章法結構,能寫簡單的記敘文;初一下學期,掌握記敘文的敘述順序,能靈活運用人物和景物描寫的幾種方法。初二上學期,理解不同的抒情方式在記敘文中的作用,并能根據需要使用不同的抒情方式;初二下學期,學會在記敘文中運用議論的表達方式及主要的幾種記敘技巧,并能在寫作中加以靈活的運用。初三上學期,學會審題、立意和創新使用素材;初三下學期,學習記敘文的多種創新文體,并能加以靈活運用。
三、整合教材中的單元主題
教材中的課文都是出自名家之手,這樣的經典文章就是學生學習寫作最好的范文。初中階段在教材中有大量的記敘文出現,且里面的記敘文大多屬于寫人記事的,寫景狀物的,還有兩者相結合的。同時人教版的初中語文課本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主題單元式教學,每個單元的幾篇課文都是圍繞著同一個主題進行的。教師完全可以根據所學的單元主題,來相應地安排記敘文寫作教學。
如初一上冊第一單元的主題是人生,描述對人生的憧憬、體驗和思考,要求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想想人生的大問題。而其中所選擇的文章《在山的那邊》,描述童年的夢想和對夢想的追尋;《走一步,再走一步》寫由童年的脫險經歷而悟出的人生道路的困難;《短文兩篇》的《蟬》和《貝殼》則是由身邊的小事物引起的對于生命意義和存在的思考;經典篇目《紫藤蘿瀑布》則是自我的不如意與事物的生生不息的撞擊;《童趣》則記敘了一些童年趣事。教師進行記敘文寫作教學的時候,就可以利用這些課文讓學生了解記敘文的基本特點與章法結構,然后布置有關人生、成長類的話題讓學生進行記敘文的寫作訓練。
目前現狀是這樣的:初中三年的語文教學,幾乎很少有老師能有三年的發展計劃。教學周期是以學期為單位,六個學期簡單循環,每個學期除了課文不同外,所受知識與方法大同小異。最明顯的表現是初一考試直接與中招試題靠攏,如果不是還有些初二初三的文言文與字詞沒學,學生直接可以參加中招。這與寫作文常見毛病“蜻蜓點水”一樣面面俱到,卻又面面不到,缺乏全局觀,缺乏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計劃,此其一。更重要的是缺乏方法的指導,都知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但現在普遍采用的教學方法恰恰是“授之以魚”,老師直接給出結果。下面談談具體實施措施:
一、對初中三年語文教學進行整體計劃安排
按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與中招試卷命題范圍,初中語文教學可分為字詞積累、名篇背誦默寫、口語表達與語言運用、語文綜合性活動、名著閱讀、現代文閱讀、古詩文閱讀、作文等塊。除前五類和古詩文閱讀按課文教材安排進行外,初一應著重現代文閱讀中的記敘文閱讀及方法的訓練,涉及26大類知識點;初二上學期與下學期除深入初一學習的基礎,加強記敘文的學習理解外,分別學習掌握說明文5大類知識點與議論文6大類知識點;初三對現代文綜合深入復習。作文教學初一循序漸進通講作文一般方法,每周一個專題,學生習作以仿寫為主,兼顧片段練習;初二專攻文學作品的學習與練習,尤以散文與小小說為重,學生在學習背誦名篇名作的基礎上加以仿寫練習;初三則著重融入自己的生活與感悟,寫出既語言優美、結構清晰嚴謹,又意味深刻的記敘文。考試命題除初三緊扣中招標準以外,初一、初二不一定以中招試卷的模式考試。以本期內容為本,設計符合本期實際學習內容,又能真正檢驗本期學習效果的試題。比如初一現代文只考記敘文,本期未學記敘文知識點不考。雖中招文言文要求課內課外都要考察,但課內文言文的考察平均每學期僅兩篇。初一、初二時文言文考察完全可以只考課外,此文段課內沒學到的詞語可補充注釋。這樣可盡可能避免文言文教學中老師重結果,不重過程方法的弊端,也可將老師解放出來,大膽地引領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同時也能真正培養學生文言文的閱讀能力,為學生長期乃至高中學習打基礎。不至于將來讓高中老師來補我們初中的欠賬。
二、閱讀能力的形成需要過程
語文素養的形成與提升,是一個艱苦的厚積薄發的過程,這很讓想迅速提高的人感到無可奈何。如果有人能有什么方法迅速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那一定是像宋國那個拔苗助長的人,像喂豬大量使用添加劑的人。學生表面提高的背后是潛力的喪失。廣泛閱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必須,也是語文教師的必須。廣泛閱讀在初中階段,因時間關系又不允許,所以必須去粗存精,那么,必須要讀的書是什么?每個民族的文化都具有他獨特的特性,而文化又以語文為載體,說白了,語文的學習其實質就是學習本民族的文化。我們中華文化的根在儒家,它又以法、道等百家為枝葉。學生只有把根扎好,其他各家廣泛涉獵,才能真正擁有做人的深度與思想的深度。我認為小學與初中是扎根的過程,初中與高中是長枝葉的過程。初中階段剛好處于關鍵的中間階段,可惜的是目前小學沒有真正去扎根,這一點我們必須在初一、初二去完成,初三時讓他多少長出些枝葉。語文教材中的所有篇章,尤其是記敘文、議論文與古詩文。如果單憑語言華麗優美。能成名篇嗎?所有入選課文的名篇其實都有深邃的思想,而真正理解者少矣!是因為教師上課分析給學生聽的所謂理解只能來自教參,更因為老師也好,學生也好,沒有真正通過閱讀與思考扎下中華文化的根。這就是開學初為什么語文老師急著要教參的原因。
三、通用教材是大綱,引進校本課程指導實際教學
現行人教版的教材編訂,其實是每冊課本大致雷同。一本教材,不管哪一冊,都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教材的體例是造成語文教學缺乏目的與計劃的原因之一,所以要實現語文教學的計劃性,就必須將課本看做例子,而例子要為教學計劃與目的服務,為完成目的,課本中有些課文可以不用或以后學期再用,也應該大量援引課本以外的文章進課堂,編訂出適合本年級本學期適用的校本課程,讓語文教學走上有計劃發展的理想之路。
四、作文教學“授之于漁”,循序漸進
現在,所有語文老師都對作文教學感到迷茫,這主要還是因為作文教學受制因素太多。作文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廣泛的積累與思想認識的提高等。有了堅實基礎之后還需要老師有計劃的傳授方法,系統的指導,再加學生循序漸進的訓練,才能寫出有理想、有創新性的個性文章。“文以載道”,學習作文需要首先奠定學生的思想基礎,這需要學生有明確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作文還需要有語言去準確表達,這需要學生有廣泛的閱讀與大量的背誦做基礎。
關鍵詞:明確閱讀程序 提高閱讀效率
當今社會知識的激增,使我們的讀書面臨三個挑戰:一是閱讀時間有限;二是信息量大,接受能力有限;三是知識量大增,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學校結合高效閱讀探索著適合本校實際特點的教改之路。高效閱讀的宗旨就是通過指導學生進行高效閱讀幫助他們早獲知識,快獲知識,多獲知識,以開發智力,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強調學生的閱讀和朗讀,掌握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根據需要快速搜集所需信息,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新課程改革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而語文的學習主要靠閱讀來提升能力。閱讀時,教師有效的引導,會讓學生的學習效率飛速提升。
由于人的大腦在接受信息時具有選擇性,在處理信息時具有一定的程序性。高效閱讀對于學生的閱讀又有時間的限制,如果在閱讀之前先幫助學生明確閱讀程序,明確自己想要提煉的信息,有目的性、有選擇性地讀書,會大大加快閱讀速度,提高閱讀效率。
一般情況下,高效閱讀訓練所確定的閱讀程序內容如下:文章的標題,作者,文章出處,文章的基本內容,文章所涉及的重要事實,文章在寫作上的特點和有爭議之處,文中新思想及讀后的啟示。這是高效閱讀中具有普遍性的程序,在實際操作時,速讀程序還要因文體的不同而不同。
一、記敘文速讀
根據記敘文的一般特點,我們初步確定記敘文速讀的程序如下:文章的題目,文章的作者,文章的出處,把握文章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理清主要情節,簡析寫作特點,歸納中心思想。因為初二的學生對記敘文的文體知識已經相當了解,明確了閱讀程序,就相當于告訴學生在閱讀記敘文時應該提煉哪些重要信息,增強其閱讀緊迫感,提高其閱讀效率。
比如,在速讀《父親挑書》時,我設置了如下問題:前三項的問題設置同上,第四項則是本文文體,第五項是如何理解“做人不做浮漂草,要做水上捕魚人”,第六項是如何理解“我也像是借著這滿天的星星發出的光前行了”,第七項是理解“我都會讓它像春風跟隨種子一樣跟著我”,第八項是分析概括文中“父親”形象,第九項是文體知識選擇,第十項是本文的中心思想。這十道題均以選擇題的形式呈現,學生可以憑借記憶在短時間內迅速做完。經過了這樣的練習之后,學生普遍反映:自己知道讀記敘文時的重點了,而且讀書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并且強烈要求多進行這樣的訓練。鑒于這一點,接下來我們進行了說明文和議論文的閱讀程序訓練,希望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
二、說明文速讀
說明文是主要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給人以知識的一種文體。結合說明文的相關的知識點,說明文的速讀程序確定如下:文章的題目,文章的作者,文章的出處,被說明事物的特征,說明的順序,說明的方法,語言特點。
比如,在學習《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時,教師導入課文后,可以要求學生速讀課文,讀完后結合閱讀程序回答下列問題:前三項的問題設置同上,第四項則是本文文體,第五項是本文的寫作順序是什么,第六項是花兒這樣紅的原因是什么,第七項是文章第四段主要運用了什么樣的說明方法,第八項是本文的說明內容是什么,第九項是請借助文章的具體事例分析文章語言。這種對課文整體閱讀的檢測能讓學生發現閱讀的重點和自己說明文閱讀的薄弱環節。這種程序速讀能培養學生的提煉信息能力,而提煉信息能力是創造力的基礎。明確學生閱讀程序,培養學生提煉信息的意識,有助于學生今后更快速、更輕易且更有意義的閱讀,使之閱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為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提升知識的積累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議論文速讀
議論文是論事說理的文章,論點、論據、論證是它的基本結構形式。結合議論文的三要素,議論文的速讀程序可確定如下:文章的題目,文章的作者,文章的出處,文章的中心論點,文章的重要論據(事實論據與理論論據),文章的論證結構,文章的論證方法。
在速讀《不動筆墨不讀書》時,我的問題是這樣設置的:前三項的問題設置同上,第四項則是本文文體,第五項是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第六項是本文是從哪三方面論證中心論點的,第七項是請列舉文章的事實論據,第八項是請找出文章的理論論據,第九項是請寫寫文章的論證思路,第十項是文章第四段用了哪些論證方法。十道題的設置已基本囊括了議論文的所有題型,學生經過反復的練習,頭腦中形成了固定的閱讀模式,就會提高閱讀效率。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之后,我們又對學生速讀情況進行了檢測,檢測結果表明:明確閱讀程序,學生有了提取信息的意識,可以大大提高閱讀理解率。90%的學生能答對9道題。在接下來的閱讀訓練中,我還將繼續強化閱讀程序,促使學生的讀書速度和理解率質的飛躍。另外,學生頭腦中有了固定的閱讀程序,明確了記敘文固有的知識點,還可以有效地指導記敘文的寫作。
關鍵詞:郵儲銀行二類支行改革;問題;治理對策
自中國郵儲銀行成立后,各級分支機構逐漸開始運營,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已經逐漸形成一個運營與管理模式,但是隨著郵政金融改革的推進,郵儲銀行在管理體制與風險管理措施等方面均發生了改變,而其改變必然是向更為科學與有效的方向改善,對郵儲銀行的穩固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郵儲銀行二類支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成立具有獨立性的郵儲銀行企業,優化企業內部資源,對組織結構予以重新調整,應對現代市場的變化,提升郵儲銀行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進而提升郵儲銀行的經濟收益。作為以郵政為主導改革的續存機構,在像商業銀行轉變的過程中,勢必會存在著一定的復雜性與漸進性,也正是基于在改革期間不斷的顯示出諸多不利于未來發展的問題,需要改善。
一、郵儲銀行二類支行改革的問題分析
(一)業務管理存在不足
由于改革后各個部門的管理工作職能與權限還未予以明確的指出,在郵儲銀行二類支行改革后,開展以往工作的過程中,在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中關于內部控制方面,由于完成改革的時間較短,內部控制中的審計工作開展嚴重缺乏有效性,按照銀監會的相關規定,完成改制后,郵儲銀行應具有較強和完善的管理體制,但是實際上,內部控制對自身機構進行管理時,在執行標準上存在不統一的現象,這樣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降低了內部控制的執行力度,失去了內部控制的意義。另外,在對郵儲銀行經營中風險管理方面,對開展商業貸款和理財產品方面中,關于潛在的經營風險管理中存在不足。例如,風險評估的工作缺乏科學性、對貸款單位實際經營狀況和償還能力的預測不準確。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執行標準存在不統一的現象,由于機構間機制對風險控制存在這種不統一和業務存在交叉的現象,導致在開展各項業務的過程中,工作效率較低[1]。
(二)管理機構權責不清
管理機構權責不清所指的是各機構的重組存在著業務或模式的重疊區域,所管理的范疇沒有明確規定,其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在改革后郵儲銀行的儲匯網點被分為郵儲銀行自營網點與郵政網點。雖然在相關規定與條款進行了明確的規定,且確定了與網絡合作關系,但是費仍有郵政企業代為收取,從事金融工作的風險并沒有得到改善。2、一類與二類支行的規劃存在著管理職責灰色地帶,不能夠有效的實現郵銀雙贏的效果。部分郵政人員與郵儲銀行工作人員同屬于一個行,但是實際歸屬存在著不一致,業務方向不容易統一規劃。
(三)風險管理水平不足
就現階段而言,除省市兩級以下的分支機構并沒有建立獨立的風險管理機構,而對分支機構進行審計存在一定的風險管理職責過多,存在著對基層管理不能夠及時落實的問題。傳統的郵儲銀行內部各基層分支機構存在著人員數量不足或執行水平不足等問題,雖然改革中有明確規定對此作出調整,但在現階段并沒有對此予以落實。在相關制度的建立與執行方面雖然得到了初步成效,但是郵儲銀行的基層網點就風險管理方面的意識與管理力度顯然不足,與商業銀行對比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不能夠緊隨業務開展的步伐。風險管理是確保郵儲銀行有效運行的必要措施,是指導業務開展方向與企業發展規劃的重要機制,此方面存在缺失,將可能在郵儲銀行內部存在潛在經濟威脅,因此需要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對此予以控制[2]。
(四)監管制度不完善
郵儲銀行在正式確立后,分支機構與營業機構逐漸延伸,現階段鄉鎮與農村普遍設有經營網點。由于郵儲銀行的各分支機構眾多,金融機構較為密集,但相關的機制卻沒有對此做出合理的實施方案。因此,就風險監管而言存在一些不足。銀行監管部門針對較為密集的各支行除引入必要的監管技術之外,采取人盯人的管理措施也是必要的。但就現階段郵儲銀行二類支行的監管來看,銀行監管部門在縣級或以下級別的編制機構尚沒有設定,而作為銀監分局派出機構的縣級監管辦事機構,也存在著人員不足、經濟支持不足等問題,不能夠確切的落實監管措施。
二、推進郵儲銀行二類支行改革措施分析
(一)調整股權結構
應對管理機構分割不清的問題,首先需要做到的是建立郵儲銀行金融控股集團企業,通過對股權結構的調整,階段性改善現代郵儲銀行公司治理水平不足的問題。明確郵儲銀行董事會、高級管理層職責權限與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黨委會的職責與權限,郵儲銀行方面的相關人力資源、資金資源等管理由郵儲銀行本身決定,享有獨立決策權。同時引進戰略投資者,優化股權機構,實現多樣化股權結構,提升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二)強化對營業機構的管理
銀行監管機構需要根據郵儲銀行改革的建議,按其相關管理原則對營業機構實施有效的監管,且輔助其推行改革。其具體做法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1、對改革前營業機構所獲取的金融牌照重新驗收,對從業人員是否通過相關程序獲取從業資格進行審核。2、對營業機構的分離方案進行預設,充分落實分離時限,明確郵儲隱含委托給機構的全責。3、設置營業機構轉為郵儲銀行分支機構評估驗收措施,將機構的人員管理、資產管理、業務管理統一轉至郵儲銀行進行管理[3]。
(三)強化對二類支行的監管
在改革期間充分的與財政部門、人民銀行等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對郵儲銀行二類支行的監管反向予以落實,一同制定管理制度。在郵儲銀行內部開設董事會,要求相關人員一同參與,對郵政企業抽走郵儲銀行分支機構業務資金的危害以及人員規劃與組織結構重組等方面的問題予以協商,對所存在的風險予以評估,并制定相關政策。
(四)建立小銀行金融機構集中管理體系
結合勞動密集型涉農金融機構的實際情況,建立小銀行集中管理機制,銀監會方面建立小銀行或農村金融監管組,歸屬獨立職責,對郵儲銀行在內的內控管理水平相對不足的銀行屬性金融機構予以監管。強化各級分支機構的執行力與管理水平,尤其是針對基層分支機構,需要輔助其強化落實相關改革要求與管理需要。對農村金融集中管理措施予以明確,并指導相關涉農銀行金融機構在評信與信用環境等方面予以調整,優化業務范疇,提升整體經營效益。
三、結論
隨著郵儲銀行的不斷發展,郵儲銀行已經于9月28日在香港正式掛牌上市,其上市之后必定會帶動郵儲銀行的效益提升,同時對郵儲銀行內控管理水平的要求會更加嚴格。綜合上文所述,郵儲銀行二類支行改革過程中呈現出諸多的問題,其中包括管理機構權責不清、風險管理水平不足、監管機制不完善等問題的改革就更為迫切。針對此需要在改革中做出的調整措施為,調整企業內部結構、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管、加強風險管理力度以及引入先進的管理體系等,對當下郵儲銀行所面臨的困境予以調整。
參考文獻:
[1]劉姝姝.基層郵儲銀行改革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重慶與世界(學術版),2014,02(01):15-17.
書面表達在中考、高考中都占有相當大的比重,而許多學生在此方面丟分甚多,以致影響最后總分,因此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勢在必行。在考試中最常見的形式是要求學生根據所給信息(information)和思想(idea)來作文,亦稱為"情景作文"或"提示作文",而學生對于語言要素綜合應用的能力較弱,寫出的東西往往是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的"中文式英語"。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就必須經常提醒學生注意這一問題,有意識地讓學生逐步接受英語表達的思維方式,久而久之學生才能寫出比較地道的英語,少犯甚至不犯Chinese English 的錯誤。故書面表達訓練從初二下學期就應開始,并逐步強化提高,最終達到應考要求。在此就自己日常教學中的經驗淺談如何提高中學生英語寫作能力,最終達到"All roads lead to Rome "的目的。
一、 掌握寫作技能,知道該怎樣動手。
寫作和其他筆頭練習,如造句、填空、改錯等有根本的區別。寫作要求表達清楚而完整的思想,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用英語表達思想的能力,寫作涉及的問題很多,除了語言各方面的問題外,還有思想內容和所用材料、組織條理、書寫格式等,都需要仔細考慮,認真對待。
1、 掌握各種體裁文章格式
(1) 記敘文(Narration)
這是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種文體。寫作中應遵循以下幾點。〈1〉交待要素,即人、時、地、事。〈2〉按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敘述完整、具體。〈3〉要重點突出,目的明確。記敘文所記的都是過去發生的事,原則上通常用過去時態寫。
(2) 說明文(Exposition)、描寫文(Description)
這是英文常見的兩種文體,以解說和描述為主要表達方式。
(3) 日記 (Diary)
這是把自己當天生活中經歷的有意義的事以及見聞或感受記錄下來的書面形式。文體自由,通常用第一人稱寫。
格式如下:
a. Oct 26 , 1999 Wednesday Fine
It is two months since I began this diary…….
b. Friday May 1st Cloudy
Today is May Day ……
(注意:常用以表示天氣的詞有Fine, Cloudy, Rainy, Windy, Snow等)
(4)書信(letters)
一般分為私人信函(Personal letters)和正式信函(Business letters)。英文書信從信封到正文,其格式與漢語有許多不同。書信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
a. 信頭(Heading)
寄信人地址和寫信日期,寫在信封右上角,地址由小到大。
例:NO. 19 Middle School
320 DenShan Road
NanChang, JiangXi
China, 330006
August 28 2000
b. 信內地址(Inside address)
收信人姓名、地址在左上方,位置比信頭低一至二行。私人信件一般不寫信內地址。
c. 稱呼(Greeting/Salution)
d. 正文(Body)
e. 結束語(Ending)
f. 簽名(Signature)
(5)通知和便條(Notice , Note)
一般至少有口頭通知、書面通知兩種形式,至少包括3項內容:1、時間,2、地點,3、活動內容。
便條一般有留言條,請假條。特點是:格式簡單,開門見山,三言兩語。
例如:
a. Attention, please. I have something to tell you……
b. No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