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金融風險投資管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金融風險預算理論的形成。
造成投資風險的因素很多,包括頭寸大小、市場波動、政策調整等等。其中,現今市場經濟環境中,市場具有很強的波動性,同時市場波動的隨機性也相對較大,給金融風險投資增加了困難,因此在實際投資過程中,需要事先確定風險目標,同時利用相關的量化措施,降低實際風險與風險目標之間的差異。
2.金融風險預算內容。
通過風險預算,主要是為投資方案的確定提供有力依據,明確投資方能夠接受的風險水平,并對風險進行合理的分配與管理。另外,風險預算并不是一層不變等,需要根據投資進程、實際情況等及時的進行調整。具體來說,風險投資預算管理的主要任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確定投資方可以承受風險的能力;(2)合理分配投資風險預算;(3)對風險預算進行科學、客觀的評價;(4)合理調節風險預算給投資帶來的損失以及收益。相對于投資風險管理工作來說,可以將風險預算管理作為一個有效的工具,首先確定投資方是否愿意以及有無能力承受風險,然后進行投資風險的分配,這兩個環節緊密相連,缺一不可。作為投資管理中重要的內容,投資風險預算工作對投資決策的正確性,投資成功與否等都具有直接的影響,因此做好投資風險預算工作顯得十分重要。
二、投資管理中金融預算理論的應用
金融預算理論在投資管理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預測投資方案的風險程度。
對與投資風險程度測算工作,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1)風險預算誤差跟蹤。在投資管理過程中,除了對風險進行跟蹤管理外,還需要對投資業績進行歸因,同時加強全過程風險管理。從投資形式上,可以將金融投資分為主動式投資以及被動式指數投資。在被動式指數投資中,選擇新的買進可標中的證券,為投資成本管理提供便利。但是由于這種證券買進方式不是復制,容易受到市場波動影響,導致風險預算與實際風險產生誤差,由于這種誤差形式主要以超額收益為主,所以也叫跟蹤誤差;如果投資形式為主動式,就應該實現對市場環境進行分析,同時預期風險,在此基礎上盡可能降低風險。同樣的,在市場波動因素的影響下,也會產生跟蹤誤差,進行主動式投資,就是為了主動消除這種誤差,保證投資的收益性。(2)VAR模型預測,其中VAR指的是在投資過程中某階段的最大損失,但是由于市場波動的隨意性以及不確定性,VAR值一般很難確定,這就穾利用參數法、歷史法、蒙特拉羅模擬法、模型法等。(3)有時,針對具體的風險或事件,可以采用壓力測試的方式,利用不同壓力情境,亦或者是通過壓力組合測試的方式,對不利事件影響進行測試以及預防。
2.風險配置。
對投資風險的配置涉及到投資者資產配置,資產配置是投資策略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然而從風險管理方面來說,資產配置忽視了市場波動對投資環境帶來的影響,而進行風險配置正好能夠彌補資產配置的不足,從這一方面也可以將風險預算當做資產配置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風險配置與資產配置采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目標卻極為相似,風險配置主要采用的手段是將風險在資產、不同組合之間相互轉換;資產配置是將資金在不同資產、組合間進行轉換。
3.選擇投資基準。
投資基準的選擇直接影響著投資的成敗,具體的實施步驟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應該確定投資目標收益率;其次需要結合投資意向,選擇一組意向資產,對其投資風險以及收益特征進行分析;再次,確定資產投資風險的邊界;隨后,根據確定的風險邊界,選擇最佳投資組合;最后,進行資產戰略性轉換,以與標的指數偏離的形式為佳。在具體的投資過程中,投資方也能夠選擇被動式指數投資,但是在投資風險控制方面存在一定問題,同時投資收益確定也相對困難,因此可以將投資基準作為投資風險管理的核心。當市場給投資帶來負收益時,投資者應該對收益進行仔細的識別,并采用有效的套期策略,保證套期策略能夠反映投資風險,這同樣與風險投資基準有直接的關系。
4.風險分解。
在對投資資產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根據管理的形式能夠將其分為主動與被動兩種。主動投資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主動偏離投資基準,目標是獲取比市場平均收益水平更高的收益。但同樣的偏離投資基準會給投資帶來額外的風險,也被成為主動式風險;被動投資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避免主動風險,但是與主動投資相比獲得收益的機會相對較低。現在的金融投資活動中,就是研究如何利用被動管理中的穩定、風險低等優點,同時保留主動管理中獲取額外收益的機會,提高投資經濟效益,同時實現對投資風險的有效規避。此外,作為投資方,無論是金融機構或個人,都需要具備誤差跟蹤以及業績歸因的意識,這樣才能提高投資風險管理的水平與能力。同時,投資基金管理人員的素質對投資風險管理的作用也非常大,因此需要投資方在選擇投資基金管理人前,根據投資方需要承擔的風險、投資規模等等確定基金管理人員的數量、風險資產的分配等等。
三、結語
【關鍵詞】操作風險;金融投資;管理與防范
經濟社會迅速發展的21世紀,金融市場迅速發展,金融投資在市場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那么金融投資的安全性也越來越是投資者競相關注的問題。金融投資是具有一定風險性的,其中操作風險對金融投資的危害性是不可估量的。操作風險包括因內部風險因素導致的操作失敗風險和因對外部環境因素做出反應時選擇不恰當戰略所致的操作戰略風險。如何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金融投資的操作風險是本研究的主要論述點。
1、操作風險定義的爭議
對于操作風險給出定義最早的當屬英國銀行家協會,他們認為:操作風險與人為失誤、不完備的程序控制、欺詐和犯罪活動相聯系,它是由技術缺陷和系統崩潰引起的。隨后在1998年IBM公司操作風險論壇又對操作風險給出了另一種解釋:操作風險是遭受潛在損失的可能,是指由于客戶、設計不當的控制體系、控制系統失靈以及不可控事件導致的各類風險。最后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對操作風險的正式定義是:由于內部程序、人員和系統的不完備或失效,或由于外部事件造成損失的風險。
2、操作風險的特征
2.1風險內生性
根據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對操作風險做出的的正式定義:由于內部程序、人員和系統的不完備或失效,或由于外部事件造成損失的風險,可知操作風險產生的原因很大比例上是由于內部程序、人員和系統的不完備或失效等內在因素。
2.2大危害性
從覆蓋范圍看,操作風險管理幾乎覆蓋了金融投資的各個階段、不同種類的投資產品的不同風險。既包括投資的初始階段,又包括投資的收益階段,無論什么階段,一旦操作失誤都會產生很大的金融風險。因此,試圖用一種方法來覆蓋操作風險的所有領域幾乎是不可能的。
2.3風險收益不穩定性
對于金融投資來說,風險越大效益越大的說法對于金融投資的操作風險似乎并不適應。這種風險相對更適應于投資的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金融投資的操作風險存在著很大的收益不穩定性,操作風險多是在投資的無形中有很大的殺傷力,而且這種殺傷力很有可能是毀滅性的,可能導致投資付諸東流。
2.險不易控制性
對于操作風險的控制難度很大,因為金融投資的操作風險影響因素很多,在投資過程中,只要有投資機構或是投資人員的存在,就會有操作風險的存在,然而機構和人員又是不可避免的。越是業務規模大、交易量大、結構變化迅速的業務領域,受操作風險沖擊的可能性越大大。對于操作風險的影響因素不僅僅如此,這些影響因素是每時每刻都在變化的,因此對于操作風險的控制難度大大加強了。
3、金融投資操作風險的分類
按其定義,操作風險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問題的內部操作過程、人員、系統或外部事件而導致的直接或間接損失的風險,可將操作風險分為操作失敗風險、內部操作風險和技術風險。
3.1操作失敗風險
操作失敗風險多強調人為因素所導致的風險,這類風險在某種程度上是可控制和管理的。操作失敗風險存在與金融投資的整個階段,投資機構和投資管理部門應當重視操作失敗風險,要制定詳細的投資操作管理制度和詳細的投資計劃,要確保投資的每一項資金、每一步投資路線都是安全可靠的,要將認為操作失誤造成的風險降到最低。避免操作失敗風險,就要求金融投資機構招賢納士,聘用高素質的技術操作人員,嚴格要求投資人員,不允許操作人員的失職,要求操作人員有足以勝任工作的專業技能,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決不允許缺乏責任感,欺詐等行為出現在金融投資業。
3.2內部操作風險
金融投資本省就存在一定的風險,風險性大與小與金融投資機構業務操作速率有很大關系。若是投資機構的業務運作過程存在低效性,那么對于該機構來說金融投資的內部操作風險性較大,會導致很大程度上的損失。內部操作風險是與金融機構內部控制密切相關的,貫穿于金融投資的整個過程,存在于投資的每一個環節,因此避免內部操作風險就將投資的內部控制要貫穿于投資的整個過程,投資的每一個環節。要求每一項控制都是按照投資要求管理的,是遵守投資計劃的
3.3技術風險
金融投資機構的硬件設施能否跟得上投資業的要求是技術風險的決定因素。低水準的硬件設施如應用軟件、基礎設施等會增大技術風險存在的可能性,高水準的硬件設施就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技術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因此,對于金融投資業來說,專業知識是在不斷更新的,投資機構的硬件設施也要隨時更新,要跟得上技術的步伐。滿足金融投資業對技術的要求是減少操作風險的基本保障。
4、金融投資的操作風險管理與控制措施
4.1制定操作風險控制政策,完善內部控制制度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在金融投資過程中,明確的操作風險控制政策和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必不可少的。金融投資機構要依法進行投資,要依法制定并完善管理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需要明確部門相應的職責,要有明確的監督管理條約和相應的懲罰制度。對于關鍵崗位特殊崗位要有明確的控制要求。對于金融投資的具體過程要有詳細的記錄,要嚴格按照內部控制制度執行。對于投資機構的硬件設備也要做好相應的規定,嚴格控制不合格設備的應用,保證設備的合理應用。對于出現的操作風險要有相應的應急預案和程序,確保業務的持續進行。
4.2標準化、規范化操作流程
操作風險存在于金融投資的每一階段、每一個流程,標準化、規范化的操作流程有助于降低操作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標準的、規范的操作流程要涉及到投資機構的每一個部門、每一項投資決策。要嚴格要求金融投資人員的操作手法,降低內部操作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降低操作風險為金融投資帶來的危害。對于每一項投資決策都需要投資人員制定詳細的投資計劃,嚴格按照內部控制制度執行,做到投資決策的標準化、規范化。
4.3嚴格把關聘用人員,增大職員的培訓力度
影響金融投資的操作風險發生的一大因素就是操作人員,無論是操作人員的職業技能還是操作人員的職業道德都會對金融投資的風險性有一定的影響。金融機構嚴格把關聘用的公司職員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招聘具有高技術水準的公司職員,同時還具有高水準的職業道德。同時對工作人員要進行職業培訓和審核力度,要培養職員的誠實意識和責任感。增強工作人員金融投資的風險意識,進而使工作人員嚴格要求自己,盡量減少操作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4.4加強信息技術應用
對于投資機構來說,跟得上信息技術的發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數據大集中的進程中,要加強業務系統操作平臺建設,全面查找設計上的漏洞,完善系統軟件。只有給與投資機構加強的有力后盾,才能夠保證投資的順利進行,才能夠降低風險存在的可能性。
5、結語
就目前而言,金融界對于金融投資的操作風險已經有了高度重視,加強金融投資操作風險的控制與管理是保證投資得到回報的有力手段。對于操作風險的控制,要做到既要控制操作人員,又要控制投資機構各個部門,投資的各個階段。要制定明確的投資管理制度和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要有標準化、規范化的操作流程,要有合格的投資操作人員,要有跟得上信息發展的信息應用技術。總之,操作風險在金融投資的各種風險中不容小覷,要嚴格降低操作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一、我國金融風險投資主要存在的問題
雖然發展的速度很快,但是我國風險投資行業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我國金融風險投資主要存在的問題如下:
1.缺乏完善的與風險投資相配套的法律體系。風險投資作為一種經濟行為,涉及到法律和體制許多相關問題,這些都需要有完善的經濟體制作為保障,才能使其順利運行。風險投資雖然在我國已經進行了很久,但至今仍然沒有相關的風險投資的基金法。立法工作嚴重滯后,直接影響著風險投資的發展。我國目前的《合伙企業法》、《公司法》中的許多規定都和風險投資的規則相沖突,比如《公司法》第12條第2款中規定,“公司向其他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的,除國務院規定的投資公司和控股公司外,所累計投資額不得超過本公司凈資產的50%”。這個規定限定了公司對外投資的金額不可以超過一定的比例,成為風險資本供應的一個障礙。又比如,因為我國的風險投資基金法并沒有出臺,這樣風險投資機構就不能通過公募的形式設立投資基金,卻只能通過私募的形式組成股份制有限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進行才能進行運作。這樣我國居民手中的儲蓄不能通過基金形式合法的進入風險投資領域。
2.缺少稅收政策的優惠,也對風險投資業的發展構成了一定的制約。從各國風險投資的發展實踐已經證明,優惠的稅收政策是風險投資發展的“強心針”。1969年,美國政府曾經將資本收益的最高稅率從原來的29%提高到49%,這個政策幾乎給美國的風險投資業帶來了致命的打擊,使美國風險投資的額度從1969年的1.7l億美元下降至1974年的0. 0l億美元,這僅僅為原來的7%。后來在美國政府不得不取消了原來的決策,把資本收益的最高稅率從49%又降回到了原來的28%,這樣從1978年開始美國風險投資的規模又神奇地增加到了5. 8億美元。l980年,美國國會鼓勵私人的風險投資,將風險企業的稅率降到了20%。這一政策的實行,使美國風險投資規模在80年代初期大約以每年47%的幅度增加。法國也在1985年頒布法案,規定風險投資公司從持有非上市公司股票中獲得的收益或資本收益可以不交所得稅,稅費額度最高可達收益的三分之一。英國正府在1983年制定了“企業擴大計劃”,即個人投資者可免稅。目前,我國并沒有關于風險投資的稅收政策的專門規定。風險資金的提供者包括風險投資公司、被投資的企業,在其發展過程中都存在著重復繳稅的問題。
二、怎樣完善我國當前金融風險投資管理
1.加速培養我國自己的風險投資人才。完善我國金融風險投資管理的關鍵是培養我國風險投資人才。當前我國還非常缺少通過實踐證明有能力的風險投資者,因此形成了這樣的問題:目前每年我國的省級科研成果大約有3萬多項,但能夠真正成為商品的不到25%,而進行產業化的也只有6%;科研人員雖然有創業的積極性,但是卻缺乏管理及融資的實踐經驗;外資及民間的資金有對風險投資的想法,但是卻很難找到可以信任的人。
2.完善政府對風險投資業的扶持體制,擴大風險投資的融資途徑。國外風險投資的成功已經表明,風險投資的初期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幫助。安全收回本金是投資活動最基本的要求。政府支持下建立的風險投資可以為民間的投資提供相關的政府優惠貸款,而且還可以為民間風險投資的貸款提供政府擔保,我國可以學習其他國家的做法扶持風險投資企業。在政府建立的風險投資體系中,還要廣泛開拓融資途徑,保障風險投資的資金。這樣可以通過政府的引導,鼓勵民間資金進入風險投資的行業,實現投資主體的多元化。也可以適當放松保險基金投資的限定,允許一定金額的保險基金進入到風險投資產業。過可以考慮引進國外的風險資本,加大風險資金的來源。
3.企業要加強金融風險投資管理工作。企業要結合未來發展戰略,認真制定出適合自己的投資計劃,遵照突出主業并且能夠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原則來選擇投資項目,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而且未經國家批準省管企業不得從事股票、期貨和其他金融高風險的投資項目。有關企業要對目前現有的項目進行集中檢查,對經營情況已經惡化的,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進行資產保全,確保國家資產安全。
關鍵詞:社?;鹜顿Y;資本市場;個人賬戶;社會統籌
我國社保基金投資管理體系的設計,一定不能背棄“統賬結合”這一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來思考。根據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目標設定、基本特征、資金管理方法和當前資本市場的情況,我國社?;鹜顿Y管理體系的基本輪廓,可以按照以下思路逐步建設完善。
建立三種社?;?、分別進行投資管理
將我國目前的社保基金進行資源整合,一是將我國目前還屬于“風險投資”性質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改造成“儲備基金”,離開本國資本市場,完全走向國際市場;二是將8%的個人賬戶繳費余額獨立出來,進行單獨投資管理,進入資本市場實現完全的市場化投資;三是將20%單位繳納的社會統籌部分由省級政府投資管理,實現省級統籌。在這三種基金中,“儲備基金”和“個人賬戶基金”分別為兩個獨立的法人實體,單獨投資核算并直接對“全國社?;鹄硎聲撠煛薄!吧鐣y籌基金”的管理人為各省級政府,根據中央制定的統一投資方案進行分散投資與管理。
“個人賬戶基金”和“社會統籌基金”應成為社會保障養老金給付的兩個層次。我國中央政府早已做出“建立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決策。所謂的多層次,即社會保障體系應由國家強制性的社會保障、自愿的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自愿個人儲蓄型保險等組成。在我國當前的社會保障制度中,“個人賬戶基金”和“社會保障基金”同屬于第一層次。這兩部分基金共同構成了退休人員養老收入的第一層次并作為計算第一層次養老金替代率的基數。
目前我國的“全國社?;稹边€屬于“風險投資”的性質。依據國際慣例,如果基金的資金來源主要是財政轉移而不是來自繳費,那么這種用于投資收益的社?;鹁蛻徽J為是“風險投資”性質的基金。為了避免使國內的市場及經濟制度受到負面影響,為了避免陷入基金投資者與監管者的利益沖突避免與民爭利。
三種基金的功能定位
“儲備基金”的性質是財政轉移資金,應該對另外兩個社保基金承擔起平衡、調節和補足的義務?!皟浠稹钡耐顿Y主體和風險承擔者是國家,其作用對象和受益者是另外兩種社?;?。它的功能并不是直接給付,而是在“賬戶基金”和“統籌基金”中起到調節和平衡的作用。
20%的“社會統籌基金”采取的是給付確定型(DB型)的現收現付制,體現的是社會保障資金的代際分配,其目的是保證退休勞動者的基本生活,是我國基本社會保障制度中的第一個層次的給付,采取與當前社會職工工資平均增長率指數掛鉤的計發方式,實際上發揮的是最低養老金的功能。
8%的“個人賬戶基金”實行完全積累制的籌資模式,具有明確的個人產權性質,體現勞動者個人在社會保障中的經濟責任,減輕國家和社會在社會保障中的財政支付壓力,是一種繳費確定型(DC型)基金。
三種基金的融資方式與投資組合
“儲備基金”的性質屬于風險投資,應該完全投資于國際市場,投資主體和風險承擔者都是國家,資金來源依靠財政轉移支付和其他資產劃轉。“個人賬戶基金”完全來源于勞動者個人繳費,采取既符合我國國情的有具有市場化的完全積累制投資模式,其投資主體是國家,投資受益者和風險承擔者為個人賬戶的持有人?!吧鐣y籌基金”實行的是現收現付制,資金主要來源于單位或雇主繳費。在“社會統籌基金”實現省級統籌之后,由各省地方政府實現負責日常運營監管,中央政府對基金的管理主要體現在制定全國統一的投資管理政策上。
眾所周知的是,“儲蓄基金”持有的是國際市場資產;“個人賬戶基金”持有的是本國資本市場資產;“社會統籌基金”持有的是政策性銀行金融債券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券,這樣即為社保基金的最佳資產分布組合。在整體上既有實現收益最優化的可能,又極大地分散了投資風險;既符合我國目前國內資本市場不發達的境況,又能夠與國際資本市場接軌適應國際市場發展改革的潮流。既能夠保護國內的市場經濟制度不受其負面影響,又符合每種基金投資的內在要求。既能保證基本的給付水平又可以維持基本的投資收益。
三種基金的運作管理
每種基金作為獨立的事業法人,都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行為責任的能力。這三中基金均實行獨立核算、獨立承擔行政成本,對“社保基金理事會”獨立財務報告并分別接受有關部門的監督與審計?!袄硎聲必撠煛吨袊绫;鹉甓蓉攧請蟾妗凡⑵湫姓杀緮側肴N社?;甬斨?。“理事會”對下承擔這三種社?;鸬男姓皹I務指導,對上是負責社?;鹦姓芾淼姆ㄈ藛挝唬仟毩⒌氖聵I法人?!吧绫;鹄硎聲钡慕Y構設置可借鑒部分發達國家理事會結構設置的經驗。如美國的“聯邦社保信托基金”是關于殘障保險、養老、遺囑的信托基金(OASDI),對全國統一發表聯合年度報告。(作者單位:遼寧大學人口研究所)
參考文獻
[1]鄭秉文.社?;鹑胧锌山梃b的10條經驗[N].中國證券報.2003-07-29(10)
[2]胡曉義.關于逐步提高養老保險統籌層次[J].中國社會保障.2004,,(1):19-21
2、我國銀行業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前景研究
3、我國銀行業信貸資產證券化研究
4、經濟全球化條件下中國保險監管制度創新
5、我國私募基金的發展問題研究
6、我國農民養老保險體系的研究
7、河南省小額信貸業務開展情況調查分析
8、中國的金融開放與金融危機傳導的防范
9、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10、論我國外匯儲備高速增長的危害和對策
11、小額農貸在運行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12、不完全對稱信息條件下小額貸款需求者的行為選擇問題研究
13、保險銷售誤導現象研究
14、論保險業與銀行業的滲透、競爭與合作
15、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分析及對策
16、我國金融風險的防范與化解研究
17、基于次貸危機啟示的我國金融風險防范機制研究
18、中國企業債券市場發展問題研究
19、積極財政政策與擴大內需的關系探討
20、積極財政政策的國內外比較研究
21、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規律研究
22、關于增值稅轉型改革的思考
23、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經營的影響
24、我國金融監管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對策
25、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現狀與成因分析
26、我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思考
27、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思考
28、論轉軌時期中國貨幣政策的特點
29、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30、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31、我國股票市場的投資者結構研究
32、大小非解禁對我國股票市場影響的實證分析
33、我國中央銀行金融監管的模式及運作分析
34、金融危機下我國中小企業的應對策略
35、股指期貨交易制度對中國股票市場的影響研究
36、新農村建設下河南省小額信貸的發展問題研究
37、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思考——基于某一地區的實際調查與分析
38、金融全球化對中國金融發展的影響與對策
39、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對策
40、中國的金融開放與金融危機傳導的防范
41、家族企業融資的制度變遷與路徑依賴
42、關于金融創新與金融風險關系的探討
43、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金融政策研究
44、寬松的貨幣政策對商業銀行經營模式的影響分析
45、我國信用卡業務發展趨勢分析
46、我國中小銀行競爭力探討--以××銀行為例
47、銀行并購與中國銀行業的應對策略
48、我國商業銀行市場風險初探
49、我國金融機構風險管理問題研究
50、中國風險投資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51、開放經濟條件下金融風險傳導機制研究
52、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保險業的影響和啟示
53、農民工的社會保險問題研究
54、汽車保險欺詐及其防范對策研究
55、我國機動車輛保險市場的競爭特點及對策
56、保險欺詐行為的博弈分析
57、綜合經營趨勢下我國銀行保險的創新發展
58、金融監管的發展趨勢與理性選擇
59、中國證券市場監管問題研究
60、中小企業融資機制研究
61、新時期農村金融業發展策略研究
62、創新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研究
63、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的影響與啟示
64、論通貨膨脹的危害與治理對策
65、金融危機下我國貨幣政策轉變的效應研究
66、我國股票市場大幅波動的成因及對策
67、關于完善農村信用社體系改革和強化管理的思考
68、我國保險市場發展趨勢研究
69、我國金融監管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對策
70、國有企業的資產重組與資本市場的發展
71、中國上市公司過度擴張問題研究
72、保險資金運用問題研究
73、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現狀及成因分析
74、混業經營的風險分析
75、跨國公司戰略聯盟的跨文化風險及對策
76、新形勢下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探討
77、跨國公司投資對我國產業結構的影響
78、巴菲特投資管理策略研究
79、我國票據市場的現狀及完善措施
80、企業并購的風險及防范
81、金融市場的內在經濟特征與金融危機
82、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創新與發展
83、我國壟斷性行業暴利的來源、影響及治理對策
84、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的運作風險研究
85、銀行并購后的整合問題探析
86、農村信用社風險的形成及防范措施
87、西方國家金融監管的新趨勢及對我國的啟示
88、利率市場化后企業投融資策略的調整
89、如何看待我國資本項目的開放與管制
90、對我國人民幣匯率制度變動的認識
91、論農村信用社制度創新
92、銀行業并購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93、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思考
94、人民幣匯率的歷史回顧與現狀分析
95、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96、論我國貨幣政策最終目標與財政政策目標的協調
97、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成因及防范
98、試論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合理限度及其完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