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幼兒園教學重難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幼兒園 多媒體 教學
一、 多媒體教學在幼兒園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一) 運用多媒體教學有助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著名作家歌德曾說過:“沒有興趣就沒有記憶。”我們由此可見興趣對于學習是極其重要的。多媒體教學以大量的視聽信息量以及運用高科技的手段,可以刺激孩子們地興奮點,加上多姿多彩的圖畫、3D動畫效果、音樂等使傳統沉悶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起來。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興致高、效果好。
(二) 運用多媒體教學有助于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
多媒體教學相比傳統的教學而言,具有直觀、形象、生動等特點。這樣不僅能創造出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環境來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還能創造現實生活中沒有的情景,這樣就可以擴展孩子的思維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三) 運用多媒體教學有助于解決教學的難點
多媒體教學形象生動,富有童趣,將抽象的事物變得直觀可感,這就容易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容易被孩子們理解和接受,這是突破教學難點的一種有效方式。
二、 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注意事項
多媒體教學在幼兒園教學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我們應把握以下幾個問題,提高教學水平。
(一) 制作課件時要注重孩子的個性
課件的制作要以幼兒心理學、教育學為基礎,根據孩子的個性發展進行科學的設計。要將孩子們的個性與課程的通用性結合起來,注重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心理健康發展。對于不同的孩子,我們還可以設置個別教學的方式,使每個孩子都能健康發展。
(二) 多媒體教學中要重視孩子的主體地位和老師的主導作用
在多媒體教學中,人機之間的交流不能替代老師與孩子之間的交流。在多媒體教學中,更要注意把握孩子主體性和老師的主導作用。
(三) 注重教學資源的建設,推進多媒體教學的整合發展
關鍵詞:電子白板 數學繪本教學 運用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4-0229-01
電子白板作為一種新型的多媒體硬件設備,開始走進了幼兒園教學領域中,在技術上它整合了黑板、粉筆、掛圖等傳統媒體以及電視機、錄音機、投影儀等現代設備,通過與計算機、投影儀的聯機使用,輕松實現書寫、標注、編輯、存儲等功能,完全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對于數學活動,這樣一種本身相對較為枯燥、邏輯性較強的領域來講,電子白板的加入更是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學前兒童的思維主要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特別是小、中班幼兒,需要借助一些輔助材料才能理解這些抽象的概念。而電子白板的運用,不僅能充分挖掘教材,化繁為簡,化難為易,還能啟發幼兒進行全方位、立體的思維,為課堂互動、師幼互動、生生互動提供了技術可能和方便,優化了教學過程,大大提高了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通過實踐證實,數學繪本教學中有效地運用電子白板,在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同時,借助這些輔助材料更能幫助幼兒理解和掌握這些抽象概念。下面,筆者主要結合以下幾個課例來具體談談電子白板的獨特功能對數學繪本教學的作用。
1 借助白板,讓數學繪本“活”起來
數學繪本提供了幼兒貼近生活經驗的場景,幼兒能在閱讀過程中體會到生活中有很多有用和有趣的數學,這樣數學就不會遙遠、生硬。通過數學繪本閱讀與數學課課程相結合,提供幼兒傾聽、討論、探索數學概念的機會,培養幼兒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的能力,同時,擴大幼兒掌握數學的意義與認知。但是數學繪本的閱讀與我們語言、社會類繪本的閱讀不同,幼兒需要成人的提示和幫助才能理解其中蘊含知識或者趣味。比如《鼓鼓和蛋蛋的夢想》《尋找消失的爸爸》這類關于數的合成與分解、空間與平面關系的繪本,如果僅僅在閱讀區投放,很難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孩子們也不會對這些繪本產生很大的興趣。所以,這就可以借助白板,讓它活起來,將邏輯、空間概念具體化。
2 吸引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
傳統的數學繪本活動我們會選擇將圖書制作成大書或者PPT形式,教師會在活動一開始創設一定的情境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但由于形式比較單一,幼兒的注意力和興趣點容易轉移。交互式電子白板憑借豐富的資源庫以及強大的功能,容易吸引幼兒注意力,讓他們保持對活動的興趣。在數學繪本《讓誰先吃好呢》的這個活動的一條線索就是這個“桃子”,整個繪本主要圍繞到底誰先吃比較好?直接出示桃子的圖片會顯得十分的生硬,于是在活動一開始就使用“聚光燈功能”,一束聚光燈,猶如舞臺上的聚光燈,可以把幼兒的注意力匯聚到這束光所照射的形象上,讓幼兒擴散的、無目的的觀察變成有意識地去觀察。幼兒的目光一起跟著聚光燈移動,到大家一起發現是一個桃子時,他們興趣一下子激發了起來。在《亂七八糟的魔女之城》的這個活動中,我運用到了屏幕的遮罩、魔術筆的放大功能,從而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吸引他們認真觀察。
另外,電子白板功能獨特,既可以像傳統的教學那樣隨意擦寫、添加,還可以任意拖動、隱藏,更具有回放、神奇墨水等功能,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
3 主動觀察,突破重難點
電子白板可以對文件進行編輯、注釋、保存、可以任意書寫、繪畫,具有電腦無可比擬的優勢,豐富的教育資源為突破教學重難點提供了可能。筆者在活動中巧妙運用電子白板的播放、放大、聚光燈、拖移等神奇的功能,幼兒在主動觀察,認真學習的過程中化解了這節活動的重難點。重難點的化解,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促使幼兒入境入情,從而點燃幼兒求知的火花,引導幼兒大膽想像,培養幼兒的想像力。電子白板的運用對活動的成功開展起到了很好地輔助效果。比如在大班數學繪本《亂七八糟的魔女之城》里公主要通過殘缺不全的木板橋時,旁邊有兩塊木板可以無限復制填補橋的空缺;幼兒操作單上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序也用到了拖動副本功能,頁面上不用準備那么多的素材,也不用擔心不夠,這些功能不僅將教師從繁瑣的教具準備中解脫出來,更加直觀形象的幫助幼兒去理解,更為有效突破教學難點。
4 有效互動,強化主體地位
《綱要》指出幼兒教育要以幼兒發展為核心,以幼兒自主學習為主體。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實現高質量的互動,才能構建一個和諧、自主的學習平臺,才能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而在教學中,傳統的多媒體課件更多的只是演示功能,教師制作的PPT、flash課件由于無法更改而使幼兒不能參與其演示的過程,很多的時候都是幼兒在追隨課件,而課件無法靈活地根據幼兒的回答來演示,讓教學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電子白板的運用,能充分挖掘教材,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啟發幼兒進行全方位、立體的思維,為課堂互動、師幼互動、生生互動提供了技術可能和方便,優化了教學過程,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在數學繪本《讓誰先吃好呢》,給動物稱重的時候讓孩子來拖動小石子,在進行統計重量的時候,請幼兒上來用畫筆進行記錄;在數學繪本《尋找消失的爸爸》幼兒運用放大鏡去尋找地圖中位置,《亂七八糟的魔女之城》中將水果進行排列和記錄。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幼兒操作的痕跡,幼兒在參與中積極性很快被調動起來,不僅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而且有效強化幼兒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數學活動的知識性、抽象性、概括性很強,如何把這些“數數”、“排序”,“空間”等概念變得生動有趣,是幼兒園數學教學探究的方向和重點。電子白板這種新興的信息技術給幼兒園的教學活動帶來了新的技術,激發了幼兒的學習欲望,實現了高效的師幼互動,提高了教學效果 ,在這種“新技術”的推動下,讓我們的“新課堂”更加靈動、有效!
參考文獻:
[1]劉宏.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J].2012年第Z6 期.
關鍵詞:交互式白板 幼兒園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2-0257-01
交互式白板的教學,已不再是教師演示講解課件,幼兒被動接受的過程,它將是注重體驗式學習、師幼互動更加融合的過程,白板的多項功能給幼兒展示了一個個真實靈動法情境,為師幼提供了一個更加廣闊的交流、展示的空間和平臺。
1 巧用交互式白板技術,讓童話故事更精彩
在傳統的幼兒園故事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有聲有色的朗讀把內容傳遞給孩子;或是帶領孩子對故事中的圖畫進行學習;此外還有一種方法是把故事做成大書,帶領孩子一同閱讀。新形勢新氣象,利用交互式白板技術輔助故事教學的新型教學模式值得提倡。
如在執教大班《賣火柴的小女孩》時,筆者將整個故事用圖片插入到白板課件中。整個故事利用圖片和音樂鏈接,讓孩子身臨繪本故事情境中。活動中融入了四段不同風格的音樂,片段一:歡快的新年音樂;片段二:憂傷的音樂;片段三:充滿想象的八音盒音樂:片段四:凄美的和聲音樂。四段音樂把幼兒從美好的現實生活帶入了故事情境,并在欣賞與感受音樂作品中體會小女孩所處的環境與心情,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提升了幼兒的感受力與對童話故事的興趣。
多媒體課件往往具有這種功能,以幫助幼兒排除思維障礙,深入理解知識點。多媒體視聽結合、集圖文聲像為一體,化靜為動、化單調為豐富,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用于語言故事教學,有利于刺激幼兒感官引發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所以在完整講述過程的環節中筆者運用了多媒體視頻,視頻則是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整個故事以動畫的形式展現給幼兒,既有美的享受,又吸引幼兒的興趣。其次在視頻中再次融入三段音樂:憂傷的音樂、充滿想象的八音盒音樂、凄美的和聲音樂。視頻與音樂的融合,讓幼兒再次感受到這個氣息可聞、身形可見的小女孩,她的可憐、她的孤苦。讓孩子對小女孩的同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在童話世界里,對小女孩憐憫的愛最終變成了一種撫慰的愛――小女孩在痛苦的極點卻留下了微笑,最后給予小女孩的是永恒的愛。
活動中把經典故事的教學方式變得生動感人,富有感染力,使孩子在音樂中放飛想象、敢說、敢想,也使幼兒良好的道德情感在活動中得以升化,因此,巧用電子白板技術,讓童話故事更精彩
2 巧用交互式白板技術,讓數學操作更簡單
幼兒園數學教學較枯燥,幼兒興趣不大,如何激發幼兒的興趣一直是大家探索的問題。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白板進入了課堂,方便了我們教學活動的開展。在數學活動中,如何運用電子白板的拉幕、聚光燈、拖曳、隱藏、插入等強大功能的輔助,讓幼兒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參與的意識,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實現師幼互動、實現課堂的有效教學。為此我們在實踐中進行了一些探究。
如在大班數學《圈里有幾個》,活動重點是學習記數兩圈交叉情況下圈內物體的數量。難點是探索按標記圖要求在圈里擺放相應數量物體。讓幼兒學習計數兩圈交叉情況下圈內物體數量涉及“交集”這一概念,有人會問:“讓幼兒接觸初中交集是不是為時過早?”我們不應該回避,應該將幼兒遇到的難題通過教學活動來解決,運用白板化難為易。在本節活動中,筆者運用了運用多媒體技術――“白板”這一現代化教學手段,突破了教學重點與難點。為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能讓幼兒更直觀地感知公共部分物體的特征,明確計數范圍(如圖所示)。
《圈里有幾個》操作畫面
從圖中可看出:整個畫面清晰、簡單,分別根據綠圈和紅圈的個數找出正確的站法,在圖例中運用了借助白板的拖動、隱藏、計時、可調節透明讀等功能,讓幼兒直觀地看到兩圈如何交叉形成一個公共部分,明確所要計數對象的范圍,從而讓幼兒真正理解公共部分物體的特征,這是本節活動的重、難點所在,將教學難點化難為易,真正通過多媒體發展多元智能。巧用電子白板技術,讓數學操作更簡單
3 巧用交互式白板技術,讓音樂教學更活躍
交互式白板技術的運用是實現幼兒園音樂教學模式轉變的良好契機。如何充分利用白板技術,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是擺在幼兒教師面前的一個新課題。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通過電子白板,通過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讓幼兒融入相關情境中,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
如音樂活動《母雞孵蛋》來源于奧爾夫音樂,樂曲節奏輕快活潑、旋律優美。在本次活動中,從幼兒的生活經驗、體驗出發,運用原歌曲的旋律,在白板中為三個雞蛋設定了鮮明生動的音樂形象,產生了歌曲中的棒棒雞、打嗝雞、害羞雞。讓幼兒在趣味的游戲中學習歌曲,能用不同的聲音和肢體語言來表現歌曲中小雞害羞、自信的情緒,從而發展幼兒的藝術表現力。活動中,教師采用交互式白板技術中音效、隱藏、圖像等,完美地展現了音樂的圖譜功能,三段音樂:(1)嘰嘰,嘰嘰,我是棒棒雞;嘰嘰,嘰嘰、我是棒棒雞;(2)嘰,嗝,嘰,嗝,我是打嗝雞,嘰,嗝,嘰,嗝,我是打嗝雞;(3)嘰――,我是害羞雞;嘰――我是害羞雞。在你教我學的音樂活動中發揮孩子的主體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和富有兒童情趣。
(新疆和田市嘉興幼兒園 848000)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幼兒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幼兒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在學習態度上,從“枯燥學”到“有趣學”等等。反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我們教師們共同的目標。下面本人從四個方面來跟幼教同仁們探討一下幼兒園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創設有效性的情境
幼兒思維具有形象直觀特點,幼兒園教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因此,直觀、生動、形象的情境創設對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是十分重要的,如數學活動" 認識數字8"。數字8 對幼兒來說生活中處處可見,但幼兒對數字8 的含義卻并不感興趣,因為那只是一個枯燥無味的阿拉伯數字,色彩也無鮮艷可言,因此老師假如直接用生活中的知識來組織幼兒學習認識,肯定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但如果老師運用多媒體動畫,把它設計成可愛的數字寶寶,以擬人化的數字寶寶形象出現,讓幼兒找數字寶寶身上的秘密,一下子就會把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學上面,沉浸于情境教學之中。這樣的情境創設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既生活化又吸引了幼兒的有意注意,激發起幼兒探究月歷寶寶身上秘密的強烈欲望。
二、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并全面了解幼兒
課堂教學的有效離不開教師的有效備課。首先教師要認真地鉆研教材,即備教材,在鉆研教材的同時,還要做到全面了解幼兒,即更備幼兒。從目前狀況來看,很多教師都忽視了備幼兒的工作。作為幼兒教師,我們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心理特點,尊重幼體個體差異,關注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以及他們的已有認知。在此基礎上,認真研讀教材,設計教學環節,選擇教學方式,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和發展。如:大班教育活動“認識標記”。教師的活動理念是讓幼兒認識各種不同的標記,知道他們的用處以及發生情況后的使用方法。活動開始時教師運用了孩子們最喜歡的游戲方式引出幾個標記,主要用以復習的過程。再此之前,孩子們已經認識了這些標記,用這種方法能引起孩子們的注意,但不能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如果在復習標記的過程中,運用幾次實地演習的方法,在出示新標記的時候讓幼兒自己去發現標記的圖案以及作用,這樣會加深孩子們的記憶。雖然這節課對幼兒來說只是在原有經驗上的重復,但效果并不明顯。因此,綜合看整節課,教師充分鉆研了教材,但備幼兒的工作沒有做到位。有些幼兒在課堂上表現得興趣乏味,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會擾亂課堂秩序。對于這種狀況,教師應在備課的過程中,結合幼兒的已知和生活經驗,選擇他們的最近發展區相關內容,以滿足幼兒求知的需要。在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認真思考、想象,以激勵表揚調動其積極性。
三、有效性的問題與引導
" 教師指導的集體活動,要能保證幼兒的積極參與,避免時間的隱性浪費"。每個教學活動,老師都會設置一些問題來讓幼兒回答,使活動深入下去,活動的有效發展又離不開老師的指導,因為只有效的提問和恰到好處的引導,才能使活動有效的開展,達到教學的目標。因此,教師每個問題的提出是經過認真思考并做出預測。如大班美術活動:畫魚。有位小朋友只畫了些很小的小魚,比較均勻的分布著,主題不突出。老師說:"請你再把大魚畫上好嗎?",然后老師就走開了,這位小朋友看了看畫面,沒有畫大魚的空間呀,他不知所措,直到教學活動結束還是原來的畫面。假如老師這樣引導:小魚如果看見媽媽來了它們會怎么樣呢?幼兒可能會說親親媽媽,讓媽媽到身邊來,"那你讓魚媽媽游到身邊來吧"并示意可以在小魚中間疊畫一條大魚,同時,再引導幼兒怎樣把魚媽媽和小魚分開,幼兒園教學活動中,課堂教學是教師制定計劃、精心設計和組織的重要的教育教學活動,它通過教師的激發、引導,促進幼兒正常進行學習活動并達成有效學習。因此,有效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支柱,我們要遵循幼兒園教學的規律及幼兒的年齡特征,充分發揮師幼雙方的主體作用,從而促進幼兒健康全面地發展。
四、教師要學會課堂調控,并適時引導幼兒
1.將自然中、生活中隨處可見、唾手可得的東西做成課件的形式,讓幼兒通過電視和錄音的形式感受物體的特點。大自然是幼兒的老師,幼兒的很多經驗是要從大自然中慢慢發掘的。只有通過觀察、觸摸、聆聽等身體各個感官的直接感受,才更有助于幼兒經驗的提高,才能讓幼兒對于自然界有更深的了解。但是這種將隨處可見的物體進行掃描,做成課件,只是讓老師課件數增加,而幼兒對于事物的認識只能停留在表面,不能認識事物的內涵和立體。
2.課件中的內容或是很精美,或是很簡單的圖片,教師通過講述讓幼兒了解事物的特征、重難點,思路雖清晰,卻只是紙上談兵,幼兒失去了動手操作和探索的機會。對于一些平面的事物,只是運用信息技術把簡單的圖片掃描,不管幼兒是否看到過這些事物,不管幼兒是否能理解,老師只是通過口頭講述,讓幼兒觀察這些平面的東西,幼兒失去了自主的機會。數學活動時,老師制作了精美的課件,讓幼兒進行排序,幼兒的注意力全在好看的課件上,這樣的課件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對策:陳鶴琴先生說過:“只有動手做,才能獲取直接的經驗,認識事物的性質。”信息技術的發展確實為幼兒提供了聲形俱佳的畫面,讓幼兒能認識更多的東西,但是幼兒學習的方式和接受方式是直接、具體的,幼兒只有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開拓探索,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因此,在一定的條件下,還是應該讓幼兒多接觸社會、多感受大自然,讓幼兒對大自然和社會有更深的認識。總之,只有把信息技術與幼兒生活、大自然有效地結合在一起,通過信息技術的展示,探索問題,共同去大自然中尋找答案,自我發現,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學中的輔助作用。
問題二:濫用信息技術,使之失去了應有的作用
許多教師致力制作大量的課件,以此展現現自己的水平。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是輔助教學,而在很多教學中卻成了主導。過多的課件非但不能體現教師的教學水平,反讓幼兒失去了自主探索的機會。其次,幼兒被課件中小動物和風景所吸引,注意力集中在課件上,教師成了播放者,幼兒只是觀眾。幼兒興致雖高,但和教師設定的觀察排列有反差,無法進行動手操作。對策:首先,應了解幼兒興趣點,要根據幼兒的愛好確定教學內容,制作課件。幼兒年齡小,自控能力弱,只有從幼兒的興趣點出發,引導幼兒共同收集資料,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其次,在演示課件前,教師可先請幼兒介紹自己的經驗。這樣不但提供了幼兒表現的舞臺,而且激發了幼兒自主學習的熱情。再次,課件的使用無需過多,制作也無需過于精美,教師制作課件是為了激發幼兒的興趣,點到即止,這樣不僅能引發幼兒的興趣,也能激發幼兒自主探究的熱情,從而更有效地培養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
問題三:活動跟著課件走,活動過程等同課件演示
許多教師有這樣的誤解,認為制作課件太麻煩,自己不需懂得課件制作知識,只要會用就行。許多使用多媒體課件的教師,不懂Win98的基本操作,課件也只有請人制作,整個制作過程也不參與。由于別人不能充分理解上課者的意圖,所以一旦課件制作出來,上課者只能跟著課件走,不能按自己的思路教學。還有一些使用多媒體課件的教師,怕操作失誤,為圖方便,就讓計算機教師將課件設計成順序結構,上課時只需按一個鍵,課件便按順序播放下去。這樣的課便是“流水課”。教師總要想方設法將孩子的思路引到電腦的既定流程上,一旦按錯了鍵,就會打亂整個教學計劃,甚至把整個課件再演示一遍。此類現象實在是多媒體教學的悲哀。究其根源,實質上是“以教師為中心”演變成了“電腦+教師”為中心,更強化了教師的主動性和孩子的被動性。對策:教師在每個教學活動中都必須樹立“以幼兒為中心”的教學思想。一節活動中并不是只有多媒體才能抓住幼兒的眼球,只有動畫才能讓完成教學目標。一些在信息教學上薄弱的教師可以另尋出路,找到真正適合自己、適合幼兒的教學手段。另外,也可以利用空余時間學習一些簡單的動畫制作,但是要立足于自己完成,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掌握整個流程,做到心中有內容、眼中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