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生態環保實踐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氣候生態;脆弱區;監測;評估;內蒙古赤峰
1赤峰市氣候生態脆弱區基本生態概況
本區包括大興安嶺山脈西南端、七老圖山脈地區、努魯爾虎山脈地區,境內有遼闊的渾善達克沙地,黃土丘陵密布,溝壑縱橫。森林覆蓋率和植被蓋度相對較高,分別達到40%和80%以上。區內海拔較高,多在1 500m以上,最高的大光頂子山達到2 061m。山地特征明顯,土壤肥力高,地下水位高低差異懸殊,年濕潤度一般在0.60~1.20之間,屬于半濕潤和濕潤氣候區,分布有大量的森林草原、灌叢草原、針闊混交林帶植被等(見圖1)。土壤多以山地黑土、黑棕土、黃土、黃沙土為主。土壤沙化退化和水土流失相對較輕。本區沿山地帶多以林業、牧業為主,南部丘陵地區主要以種植業為主,屬于典型的農牧林混交地帶,生產力水平相對較高。本區內隨著年際間氣候的波動,生態環境呈現出明顯的脆弱性。
2赤峰市氣候生態脆弱區氣候條件監測評估
以脆弱區內8個氣候生態監測點(浩爾吐、林西、經棚、崗子、錦山、天義、八里罕、寶國吐)為代表,統計2004~2006年主要氣候要素平均值進行比較,結果見表1。
由表1可見,脆弱區監測時段內平均氣溫變化較大,2004年比常年偏高1.0℃;2005年比常年偏高0.1℃,比2004年偏低0.9℃;2006年比常年偏高0.4℃,比2004年偏低0.6℃,比2005年偏高0.3℃。平均日照時數,2004年比常年偏多148h;2005年比常年偏多140h,比2004年偏少8h;2006年比常年偏多92h,比2004年偏少56h,比2005年偏少48h。平均降水量,2004年比常年偏少15mm;2005年比常年偏少11mm,比2004年偏少4mm;2006年比常年偏少26mm,比2004年偏少36mm,比2005年偏少40mm?!?0℃活動積溫,2004年比常年偏多165℃;2005年比常年偏多219℃,比2004年偏多54℃;2006年比常年偏多206℃,比2004年偏多41℃,比2005年偏多13℃。無霜期,2004年比歷年均值推遲9d,2005年比歷年均值提前2d,比2004年提前11d;2006年比歷年均值提前12d,比2004年提前21d,比2005年提前10d。接墑雨,2004年比常年推遲24d;2005年比常年提前4d,比2004年提前26d;2006年比常年推遲3d,比2004年提前19d,比2005年推遲8d。
由于3a內氣溫、日照、降水、積溫、無霜期、接墑雨變化較大,所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也表現出很大差異,2004年雖然接墑雨嚴重偏晚,降水略偏少,但監測期內光、熱匹配,加之無霜期偏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利大于弊。2005年光熱充足,降水略偏少,無霜期和接墑雨早基本正常,氣候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也表現為利大于弊。2006年光熱充足,降水偏少,無霜期提前,接墑雨提前,氣候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與前2a相比,相對較差。
3赤峰市氣候生態脆弱區氣候災害監測評估
(1)干旱。脆弱區內2004年冬、春旱連初夏旱嚴重,春季接墑雨嚴重偏晚,對農田播種、出苗和牧草返青生長十分不利。由于旱情嚴重,導致地下水位下降1~2m,季節性河流干枯,水庫蓄水量不足常年的1/4,1 000多眼機電井因旱吊空,有26萬人和60多萬頭只牲畜飲水困難,農田可灌面積不足常年的一半。2005年冬、春旱嚴重,受旱農田30多萬公頃,受旱草牧場540多萬公頃。2006年冬、春旱嚴重,受旱農田90多萬公頃,7月后又相繼發生嚴重伏、秋旱,受旱農田40多萬公頃,因旱絕收農田4萬多公頃,受災草牧場近250萬公頃,80多萬人受災,10萬多人發生飲水困難。
(2)洪水、冰雹、大風、雷電災害。2004年脆弱區內先后發生洪水、冰雹、大風、雷電災害10次,水毀耕地48hm2,累計受災農作物(包括蔬菜、瓜果、煙葉、花卉等經濟作物)1.858 9萬公頃,其中絕收6 104hm2,累計倒塌房屋175間,累計因災死亡大小牲畜2 167頭只,累計水毀機電井、人畜飲水井67眼,累計受災人口2.07萬人,因災死亡4人,加上其他項損失,累計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 925萬元。
2005年先后發生洪水、冰雹、雷電、大風災害18次,水毀耕地218hm2,累計受災農作物(包括蔬菜、瓜果、煙葉、花卉等經濟作物)3.233 8萬公頃,其中絕收8 736hm2,倒塌房屋188間,因災死亡大小牲畜28頭只,受災人口18.69萬人,死亡4人,加上其他項損失,累計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249 9億元。2006年先后發生洪水、冰雹、雷電災害7次,累計受災農作物(包括蔬菜、瓜果、煙葉、花卉等經濟作物)3 870hm2,其中絕收1 574hm2,倒塌房屋225間,因災死亡大小牲畜61頭只,水毀機電井、人畜飲水井250眼,受災人口3.25萬人,因災死亡9人,加上其他項損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 163萬元。年度大風日數最多為34d,其中發生沙塵暴3次,發生揚沙和浮塵天氣10次,為歷史同期所罕見。
4赤峰市氣候生態脆弱區5~10月地下水位變化監測評估
由表2可知,生態脆弱區監測時段內5~10月地下水位變化,經棚站最深為11.33m,3a平均為10.04m,錦山站最淺為5.45m,3a平均為5.70m。2005年與2004年相比,變化最大的是經棚站,上升了2.41m;變化最小的是錦山站,上升了0.32m,其余2個站上升了0.40~0.58m。2006年與2004年相比,變化最大的仍是經棚站,上升了1.47m,變化最小的是天義站,上升了0.09m,其余2個站下降0.11~0.12m。2006年與2005年比,變化最大的仍是經棚站,下降了0.94m,變化最小的是天義站,上升了0.09m,其余2個站下降0.44~0.69m。
地下水位的時空變化一方面是受當地當年監測時段內自然降水的多少所影響,另一方面是與當地當年監測時段內水資源開采利用率的大小有關,越是干旱少雨的年份,水資源開采利用率也就越高,從而導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但脆弱區2004~2006年內,地區間受地形地勢、地理位置等自然環境影響,降水量和水資源開采利用率也呈現出明顯的地區差異,從而導致地下水位變化明顯。
5赤峰市氣候生態脆弱區土壤水分變化監測評估
由表3可知,生態脆弱區監測時段內5~10月、10~50cm深土壤水分變化以2006年最好,2004年次之,2005年最差。2004年春季土壤多為一類、二類墑情,入夏后隨降水的增多,土壤水分明顯回升,多為一類墑情。2005年敏感區內雖然春季旱情嚴重,但因為上年秋季雨水較多,土壤墑情仍維持在二類墑情以上,夏季雖然雨水充沛,但由于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大部分地區發生階段性干旱,土壤水分遠不如上年同期,進入9月后,隨降水的逐漸減少,土壤水分明顯下降。2006年春季土壤多為一類、二類墑情,夏季雨水較為充沛,土壤仍維持在二類墑情以上,9月后降水明顯減少,土壤水分隨之下降。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6氣候生態脆弱區天然牧草營養成分變化監測評估
牧草各種營養成分含量的多少,主要取決于牧草品種和牧草不同生長發育時段的氣候條件,由表4可知,脆弱區混合牧草營養成分:吸附水、粗蛋白和鈣以2004年最高;2006年和2005年次之;粗脂肪和粗灰分以2006年最高,2004年和2005年次之;粗纖維以2005年最高,2006年和2004年次之;無氮浸出物以2004年最高,2005年和2006年次之;磷以2006年最高,2005年和2004年次之。
7赤峰市氣候生態脆弱區牧草生長發育狀況監測評估
由表5可知,氣候生態脆弱區8月末監測草層高度以2004年最高,2005年與2006年次之,2004年比3a平均值增高10cm;2005年比3a平均值降低2cm,比2004年降低12cm;2006年比3a平均值下降8cm,比2004年降低18cm,比2005年降低6cm。8月末監測牧草蓋度差異不大,2004年比3a平均值降低1%;2005年比3a平均值增高1%,比2004年增高2%;2006年比3a平均值增高1%,比2004年增高2%,與2005年持平。8月末監測牧草產量以2005年最高,2004年、2006年次之,2004年比3a平均值增高312kg/hm2;2005年比3a平均值增高1 010kg/hm2,比2004年增高698kg/hm2;2006年比3a平均值降低1 321kg/hm2,比2004年降低1 633kg/hm2,比2005年降低2 331kg/hm2。
8赤峰市氣候生態脆弱區農作物生長發育狀況監測評估
由表6可知,氣候生態脆弱區春玉米播種期2004年比3a平均日期提前8d;2005年比3a平均日期偏晚4d,比2004年偏晚12d;2006年比3a平均日期偏晚4d,比2004年偏晚12d,與2005年持平。出苗期,2004年比3a平均日期提前4d;2005年比3a平均日期偏晚3d,比2004年偏晚4d;2006年與3a平均日期持平,比2004年偏晚4d,比2005年提前3d;拔節期,2004年比3a平均日期偏晚2d;2005年比3a平均日期偏晚1d,比2004年提前1d;2006年與3a平均日期持平,比2004年提前2d,比2005年提前1d。成熟期,2004年比3a平均日期提前3d;2005年比3a平均日期提前2d,比2004年偏晚1d;2006年比3a平均日期偏晚3d,比2004年偏晚6d,比2005年偏晚5d。生長高度,2004年比3a平均值偏低3cm;2005年比3a平均值偏低1cm,比2004年偏高2cm;2006年比3a平均值偏高3cm,比2004年偏高6cm,比2005年偏高4cm。
9氣候生態脆弱區沙塵天氣與風蝕度變化監測評估
由表7可知,大氣塵降物的多少主要取決于大風沙塵天氣的多少,而大風沙塵天氣的多少主要取決于的地形、地勢、地面植被蓋度、土壤質地、山體、風向、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等。本市氣候生態脆弱區內,不同年際間和各月之間的大風沙塵天氣并無明顯規律,從時間尺度看,以春季和冬季最多,秋季次之,夏季最少。從地域分布看,越是地面植被差、沙化退化、水土流失嚴重的地方,大氣塵降物也就越多。
環保社會實踐調查報告一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精神,積極響應教育部和大連理工大學實踐理論一把抓的號召,建設生態文明,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為此,大連理工大學學生張杰在寒假期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實地調研勘察了作為國家示范企業的甘肅省蘭州鐵路局河口南焊軌基地,旨在宣傳綠色環??破罩R,對企業的和諧發展提出適當建議。
蘭州鐵路局河口南焊軌基地始建于XX年,位于蘭州樞紐蘭新線與蘭青線交會地河口南車站以南,占地面積134畝,根據地形條件,工藝平面布置采用l型布置方案,年焊軌設計生產能力為XX公里。
基地建成投產以來,基地領導積極改善生產、辦公工作環境,對廠區進行了大面積種草種樹綠化工作,綠化面積達5000平方米,栽植樹木200多棵。對焊軌基地西區時效臺北側道路及焊軌線輥道周圍鋪設了花磚,共計長度超過1200米;更換、配置了車間休息座椅、更衣柜等生活配套設施;增設了工量具臺及各型標識牌。為努力營造爭一流、創一流的文化氛圍,以五個一流為主題,在顯著位置懸掛了文化燈箱,張貼了安全宣傳畫,制作了以閉環管理和標準化作業為主要內容的宣傳板,營造安全生產和爭創一流的良好氛圍,用充滿關愛、溫暖的文字和安全警示語激勵和提示職工,讓職工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同時,為了活躍職工業余文化生活,車間定期組織開展了體育活動和各項文化活動。經過全體干部職工的不懈努力,車間廠區的面貌煥然一新,生活配套設施進一步得到了完善,為爭創工作環境一流的目標打下基礎。
生態文明是人類為保護和建設美好生態環境而取得的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總和,是貫穿于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的系統工程,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明進步狀態。此次社會實踐活動旨在希望能宣傳及學習先進的企業環保措施及理念,保護生態環境,打造示范企業。
環保社會實踐調查報告二
環境保護,人人有責。 我不小心感冒了,不知道是為什么,于是就去看了醫生,媽媽問這 是流感嗎? 媽媽問。
醫生搖了搖頭說: 因為空氣中有太多的病毒,到處是垃圾,修房子的灰塵,工業排放的廢氣等,這些都導致空氣質量差、病毒多的原因。 我似乎明白了很多。
一、提高思想認識,樹立主動接受人大監督意識。
主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在工作中的具體體現,有利于不斷完善環保宏觀工作部署、健全工作制度;有利于廣泛聽取社情民意,確保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環保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我們必須不斷強化政治觀念、大局觀念和群眾觀念,樹立主動接受人大監督意識,堅決維護人大權威。
二、圍繞環保主業,強化主動接受人大監督措施。
主動溝通聯系。通過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執法檢查、人大代表視察、開展座談、組織調研、征求意見等途徑加強與人大代表的交流,使人大代表更加深入直觀地了解環境保護工作,及時掌握環保工作開展情況,提出更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主動定期報告。按照規定認真負責、積極主動地向人大報告環保工作,做到全面工作定期匯報,重要工作及時匯報,重要會議、重大事項事先報告。對重特大案件辦理、環境執法大檢查、重要人事任免事項等主動以專題的形式向人大匯報,確保環境保護工作始終置于黨的領導和人大監督之下。
認真辦理提案。對關系****區經濟發展及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環境熱點、難點、重點建議提案,組織分管局長、承辦科室主要負責人和代表委員到現場調研,共同研究解決方案,及時辦理、認真執行,做到事事有反饋、件件有落實,真正讓人大代表滿意、群眾滿意。
三、落實環保責任,增強接受人大監督效果。
主動接受人大對環保工作的檢查,對人大常委會和人大代表的視察、檢查工作,高度重視、認真對待、積極配合、做好匯報,同時,更重要的是把環保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一是堅持依法行政。健全行政執法程序,規范行政執法行為,開展局內案卷評查,對全局環境監察執法線案卷開展相互交叉檢查,提升辦案能力;建立環境法律法規題庫,引導廣大環保干部學法知法懂法,組織環保法律知識競賽活動,營造干部自發學習法律知識的良好氛圍,不斷提高環保隊伍依法行政水平。
[關鍵詞]生態投資 環保投資 生態補償
從國內外的實踐來看, 生態問題是頗費物力和經歷的。建設時不考慮生態問題, 省了小錢, 待日后產生了問題再去治理, 就要花大錢付出高昂的代價。因此提高生態投資效益,可以在實現原定生態目標的前提下, 節約生態投資, 騰出更多的資金來滿足經濟建設的需要;也可以用同樣多的生態投資, 取得較多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有利于實現生態與社會的和諧發展。本文通過綜述國內外各學者在此領域的研究成果,期望能為生態投資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幫助。
一、國內研究綜述
生態投資是生態研究領域內的新課題,目前我國理論界對它的研究還沒有形成系統。但是與生態投資有關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有關部門和專家對生態投資相關課題發表了一些論著,如張福慶,董喚霞發表了《科學發展觀催生生態投資建設理念》,針對傳統的經濟發展建設模式, 提出經濟發展應建立在可持續發展為基本內容的科學發展觀的基礎上, 走生態投資建設之路,以實現“五個轉變”和人類社會與生態系統協調統一的本質內涵。該論文側重于號召有關部門發展常規投資的同時注重生態環保的投資。湯尚穎和徐翔發表了《準確理解生態投資的內涵》,文章指出隨著環保投資的界和內涵不斷延伸,環保投資的概念也將演變為“生態投資”環保投資及生態投資的內涵。在區分了環保投資和生態投資的內涵之后,指出生態投資從范疇上看應包含: (1) 生態環境保護投入;(2) 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投入;(3) 生態產業投入。馬國強發表了《生態投資與生態資源補償機制的構建》一文,明確了我國現階段以政府投資為主導的生態投資模式, 需要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 盡快建立起符合我國國情的生態投資與生態資源補償機制。文中首先分析了我國的生態環境與資源承載力,論述了我國目前的生態投資狀況和以政府為主導的生態投資模式選擇的必然性,之后在對比國外生態投資與生態資源補償機制的實踐經驗和我國目前面臨的困難的基礎上,提出我國生態投資與生態資源補償機制的構建的一些建議。牛榮在《論西部生態投資補償方式》一文中,在分析生態投資補償的含義和探討進行西部生態投資補償必要性的基礎上, 提出應以政府補償為主, 采用多樣化的補償方式, 來解決西部生態建設投資不足的問題。此外,由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簡稱“國合會”)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共同公布的《中國生態足跡報告》中也分析了近年來我國生態環境的諸多現狀,提出了增強生態投資的一些途徑和具體實施方法。
通過上述有關學者的相關論文和有關部門的官方報告可以得知,目前我國學者對生態投資的研究主要是依附于對環保投資的基礎之上,雖然針對有關的生態投資內涵,以及生態投資的補償機制等有了專門性的論述,但是并沒有形成有關生態投資研究的學術體系。大多數研究都只是針對生態投資課題的某一方面,而沒有一個全面的綜合性的研究。所以理論研究雖然有了一定的進步,但并不能滿足我國生態投資日益發展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對生態投資課題進行一個系統的綜合研究。
二、國外研究綜述
由于西方進入現代化比我國要早很多,其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早已經歷了生態環境惡化的問題,并且已經采取了相關的措施來加以保護。其中對于生態的投資,也較之我國早了很多。20世紀六七十年代產生的一門新興學科----生態經濟學中,已經注意到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如美國的萊斯特R布朗在其《生態經濟:有利于地球的經濟構想》一書中就在分析了經濟發展給生態環境帶來的危害之后,提出了新型的生態經濟發展模式,并最終得出要通過降低生育率以穩定人口、調整經濟的手段(包括財政引導、稅負轉移、補貼轉移、許可證交易和對財政調整的支持等)、加速國家、企業和個人的轉變等來改善現在的生態環境,保護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地球。書中其實就涉及到了生態投資的主要議題:生態投資的來源,生態投資的多樣性和生態投資的方向。加拿大學者布萊恩納特拉斯, 瑪麗奧特梅爾著有《與虎共舞:環保導向帶來企業成功》一書,介紹了公司、政府、非營利組織中的個人和群體如何在滿足持續財務績效和其他利益相關者要求的同時,加大對自然生態保護的重視,投資于生態環境,承擔更大的社會和環境責任。
而具體的關于生態經濟的學說,國外和國內一樣,也是從環保投資中引申出了生態投資的概念或是就認為環保投資和生態投資是同一個內涵。如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OECD)提出,環保投資包括:(1)環保設備的投入;主要是指“三廢”處理和污染控制設備的投入,用于自然保護和提高城市環境舒適性的設施投資;(2)環保服務投入;(3)潔凈技術和潔凈產品的生產投入。而這三個方面實際上包含于生態投資的諸多領域。西方國家對于生態投資的研究更多的是在實踐中去體現,發達國家中,瑞士生態環保投資主要由公共部門、私人部門和家庭三部分承擔,三者的比例大致相當。在投資方向上,廢棄物的管理花費最大,占整個環保投資的1/3 強,空氣和水污染的防治費用次之,各占25%左右。而加拿大則設立了環保開支賬戶(EPEA) 作為環境和資源賬戶體系(CSERA) 的一個分支,其范圍包括發生在污染治理和控制、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和棲息地的恢復、環境監視、環境評價和環境審計、土壤改造等方面的費用,但是,提高健康水平、美化環境等方面的費用則不包括在內。其投資的主要方面有:(1)關于環保的家庭開支。家庭環保開支是指居民對控制和減少日常生活對水、空氣和土壤的污染而支付的費用。(2)政府對環保的現金和資本支出,包括中央政府之間和地方政府之間的轉移支付。(3)商業資本運營對環保的支出。而意大利對環保投資的分析以賬戶的形式反映在區域和地方兩個層面上并影響著環境政策。意大利和歐洲其他國家一樣,已著手對環境稅進行研究和實踐。美國生態環保產業通過聯邦和州政府的公共財政支持、發行市政債券進行市場融資、企業自籌和公私合作(PPP)模式籌集更多的資金。而日本則通過建立財政投資于貸款項目基金、政府金融機構支持融資、會計預算和非政府組織(NGO)的融資來滿足其生態投資的需求。
目前已有的研究認為生態投資概念是由環保投資概念演化而來,在大力提倡可持續發展和生態建設的新形勢下,環保投資的范圍界定具有難以克服的缺點,主要表現在:忽視了對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資源開發和保護”活動;忽視了生態產業在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難以真實反映生態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等。但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即如何解決我國新時期生態投資不足的問題,并沒有得到重視,因而,本文的著重點之一就在于剖析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如何擴大生態投資的多元投資體系加以探討。
從以上國內外環境保護的理論討論來看,生態投資的范圍并不統一,各國的情況各不相同。在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視角下,重視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實現循環經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大方向,為了保證我國社會沿著這個方向順利發展,必須深入對生態投資的研究,進而能夠準確反映生態投資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及其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綜合生態投資的研究現狀不難看出,關于生態投資的研究開始的時間并不長,對于生態頭的定義眾說紛紜,還沒有統一定論;關于生態投資的研究課題比較分散,缺乏系統性,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需求結合不夠緊密;國內研究只是單純的理論研究,缺乏對現實社會指導作用的研究,對于這些都有待更多學者的努力。
參考文獻:
[1][美]薩繆爾森、諾德豪斯,蕭琛等譯:《經濟學》[M] (第16版),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
[2]龔玉榮 沈頌東:環保投資現狀及問題的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02.2
[3]陳克新:環保投資:筑就金融海嘯防波堤[J].中國經濟導報. 2009.2.5
保護生態環境,建設和諧家園。7月9日至7月20日,生態環境保護調研服務隊通過開展環保知識宣講與生態調研
活動,向人們宣傳生態文明理念。
在xx鎮xx村xx生態園的實踐活動讓隊員們學習了如何進行果實采摘與農田間作套作技術;在“撿起的是美德”衛生清潔活動中,隊員們積極傳播、踐行環保觀念;在檢測衛河水質時,隊員們認真取樣分析,將包括色度、濁度與硬度的污染數據及時反饋給xx市水利局;在推廣綠色食品的過程中,隊員們向市民耐心講解肉蛋奶合理調配的比例,<蓮山 課件>為群眾帶來健康綠色的飲食理念。
在xx市xx鎮xx開展的生態調研活動中,隊員們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對鬼針草、荔枝草等當地常見的植物和采集到的昆蟲制作成標本,并針對其形態特征、藥用價值等進行了細致的分類與歸檔整理。在山里的六天時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