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雪詩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描寫雪的好詞
雪浪、雪景、殘雪、雪粒、雪團、
雪片、雪霧、雪堆、冰雪、雪沫、
雪被、雪野、雪花、飛雪、白雪、
瑞雪 、風雪、積雪
大雪紛飛、瑞雪飛舞、 白霜鋪地 、
雪花飛舞、 風雪交加、白雪飄揚、
雪花飄飄、銀霜遍地、銀裝素果、
霜葉如火、白雪皚皚、雪飄如絮、
寒霜逼人、霜花潔白、鵝毛大雪、
大雪封山、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彌天大雪、冰封雪飄、冰雪消融、
飛雪迎春、冰凍三尺、雪窖冰天、
冰天雪地、堆銀徹玉、粉裝玉砌、
斷橋殘雪、漫天飛雪、江天暮雪、
雪花飛揚、大雪紛揚、冰雪封路、
玉琢銀裝、玉樹瓊枝、銀裝世界、
凌霜傲雪、風消雪停、白雪難和、
白雪陽春、蟬不知雪、饕風虐雪、
白雪飛舞、覆蓋四野 、白雪紛飛、
粉妝玉砌、潔白素裝、狂風暴雪、
大雪封門、大雪盈尺、瑞雪豐年、
漫天雪花、紛紛揚揚、鋪天蓋地、
銀裝素裹、白茫茫、白皚皚、
耀眼的雪花、潔白的雪花、
耀眼潔白的雪花、
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
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描寫雪的好句
1、燈光下的雪最令人驚訝。強烈的光線照射在雪上,雪就像小鏡子一樣,閃閃發亮;又好像有許多許多的小眼睛在看著這神奇的世界。
2、雪花像煙一樣輕,像銀一樣白,飄飄搖搖,紛紛揚揚,從天空中灑下來。
3、看,那筆直的水泥路上已經蓋上了一條長長的白地毯,那么純潔,那么晶瑩,看得真叫人不忍心把腳踩上去。
4、晶瑩透明的雪花在天空飛舞,街道上灑滿了雪,房屋上落滿了雪,就連樹枝上也掛滿了雪,整個大地變成了銀白的世界。
5、雪, 一團團像松軟的鵝毛,把白日里被攪得一片混亂的沙灘,又鋪成平展展的。
6、開始時,雪花依稀可數,隱約難覓,仿佛天上有位神人,漫不經心地撒落了幾個細碎的花瓣。
7、世界,被厚重的雪包裹了。雪毯真重啊,把樹枝壓彎了腰,不時,一坨子一坨子的白雪散落下來,揚起一團雪霧……
8、大雪紛紛揚揚落下,那一片雪花在空中舞動著各種姿勢,或飛翔,或盤旋,或直直地快速墜落,鋪落在地上。
9、雪讓人的感覺只有一個字——冷。大地一片銀白,一片潔凈,而雪花仍如柳絮,如棉花,如鵝毛從天空飄飄灑灑。
10、雪,蓋滿了屋頂,馬路,壓斷了樹枝,隱沒了種種物體的外表,阻塞了道路與交通,漫天飛舞的雪片,使天地溶成了白色的一體。
11、潔白的雪,我愛你,我愛你的純潔。你把大地裝飾得一片銀白,你把大地打扮得多么美麗。
12、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從昏暗的天空中紛紛揚地飄落下來。霎時間,山川、田野、村莊,全都籠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13、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堆滿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14、雪仙子在盡情地揮舞著衣袖;在飄飄灑灑的彈奏中,天、地、河、山,清純潔凈,沒有泥潭。
15、馬路邊,白雪給人行道蓋上了白被子,被子上又留下了人們一串串的腳櫻白雪給樹們披上了白披風,使它們變得更加威武了。
16、驟雪初霽,冬日里的太陽似乎拉近了與人的距離,顯得格外地清晰,格外地耀眼。但陽光的溫度卻好像被冰雪冷卻過似的,怎么也熱不起來了。
17、大片大片的雪花從銀灰色的天空悠悠地飄下,像滿天白色的蝴蝶在迎風起舞。
18、大地變成了銀白色的世界,千樹萬樹好似開遍了梨花,塊塊麥田猶如蓋上了銀色的棉被,展眼望去,壯麗的山河多么雄偉壯美!
19、雪花,你是一群群展翅紛飛的玉蝴蝶;雪花,你是那來自上蒼的天使,把潔白灑向人間;雪花,你是湛藍天幕上的一顆顆閃亮的星。
描寫雪的 好段
1、只見天地之間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紛紛揚揚的從天上飄落下來,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帳篷,大地立刻變得銀裝素裹。我不禁想起一句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真美呀!
2、那雪花潔白如玉,它是天宮派下的小天將,還是月宮桂樹上落下的玉葉呢?雪花像美麗的玉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飄如飛;像天使賞贈的小白花兒;忽散忽聚,飄飄悠悠,輕輕盈盈,無愧是大地的杰作!只見眼前的雪花像蝴蝶一樣調皮,一會兒落在屋檐下,一會落在樹枝上,還不時飄在行人的臉上。
3、初下雪時,往往雪片并不大,也不太密,如柳絮隨風輕飄,隨著風越吹越猛,雪越下越密,雪花也越來越大,像織成了一面白網,丈把遠就什么也看不見了。
4、風越來越大了。那朵小云變成了一片白色的濃云,慢慢地升了起來,擴大起來,漸漸遮滿了天空。下起小雪來了。陡然間,落起大塊的雪片來了。風嗚嗚地吼了起來,暴風雪來了。一霎時,暗黑的天空同雪海打成了一片,一切都看不見了。
5、雪下起來了。多么美麗的雪花呀。在初冬剛來到的時候,雪花就及時地報告了冬天的來臨。下課的時候,同學們跑到操場上,有的在歡呼,有的在跳躍,有的張開雙手去接那飛舞的雪花。看哪,快看哪,雪把大地蓋上了。天上,地上,到處是雪。白色的大地,白色的房屋,白色的樹林。
6、哇,只見天地間下著細小而密集的雪花,并且越下越大,越下越密,好像無數的仙女向人間播撒花兒,傳達著春天的祝福。過了半晌,雪慢慢的停了,只見平臺和長廊的欄桿都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白雪,花盆里花的枝干和葉子上都托著一團團的雪,曬衣架上的雪像一條彎曲的小路,紅瓦屋頂上的雪像一排排鋼琴鍵,一排紅瓦一層雪,排列得那么整齊,令人贊嘆不絕。
7、雪景是美麗的。"下雪了!"孩子們把下雪作為好消息來報告。大人們也會忍不住放下手中的活,走到窗前,觀賞大自然的恩賜物——雪。尤其是南方,雪景難以攝取,不少家庭不顧天寒地凍,抓住下雪的時機,在雪地里拍張合家歡,留個雪景紀念。孩子們則忙于堆雪人,捏雪球,打雪仗。可見,許多人都喜歡雪。比起人們遇到暴雨成災、陰雨連綿、狂風大作、驕陽似火時的愁苦心情來,雪景是令人歡欣的。
8、我國女作家蕭紅在《生死場》中曾描繪過風雪之夜:山上的雪被風吹著,像要埋蔽這傍山的小房似的。大樹號叫,風雪向小房遮蒙下來。一株山邊斜歪著的大樹,倒折下來。寒月怕被一切聲音撲碎似的,退縮到天邊去了!
9、俄國作家普希金在《上尉的女兒》中也曾描繪過一場暴風雪的來臨:風越來越大了。那朵小云變成了一片白色的濃云,慢慢地升了起來,擴大起來,漸漸遮滿了天空。下起小雪來了。陡然間,落起大塊的雪片來了。風嗚嗚地吼了起來,暴風雪來了。一霎時,暗黑的天空同雪海打成了一片,一切都看不見了。
10、嚴冬的大雪別有一番情趣。鵝毛般的大雪漫天飛舞,像玉一樣清,像銀一樣白,像煙一樣輕,像柳絮一樣柔,紛紛揚揚地從彤云密布的天空中向下飄灑。樹木、房屋都是銀裝素裹,地上,積滿了厚厚的白雪,把整個大地蓋得嚴嚴實實。
關鍵詞:古典詩詞教學講解 吟誦 引導
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熠熠閃光的瑰寶。千百年來,古詩詞由于語言生動凝煉,意境清新深遠,音韻優美和諧而膾炙人口。古典詩歌對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養青少年的審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奮發有為都有著重要意義。學習古代詩歌,是了解傳承我國古代優秀文化的重要途徑。選入中學教材的古詩詞,都是歷經錘煉的名篇佳作,它在中學語文課本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語文教育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而古典詩詞的教學則是突顯其人文性的重要工具。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詩言志,詩傳情,古典詩詞的無窮魅力使之如暗夜之明星,如荒漠之清泉,如陳年之佳釀,如亂世之桃源。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掌握古詩詞并且得其精髓就成了必備技能。
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古詩詞教學卻成了教師不愿教學生不愿學的環節。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現行的應試教育體制下,教師在教授古詩詞的時候把內容無限分解,精確到每個字、詞、句的含義,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本來意蘊悠遠、營養豐富的古詩大餐被教師們翻譯成一碟索然無味的小菜。古詩教學最終被簡化成會背誦似乎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置詩詞文學營養和民族情結于不顧,把學生當作接受的容器一以灌之。因此多年來的古詩教學課堂上缺乏對古詩詞熱愛的情感,課下沒有注重古詩詞的拓展、延伸,缺乏對詩人、詩情的激情共鳴,缺乏對古詩詞語言文字的拍案叫絕,學生們似乎只是機械地“翻譯”,苦苦地背誦。教材中雖編入了許多令人叫絕、千古傳誦的經典詩詞,然而在學生眼中卻如過眼云煙。因為他們沒有從古詩教學中體悟到語言文字的魅力,沒有從教師那里感受到民族文字的摯愛,沒有情感,何談滋養?優秀文化遺產又如何繼承和發展?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認為古典詩詞的教學,熟讀而誦固然很重要,但是教師更應該重視對學生情感的熏陶,重視學生對于古詩詞傳達出的意境的體會,不但要教會學生欣賞美,而且要使學生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要做到這一點,我認為以下幾個步驟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要向學生講解必要的古詩詞基本知識
中學語文教材所選的古詩詞由詩、詞、曲組成。因此,應要求學生分別掌握各種體裁的特點。要引導學生把握中國古代詩歌的美學風貌,注意詩、詞、曲的總體區別和聯系,掌握其基本藝術風格。學生只有具備了這些基本知識,才能夠為下面的理解意境及進一步賞析打下基礎。在這一環節,幫助學生排除課文中的字詞難點,對一些文化常識進行必要補充。比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要向學生講解清楚“嬋娟”本是指的嫦娥,因為嫦娥奔月,所以用嬋娟來指代月亮。
第二、引導學生反復吟誦
盡管當前不少人反對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筆者本人也不贊成古詩詞教學就只限于學生的記誦,但是語文學科的一個基本特點就是學生必須熟讀記憶所學內容才能有更深層次的提高。正如《論語》中所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背誦是古詩文教學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給予必要的引導,古典詩歌講究嚴格的格律。以律詩為例,每首八句,四韻,一二句叫首聯或其聯,三四句叫頷聯,五六句叫頸聯,七八句叫尾聯或結聯。每聯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對句。中間兩聯必須對仗,首尾兩聯可對仗,也可不對仗。對仗的目的是為了有利于詩歌內容的表達,形成詩歌的整齊美。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嚴格的平仄格式和押韻規定,追求詩歌聲調變化和抑揚頓挫的音樂美。在教讀時,要根據這些特點,引導學生讀準、讀好古詩的節奏和韻律,不斷吟誦涵詠,感受詩的音樂美,體驗作者的詩情,從中獲得美的享受。
第三、引導學生深切理解詩中所蘊含的感情,所營造的意境
一、指導學生誦讀,提高學習興趣
寫過《詩論》的朱光潛說過,要想培養正確的文學欣賞趣味,最好的方法是讀詩,詩能欣賞了,再去欣賞戲劇、小說等其他文學體裁就很容易了。這就告訴我們誦讀在詩歌教學中的重要性。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誦讀不是一般的放聲朗讀,誦讀是理解古詩詞的第一途徑,不誦讀就無法體會詩詞中蘊涵的美感,只有誦讀才能理解和把握作者在詩詞中營造的特殊意境。所以,在平時的詩詞教學中,我們一定要重視誦讀,積極指導學生去誦讀古詩詞,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指導學生誦讀時,可以采用情境教學的方式,為學生的誦讀創設具體的情境,讓他們樂于去誦讀。情境教學因為有形象而具體的鮮活情境,所以能充分激發起學生的熱情,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愿意主動地去合作探究,實現教學相長,是新課改以來常見的一種教學方式,值得借鑒。如教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時,筆者先播放了一首同名的古箏名曲,伴著悠揚而舒緩的旋律,學生在靜靜地傾聽中自然地展開了聯想,學生誦讀的渴望也就產生了,音樂和文學這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關聯起來了。有了這樣的情境感染,再讓學生去誦讀,他們就顯得樂于接受并且感到饒有趣味了。
此外,教師也要適時地范讀,讓學生體會到誦讀的魅力。可以說,“讀”是理解詩詞文本的必走之路,可以布置學生在早讀課預習時大聲朗讀,也可以在學完之后組織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朗讀,讀出詩詞中豐富的情感,進而提高他們誦讀的興趣。古詩詞本身就具有內在的韻律美,節奏鮮明,教師要自我示范,讀給學生聽,而不是簡單地播放名家朗讀錄音。在指導學生誦讀時,要注意方式方法的多樣性,重點讓學生品味詩詞中的情感,真正走進作品的意境中去。
二、鑒賞字詞語句,體悟詩詞內涵
詩詞語言非常凝練,往往含義豐富。我國古代詩人尤其注重對個別字詞語句的打磨和錘煉,賈島、王安石和宋祁等人都有關于煉字煉句的故事流傳至今,他們留下的那些名句也告訴我們詩人對字句反復斟酌的辛苦,也從側面展示了古典詩詞的獨特藝術魅力。因而,高中語文教師在詩詞教學中要積極指導學生去鑒賞詩詞中有表現力的字詞句,以此培養高中生對古詩詞的鑒賞和解讀能力,進而去體悟詩歌的內涵。
如教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筆者引導學生重點品讀上闋中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這一句,問學生哪幾個詞最生動傳神,學生都能找出其中的幾個動詞:穿、拍和卷,接著可以和學生一起探究作者選用這幾個動詞的效果:“穿”寫出了山勢的高峻,“拍”和“卷”寫出了江中巨浪沖擊岸邊石頭的震撼場面。再如教晏殊的《蝶戀花》時,在學生初步理解詞的大致內容后,可以引導學生去賞析“昨夜西風凋碧樹”這一句中的“凋”,讓他們自己說一說用了這個字有什么妙處,如果換成其他的字像“暗”等,效果上有什么不同。學生通過對比討論就可以發現,“凋”不可替換,“凋”字寫出了秋季景物的典型特征和抒情主人公的特殊傷感。通過對個別字詞的品讀評析,學生逐漸了解到古詩詞的特殊構思方式,找到了體會作者情感的鑰匙,提高了鑒賞能力。
三、走進詩詞文本,品讀豐富意境。
詩歌是心靈藝術,古典詩詞更是詩人和詞人自身豐富情感的自然外露,古詩詞所表現的深厚意蘊是值得我們細細揣摩的。我們剛剛讀完某首詩詞后,會對其中的意境和情感有一個基本的認識,但這些一般都是表層的意蘊,并不是全部,更加耐人尋味的意境潛藏在詩詞文本當中。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詩詞中意象背后蘊涵的深層意蘊,從而深入理解內容和情感。
關鍵詞: 詩詞 小學科學教學 提高興趣 創設情境 降低難度
科學課的內容廣泛,涉及眾多知識領域,這些知識對學生來說是枯燥的,其中還有很多對學生來說理解是有困難的。盡管現代教學手段不斷先進,教學設備也日益先進,教學方法更是不斷完善,電影、電視、計算機等音像制品和多媒體被廣泛運用于教學中,但是教師不可能每堂課都運用這些教學手段,很多時候教師還得憑教學語言傳道、授業、解惑。因此教師在教學語言上要多斟酌,除應該具備科學性、教育性、情感性、啟發性外,還必須具有一定的文學性。
詩詞以其語言精練、內涵深刻、意境高遠等特點而盛行于世。中國是一個詩詞王國,詩詞不僅給人帶來藝術享受,而且一些作品中還包含一定的科學知識。新課程倡導注重學科知識的滲透,如果科學教師在課堂上能適當運用這些富含科學知識的詩詞,不但學生愛聽,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為課堂增彩添色,使學生學習興趣大增,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同時,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學修養,而且能讓科學知識在學生大腦中形象地被理解和記憶,使枯燥的科學知識變得有趣、生動、形象、鮮明,從而讓學生熱愛科學。
基于以上原因,我在科學課的課堂中大膽將詩詞與所教內容結合起來,收到了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以下是我在實際教學中的一些體會。
一、引入詩詞,提高學生興趣
傳統教學方式使學生學得枯燥無味,而在教學中適時引入詩詞則是激發學生興趣的一個有效方法。
一般來說,在新課開始時,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情緒處于下課游戲的興奮中。這時教師要用貼切而精練的語言,正確、巧妙地引入新課,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引起他們的濃厚興趣。如教學“空氣”時用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引入課題,說明由于我們長期處于空氣中,而感覺不到空氣的存在。讓學生愉快主動地探究證明空氣存在的方法,為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
又如講“光源”時,通過學習學生已經知道了光源的定義,之后讓學生分析“月亮是不是光源”。由于剛上課不久,大部分學生還沉浸在下課的興奮中,很少積極思考,這時不妨提問“月亮是不是光源”,先讓學生背誦唐朝詩人李白的《靜夜思》,這首詩對于五年級學生來說是非常簡單的,頓時學生歡呼雀躍、聲音響亮:“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學生背誦時思緒高漲,不禁要問:“科學課上老師叫我們背唐詩干嗎?”原來老師是想問“明月是不是光源”,立刻學生的注意力被喚醒,聽課興趣也被激發出來,引發他們積極思考,從而為接下來的學習提供良好的開端。
二、引入詩詞,創設學習情境
知識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教學情境是誘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最好誘因。教師在教學中引入詩詞為學生創設科學情境,使學生融入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學習,邊聽邊看,邊學邊思,這樣學生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學習。
如教學“月相”后,引入白居易的名作《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月,露似珍珠月似弓。”學生通過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進入優美的情境。這時,一輪圓圓的月亮出現了,學生馬上發現這個月相與詩句描寫的景象格格不入,指出應該是彎彎的蛾眉月,因為詩中描寫的是“九月初三”,月亮應該“似弓”。這樣,將所學知識很好地鞏固。
再如學完“重力”之后,不妨讓學生思考,如果生活中沒有重力,那么詩人李白會不會寫出“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絕美佳句?
三、引入詩詞,降低理解難度
科學教學中,有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若引入詩詞則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把一些結論用詩詞加以概括,既可以降低難度,又可以使學生感到學習科學既有趣又省時。
如教學完“參照物”的概念后,可以引入唐詩《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里輕舟以什么為參照物?在描述地球自轉這一現象時,我們可以用同志的兩句詩:“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詩句形象地把地球在太空中自轉的情景描寫了出來,詩里描寫的每日八萬里的速度與地球赤道的自轉速度非常吻合。詩仙李白的名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生動描述出了地球上的水循環。地表及江河、海洋中的水會以水蒸氣的形式到達陸地上空,最終又會以雨、雪等形式返回地面,從這個意義來講,“黃河之水天上來”是有一定道理的。這些詩詞寫得既通俗易懂,又包含豐富的科學知識,降低理解知識的難度,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
文質兼美的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一朵奇葩,從中我們不但可以發掘出中華民族深遠燦爛的文化,而且可以探索出無限神奇的科學奧秘。在科學課堂教學中適當引入詩詞能使學生的語言能力、科學知識和文學修養同時得到提高,還可以增強學生的想象力,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駱紅梅.唐詩中的光學和力學知識[J].物理教學探討,2009(4):55.
[2]駱紅梅.例談唐詩中的物理知識[J].物理教學探討,2008(16):22.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9―0059―01
古詩詞教學一直是教育界密切關注的焦點,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其教學切入角度的問題更要認真探究。本文將針對這一問題,先分析小學古詩詞教學的現狀,最后根據現存的一些問題,提出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小學古詩詞教學的現狀
古詩詞是中國古代詩與詞的合稱,是中文獨有的、具有特殊格式及韻律的文體。古詩詞的語言精練而且富有韻律,其構思巧妙,內涵豐富,蘊含的思想更加深刻。通過古詩詞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
現在的小學教育中普遍存在著嚴重的功利主義思想,只是片面地追求升學率,大多數教師覺得不必花費太多的精力在古詩詞的教學上,只要求學生會背、會寫即可。為完成教學任務,部分教師不能充分地引導學生誦讀,而是側重于知識的學習,將詩詞的中心思想和主題直接告知學生,使學生對情景的體會不深刻。教學中過多使用字詞解釋的串講形式和布置過多的作業,講課方式單一,缺少變化,使學生忽視對古詩詞的審美感受,從而使學生對詩詞的創作手法和詩人當時的寫作背景沒有深刻的感知和學習,所以在對古詩詞的教育中亟需理論的指導,學校、家庭和社會應該予以重視。
二、對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建議
1. 古詩詞情景寫作的背景。在古詩詞情景寫作的背景方面,教師要給學生有更多的誦讀機會,讓他們在讀的過程中理解詩詞的含義,體會古詩詞中的韻律美和節奏美,同時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學習新的古詩詞之前,首先要全面了解詩人的生活經歷、當時的歷史背景及詩詞涉及到的相關內容。通過活動式的情景,把學生帶入到自然,融入到社會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積極地發揮想象。教師要用生動的語言去描繪古詩詞的相關內容,使學生能夠體會作者的情感,在活動中獲得知識,受到古詩詞的感染和熏陶。
古詩詞大多以自然景物為載體,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等現代科技和技術,創設詩詞中的情景,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更加理解和貼近詩人的情感,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進一步實現課程標準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目標。
2. 古詩詞中的創作手法。對于古詩詞中的創作手法,教師要細心講解古詩詞中所用的修辭手法、抒情方式和描法等常用的創作手法,然后逐步讓學生自由去探討、辯論,并舉辦演講、作報告等活動,讓學生深刻理解。擬人的修辭手法使描寫更生動活潑且易于理解,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體會古詩詞所表達的情感。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是把要表達的感情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達出來。例如,元人王冕《墨梅》的“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以冰清玉潔、傲冰斗雪的梅花來表達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人生態度,能使學生從簡單的事物感知形象,最后形成抽象的、理性的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