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電子競技運動的特征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在2004年舉行的首屆全國電子競技運動會上,時任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副主席的何慧嫻表示,電子競技運動的開展是一件非常有意義和健康的事情,在廣泛、快捷的基礎上,滿足不同人群對體育的多樣化需求。它與網絡游戲有著明顯的區別,真實的競技項目和團隊的競技形式有利于青少年的網絡娛樂活動健康化。
3、曾為游戲《實況足球》做過中文解說、央視王牌欄目《天下足球》的編導王濤也認為,不應該把游戲和電子競技劃上等號,電子競技不是普通的網絡游戲,它與其他體育運動一樣,是智慧、技能、反應和協調能力等身體素質集中體現。
4、對于電子競技算不算體育項目,重慶市體育局方面也表示,電子競技是國家體育總局確定的體育項目之一,這充分說明了它的確屬于體育項目。與此同時,我們也設有專門的電子競技協會,用以引導和規范該項目的發展。
5、我國的電子競技項目設對戰類和休閑類兩個分項。其中,對戰類分項包括:英雄聯盟、極品飛車、FIFA、實況足球、勁爆籃球、反恐精英、魔獸爭霸III之冰封王座、星際爭霸之母巢之戰;休閑類分項包括:圍棋、中國象棋、國際象棋、五子棋、四國軍棋、橋牌、拱豬、升級、拖拉機、斗地主,以及各級體育主管部門批準的各級各類電子競技休閑類比賽設置的其它項目。
6、基本特征:
電子競技運動有兩個基本特征:電子、競技“電子”是其方式和手段,指這項運動是借助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各種軟硬件以及由其營造的環境來進行,這類似于傳統體育項目中的器材和場地。在電子競技運動中,“器材”依賴信息技術來實現,這也是電子競技與傳統體育運動的不同之處。“競技”指的是體育的本質特性,即對抗。作為一個體育項目,對抗是最基本的特征。電子競技運動有多種分類和項目,但核心一定是對抗、比賽。
7、概括總結:
關鍵詞: 河南省 高校體育產業 經濟特征
自1995年國家提出體育應該“走社會化,產業化道路”的指導方針之后,國內體育的市場化、產業化發展取得了明顯績效。加快體育產業的發展,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符合我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要求。[1]但要促進高校的體育產業發展,就務必依賴于體育產業的培育與開拓。[2]高校體育產業是一種新型的高校產業,它具有自己的服務形式、服務種類和消費群體。大力發展高校體育產業既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高校體育主動適應社會發展的必然舉措。因此,在計劃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軌的過程中,研究高校體育產業的經濟特征,顯得尤為迫切。合理開發高校體育產業,必將帶動高校體育事業的發展,為高校體育事業的繁榮提供契機,促進高校體育文化和校園文化的和諧發展,同時,高校體育產業的深入發展將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河南大學、鄭州大學、河南科技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河南工業大學、河南理工大學等20所本省院校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問卷調查法:設計與本文相關的問卷,向20所院校的主管體育場館的領導發放問卷20份,回收2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18份,有效率90%。向學生發放問卷2000份,回收1876份,回收率93.8%,其中問卷1824份,有效率97.2%。
1.2.2訪談法:采用訪談的方式對20所院校的部分體育教師和體育場地管理人員進行訪談。
1.2.3文獻資料法:查閱體育產業及市場的文章十余份。
1.2.4數理統計法:采用SPSS1.1統計軟件對學生問卷進行統計。
2.研究結果
2.1河南省高校體育產業種類。
對回收的18份有效問卷統計可知,當前河南省高校體育產業主要包括以下種類(如表一):
體育場館租賃產業:由于當前各高校的體育場地、設施比以往有較大改善,在確保教學使用的情況下,體育場地在雙休日或節假日能得以出租,出租的場地(設施)種類主要是乒乓球臺、羽毛球場、網球場、足球場、籃球場、健身房等,出租方式主要是月卡制和季卡制,也有部分消費者辦理年卡。
體育贊助產業:體育贊助是體育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贊助就是指體育系統與體育贊助者之間,以贊助者提供資金、實物或技術的支持和被贊助者回報以冠名、專利、廣告等一系列權利為平等交換的手段,以滿足雙方不同需求為目的的、最終促進雙方事業共同發展的一系列商務活動整體。[3]學校體育贊助產業是學校產業發展的一部分,是學校產業區內新興的市場產業的一部分。學校體育贊助主要是學校以外的體育廠家、商城等為了加大企業(或產品)的宣傳,利用學校體育比賽活動的宣傳作用,所采用的營銷方式。目前河南省高校體育產業贊助的方式主要是對于學校某一單項體育比賽的單項贊助,贊助形式主要是提供少量經費和物質在一定比賽期內的冠名和宣傳。
電子競技產業:電子競技運動是利用高科技軟硬件設備作為運動器械進行的、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對抗運動。[4]電子競技運動是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軟硬件設備為器械、在信息技術營造的虛擬環境中、在統一的競賽規則下進行的對抗性益智電子游戲運動,屬于體育運動的一部分。電子競技運動作為一項體育項目,可以鍛煉和提高參與者的思維能力、反應能力、協調能力、團隊精神和毅力及對現代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從而促進其全面發展。調查發現,河南省高校電子競技產業占高校體育產業的77.8%,具有一定的產業占有率。值得一提的是,高校電子競技產業的組織這并不全是學校體育主管部門,而是校內的網吧、游戲廳等。
體育用品產業:體育用品是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必需品,成為大學生體育消費的主要方向之一。但在大學生的問卷統計中,發現大學生對體育用品的消費存在一定攀比心理,注重名牌效應,對此,應加以合理引導,促使大學生養成合理消費的習慣。
除此之外,大眾體育健身產業、體育文化娛樂產業、體育培訓產業、體育康復、保健產業在高校體育產業的占有率較低,值得一提的是體育康復、保健產業在高校大學生群體中的消費已經有所重視,說明大學生對體育運動受傷后的理療方式發生了改變。
2.2河南省高校體育產業的經濟特征。
中國2008奧運的成功申辦給我國體育產業帶來了無限商機,體育消費作為建立在一定物質發展水平和消費水平基礎之上的特殊消費,滿足了現代人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而這種需求又反作用于體育產業,并不斷地推動體育事業的發展。[5]學校體育產業在奧運產業經濟的帶動下,具有自己的產業特征。主要體現為產業群體特征、消費形式特征、產業價格特征。其中,產業群體是指高校體育產業的對象主要是大學生,他們的體育消費形式主要是自己的日常體育運動商品。調查可知,高校體育產業的價格有別于體育商城中的商品價格,商品價格大多處于200元以下的價位,適合于大學生的消費能力,體現出市場經濟在高校體育產業中的經濟調節作用。
2.3河南省高校體育產業消費特征。
調查可知,河南省高校體育產業消費特征具有協同性和穩定性。協同性是指高校體育產業的消費是由消費群體—商家—廠家三者共同協助的交易過程。大學生群體主要的消費是關注一定時期內參與體育運動需要的體育器材和服裝,如校園籃球賽、足球賽前期的服裝需求和比賽用品的購買等。他們的需求引起商家聯合廠家的銷售,這種銷售往往采用一定的讓利促銷和贊助銷售策略。同時,高校的辦學規模逐年擴大,這在客觀上促成了一個龐大的、富有潛力的體育消費群體。高校大學生的人員流動促成了校園消費群體的穩定性,穩定性的形成帶動高校群體的需求。
2.4河南省高校體育產業開發優勢。
產業的發展,首先是產業的需求。高校體育培訓產業的形成和開拓,依賴于體育消費對象的多少(即體育人口),直接影響培訓產業的建立與發展。[6]河南省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優勢主要是資源優勢、消費群體優勢、師資優勢。資源優勢是指高校具有獨有的場館設施,可以在教學之余對外出租,形成固有的產業資源,并使資源得到合理利用。由于高校大學生是參與體育運動的絕對體育人口,成為高校體育產業消費的穩定消費群體。同時,高校教師可以通過課外舉辦各種培訓班和輔導班,指導高校體育群體進行科學的體育消費和鍛煉,這是其他行業所不具備的資源優勢。
3.對策與建議
3.1樹立產業經濟觀念,挖掘高校潛力,加快發展高校體育產業。
高校體育產業作為一種產業,在高校體育產業上作為服務學生的校園產業,要想獲得發展,必須樹立產業經濟的觀念。挖掘校內資源,合理利用“外資”,以校外產業帶動校內產業,全面發展高校體育產業。
3.2加強合理引導,促使消費的合理化。
注重大學生消費群體的消費潛力培養,合理引導大學生的消費方式,促進高校體育消費產業合理化發展。同時,要根據大學生消費水平實現校園體育市場的合理性和針對性,強調校園消費的全面覆蓋,避免高價格、高消費的惡性循環市場。
3.3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多渠道發展高校體育產業。
高校體育產業,不僅客觀存在,而且具有科學依據。在全面發展高校體育產業的同時,要爭取政府的支持,安排一部分引導資金,用于鼓勵社會各界投資高校體育服務業的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發揮社會各界的人才、資金、技術、項目等優勢,多渠道發展高校體育產業。
3.4加強校園產業合作的多面性。
校園產業在原有自然群體資源的基礎上,要加大對外合作力度,采取不同形式與廠家、商家、店家合作,采用長期的店面招租、賽事贊助、場館租賃等多種形式,全面拉動校園體育產業的發展,增強校園文化建設的動力和活力。
參考文獻:
[1]張發強.貫徹“三個代表”,抓好“三個環節”,借助“三會兩湖”,努力開創新世紀、新階段群眾體育工作的新局面[J].中國體育科技,2003(6).
[2]徐持忍等.培育與開拓高校體育產業的可行性研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1(1).
[3]蘇義民.體育贊助的組織形式與對象確定,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4).
[4]余千春.高校體育課開設電子競技項目的可行性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11).
新浪體育新聞報道的特征
新浪體育具有與其它體育新聞相同的特點,如真實性、時效性等,同時它又具備自己所獨有的特征。這些特征在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的傳播中均得到體現。另外,新浪網具有不受版面、時間和空間限制等優勢,因此,網絡媒體在進行體育新聞報道時又表現出新的特征。
下面對新浪體育于2009年9月4日的網絡新聞進行分析。
1 信息量大,注重時效性。新浪新聞頻道首頁的新聞鏈接總量高達1794條,這是相當高的一個數字。主頁采用三欄式排版,緊湊的頁面更容易形成信息量大的特色。每篇報道后有相關鏈接,方便網友查看相關信息。而對于一條新聞,新浪體育也能夠從不同方面對事件進行報道和解析,以滿足不同網友的需要。
另外,新浪著意凸現新聞時效性,往往在新聞標題后標注時間,甚至精確到秒。在體育比賽時,往往是同步進行文字和視頻的報道,接下來才在各個渠道的后續報道中逐步補充更加翔實的內容。
2 加強體育評論,注重報道原創。關于體育新聞事件的評論,新浪顯得沉穩而嚴謹。新浪習慣于刊登各大媒體的看法,很少引用網友的言論,如果要刊登評論,也大多是相關專家有深度、單獨成篇的文章。從表可以看到,在特色欄目設置方面,博客是新浪的重頭戲。新浪的名人博客在網絡體育新聞中擔任著特殊的角色,熱門體育新聞鏈接各個博客圈。數據顯示,當天博客鏈接占新聞總量的6.5%。而在體育新聞專題中,博客數量高達總量的13.3%,新浪體育無處不在的博客力圖通過體育評論家、體育主持的話語分量來顯示其權威性。
新浪體育新聞報道體現了自己的原創性。新浪從一開始就以自己原創的獨一無二的內容搶占市場。雖然根據我國相關法規,商業網站不能采訪時政新聞,但在體育這個非時政領域,采訪權相當自由。新浪每天派出大量記者采訪,利用網絡的快捷首發了許多消息。
3 內容豐富,視頻資料多。1998年12月18日,美英在伊拉克的“沙漠之狐”行動之后的第二天,新浪開始了中國網站首次24小時不間斷滾動播出新聞。發展到現在,新浪往往采取文字、圖片和視頻三維―體的報道形式。
2007年2月,天盛在和ESPN的競爭中勝出,獲得了中國大陸的英超轉播權并借此開始付費英超的推廣
自此,從1995年4月進入中國市場的英格蘭超級聯賽在2007-2008賽季進入付費時代。始料不及的是英超付費用戶在兩年間只有3萬,但英超付費時代卻給新浪體育注入了一針強心劑。由于無電視可看,千萬的球迷涌向網絡,新浪網成了很好的選擇。從表1中我們看到,視頻新聞有122條,占總數的6.8%,豐富的視頻讓球迷有久旱逢甘雨之感。
4 互動性好。新浪建立了一個以客觀數據為依據的系統化體制,即受眾滿意系統,它包括網上調查、流量分析等。體育愛好者通過閱讀文字體育新聞、觀看體育賽事、與體育明星在線聊天等方式,可以間接參與運動之中,實現向往運動的心理愿望。在新浪的網絡視頻聊天室,網民不僅可以目睹冠軍的風采,還能與他們傾情交談,如2009年6月5日阿森納主教練溫格的來訪,就開啟了網絡媒體互動性的新境界。
新浪體育新聞報道存在的問題
1 新聞內容雷同過多,過于注重標題。由于目前沒有國際站點的原因,新浪剛對于許多國際比賽只能對傳統媒體或者一些國外網站采寫的新聞進行加工后出來,導致很多網頁上的體育新聞出現雷同的現象,有時也有直接翻譯過來的做法。而他們之間唯一的不同就是標題,新浪采用統一的單行標題,形式有時精細到字數都一致,有時標題起得有些晦澀,比如“切爾西兩筆王牌收購計劃全泡湯,4千萬殺星恐另投他隊”,果只看標題,不知道這篇文章說的是什么,對新聞主題進行隱藏,有騙點擊量的嫌疑。
2 速度慢,信息分類不及時。新浪采用自己的視頻體系,相對于一些專業的視頻網站來說,在清晰度相同的情況下感覺速度較慢。同時,新浪網因為趕時間會出現這樣一個毛病:視頻在主頁是有鏈接的,如果時效性高且比較重要的話會用紅色標出,但是如果你下到原本屬于這一級的頁面,卻找不到視頻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