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一次難忘的經歷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每個人都有害怕的東西,有些人害怕蛇,有些人害怕狗,有些人害怕鬼。而我最害怕的是那毛茸茸的蜘蛛。
那天,我放學回到家放下書包去了洗手間。去完洗手間后,我準備做作業。誰知一只蜘蛛安然地在我書包的拉鏈上站著。這是電閃雷鳴,風把樹吹得呼呼響,好像在笑我,笑我連一只手掌般大的動物都不敢碰。此時,我心亂如麻,進退兩難,不知是要把它趕走還是等爸爸回來再處理。想了一會兒后,一句話在我的腦海中閃過:我是男子漢,我怕誰。但我的心又想:它是蜘蛛啊,是世界上最恐怖的東西啊!這兩句話在交戰,令我非常矛盾。我決定了用棍子把它趕走。
此時天色已晚,地上有水漬,明顯是下過雨來。涼風把我吹得打了一個冷戰。我慢慢地拿起棍子,一步一步向蜘蛛慢慢靠近,眼死死地盯著那只蜘蛛,心里有說不出的慌。棍子離蜘蛛差不多有五公分時,蜘蛛警覺地動了一下,那雙黑色恐怖的眼睛直直地望著我,以示不要靠近我。我跟他僵持了一會兒,在它不注意時把它掃在了地上,蜘蛛到處亂竄,嚇得我連鞋都沒脫就跳上了凳子。嚇得瘋掉的我用棍子瘋狂地打它。等我平靜下來的時候,蜘蛛早已倒在了血泊上,縮成一團。這時我感到好像打敗了心中的惡魔,從惡魔的籠子里逃了出來似的。我抓住蜘蛛的一只腳,長長的嘆了口氣,把它扔到垃圾桶里。一陣單車停車的聲音傳入我的耳朵里,我馬上奔向聲音的源頭,把這件事告訴給了剛從單車上下來的爸爸。
“勇敢能戰勝心魔”,這是我打敗心魔后得到的啟示。
每個人都有一些難忘的經歷,我也不例外,很長時間過去了,有一件事情仍舊令我難以忘懷。
記得有一次,我和媽媽一起逛超市,到了方便面區域的時候,我看到一個紅色包裝的酸辣粉,廣告上的圖片,讓我看到以后,只覺得食欲大開,很想立馬打開,大快朵頤。媽媽看我這么想吃,就滿足了我的愿望,給我買了一盒,帶回了家。
剛回到家,我就按耐不住我吃貨的心情,趕緊把開水倒進去,泡了兩分鐘以后,就開始吃了。剛開始吃的時候,只覺得的味道特別的鮮美,但是吃得越多,我越覺得嘴巴辣的受不了了。我嘶嘶的抽著冷氣,想讓嘴里的溫度下降一些,但是無濟于事。媽媽看我被辣的滿頭大汗的樣子,趕緊給我倒了一大杯水,讓我喝下去。過了十幾分鐘,我才緩過勁兒來,覺得嘴里不是那么的辣了。
這件事情讓我十分的難忘,之前從來都沒有吃過這么辣的東西,我算是被那一桶酸辣粉給征服了。
南街小學四年二班 陳子萌
時光如逝,每當我看見別人騎自行車時,總會想起我學自行車的情景……
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我忽然看見幾個和我年齡差不多的女孩子在騎自行車,頓時,我想了羨慕之心。要是我學會了騎自行車,一定會比她們還要威風。媽媽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便微笑地對我說:“怎么,想學呀?”我點了點頭,心里可高興了。
馬上就學。我從家里推出媽媽的自行車,推到一塊平坦的水泥路上。我讓媽媽扶住我,我吃力地蹬著自行車,可自行車就是不聽我的使喚,東倒本歪,晃晃悠悠的,不知怎么回事,我就連車帶人,摔了個“四腳朝天”。“哎呀,好痛啊,我的屁股都快開花了。”我咬著牙嘴里嘀咕著。可我并沒有灰心,拉起車子,信心十足地對媽媽說:“沒關系,再來。”媽媽在一旁也鼓勵我:“你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邊說邊走過來抓住車子后座。我騎在車子上,雙手握緊手氯,雙腳用力一蹬,車子便動了起來,雙腳用力地踩著腳踏,可不論我怎樣用力,車子像被什么吸住了,總想往地上躺。媽媽跟在后面開玩笑地說:“你這是騎車還是摔車啊!”我并沒有與日俱增媽媽,可轉念一想:為什么別人騎車那么熟練,而我連學也學不會呢?于是我把車子停在路邊,跑到后面向媽媽請教,媽媽不耐煩地給我講著,我卻專心地聽著。原來,我沒有把握住車子的平衡!這下,我隨著媽媽的指導,一次次地試著,一遍一遍地摔著,身體早已遍體鱗傷,疼痛不已了。終于,我能在馬路上熟練地騎著自行車了。我興奮地高聲呼喊:“我學會騎自行車了。”
When I was a little child, I wanted to see the beautiful sun on the beach. I asked my mother to take me there. Later my mother took me to Hainan for a holiday. Finally, I enjoyed the wonderful sunrise!
此文可以反映出目前考生在講述某次真實或虛構的經歷時,由于平時缺乏有效的積累和生活經歷,在寫作中無法構想出符合寫作要求和完整的情節,只能用2-3句就匆匆完成經歷段落的寫作,顯得空洞且沒有代表性。或者有考生一味在拼湊一些對答,以其增加段落的篇幅,但往往讓閱卷老師看出破綻。另外,講述經歷時,文章需要用到一般過去時態,而考生沒有形成寫作的自我監控意識,容易直接使用一般現在時,同時在動詞的選用和用法方面也不盡人意。
筆者根據《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提供的話題項目,結合考題貼近學生生活的命題規律,總結出一些常考的“經歷”類寫作話題,并利用一些范文進行靈活的轉變,以期鼓勵學生在平時的課外閱讀中積極積累有用、實用、通用的素材,在講述經歷時有話可說,寫得流暢、自然。
“幫助”類話題:命題人可能要求考生講述自己幫助別人、別人幫助自己、互幫共贏、幫助陌生人、得到別人的鼓勵和支持,在自己和別人的努力下達成目標、值得感激或感恩等的某次具體經歷。
“美德”類話題:美德一般涉及到誠信、心靈美、責任心、態度、善良、愛心、好習慣等方面。命題人可能要求考生描述經歷,說明如何做個誠實或受歡迎的人、誠信給人帶來的好處、缺乏某種美德給生活帶來的影響、如何看待內在美與外在美的關系、好習慣助于達成目標等。
“難忘”類話題:難忘的經歷可以是多式多樣的,比如難忘得到別人的幫助或鼓勵、難忘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實現了目標、難忘第一次做……的過程、難忘克服難題或心理緊張的經過、難忘友情給予的感動、難忘父母的關愛、難忘被欺負或被誤會的經歷、難忘由于作弊而受到的懲罰……幾乎所有的生活經歷只要通過在文章中使用一些關鍵詞眼,都可以成為是難忘的經歷。
除了根據題目話題的需要選取適合的寫作素材外,考生還需要把握經歷類寫作的模式:先簡述事件的經過,不宜長篇大論,只需包含“什么時間或背景?誰干了什么事?結果如何?”等。從篇幅的角度來看,經歷段一般是5到7行的長度為宜。
看下文:
There was a time when I was very poor at English. I usually felt discouraged every time I got the poor grade in the exams. However, it was my classmate Helen who came to give a hand to me. With one exam coming, she gave me a lot of guidance and advice in English learning with great patience. To my delight, I was able to pass the exam for the first time with her selfless help. I was so grateful to her 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rt.
此文講到的學習經歷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寫作內容,可以用于講述感激別人的幫助或別人的鼓勵促進成功或朋友間的情誼等經歷。
又如:On a very hot afternoon, I went climbing together with my parents. Before setting off, I boosted to them that I would get to the top of the hill without any rest. However, it was shortly after we started climbing that I began to feel breathless and tired, wanting to have a break. Just then, my father patted me on the shoulder and encouraged me to keep on. Regaining energy gradually, I finally got to the top and enjoyed the wonderful view. Thanks to my father’s encouragement and support, I made it.
此文講到的是校外的生活經歷,可用于講述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或別人的支持和鼓勵促進成功等經歷。
除了通過學習歷次考試中的優秀考場作文外,考生還可以利用備考過程中做過的閱讀文章提取有關人生、人性“真善美”的故事情節。如2010山東高考的完形填空題講述作者在一次舞蹈表演中失誤,從自信到沮喪到最后克服尷尬順利完成演出的經歷。考生可以嘗試寫成以下文章,用于講述在別人的鼓勵或建議下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和尷尬,最后獲得成功的經歷。
Once upon a time, I was lucky to participate in a dance competition. After weeks of preparation, I wanted to show off my efforts to my classmates and teachers. However, performing on the stage, I missed a step and slipped. Fearing being laughed by the audience, I was terribly embarrassed. Just then, I remembered being told by my teacher to keep smiling if I made a mistake. So I did my best to follow her advice and continued with the dance smoothly.
同時,考生還可以在上文素材的基礎上,進行靈活的修改,寫成一次永不放棄,克服困難最后成功的難忘經歷:
Once upon a time, I was given a chance to participate in a dance competition. In order to perform well, I practised very hard every day after school. On the arrival of the competition, I was so nervous that I trembled terribly and even wanted to quit the competition. My teacher noticed it and comforted me that if I tried my best, everything would go on well. Hearing her words, I calmed myself down and managed to complete the whole dance perfectly. I would never forget that day!
當然,考生還需要根據要點寫好每個正文段落的開頭句或過渡句,因此在引出經歷前,需要先用一句話來點明主題、承上啟下,自然過渡到經歷的講述。比如,2012年廣州市調研考試要點“(2)請結合你的生活經歷闡述‘制定規劃與達成目標’之間的關系”。參考范文應該為:As a matter of fact, making a good plan makes it easier for us to achieve success. Take me as an example. As a junior student, I achieved considerable success in learning English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hard work and planning. I prepared good materials with the help of my teacher, made plans for my daily study and self-monitored the whole process of my learning. I made rapid progress and became very confident. I think I couldn’t have done it without a good plan.
要想在考場中寫出可以得到高分的作文,考生歸根到底還是要進行積極的素材積累和基本功的扎實鞏固。只有通過靈活運用適合的素材,突出寫作要點的關鍵詞,考生才能以清晰的思路和正確的表達贏得作文的高分!
王老師走進了課堂,開門見山地說:“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第二課―― 一件小事。”然后轉身板書:一件小事。這悶頭的一棍子,教室里果然出現了意料之中的情形:學生先是驚奇,繼而小聲嘀咕起來,很多學生趕忙翻查自己的課本。在確認自己沒有弄錯后,有學生大聲喊起來:“老師,您寫錯題目了!”王老師微笑著說:“昨天晚上我在備課的時候,將課文讀了一遍又一遍,發現課文不過寫了作者童年時的一件小事,這跟我們在小學時寫的作文――‘一件小事’一樣,最多是‘一件難忘的事’,何必用‘走一步,再走一步’這樣的句子呢?多麻煩呀!于是我決定把題目改了。不知你們是否同意我的看法?現在就請同學們默讀一遍課文,然后發表你們的看法。”
學生默讀課文后,王老師用熱情的語言鼓勵他們大膽發言,可是沒有一個學生站起來發表自己的看法。課堂上靜寂了足足三分鐘,這確實出乎我們的意料。王老師臉上期待的微笑變得茫然起來。終于有學生打破了僵局,第一個站起來的說:“我贊成老師把題目改為‘一件小事’,因為這篇文章就是寫‘我’爬上懸崖,又在父親提示下爬下懸崖的小事。”第二個站起來的從課文第1自然段找到了佐證:“‘雖然時隔57年,可那種悶熱我至今還能感覺得到。’所以我贊成把題目改為‘一件難忘的事。’”接著又一同學發表了意見:“從課文第22自然段中‘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經歷’看,我也贊成把題目改為‘一件難忘的事’。”
接下來又有幾個學生發表了類似的看法,就是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這一切跟我們備課時預想的完全相反。
王老師當即來了個補救措施,他要求學生齊讀課文第18~22自然段,然后問:“同學們,你們找到反駁老師的理由了嗎?”學生都埋頭默讀課文,沒有人回答。在距下課只有5分鐘時,王老師干脆來了個直抒胸臆:“同學們,莫頓?亨特是想通過爬懸崖這件小事,來闡述自己的人生經驗的。作者之所以取‘走一步,再走一步’這個題目,至少有兩層理由:第一‘我’是在父親的指導下,一步一步爬下懸崖的,突出了克服困難的經歷和過程;第二把艱難險阻分解開來,一步一步克服它,最后走向成功,是‘我’人生的經驗……”
第二節課是寫作訓練,王老師出的題目是“一件難忘的事”,希望學生能模仿課文的寫作方法進行作文。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王老師對課文的寫作方法及作文的目的進行了簡要講解。這是學生進入初中后第一次作文,他們都及時交了作業。我們備課組立即對作文卷進行了批閱,并就“讀寫結合”這個目標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發現課文對學生的寫作影響是微弱的。這說明前面的閱讀教學課,是低效或無效的。
我們對王老師的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過程進行了深入剖析,尋找造成教學低效的根源,最后我們認為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
一、教師的先入為主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從課堂現場看到,教師單刀直入改換題目的做法,引起了學生的驚訝和猜疑,但這僅僅是因為老師把課文題目改換了,學生并沒有因此去思考作者為什么把文章題目取作“走一步,再走一步”,以及它的真實意義。接下來教師對改換題目的解釋,其目的是想激起學生思維碰撞,讓學生來反駁自己,從而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然而這一切與預想的恰恰相反,學生聽了老師的解釋后,接受了老師的觀點,也就沒有人來反駁老師了。
為什么看來極富性的切入方式,并沒有讓學生的思維飛揚起來呢?問題主要出在教師對學生缺乏了解上。我們面對的是剛剛從小學升入初中的學生,他們還未適應初中生活,情感上對教師有很強的依賴性,教師的話語有著絕對的權威,學生是害怕逾越的。因此教師激勵性的解釋,非但沒有引發學生的思維碰撞,反而給學生畫了圈子,禁錮了學生的思維。
二、把課文直接當作范文,忽視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備課組認為,把教學目標定在“讀寫結合”上是可行的,但直接把課文當作范文,難度高了一些。文章雖然寫的是童年時的一件小事,其內容與學生的經歷相近,但畢竟是作者“時隔57年”變成了一個有著豐富人生閱歷的老者后所寫的,作者對人生的認識和思考,作者的思想和藝術修養,是初中的學生無法企及的。現實中每個孩子都經歷過不少事,很多事情中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但是以孩子當時的生活閱歷,是難以發現其中蘊含的哲理的,即使少數孩子從他經歷的事件中得到某種啟示或教訓,往往也是膚淺的。如果他記住了事件的經過,日后在人生的征途上不斷反芻回味,才有可能得出啟示人生的哲理來,就像莫頓?亨特那樣。
備課組經過重新設計,把“讀寫結合”點放在“學習作者展示事件的過程、從過程中揭示事件意義的寫法”上,在另一班作試驗,效果比較好。從學生的作文看,有70%的學生達到了“學會重點敘述(或描述)克服困難的過程和心理經歷”這個目標。
三、學生沒有自主弄清、弄懂課文。從整個教學過程看,學生對老師的提問處于一種漠然的狀態,這說明學生對課文很陌生。正是因為對課文的陌生,師生之間無法順利進行交流溝通。大家認識到,盡管《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課文在教師看來比較淺顯,但對初一新生來說,讀懂這篇課文并不容易,因此學生課前預習是十分必要的。對于初一新生,我們認為應該給予學生比較規范的自學指導:首先讓學生通讀全文,利用工具書和參考資料掃除文字障礙,參照課文導引、注釋、課后思考題,從整體上感悟、理解課文;其次讓學生細讀課文,圈點重要的、難以理解的詞句,弄清課文各部分之間的聯系;其三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對課文進行理解分析,讀出自己的問題。這樣學生才有自己的主張,才具備與教師對話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