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眾里尋她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在編輯部討論2001年選題計劃的時候,大家想到了開辦一個新欄目,叫做“本月最佳父母”。緊接著,大家又陷入了究竟什么樣的父母能稱得上是“最佳父母”的怪圈:是像評選國家級、省級、市級勞動模范那樣來評選“最佳父母”嗎?是要找那種本人事業有成,家里外頭完美無缺,孩子年年三好生,最后被保送進重點大學的家長嗎?
作為一本普普通通的雜志,我們無力,也無意去搞這種層層選拔的工作;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家長,我們也不必這樣去苛責自己。因為想來想去,我們所能做的實在太有限。
首先,我們本身的背景、經歷、境遇有一半并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其次,我們的孩子不可能把我們這一輩甚至上幾輩人的基因全部“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地繼承下來。最重要的是,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他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
前些日子,我因為有別的事而沒能參加每年一度的老同學聚會。后來,據同學給我打的電話和發的電子郵件傳來的信息,我了解到:這次聚會的主題之一和以往一樣,就是孩子。只是這次聚會加上了一個注腳:咱的孩子是永遠的心痛。這些孩子里,有的已經上了清華大學,有的上了醫學院,還發誓以后當了大夫絕不收紅包。還有的因為考試之前的意外傷害,本該上市重點而上了區重點。更有一個孩子小時候曾患有嚴重的心臟病,經過治療,正在健康成長……我暗自琢磨,他們都夠當“最佳父母”的資格了,可他們卻異口同聲地撇嘴:“誰的孩子誰知道……”
這話一下子觸動了我的神經。可不是嗎?最近的一件事至今“讓我歡喜讓我憂”。
去年家里換了一臺電腦,總算是可以上網了。開始,自小偏愛文科的兒子對它似乎興趣不大。除了周末玩玩游戲,對其他一概不關心。幾個月前的一個周末,兒子從學校回來時犯起愁來:學校要組織辯論會,讓他當主持人??伤葲]有完整地看過電視里的辯論會轉播,更沒有當過主持人。怎么辦?我們首先想到去書店找找有關書籍,但天色已晚,趕到那兒,人家也下班了。我突然想到了上網。到網上書店找好書,明天一早就去買不就行了嗎。可網上的幾個書店實在令人失望:數量、品種都少得可憐。無奈之中,兒子干脆在搜索欄里鍵入“辯論”兩個字。一大堆關于辯論的內容出現在屏幕上:有講辯論原理的,有講辯論規則的,還有講辯論實例、辯論技巧的……簡直令人目不暇接。經過認真選擇,兒子下載了幾篇文章,胸有成竹地帶回學校去了。
第二個周末,兒子興奮地告訴我們,他認真研究了那幾十頁內容,照貓畫虎地制定了辯論規則,甚至還幫助正方“挑起戰火”,把辯論弄得“火藥味”十足,又主持得恰到好處。最后,他得了最佳主持人獎。
跟同事們聊起這件事,他們一致贊嘆,就沖這件事,你就夠“最佳父母”了。可就在我得意之時,同樣是圍繞上網,我和兒子又開始發生矛盾:放暑假時,兒子有時一上網就是兩三個小時。除了在網上買了一本賈平凹的《懷念狼》,一本杰克?倫敦的《熱愛生活》和幾張光盤外,其他就沒什么“正事”了,一會兒到處閑逛,一會兒跟人聊聊天,一會兒給同學發一封在我看來“沒什么意思”的電子郵件。
我開始醞氣,一方面為他不復習功課―明年他還得考大學呢!一方面心疼電話費,更怕他溜進不良網站……
前些天,見到著名作家畢淑敏。說起她在一次學術討論會上關于“人的自我實現”的一番發言,她說,人的自我實現是一個過程。首先作為一個女性,我熱愛自
己的性別;第二,作為一位母親,我不僅把一個生命孕育撫養大,同時我還成功地完成了與這個生命的分離,使他成為一個獨立的、完整的、對社會有用的人;第三,我在當了十幾年軍醫。在那片人跡罕見的青藏高原上,我充分體驗了一種人與自然的交融以及對自然與生命的敬重;第四,我一直喜歡寫作,因此,在當了十幾年醫生以后,我開始從事專業寫作?,F在,我又在寫作的同時,讀心理學的碩士學位……
大多時候,我們會自覺不自覺地按照社會的主流標準去評價一個人,一個父母,但是對一個豐富多彩的生命個體來說,這個標準就顯得太蒼白了。
關鍵詞:核心素養;素質教育;教學品質
文章編號:1008-0546(2016)12-0002-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2.001
一、問題提出
全面深化課程改革把核心素養作為素質教育再出發的起點,究竟什么是核心素養?鐘啟泉教授認為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借助學校教育所形成的解決問題的素養與能力[1]。王紅、吳穎民認為核心素養指的就是那些一經習得便與個體生活、生命不可剝離的,并且具有較高的穩定性、有可能伴隨一生的素養[2]。從中我們可以發現,之所以稱其為“核心素養”,就在于這些素養不是一般性的,而是最必要、最關鍵、居于核心地位的素養,是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是所有學生應具有的共同素養。
核心素養并非與生俱來,而需要通過各教育階段對其進行長期的培養,國家課程將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而學科課堂將成為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所以,在核心素養背景下,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應深刻懂得:只有努力追求課堂教學品質,才能真正實現從“知識本位”走向“素養為重”,才能真正讓知識活起來、學生動起來、軟件硬起來、硬件軟起來。
二、追求怎樣的化學課堂教學品質
1. 思想上有高度、有厚度
課堂教學展示的是一種專業精神,是以教師的學科能力來推動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而學科思想方法是學科知識的靈魂,化學學科思想可分為社會化學思想和化學思想方法兩方面。前者主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觀點:化學史是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要正確看待化學學科對人類生存的雙刃劍角色,化學是各類自然科學發展必需的科學基礎,綠色化學是化學學科的STS思想,也是化學學科發展的必由之路;后者是在化學概念認知過程、知識規律總結與方法應用的基礎上形成的,主要包括結構與性質、宏觀與微觀、量變與質變、定性與定量、變化與平衡等思想方法。
高品質的化學課堂要求化學教師加強對自身日常教學過程的反思,對教學規律的凝練以及對教學效果的推動,不斷追求思想上的高度和厚度,逐漸形成和發展自己的教學思想,最終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一方面我們可以嘗試在教學中通過各種生活素材、情景設計、化學史料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各種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科學精神,形成理科嚴謹的思維習慣和創新意識;另一方面應當做好社會民眾科學素養的提高、科學精神養成的宣傳員、倡導者和塑造者,讓學生了解化學與人類社會發展的關系、樹立環境保護意識、人類生存危機意識和科學生活習慣意識,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促使學生形成化學學科思想及化學思想方法。
2. 目標上有維度、有梯度
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立足于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的需要,著眼于提高21世紀公民的科學素養,構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融合的高中化學課程目標體系[3]。落實到課堂教學目標設計則可以分解為三個維度:授之魚(知識與技能,是給學生一杯水,屬于第一境界――知識奠基);授之漁(過程與方法,是領著學生去找水,屬于第二境界――需求導向);悟漁識(價值觀與思想,擁有尋找水資源的見識,屬于第三境界――價值創新)。同時,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需要有適當的梯度,我們可以通過具有邏輯性的、有梯度的問題引領目標的實現方式并滿足不同學生的內在需要。
如在《化學1》“氯氣的性質”教學中,我們可以設計如下有梯度的問題:
(1)觀察一瓶純凈的氯氣,你能描述出氯氣的物理性質嗎?
(2)結合已有知識和經驗,你能預測氯氣的哪些化學性質?請說出猜想的理由。
(3)請你設計實驗方案來證實你的預測。
(4)氯氣的以上性質與其存在和用途有什么關系?
學生通過觀察、回憶、猜想、驗證、思考,認識氯氣的性質(這是雙基,是“魚”),形成實驗方案的設計能力(這是過程與方法,是“漁”),初步體驗性質決定用途和存在(這是價值觀,是“漁識”),在目標設計上既為不同學生搭建了一定思維梯度的探究平臺,又充分體現了“三維目標的和諧整合”。
3. 內容上有深度、有寬度
知識的深度和寬度是相對的,深度主要是基于知識點而言的,對于中學生而言,要達到的深度是課程標準的要求,對每個學生來說都是一樣的,有深度的課堂是有內涵的,是能夠激發學生認真思考的,課堂上要有思維的碰撞; 而教師對課程內容拓展的寬度是一種再創造,不同的創造,不同的寬度,效果是不一樣的,在一定條件下相當于是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開發,而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可以促進和推動學生智力的發展,能力的提高。所以化學核心素養的培育,既應該包括學生的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等智力因素的挖掘,也應該包括學生的探究創新與合作交流、表達評價等非智力因素的開發。作為化學教師,我們只有平衡好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寬度,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因素,達成高品質的課堂教學。
如在《化學2》“化學能與電能”教學中,我們可以設計“鋅―銅―硫酸”在不同條件下的演示實驗對比,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原電池是能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緊接著通過Flas演示原電池內外電路中帶電微粒的定向移動,從微觀的角度幫助學生分析電流產生的本質原因,并通過電極方程式的書寫讓學生從現象到本質在深度上進行原電池工作原理的探究。隨后通過以下一組實驗現象(圖1)的對比與分析,學生進行原電池構成條件的理論探究,同時對電極方程式的書寫加以訓練,對不滿足條件的裝置如何改進展開討論,通過學生的思維碰撞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原電池裝置的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
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結合日常生活給出分組實驗條件,請學生根據之前所學知識設計音樂賀卡電池、水果電池等,由學生親自動手合作探究,進行創新運用,并請學生展示成果,其他學生對成果進行評價。通過這一學以致用環節在教學寬度上提升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與創新意識,利于核心素養的發展。
4. 形式上有向度、有限度
莎士比亞說:“簡潔是智慧的靈魂。”課堂教學也就應該刪繁就簡,凸顯平實、充實的品格,彰顯簡約之美。也就是說在化學教學中,我們應該優化教學設計,追尋形式上有向度而內蘊上有限度的化學課堂,教學環節盡量做到自然易懂,完整清晰、層次分明;教學結構科學嚴謹、主線鮮明、板塊突出,可以遵循“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向度邏輯順序進行探究創新,但同時在探究內容上注意不超越限度。如在《化學2》“化學反應速率”教學中,我們可以按照以下問題模塊進行探究:模塊一,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模塊二,從定性的角度比較化學反應速率;模塊三,從定量的角度比較化學反應速率;模塊四,設計實驗進行探究;模塊五,從微觀的角度解釋探究結果;模塊六,對實驗探究進行評價與反思。[4]學生經歷了實驗方案設計和實驗探究,從實驗數據出發,建立數學圖像和模型,在模型認知的基礎上進而形成一個由宏觀到微觀、由簡單到復雜、由定性到定量的完整認知過程,不僅優化了教學設計過程,更全方位提升了學生的科學探究素養。
5. 過程上有效度、有信度
要增加化學課堂教學過程的效度和信度,關鍵要做到:通過探究落實知識的生成,通過質疑啟發學生的思維。如在《化學1》“氯氣的檢驗”分組實驗中,理論上氯氣能使濕潤的淀粉-KI試紙變藍, 其原理是Cl2 + 2I- [=] 2Cl- + I2,I2遇淀粉顯藍色。但實際操作中學生發現了試紙先變藍色后褪色的現象,便會感覺到很是疑惑,此時老師如果避而不談便會使所學知識大打折扣,嚴重削弱課堂的效度和信度,所以我們應該順勢引導學生進行原因推測,在推測的過程中學生產生了不同意見。意見一:可能是因為過量氯水的漂白性致使褪色;意見二:可能是因為過量氯水將碘單質氧化致使褪色。結合學生的這兩種意見,教師可以積極啟發學生的思維,鼓勵大家通過設計新的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推測。結果學生設計了如下兩組對比實驗。實驗一:向一褪色的試紙上再滴加碘水,觀察現象;實驗二:向另一褪色的試紙上滴加淀粉溶液,觀察現象。通過這樣的質疑、猜想并巧妙運用生成性資源進行實驗探究,學生順利證明了意見二的正確性。以上過程通過證據推理和實驗探究既加深了學生對氯氣檢驗的理解,提升了課堂的效度和信度,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創新意識等科學素養的提高。
6. 情感上有溫度、有熱度
當學生離開學校時,他們如果帶著“渴求知識的火花”“濃厚的學習興趣”“質疑的學習精神”,他們隨時“愿學”“會學”“滿腦子問號”,那就是最好的學習素養,而情感則是學習素養的重要因素。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應積極主動地為學生搭建起交流、溝通、合作、探索、分享、展示、評價的平臺,營造平等、和諧、尊重、包容的教學氛圍。組織各種形式的“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等形式來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真正從做中學,讓學生能產生自己的觀點,并主動表達自我立場和結論,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溝通交流能力。同時在活動過程中教師還應適時發揮評價的魅力,巧妙地運用評價,通過有溫度、激勵性的語言,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其學習興趣,誘發其學習動機,進而達成學習目標,并能認識自我、悅納自我,保持長久的化學學習動機素養。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理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焙诵乃仞B教育模式取代知識傳授體系,這將是素質教育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意義深遠。我們每一位化學老師都應承載著一份沉甸甸的對教育的使命和責任,在心里種下核心素養的“種子”,主動做一名努力提高化學課堂教學品質的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眾里尋他“十二度”,讓核心素養在我們的化學課堂教學中落地生根!
參考文獻
[1] 鐘啟泉.核心素養的“核心”在哪里――核心素養研究的構圖[N].中國教育報,2015-4-1(7)
[2] 王紅,吳穎民.教育不能承受之重:追求知識的加速跑[J].人民教育,2015(7):21
煲湯5大“百搭”食材
一、沙參、玉竹
在廣式靚湯中,這兩種食材常被放在一起,使它們的功效相得益彰,也將湯品的滋補作用發揮到極致。
沙參:外表筆直淡黃色,表面有點狀輕微突起。
主要功效:養陰潤肺、益胃生津、解熱鎮痛、祛痰止咳。
玉竹:淡黃色片狀、表面卷曲半透明。
主要功效:養陰潤燥、生津止渴、與沙參有異曲同工之妙。
最有名的廣式靚湯“清補涼”中就含有這兩種重要食材。
經典靚湯:
清補冬瓜湯
冬瓜500g、排骨500g、芡實10g、玉竹10g、沙參10g、薏米15g、淮山15g、百合5g、枸杞5g、鹽5g
1. 將排骨剁成4cm長的小段。冬瓜洗凈,挖出內籽,切成同排骨一般大小的塊。
2. 鍋中放入適量溫水,將排骨小段放入,燒沸后燉煮約5分鐘,撈出后去除血水,用溫水沖洗干凈待用。
3. 將沙參和各種藥材一起放入砂煲中,加入2L水,大火燒沸后轉小火慢慢煲煮1小時。
4. 將冬瓜塊放入繼續煲煮20分鐘,調入鹽,即可。
功效:去濕開胃、除痰健肺、溫和清涼,是夏秋季節的合時湯水。
二、霸王花
霸王花在我國主要產自于廣東、廣西一帶,干燥的霸王花呈不規則的長條束狀,長約15~17 cm。霸王花氣微弱,味稍甜;以朵大、色鮮明、味香甜者為佳。
霸王花是煲湯中的重要食材,適用的范圍比較廣,有強身健體清補養生的功效。
霸王花性味甘、涼,入肺,具有清熱痰、除積熱、止氣痛、理痰火的功效。因此,霸王花煲湯具有清心潤肺、清暑解熱、除痰止咳的作用。而且,霸王花制湯后,其味清香、湯甜滑,實為熱愛煲湯的廣東人所摯愛,是極佳的清補湯料。
三、菜干菜干也是廣式靚湯中重要的食材之一,也屬于“百搭”食材,一般多用大白菜葉一片一片曬干制成,菜干外表菜葉部分呈墨綠色,菜根微發黃,菜葉整齊。市面上賣的菜干一小捆可以食用兩次。
霸王花豬肚湯
霸王花40g、豬肚1個、南北杏仁2
湯匙、陳皮8g、蜜棗4粒、鹽少許
1. 霸王花、陳皮分別用水浸軟后,沖洗干凈;
2. 豬肚用水洗至無異味,放入沸水中煮10分鐘,取出洗凈,瀝干水后將兩面用油煎片刻,取出再洗一洗。
3. 適量水煮開,放入霸王花、豬肚、陳皮、蜜棗、南北杏大火煮沸,再轉慢火煮1-2小時,用少許鹽調味即可。煮好后湯水清甜、芳香四溢。
經典靚湯:
菜干紅棗煲豬骨
白菜干50g、豬骨250g、瘦肉150g、紅棗8-10個、生姜5片、食鹽適量
1. 白菜干用冷水浸泡15分鐘至軟,洗凈切段;瘦肉切片。
2. 把全部材料放入湯煲中,加兩大碗水,用高火煮沸。
3. 轉成小火煲2個小時左右,用鹽調味,即可。
主要功效:可以清燥熱,養胃津,潤肺燥,是很適宜秋天飲用的一道湯水。
四、五指毛桃
五指毛桃又被稱為廣東人參。自然生長于深山幽谷中,因葉子長得像五指,而且葉片長有細毛,果實成熟時像毛桃而得名。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凝血、抑制腫瘤、免疫調節作用。
如何挑選較好的五指毛桃:
購買五指毛桃時,一是要看色澤,一般以棕黃色為佳;二是挑質地,形狀粗且黑的有效成分反而較少,根須細的比較好;三是聞味道,應無硫磺味,因為市面上一些五指毛桃可能會使用硫磺熏制,而好的五指毛桃會有一股淡淡的椰香味。靚湯推薦:
五指毛桃淮山煲瘦肉
五指毛桃30g、淮山100g、小棗2
粒、瘦肉250g,薏米 10g、鹽適量
1. 將五指毛桃洗凈、淮山、蜜棗洗干凈。
2. 將瘦肉洗凈后切塊狀。
3. 將五指毛桃、淮山、小棗、薏米、瘦肉放入鍋中,加入1L水煲1-2小時即可。
功效:健脾益氣、平肝明目、滋陰降火。
南杏仁:
又叫甜杏仁,含豐富蛋白質、植物脂肪,有潤燥補肺滋養肌膚的作用。
經典靚湯:海底椰南杏豬骨湯。海底椰具有滋陰補腎、潤肺養顏、強壯身體機能的作用。杏仁對防治心血管系統疾病有良好的作用,具有生津止渴、潤肺定喘的功效。
薏苡仁:
既是常用的中藥,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食材。薏仁又是一種美容食品,常食可以保持人體皮膚光澤細膩,消除粉刺、雀斑、老年斑、妊娠斑、蝴蝶斑,對脫屑、痤瘡、皸裂、皮膚粗糙等都有良好療效。
表面乳白色,光滑,偶有殘存的黃褐色種皮。一端鈍圓,另端較寬而微凹,有淡棕色點狀種臍。背面圓凸,腹面有1條縱溝。質地堅實,斷面白色粉性。以飽滿堅實、色白、無皮碎者為佳。
經典靚湯:薏米老鴨湯,適合夏天飲用,有消暑祛濕之功。
茯苓:
自古被視為“中藥八珍”之一。以體重堅實,外皮色棕褐、皮紋細、無裂隙、斷面白色細膩、粘牙力強者為佳。
適宜人群: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
靚湯介紹:五指毛桃土茯苓豬骨湯,這款湯主要功效就是祛濕困、健脾胃。
陳皮:
在廣東一帶陳皮被視為“湯中靈魂”。廣東人更把陳皮當成寶,有“百年陳皮貴過金”之說,陳皮的主要功效是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煲湯的陳皮以廣東新會陳皮為最佳。陳皮時間越陳越好,冬季煲湯在湯中放入幾片陳皮,不僅能改善味道,還能起到緩解胃部不適、治療咳嗽痰多的作用。
經典靚湯:當歸黨參陳皮瘦肉湯。這款湯湯頭鮮美,可以既吃肉又喝湯,對身體虛弱、頭暈目眩、面色蒼白、血壓低者有一定的食療功效。
蟲草花:
細小管狀、質地較軟,黃色,有輕微鮮香,在做湯時起到提鮮調味的作用,可以在湯中代替干貝。具有養心益腎、滋肝補肺、補虛損、易精氣,增強和調節機體免疫的功能。
經典靚湯:蟲草花老雞湯。蟲草花營養豐富,這款湯具有滋肺補腎、護肝、抗氧化、抗菌抗炎、鎮靜降壓等功能。
無花果干:
市面上能買到的無花果干是雞蛋黃色的,用來作煲湯料有清熱解毒、化痰去濕的功效。無花果干果肉柔軟,內部多籽呈小粒狀,果肉含多酚類物質。
經典靚湯:秋天天干物燥,不妨喝上一碗無花果劍花豬骨湯。滋補開胃,味道鮮甜。
蜜棗:
1物理概念中的隱含條件
高中物理中的概念非常多,有些物理概念本身就隱含著條件.如“用電器正常工作”隱含著用電器的實際電流、實際電壓、實際功率均等于額定電流、額定電壓、額定功率;“同步衛星”隱含著該衛星的角速度(或周期)與地球的角速度(或周期)相同,運行軌道在赤道上空,且軌道半徑均相同等.
例1簡諧運動的平衡位置是指
A.速度為零的位置B.回復力為零的位置
C.加速度為零的位置D.位移最大的位置
解析作簡諧運動的物體,平衡位置就意味著回復力為零的位置,而合外力是否為零,不同的系統是不同的,因此加速度不一定為零.簡諧運動的物體經過平衡位置時速度最大,位移為零,故選B.
2生活常識問題中的隱含條件
有些題目的設置內容通常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題目中所給的已知條件較少,而一些重要的解題條件卻隱含在常識性的問題中,比如人的質量一般認為在50 kg~80 kg,人的身高一般認為在1.6 m~2 m,自行車的正常速度一般認為在5 km/h~10 km/h等.
例2某同學在運動會上參加跳高比賽,起跳后身體橫著越過了1.8 m高度的橫桿,據此可以估算出他起跳時豎直方向上的速度大約為(g=10 m/s2)
A.2 m/sB.4 m/sC.6 msD.8 m/s
解析本題中的隱含條件有兩個:①人的身高1.6 m~2 m,②人重心的位置認為在人身高的中點處,人跳高的距離不是1.8 m,而是重心到橫桿的距離.
根據公式v=2gh求得速度處在25 m/s和4 m/s之間,故選B.
3物理狀態中的隱含條件
有些題設條件就隱含在物理狀態中,如“相對靜止”隱含著運動狀態相同,即在任一時刻都具有相同的速度和加速度;“靜電平衡”隱含著導體內部場強處處為零,表面是等勢面,導體是等勢體,在導體表面移動電荷時,電場力不做功等,我們可以從這些狀態中找出所滿足的隱含條件.
例3如圖1所示,一帶電小球A,用絕緣細線拴住系在O點,在O點正下方固定一個帶電小球B,A球被排開.當細線與豎直方向夾角為α時系統靜止,由于支持B球的絕緣柄漏電,在B球電荷量緩慢減少的過程中,發現α逐漸減小,那么該過程中細線的拉力應該如何變化(A、B看作點電荷)
A.不變B.變大C.變小D.無法判斷
解析題目中的關鍵術語是“電荷量緩慢減少”,隱含條件意味著A、B兩球的庫侖力逐步變小,A球處于動態平衡狀態.取A球運動過程中的任意一個位置進行受力分析,可知A球受到三個力而保持平衡.對A球進行受力分析如圖2所示,根據力的矢量性,容易判斷出力的三角形與ΔABO相似,可得相似比為FTOA=mgOB,關系式中OA、OB、mg均大小不變,所以FT為定值.本題正確選項為A.
4物理過程中的隱含條件
物理狀態的變化需要過程,在不同的條件下,同一研究對象可以產生不同的物理過程,如“物體沿傾角為θ的光滑斜面下滑”隱含著物體下滑的加速度為gsinθ;“物體沿傾角為θ的斜面勻速下滑”隱含著物體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tanθ.“在同時存在正交的勻強電場和勻強磁場的空間,有一帶電粒子垂直進入勻強磁場和勻強電場的空間做勻速直線運動”隱含著帶電粒子受到電場力和洛倫茲力平衡,帶電粒子的速度滿足v=E/B的條件.
例4如圖3所示,下圖是游樂場中過山車的實物圖片和過山車的原理圖.在原理圖中半徑分別為R1=2.0 m和R2=8.0 m的兩個光滑圓形軌道,固定在傾角為α=37°斜軌道面上的Q、Z點,且兩圓形軌道的最高點A、B均與P點平齊,圓形軌道與斜軌道之間圓滑連接.現使小車(視作質點)從P點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下運動.已知斜軌道面與小車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124.(g=10 m/s2,sin37°=0.6,cos37°=0.8)
問:若小車恰好能通過第一個圓形軌道的最高點A處,則其在P點的初速度應為多大?
解析物體能在豎直平面內恰好做完整的圓周運動隱含著運動到最高點時物體的重力剛好提供它做圓周運動所需要的向心力即Fn=mg=mv2r,所以臨界速度為gr.題目中小車恰好通過A點,故有vA=gR1.小車由P到A的過程,由動能定理得-μmgcosα•lPQ=12mv2A-12mv2B,由幾何關系式得lPQ=R1(1+cosα)sinα,代入數據得v0=26 m/s.
5物理模型中的隱含條件
在中學階段所遇到的物理模型可以分為實體模型和過程模型兩大類.實體模型,就是把研究對象進行理想化處理建立起來的模型,如“輕繩”隱含著繩的質量可以忽略不計;過程模型,就是把研究過程進行理想化處理建立起來的模型,如“光滑平面”隱含著物體與平面之間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計.
例5如圖4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段光滑圓弧形槽,弧的半徑是R,所對圓心角小于10°,現在圓弧的右側邊緣M處放一個小球A,使其由靜止下滑,若在MN圓弧上存在兩點P、Q,且P、Q關于O對稱,且已測出球A由P直達Q所需要的時間為Δt,則球由Q至N的最短時間為多少?
解析由題意可知圓弧光滑且圓心角小于10°(或半徑很大的小段光滑圓弧軌道)隱含著小球的運動過程可以等效為單擺的運動.由于小球在圓弧軌道上做簡諧運動,可以利用簡諧運動的周期性和對稱性解決問題.
由對稱性可知
tOQ=tPQ=12Δt;
從O到N為1/4周期,即tON=14T=π2Rg;
故從Q到N的時間為
tQN=tON-tOQ=π2Rg-12Δt.
6物理圖象中的隱含條件
物理試題中經常會出現有關圖象的問題,其實圖象中包含著大量的信息,我們只有把圖象中隱含著的條件全部挖掘出來,才能更快速更準確的解決問題.關于應用圖象描述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的題目首先要認清圖象的縱橫坐標,分析圖象的物理意義,從圖象中尋找有用數據,確定其變化規律.如:v-t圖象,可以從圖象中知道物體在任一時刻的速度,或某一速度所對應的時刻,或某段時間內的位移,或某段時間內物體的加速度,還可以從圖象中知道物體的運動規律等等,這里不再一一列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