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鵪鶉的營養價值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蛋殼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到了胃里有胃酸溶解。
鵪鶉蛋殼是可以食用的,是沒有影響的, 可以補充鈣劑的。
鵪鶉蛋是鵪鶉的卵,營養豐富,味道好,藥用價值高。鵪鶉蛋雖然體積小,但它的營養價值與雞蛋一樣高,是天然補品,在營養上有獨特之處,故有”卵中佳品“之稱。
鵪鶉蛋對有貧血、月經不調的女性,其調補、養顏、美膚功用顯著,這是因為鵪鶉蛋含蛋白質、腦磷脂、卵磷脂、賴氨酸、胱氨酸、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b1、維生素d、鐵、磷、鈣等營養物質。
(來源:文章屋網 )
雞蛋,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普通平凡,但也最重要的食物之一。它的蛋白質最為優質,是世上蛋白質最接近母乳的食物,它的營養尤其全面,除了維生素c和鐵,它都完全涵蓋。雞蛋不但能為身體補充不可或缺的營養,更具有益智補腦、健體抗衰等多項保健功能。人們在吃雞蛋的時候,不光是享受美味,更多的還是對健康的追求。
超市的?老鄉的?哪個才是柴雞蛋
雖然營養學家們一直在說柴雞蛋和普通雞場蛋的營養大同小異,但是人們還是固執地喜歡柴雞蛋。為了迎合人們的需求,超市中也出現了各種品牌的盒裝“柴雞蛋”。不過,標明是“柴雞蛋”的就真正是柴雞蛋嗎?據知情人員介紹,現在養雞的農戶少了,根本收購不上來那么多的柴雞蛋,更何況全是大小均勻的蛋。一些農民養殖戶大量養雞下蛋,雖然養的是柴雞,但也是圈養,吃的也是合成飼料,和真正意義上的柴雞蛋已經不是一回事情了。
既然集中飼養產出的柴雞蛋不夠地道,農戶家的又怎樣呢?其實農戶家的雞蛋也有同樣的問題。第一,農戶家是否有足夠大的地方來散養這么多雞?如果只是少數養幾只,那要攢到一筐拿出來賣,需要攢多久?是否還新鮮?甚至,某些以販賣雞蛋為業的人會不會去買養雞場里比較小的雞蛋,再按照柴雞蛋來賣呢?如果消費者沒有看到雞蛋是怎樣生產出來的,這些可能性都不能排除。
生雞蛋最有營養?柴雞蛋可以生吃嗎?
有人說,雞蛋在加熱過程中,會影響營養價值。而且,據說生雞蛋能去火,夏天吃最適合。這些說法有道理嗎?
實驗表明,雞蛋烹調中的維生素損失并不高,在煮食、蒸食、嫩煎、輕炒時,損失率僅有10%左右,只有過度煎炸才會引起明顯損失。其次,雞蛋中的0mega,3脂肪酸可以耐受100℃左右的短時間加熱,而令雞蛋黃凝固只需要不到80℃而已,除非高溫炒食和煎炸時才會使其損失。吃雞蛋最好的狀態,就是蛋清已經凝固,而蛋黃處于半凝固或流動的狀態。這樣既可以保證消化吸收率,又可以避免營養素損失。
雞蛋生吃有什么問題呢?首先,當然是安全問題。生雞蛋很可能受到沙門氏菌感染,若不經過徹底消毒,則有感染病毒的危險。而柴雞到處活動,其生存環境并沒有經過任何消毒,生蛋的地方比雞場的籠子更不干凈,蛋殼往往是很臟的,污染各種細菌的機會更多。所以,柴雞蛋盡管美味,卻更不能夠生吃。其次,蛋清中有卵抑制劑等蛋白酶抑制成分的存在,生吃的時候,蛋清中的蛋白質消化率不足50%。最后,雞蛋生吃時,因為蛋清中含有大量生物素結合蛋白,會嚴重妨礙生物素的吸收利用,長期食用,會出現指甲發脆、頭發脫落、皮膚出疹或損害等癥狀。
如果不在意營養素吸收,又很喜歡生雞蛋的味道和口感,那么偶爾生吃一個無妨,只是一定要對蛋殼充分洗凈、消毒,保證食用時的安全性。
烏雞蛋和鵪鶉蛋的營養價值比雞蛋高,是真的嗎?
從營養成分來看,烏雞蛋的蛋白質含量和脂肪含量略低于普通雞蛋,維生素B1和維生素A比雞蛋略低,維生素B2、維生素E和膽固醇含量則略高于普通雞蛋。總體而言,兩者營養價值差異不大,很難籠統地說哪種蛋的營養價值更高。
鵪鶉熱量中等。鵪鶉的脂肪和膽固醇含量都極低,據統計每100克鵪鶉肉中,所含蛋白質為22克、脂肪5克、膽固醇70毫克,能提供高達561千焦左右的熱量,十分適合食用。
鵪鶉的營養成分:
每100克鵪鶉肉中含熱量460千焦,蛋白質20.2克,脂肪3.1克,糖類0.2克、維生素A40微克,維生素B10.04毫克,維生素B20.12毫克,煙酸6.3毫克,維生素E0.44毫克,鉀204毫克,鈉48.4毫克,鈣48毫克,鐵2.3毫克,鋅1.19毫克,磷179毫克,硒11.67微克。
每100克鵪鶉肉中含蛋白質和熱能比雞肉高3.2%-9%,其味鮮美,且易消化吸收。適用于孕婦、產婦、老年體弱者食用,肥胖癥、高血壓病患者也可選食。鵪鶉肉營養價值較雞肉高,有“動物人參”之稱。
(來源:文章屋網 )
1、煮鵪鶉蛋之前先用冷水泡一會,煮的時候就不會開裂,一般水開后3-4分鐘就可以了。起鍋后馬上把蛋撈到冷水里再泡一會,防止余熱把蛋變老,且很容易去皮。
2、將煮熟的鵪鶉蛋用一個盆加入冷水先浸一會兒讓鵪鶉蛋冷卻,再將鵪鶉蛋一個個敲破殼,再輕輕破開一點蛋殼,將白色物體撕掉即可。
3、鵪鶉蛋外殼大多為灰白色,雜有紅褐色和紫褐色的斑紋,鵪鶉蛋的重量為10g左右,比鴿蛋還小,但營養價值比雞蛋高3倍。優質的鵪鶉蛋色澤鮮艷,殼硬,蛋黃呈深黃色,蛋白粘稠。
(來源:文章屋網 )
鵪鶉,簡稱“鶉”,是一種候鳥,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禿尾巴雞”。近幾十年來,鵪鶉已被馴化成家禽,成為“禽中新秀”。這種鳥體形似雞雛,頭小尾禿,全身羽毛灰褐色,形貌猥瑣。成語“鶉衣百結”,形容人的衣服破爛不堪,補丁很多,連下擺都沒有,就是由此而來。
我國食用鵪鶉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古時曾用鵪鶉作為宮廷食品。據《禮記?曲記》中記載,早在春秋時期,鵪鶉已“為上大夫之禮”。宋朝清河王向高宗進御筵,其中就有用鵪鶉制作的多種佳肴,如炙鵪子脯,鵪子羹等。
就營養價值來說,鵪鶉的肉和蛋都勝過雞。據分析測定,每100克鵪鶉肉含蛋白質24.3克,比等量的雞肉高4.6克;鵪鶉蛋含蛋白質13.5克,比等量的雞蛋多1.7克。此外,肉和蛋富含維生素A、B族、C、D、E、K,比雞肉、雞蛋中各種相應維生素的含量高1―3倍。值得一提的是,鵪鶉肉、蛋富含卵磷脂,是高級神經活動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而且血清膽固醇含量較低。因此,鵪鶉肉、蛋極適合于嬰幼兒、孕產婦和年老體弱的人食用,可起到補血、養神、和胃、健腦、降脂、降壓、益肺的作用。
就醫療價值來說,鵪鶉的肉、蛋、血都可入藥治病。《本草綱目》中記載,鵪鶉肉性味甘平,有“補五臟,益中續氣,實筋骨,耐寒暑,消積熱,清結熱”的功效。故其肉除作食品用來煮 、烤、鹵、炸、燉和做湯外,還可與中藥共煮,對瀉痢、疳積、濕痹、肺結核、神經衰弱等均有一定療效。此外,鵪鶉蛋有補氣血、安神志的功效,是滋補珍品。日本《養鶉》一書 中把鵪鶉與人參、蝮蛇并論為佳品,且對肺病、胃病、肋膜炎、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哮喘、貧血、支氣管炎、代謝功能障礙等均有一定療效。
民間常用的食療方有:
肺結核:鵪鶉蛋1個打入杯中,白芨適量研末,共攪勻,每日早晨用開水沖服,連續服。
慢性胃炎鵪鶉蛋1個打入煮沸的牛奶中,每日早晨服1次,連續服。
消化不良鵪鶉肉100克,黨參15克,淮山藥30克,共入鍋煮熟食用。
腰膝酸痛鵪鶉肉100克,杜仲9克,共入鍋煮熟,去藥渣,食肉喝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