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ede8e"></wbr><bdo id="ede8e"><var id="ede8e"><optgroup id="ede8e"></optgroup></var></bdo>
    1. <sub id="ede8e"></sub>
    2. <sub id="ede8e"></sub>
    3. 18禁无遮挡啪啪无码网站,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2018年亚洲欧美在线v,国产成人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毛片一区二区,国产在线亚州精品内射,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国内少妇人妻偷人精品
      首頁 > 文章中心 > 企業所得稅財務處理

      企業所得稅財務處理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企業所得稅財務處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企業所得稅財務處理

      企業所得稅財務處理范文第1篇

      【關鍵詞】代持股;企業;所得稅;財稅

      “代持股”即委托持股,是指實際出資人與他人約定,以他人名義代實際出資人履行股東權利、義務的一種行為。在實務中,實際出資人與名義出資人之間往往通過簽訂股權代持協議來確定存在代為持有股權或股份的經濟事實。隨著經濟和資本市場的發展,越來越多企業間以“代持股”作為股權持有方式的現象被公眾所認知,在此基礎上,代持股這一股權持有方式逐漸浮出水面,也成為當前經濟發展和資本運作過程中不可回避的問題。在我國當前的法律和政策環境下,其帶來的法律、稅收和財務等問題很值得我們思考。本文以一案例對“代持股”從法律、稅收和財務處理等方面進行探討。

      案例:甲企業與乙企業簽訂協議,協議約定:由甲企業與乙企業分別出資400萬元和100萬元設立丙企業(注冊資本500萬元),其中乙企業將出資支付給甲企業,由甲企業作為名義股東進行出資。同時,甲、乙企業簽訂代持股協議,約定乙企業在丙企業的股份由甲企業代為持有,代持股的相關風險、報酬和權利仍歸乙企業所有等內容。丙企業于20×1年1月1日注冊成立,并于20×2年3月1日向甲企業分配利潤100萬元,將企業將乙企業應享有的20萬元支付給乙企業。經甲、乙企業協商于20×2年9月30日將以甲企業名義持有的丙企業100%股權轉讓,甲企業取得價款600萬元,并將乙企業應享有120萬元支付給乙企業。對丙企業的投資作為長期股權投資處理,不考慮作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或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以及資產減值等情況,甲、乙、丙企業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率均為25%。

      一、代持股的法律思考

      代持股主要涉及公司法和合同法。首先從公司法的角度看,根據我國公司法、企業注冊資本登記管理規定的要求,股東或者發起人必須以自己的名義出資,也就是說企業的股東應該實名制。基于此,在我國的證市場上,證監會明令禁止股份代持的行為,在IPO申報前將代持股行為予以徹底清理的,才有可能過會上市。以上似乎對代持股行為給予了禁止的態度,盡管代持股因其具有隱蔽性而帶來諸多法律問題,但代持股作為經濟發展的產物之一早已是客觀存在,這一問題亟待司法做出調整,在2011年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的二十五條至二十七條從解決現實問題的角度認可了代持股這一經濟現象,對實際股東的權益進行了保護,并為代持股行為帶來的主要法律問題明確處理意見,但代持股不可對抗善意的第三方。從合同法的角度看,代持股屬于委托關系,雙方依據代持股協議履行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合同法對代持股行為并無禁止。

      由上看出,法律對代持股行為,在尊重經濟行為實際情況的前提下逐漸認可和提供保護,這是司法的一大進步。

      二、代持股的稅務思考

      我國目前稅收征管更注重形式合法,要依據真實有效的合法憑證,并且往往根據經濟事項的財務處理進行征管。企業間代持股問題在稅務上,主要涉及企業所得稅的重復征稅問題,現結合前述兩種會計處理原則對代持股的稅務問題進行比較:

      (一)形式重于實質原則

      稅務的處理是將代持股問題視為實際出資人與名義出資人的債權、債務關系,名義出資人收到被投資企業分配的利潤全額作為免稅收入。名義出資人出售被投資企業股份取得的收入全額確認為投資轉讓收入,并將名義投資總額確認為投資轉讓成本予以稅前扣除,對投資轉讓凈收益征收企業所得稅。在前述案例中,甲企業在取得投資轉讓款時需繳納25萬元[(600-500)×25%]企業所得稅。

      在名義出資人將實際出資人應享有的分紅款及股份轉讓款支付給實際出資人的環節,涉及重復征稅問題。前述方法一的財務處理,最終形成乙企業對甲企業的40萬元債務,按照稅法要求超過三年以上未支付的應付款,應并入當期應納稅所得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因此,乙企業對取得的在甲企業已完稅的股份轉讓款還需繳納10萬元(40×25%)的企業所得稅,存在重復納稅。即使甲企業按照完稅后的乙企業應享有的分紅轉讓款115萬元[120-(120-100)×25%]支付給乙企業,最終形成乙企業對甲企業的35萬元債務,仍然存在重復征稅問題。對于甲企業應收乙企業的債權,根據企業財產損失所得稅前扣除管理辦法,甲企業對乙企業無法收回的欠款在所得稅前扣除存在困難。前述方法二的財務處理,最終甲、乙企業的往來款結平,對于甲企業支付給乙企業的乙企業應享有的分紅款和股份轉讓收益,按資金使用利息處理,乙企業仍然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仍然存在重復納稅,好處是甲企業可以所得稅前扣除,此時還需多繳納營業稅等稅金,稅收負擔增加。為可以進行方法二的處理,盡管可以在簽訂代持股協議之外還可以再簽訂一份借貸合同以滿足法律形式的要求,然而,重要的是方法二的處理與經濟實質不符,而真與假不辨自知。

      企業所得稅財務處理范文第2篇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企業依照《企業所得稅法》第五十四條規定,分月或者分季預繳企業所得稅時,應當按照月度或者季度的實際利潤額預繳;按照月度或者季度的實際利潤額預繳有困難的,可以按照上一納稅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的月度或者季度平均額預繳,或者按照經稅務機關認可的其他方法預繳。

          其中,納入當地重點稅源管理的企業,原則上應按照實際利潤額預繳所得稅,體現量能負擔原則,最大限度地減少累計預繳稅額與年度實際應納稅額之間的差異。一些企業由于生產上存在淡、旺季現象,或者存在生產周期長,各個期間收入不穩定、按照實際利潤額預繳有困難等情況,可以按照上一納稅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的月度或者季度平均額預繳所得稅。

          這里需要提醒注意的是,企業的所得稅預繳方法一經確定,該納稅年度內不得隨意變更。

          預繳基數為實際利潤額

          企業預繳的基數為“實際利潤額”,而此前的預繳基數為“利潤總額”。

          “實際利潤額”為按會計制度核算的利潤總額減除以前年度待彌補虧損以及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后的余額,即按新規定,允許企業所得稅預繳時,不但可以彌補以前年度的虧損,而且允許扣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企業流動資金的壓力,能夠更真實地反映企業的應稅所得。

          不征稅收入應作納稅調減處理

          收入總額中的不征稅收入為“財政撥款+依法收取并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其中,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是指企業取得的,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專項用途并經國務院批準的財政性資金。對于稅法上規定的不征稅收入,在會計上可能作為損益計入了當期利潤,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 -所得稅》的規定,上述財務處理與稅收差異不屬于暫時性差異,在未來期間無法轉回,應該歸為永久性差異,在日常所得稅預繳或年度所得稅匯算清繳時,按照“調表不調賬”的原則,企業應作納稅調減處理。

      企業所得稅財務處理范文第3篇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0)17-0309-01

      1 投資環節中的合理避稅

      1.1 合理利用稅收政策

      它是國家為了扶持某些特定地區、行業、企業或業務的發展,或者為了減輕某些具有實際困難的納稅人的稅負,而在稅法中進行的某些特殊規定。如:凡是在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發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城市的老市區以及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產業區、保稅區設立的生產、經營、服務型企業和從事高新技術開發的企業,微利企業等,都可享受較大程度的稅收優惠。

      1.2 選擇合理的會計政策和會計處理方法規避稅負

      由于所采用的會計政策不同,對企業稅負影響就不同。合理、合法地利用會計政策,使企業的稅負降到最低。如:固定資產折舊方法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固定資產支出的會計處理。

      1.3 選擇合理的投資方式進行避稅

      投資方式不同,享受到的稅收政策就不同。采用分期投資方式可以獲得資金的時間價值,未到位的資金可通過融通來解決,其利息支出可以按規定準予在稅前扣除,在合理利用財務杠桿系數的基礎上,以達到節稅的目的。

      1.4 充分利用行業政策

      為鼓勵基礎行業及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的發展,制定了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如:農、林、牧、漁行業及第三產業的優惠政策;支持發展社會福利事業的優惠;科研機構的稅收支持等。所以企業在設立時的行業選擇上可以考慮向稅收優惠政策上靠攏。

      2 企業籌資環節中的合理避稅

      籌資環節的納稅因素不僅會影響企業的現金流出,而且還會影響到企業籌資成本,進而影響企業的預期收益。企業籌集資金的渠道主要有兩種:權益資金和借入資金。權益資金籌資股息在稅后支付,不得作為費用稅前列支,沒有節稅功能,而借入資金的利息費用可列支費用,從而相對減少應納稅額。對企業而言適當負債,合理利用綜合杠桿系數,控制企業財務風險,合理節稅,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3 生產經營活動環節的合理避稅

      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合理避稅主要是充分利用會計手段,合理列支稅前扣除項目,進行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通過合理增加有效成本費用、減少利潤以達到減少應納所得稅額的目的。新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新企業所得稅法取企業一定要注意合理性,注意同行的工資水平。否則,稅務機關對不合理支出可進行納稅調整。新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企業實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業目的的安排而減少其應納稅收入或者所得額的,稅務機關有權按照合理方法調整”。因此,企業合理避稅一定要注意交易事項必須具有合理商業目的,并能提供證據證明。

      如:壞賬損失的財務處理方法,主要有直接沖銷法和備抵法。直接沖銷法又稱直接轉銷法,是指在實際發生壞賬時,作為損失計入期間費用,作為應納稅所得額的扣抵項目。備抵法是指按期估計壞賬損失,計入管理費用,同時,建立壞賬準備賬戶,待壞賬實際發生時,沖銷壞賬準備賬戶。備抵法與直接沖銷法相比,優點是:預計不能收回的應收賬款作為壞賬損失在取得銷售收入的當期及時計入費用,避免企業的明盈實虧,推遲了企業繳納所得稅的時間。還如:我國現行稅制規定,納稅人如果采用實際成本價對存貨進行收發核算,可以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等方法中任選一種。計價方法一經選用,不得隨意改變。當物價呈下降趨勢時,則采用先進先出法較有利。因為采用此方法,期末存貨成本較低,而銷貨成本則較高,同樣可以將凈利潤遞延至以后年度,進而達到延緩繳納企業所得稅的目的。

      4 利潤分配中的合理避稅

      在我國利潤分配形式一般有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兩種。稅法規定,企業股東取得現金股利時,要交納20%的個人所得稅,而取得股票股利不用即時繳稅。一般情況下,股東往往為了避稅或在現金流不足的情況下,要求企業不發或少發現金股利。

      5 納稅申報過程中的節稅籌劃

      企業所得稅采取按年計算、分月或季預繳、年終匯算清繳、多退少補的辦法征收。稅法規定,納稅人企業所得稅在年度終了后4個月內匯算清繳。因此,企業可以合理安排生產和銷售任務,使得在年度內的前些月份多列支一些費用、少發生一些收入,而在后一些月份少列支一些費用、多發生一些收入,達到遞延納稅的目的。企業可選擇在稅法規定的期限最后一天申報。企業申報年度企業所得稅前發生的資產負債表期后事項,所涉及的應納所得稅調整,稅法規定應作為會計報告年度的納稅調整,所以企業在年終結帳后,如發現有一些費用未能列支在納稅年度時,在納稅申報時一定要申報抵扣,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列支這些費用。

      總之,企業所得稅是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種稅。企業所得稅的輕重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切身利益。合理進行稅收籌劃是市場經濟下獲取企業價值最大化成為必然。

      參考文獻

      [1]馬曉琳.淺談企業合理節稅的方法[J].中國科技信息,2005,(2).

      [2]張國臣.企業合理避稅的籌劃[J].長江大學學報,2007,(30).

      企業所得稅財務處理范文第4篇

      1、投資主體呈民營化。據統計,該縣已注冊的75戶小水電站中:集體企業3戶,有限公司19戶,私營獨資與合伙企業43戶,個體工商戶10戶。在建的12戶小水電站均為民營性質。

      2、銷售渠道多樣化。電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因不能儲存,因此它的銷售渠道是有特殊性的。該縣因地處贛北,毗鄰湖北,它的正常銷售情況有四種:一是銷售給本省大電網——電力局;二是銷售給地方電力公司,通過地方電力公司的高壓線路輸送銷售(這其中又包括兩種,一是直接輸送,二是通過升、降壓后再輸送);三是通過自架線路直接送往兩廣;四是直接銷售給用戶(即近區供電);最特殊的是“返供電”處理(暫稱“返銷售”),所謂“返供電”就是在枯水期,小水電站因本身無水發電,必須由地方電力公司或大電網供電以維持正常運轉。

      3、發票開具兩極化。因銷售對象不同,所以客戶對發票的要求也不一樣。大電網的需要17%的專用發票;地方電力公司的線路如果輸送的對方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則要17%的專用發票,否則可以提供6%的專用發票或普通發票。

      4、財務處理簡單化。因各小水電站絕大多數都是由當地的群眾自發組織籌建的,大多采取集資入股的方式,各成員本身對財務知識基本不懂,各電站采取的是最原始的記帳方式,有的干脆記錄成家庭收支形式的流水帳,財務制度很不健全。各項稅收的計提一般由電力公司代扣代繳,然后再進行納稅申報即可。

      二、各小水電站在稅收征管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這次納稅評估專項整治活動,發現各小水電站普遍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1、財務制度不健全,白條入帳現象普遍。各電站因不懂財務,又沒請會計,有的根本不知道憑正式發票入帳。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不符合發票管理規定。

      2、不懂稅收政策,少申報銷售收入,導致偷漏稅。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一部分電站在籌建期耗用電網或地方電力公司的電,因資金緊張,當期未支付電費,直至電站投產發電后直接沖減電費收入,侵蝕稅基,造成偷漏增值稅。

      (2)返供電期間小水電站所用的電應支付的電費在后期的銷售中直接沖減自己輸送給大電網或地方電力公司的電費,地方電力公司或大電網以扣除返供電電費后的余額來支付各小水電的后期電費。而小水電則以大電網或地方電力公司支付的實際金額申報銷售,減少銷售收入,導致偷漏增值稅。

      (3)近區供電部分的電費收入因未通過大電網或地方電力公司,以合同方式存在,一般未開具發票,并且屬電站水淹區服務對象,視同自己用電(各電站普遍認為自己用電不用交稅),不申報收入,造成偷漏增值稅。

      (4)地稅系統對各電站征收的個人所得稅因平時由地方電力公司或大電網稅前統一代扣,而各電站在電報時以扣除這部分金額后的電費申報增值稅。而這部分代扣的所得稅享受減免政策,當地政府以財政補貼的形式于年度終了后統一返還各電站,造成各小電站少申報銷售收入,導致偷漏增值稅。

      3、新辦的(電站)有限責任公司不按規定辦理相關手續、成本費用列支混亂,偷漏企業所得稅。

      (1)享受企業所得稅減免優惠的新辦企業從投產年度起不及時申請報批減免稅手續,變相偷漏企業所得稅。因新投產企業前幾年虧損或盈利小,故意將減免期滯后,以達到偷漏企業所得稅的目的。

      (2)籌建期的各項開辦費、工程款、設備費等不計固定資產,而直接計提費用,形成沒投產應納稅所得額大金額負數,造成后期直接沖減利潤,達到偷漏企業得所稅的目的。

      (3)減免稅期間不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減免期一過,違反政策加速補提,偷漏企業所得稅。

      三、強化小水電稅收征管的對策

      1、委托供電公司代征,源頭控管稅源。小水電站一般地處偏遠、分散,而且近年來新增的小水電多為個人合伙企業,民營資金,賬簿不健全,這些情況加大了稅收管征的難度。對于稅收征管工作來說,沒有好的管征措施將加大不必要的稅收成本,而對于小水電行業稅收的管征更是如此。1999年國務院關于農電“兩改一同價”的文件(國發[1999]2號)出臺,為稅收管征實行源頭控管提供了便利。文件要求所有的發電站不能直接供電,必須通過大電網或地方電網統一對外售電,所有的小水電發供電分開,發電不供電、供電不發電,此舉使得小水電發送的電量和電費收入都掌握在供電公司手中,全市對委托供電公司代征的條件已成熟。如按銷售收入的多少分段分戶進行核定,委托供電公司代征稅款,既降低了稅收成本又防止了稅收的流失,從而堵塞了管征漏洞,使小水電行業稅收步入規范化管理軌道。

      2、完善小水電相關稅收政策。針對小水電行業投資如何征收基建營業稅的政策不十分明確、如何界定應稅營業額等問題,國家應盡快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政策,以便于稅務機關稅收征管。

      企業所得稅財務處理范文第5篇

      關鍵詞: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城市改造中涉及搬遷問題越來越普遍,筆者所在公司也有下屬公司面臨搬遷補償。搬遷補償款的會計處理是企業財務較為復雜的業務之一。筆者將搬遷補償款處理有關的現行會計、稅收政策進行了歸納,并結合工作實際對搬遷補償款的處理提出建議與同行們共同探討。

          一、適用的有關會計處理規定

      目前適用的會計處理政策有《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3號》(以下簡稱《解釋3號》)和《關于企業收到政府撥給的搬遷補償款有關財務處理問題的通知》(財企[2005]123號)兩個文件。《解釋3號》出臺在財企[2005]123號文之后,但《解釋3號》未明確規定廢止財企[2005]123號文。這兩個文件規定的會計處理政策存在不同之處,在實務中如何把握會計政策適用的有效性和統一性也是困擾企業會計的難點之一。

      (一)、《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3號》---財會[2009]8號

        《解釋3號》規定:企業因城鎮整體規劃、庫區建設等公共利益進行搬遷,收到政府從預算資金直接撥付的搬遷補償款,應當按照相關規定計入所有者權益,作為資本公積處理。企業收到除上述之外的搬遷補償款,應當分別情況進行處理:屬于搬遷過程中出售、報廢或毀損資產補償的,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等相關規定,計入相關資產處置損益;屬于對搬遷過程中新建資產或停工損失等補償的,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規定進行處理。

      而企業在收到政府的搬遷補償時,往往難以區分政府搬遷補償是預算資金還是預算外資金,根據《解釋3號》的規定采取何種情況下的會計處理判斷也存在很大難度,若作出錯誤判斷就會導致會計處理差錯,影響到企業所得稅的計算,進而影響到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二)、《關于企業收到政府撥給的搬遷補償款有關財務處理問題的通知》----財企[2005]123號

      該文件首次明確了企業在收到政府撥給的搬遷補償款時應如何進行會計處理。根據財企[2005]123號文的規定,企業收到搬遷補償款時計入專項應付款,同期的損失或費用沖減專項應付款,搬遷結束后,專項應付款如有余額,作調增資本公積金處理,由此增加的資本公積金由全體股東共享;專項應付款如有不足,應計入當期損益。

      二、適用的有關稅務法規

      搬遷補償款涉及到的稅種有營業稅、土地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稅種,在此分別加以闡述。

      (一)營業稅

      1、《營業稅稅目注釋(試行稿)》(國稅發[1993]149號)第八條規定:土地所有者出讓土地使用權和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歸還給土地所有者的行為,不征收營業稅。

      2、《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歸還給土地所有者行為營業稅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8]277號)規定:納稅人將土地使用權歸還給土地所有者時,只要出具縣級(含)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權的正式文件,不征收營業稅。

      依據上述文件,企業因城市規劃取得的搬遷補償或補貼收入憑借縣級(含)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權的正式文件,可以不交營業稅。

      (二)土地增值稅

      根據《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的規定,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著物并取得收入的單位和個人,為土地增值稅的納稅義務人。同時第8條又規定,因國家建設需要依法征用、收回的房地產免征土地增值稅。

      《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11條進一步規定,因國家建設需要依法征用、收回的房地產,是指因城市實施規劃、國家建設的需要而被政府批準征用的房產或收回的土地使用權。

      《關于土地增值稅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2006]21號)對實施細則的第11條中作了進一步的解釋,對因“城市實施規劃”和因“國家建設的需要”作了明確解釋。

      根據財稅[2006]21號的規定,符合上述免稅規定的單位和個人,須向房地產所在地稅務機關提出免稅申請,經稅務機關審核后,免予征收土地增值稅。

        (三)企業所得稅

          目前企業所得稅方面涉及搬遷補償款的稅務文件有《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政策性搬遷或處置收入有關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118號)和《關于企業政策性搬遷收入有關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財稅[2007]61號)。

      比較兩個文件,國稅函[2009]118號文比財稅[2007]61號文更具有實際操作性,明確了將搬遷收入更名為搬遷和處置收入,定位和定義更加清晰。

          國稅函[2009]118號文規定,企業根據搬遷規劃,異地重建后恢復原有或轉換新的生產經營業務,用企業搬遷或處置收入購置或建造與搬遷前相同或類似性質、用途或者新的固定資產和土地使用權(以下簡稱重置固定資產),或對其他固定資產進行改良,或進行技術改造,或安置職工的,準予其搬遷或處置收入扣除固定資產重置或改良支出、技術改造支出和職工安置支出后的余額,計入企業應納稅所得額;企業沒有重置或改良固定資產、技術改造或購置其他固定資產的計劃或立項報告,應將搬遷收入加上各類拆遷固定資產的變賣收入、減除各類拆遷固定資產的折余價值和處置費用后的余額計入企業當年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上述企業政策性搬遷和處置收入,包括從政府取得的搬遷補償收入或處置相關資產而取得的收入,以及通過市場(招標、拍賣、掛牌等形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轉讓收入。

          國稅函[2009]118號文特別指出:企業沒有搬遷規劃的,收到搬遷補償款的當年就要并入應納稅所得額申報納稅。企業有搬遷規劃并符合相應條件的,搬遷補償款可以在規劃搬遷次年起遞延5年,超過5年的在第6年要將余額并入應納稅所得額申報納稅。企業實際搬遷規劃期間不足5年的,則在完成搬遷活動的當年將余額并入應納稅所得額申報納稅。

      三、搬遷補償款會計實務處理

      本文結合公司所屬子公司A公司的實際,對搬遷補償款業務的會計實務處理過程進行分析。

      首先根據企業與政府部門簽訂的搬遷補償合同確定A公司收到的搬遷補償款不屬于財政預算資金,會計處理要按照《解釋3號》規定后兩種情況確認收入和費用。即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和《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等相關規定進行賬務處理。                       

          假設A公司收到搬遷補償款3000萬元,其中在1月份收到搬遷過程中出售、報廢或毀損資產補償500萬元,6月份收 到對搬遷過程中新建資產或停工損失等補償1000萬元,次年1月收到對收回土地使用權的補償1000萬元。

          A公司賬務處理如下:

          1、在1月份收到報廢資產補償500萬元,

          借:銀行存款  5000000

      貸:固定資產清理  5000000

          同時對固定資產清理科目余額進行結轉,虧損進營業外支出,盈余進營業外收入。

          2、6月份收到對搬遷過程中新建資產補償500萬元,停工損失補償500萬元。

        (1)對新建資產補償,取得時確認為遞延收益,根據A公司重置計劃,在重置資產使用期5年內平均分配,計入當期營業外收入。

          借:銀行存款  5000000

      貸:遞延收益  5000000

          在重置資產使用期內

          借:遞延收益  1000000

      貸:營業外收入  5000000

        (2)對搬遷過程中停工損失補償500萬元,屬于補償企業以后期間費用、損失,取得時確認為遞延收益,在確認費用期間計入當期營業外收入。

          借:銀行存款  5000000

      貸:遞延收益  5000000

        在確認費用期間

          借:遞延收益  1000000

      貸:營業外收入  5000000

      3、次年1月收到對收回土地使用權的補償1000萬元。

          借:銀行存款  10000000

      貸:營業外收入  10000000

          4、在納稅年度A公司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政策性搬遷或處置收入有關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118號)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

      四、建議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免费看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免费重口又黄又粗|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一本无码在线观看| AV最新高清无码专区| 国产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三| 国产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乱| 疯狂做受XXXX高潮国产|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伦精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精品日韩在线观看| 成人中文在线| 亚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一| 中国熟妇毛多多裸交视频| 亚洲免费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狠狠爱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老熟妇|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在线无码观看| 色偷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色一乱一伦一图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小视频| 亚洲av成人免费在线|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 高清破外女出血AV毛片| 国产精品小视频一区二页| 鲁丝片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青青|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看|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综合久久| 绯色蜜臀av一区二区不卡| 免费高清特级毛片A片| 国产精品自拍视频第一页| 欧美大bbbb流白水|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 日韩精品有码中文字幕| 熟女少妇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精品| 亚洲综合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一二区|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