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學體育課教學隨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新課標;農村初中;體育教學;現狀與對策
新課程給我國的中小學體育教學帶來了新的理念,也促使我國的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有了新的進展,廣大教師正在孜孜不倦地鉆研各種教學途徑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然而,農村初中學校的體育課教學,由于客觀條件的制約,從師資力量到器材設備和管理模式等各個方面都要劣于城市,加之傳統教學觀念的偏見影響,農村體育教學的效率普遍低下。因此,如何提高農村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效率,是我們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需要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一、當前農村初中體育教學的現狀
由于種種原因,當前農村中小學的體育課呈現為一種活動課的形式。具體表現為:課時量少,課堂上無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環節缺失,上課即打打籃球、踢踢足球、跳眺皮筋、捉捉迷藏等,教學效果不佳。具體的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體育教師的缺乏。
體育教師的文化素養、知識和智力水平,是制約農村學校體育發展的主要因素。就年齡結構而言,體育教師隊伍老、中、青相結合是最佳的組合,而實際則是大部分農村初中幾乎沒有體育專業,本科以上學歷的體育教師,有的學校甚至連專職體育教師也沒有。沒有統一的教學計劃,體育教學自然無法有效開展。另外,農村初中體育教師的工資普遍低于平均線,而且有的學校還不承認課外體育活動的教學工作量。
(二)體育教師缺乏及素質不高,陳舊的教學觀念。
在學校體育領域,多數農村中學還缺乏體育教師,有的學校甚至只有一個體育教師,還有部分學校的體育教師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只是因為崗位空缺就補上,致使在體育改革中教師由于缺乏學術交流,理論研究,對所存在的問題缺乏用系統的觀點去觀察、思考和處理。
農村中學體育教學對學生的管理不夠,教學形式多以“放羊式”、“軍事式”管理。由于學生生理、心理等特點,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強,自控能力、集體觀念、組織紀律和協調能力還比較差,如果放松組織管理,很容易發生事故。
(三)教學模式呆板,傳授方法單一。
在目前農村體育教學中,教師大多按照教學大綱把競技運動的內容搬到體育課上,不管學生能不能學會,傳授內容對健身有沒有太大實效。大量向學生傳授運動技術,把以健身娛樂為主體的中學體育教學競技化,且各年級教學內容簡單重復,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農村體育教師在體育課的傳授過程中總跳不出灌輸式教學,學生總是被牽著鼻子走。教師講解示范、布置練習;學生模仿練習;教師巡回指導糾正錯誤;教師預定和執行教學步驟并要求學生緊跟練習。學生幾乎成為教師操縱的木偶,不能生動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使學生對體育課失去興趣,造成以后教學過程的困難。
(四)體育設施嚴重滯后,體育教學活動的不足。
農村初中雖然開設了體育課,但大部分學校每周的體育課時少得可憐,甚至有時還被其他課程占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初中畢業班的學生幾乎沒有課外的體育活動。
教學設施、場地、器材是學校體育教學得以正常開展的重要保障,同時又是改進教學方法、提高體育課堂質量的重要條件。但是在農村中學里,由于學校經費緊張,有限的經費用于正常的教學秩序都已舉步維艱,也就談不上更新、添置體育設備,有些學校甚至連最基本的田徑、球類器材等都難以保證。由于場地、器材陳舊、缺乏,體育教學無法正常進行,學生練習興趣難以調動,造成課堂練習密度不夠,運動量小,盡管許多學校體育教師費盡心機,想方設法采取一些新穎的教學手段,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教學效果難以令人滿意。
二、應對策略
(一)對體育課樹立正確的思想認識。
要提高農村初中體育課教學效果,教師必須要對體育課有一個正確的思想認識。
1.學習領會體育新課程的理念。
體育新課程的理念是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重視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和終身體育的培養,關注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承認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需要,注意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這關鍵在于把新體育課程的理念轉化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去。轉變教師的傳統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從而提高體育授課的質量和水平,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體育新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新課程改革的目的。
2.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充分體現了體育新課程以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為目標,關注學生健康鍛煉習慣意識的養成,強調要將學生的健康貫穿于課程實施的全過程。
3.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農村學校體育教育的目的不僅僅只是重視學生在校期間的身體鍛煉及其效果,應從多方面去發揮學校體育的功能和效果,尤其應注重學校體育的長遠效益,使學生在離開學校教育以后仍能夠根據主客觀條件,從事積極有效的體育鍛煉,從而使其終身受益。
在教學中,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終身受益。
4.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問題。它充分體現主體性教育思想,從多層面、多功能角度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具有主動學習和主動創造能力。在體育教學中,以構建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認識的主體,發展的主體。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顯示教師的教學才能,又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轉變農村中學體育教學中的陳舊觀念。
觀念是行動的靈魂,教學觀念對教學起著指導和統率的作用。體育教學的改革,要始終以新課程的新理念為指引,不斷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
1.轉變農村中學體育器材短缺就上不好體育課的錯誤觀念。
農村中學體育器材短缺,體育教師應利用現實中可利用的一切器材為體育課做準備。體育教師可發揮自己的作用,利用有限的資金和器材來上好體育課,轉變傳統的沒有場地器材就上不好體育課的錯誤思想,要學會觀察,觀察農村學生在沒有場地器材的條件下他們是如何進行體育鍛煉的。教師可以把自己觀察到的東西通過自己的改進放到體育教學過程中來,讓學生在沒有場地器材的情況下上好體育課。體育課不僅僅只是單一的跑、跳、投和球類運動它還包含許多方面,農村有自己的民間活動,如果體育教師能把這些民間活動吸為己用,那就可以轉變沒有場地器材的不好局面,也能讓農村中學體育課上的生動活潑。
2.轉變農村中學體育課程的投入時間少的錯誤觀念。
農村中學對體育的投入時間過少,這主要是因為一部分領導及教師認為,農村就是勞動的地方,農村的學生從小就在不斷的勞動和鍛煉,所以農村中學體育課的教學內容也就沒有受到教師重視,教師們錯誤的認為農村學生每天都要參加家里的勞動,身體是健康的,不需要再過多的進行鍛煉,教師的錯誤認識是沒有科學性的,首先中學階段的學生是處在長身體和生長發育的過程中的,他們需要的鍛煉是科學性的、系統性的,而不是簡單的體力鍛煉。根據中學階段學生的身體狀況,農村中學體育教師應制定出一套較為完整和科學性的鍛煉方法來,這不僅能使學生的身體得到科學的鍛煉而且也能使學生從心理和生理上得到鍛煉,同時農村體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生長發育階段的情況,制定一套能夠使學生增強大腦反映能力的鍛煉,這可以使學生在上課的同時使智力和反映能力得到發展。
3.提高農村中學體育教師的素質水平。
在農村中學要盡可能的給各個學校配備足夠的體育教師,在職的體育教師也應加強學習,提高理論修養、心里品質修養,豐富理論知識。學校可以通過訂閱學習資料,鼓勵教師進修,提高理論水平,逐步提高科研能力,使他們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找出問題的癥結,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使理論知識更好地指導教學,為教學服務。其次,體育教師應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對教學內容和各項運動項目作出正確的示范。通過正確優美的動作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激發體育差生參與鍛煉的自覺意識。
(三)建立融洽師生關系,創設民主的課堂氣氛,是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率的動力。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在很多時候,學生喜歡一門學科,就是從喜歡教授這門學科的教師開始的。因此,教師的人格與信任將會成為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內驅力。而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創設輕松愉悅、民主課堂氣氛的前提,是激活學生的情感、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優化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
例如:在課堂上,要做到嚴而有度,尊重學生,與學生平等對話,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盡量滿足學生學習心理上的需求,積極評價學生的課堂活動,使每一位學生覺得自己是被重視、被關心的。像在預備年級單杠學習過程中,有些學生因天生膽小而不敢練習,有些學生因在小學玩單杠時摔了下來而造成了恐懼和陰影……,當我了解到這些情況時,在課上不但沒有批評她們,而是主動與他們交流,了解其內心的感受,并采用了小組互助、個別輔導的方式引導、鼓勵和幫助她們,使她們盡快樹立信心,克服恐懼和陰影,從而主動、積極地參與練習,由于師生情感的投入,最后她們又重新回到了單杠上,完成了一個個漂亮的動作,享受到了成功和快樂。這種由愛產生的積極情感能轉化為學習動力,這種動力又能激發學習興趣,從而推動學生有效地學習。
(四)做充滿激情的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體育課是一個相對動態的課堂環境,為此,特別需要體育老師的激情,并以此來引領學生的激情。所以,體育教師的著裝、儀容、心態、精神、情緒和姿態語言對于學生來講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課前體育教師應注意自己的著裝,整理好自己的儀容,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精神飽滿,情緒振作地走進操場或場館等待學生前來上課。上課鈴響后,教師應臉帶微笑、精神振作、大踏步地走到學生隊伍前,情緒高昂地大聲喊到“上課——同學們好”,學生便會情緒激昂地回應道:“老師好”。就這樣教師用自己的激情點燃了學生們上課的熱情;課中,只有教師先投入了自己的激情,才能吸引學生步入佳境,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起學生運動的欲望,從而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的激情不僅僅表現在口頭語言上,而且還充分表現在姿態語言和優美、標準的示范上。整堂課中由于教師情感的帶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被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動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被發揮了,體育課堂教學的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
例如:每當老師進入課堂之前必定會整理好自己,然后提前來到上課地點,精神振奮地站在那里,使學生望之而精神一振,從而隊伍整齊地等待老師前來上課,上課前,我會用威嚴的目光掃視一下每一位學生,這時個別沒有站好的學生會在我的目光下趕緊站好,同時體育委員也立刻開始整隊,整隊完畢報告老師后,我就會激情澎湃地向學生問好,學生也即是地回應我,如學生回應我的士氣不足,我就回讓他們重新來過。在上課過程中也同樣如此,在講重點、難點、疑點時,我比較注意口頭語言表達的感染力和邏輯性,在運用精煉、準確、啟發性教學語言基礎上,通過手勢、眼神、面部表情等一系列豐富的姿態語言,引起學生重視并積極思考,同時把握好示范的時機,因時而宜,真正做到有聲有色的進行教學。
(五)抓好課堂組織管理,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
體育課堂有別于其他課堂,由于上課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室外或體育場館進行,所以,除了課堂紀律外,隊伍的組織和調動也是使學生順利進行學習的保障。因此,體育教師在進行課堂管理組織的時候,必須認真、嚴肅對待,必須加強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使他們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自覺積極的學習態度,學會自我調控,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體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例如:在體育課上,教師首先要使學生明確上體育課的常規、要求以及學習的內容目標,并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會看老師的姿態語言行事,尤其要學會看老師的手勢進行集隊和隊伍的調動,學會自我支配,學會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對于違紀違規和失控的學生一開始就提個醒,并要把“丑話”說在前頭,一旦發生嚴肅處理,保證課堂正氣抬頭,對于每堂課的隊伍組織和調動,要有預設,切忌在沒有考慮周全時,隨便亂調動隊伍,造成課堂失控,使學生養成隨隨便便、懶懶散散的壞習慣,這樣,教學效果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六)課后不斷總結反思,讓學生閃現思維的火花。
一個完整的課堂教學應該有教學總結與反思,課堂是學生的天地,是產生思維火花的空間。學生的疑問或想法不可能都在課堂上及時給予解決,所以,教師在課后對學生“想要知道的”要認真對待并積極思考,努力使它成為下一次備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既不會影響正常的教學進度,又能有效地鼓勵學生“質疑”,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做到全身心留意每位學生的一舉一動,要做到心中有數,有針對性地進行查漏補缺。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大大提高。
例如:每次課后都要問自己:這節課上學生學到了哪些知識和技能,哪些學生學會了,哪些學生還沒完全學會,課上到底提高了學生的哪些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是否有可生存的資源,我捕捉到了沒有,加以利用了沒有,課中還存在哪些問題,需要下節課如何改進等等,并將這些想法形成文字——寫成教學日記或隨筆,客觀地分析自己,認識自己,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從成功中看到新的希望,在失敗中發現問題所在,并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不僅有助于自己的專業發展,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與質量。
(七)創設條件,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體育教學中,應注重發展每一個初中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潛力。在現行教學大綱中,也比較重視對科學素質教育的要求,但在常規的課堂教學中,由于種種因素的限制,對學生科學素質教育的培養,往往都采取滲透的形式。許多事實表明,大多數學生具有在各種活動中發揮各自一定素質潛能的強烈欲望,而在體育教學中運用探究性學習的積極的組織形式可以為他們提供實踐和創造的新空間。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體育學科的特點更好的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華的空間和舞臺。
比如:有一次活動課,由于學校籃球場地只有一個,預初年級的一個班的女生借了球沒地方活動,就在拍球玩。我就引導她們做一些傳球之類的游戲,并做一些方法的變化,讓她們自己也想一些方法,結果其中有個學生,因為經常看她的父母打乒乓球,就想到了用籃球在地上打起乒乓來,我立即對她的做法給與肯定,她們在以后的活動課中就經常用這個方法活動,并進行比賽。后來我怕籃球對她們造成傷害就把籃球換成排球。她們就把它命名為“乒排球”。
(八)突出學科特點,優化教學過程。
一節有效的體育課必須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課,它與其他學科一樣必須教會學生有用的知識、技能。也就是說必須教會學生一定的運動技術、健身方法及健康知識,讓學生在體育課的學習中承受一定的運動負荷,在適度的“苦”和“累”中達到身心愉悅,不斷進步、樹立自信心、體驗運動的樂趣,而不是簡單地進行身體活動和玩玩游戲。學生通過體育學習沒有獲得運動技術的進步,沒有通過學習運動技術獲得身心的愉悅的體育課,我們在這里可以肯定地說,它不是一節有效的體育課。同時,在重視運動技術的學習時還必須避免用過去訓練運動員的方法來教技術,不要過于追求技術的細節,必盡我們的目的是增進健康,我們的對象是每一個學生。因此,教學過程必須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必須有層次,必須有傳授運動技術和鍛煉的程序與效果,即講解、示范、練習、糾錯、展示、比賽、評價、常規、掌握運動原理和方法。
總之,通過對農村初中體育教學現狀問題的分析和對策,可以使農村中學體育教學工作得到良好的發展,使得學生通過體育課的學習,不僅要增強體質,而且還要培養學生的體育參與意識,掌握體育知識,運動技能、發展個性,體育心理,提高體育品德,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