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ede8e"></wbr><bdo id="ede8e"><var id="ede8e"><optgroup id="ede8e"></optgroup></var></bdo>
    1. <sub id="ede8e"></sub>
    2. <sub id="ede8e"></sub>
    3. 18禁无遮挡啪啪无码网站,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2018年亚洲欧美在线v,国产成人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毛片一区二区,国产在线亚州精品内射,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国内少妇人妻偷人精品
      首頁 > 文章中心 > 氣象與農業生產的關系

      氣象與農業生產的關系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氣象與農業生產的關系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氣象與農業生產的關系

      氣象與農業生產的關系范文第1篇

      摘要 以湖南省漢壽縣1981―2013年氣候資料為例,分析了洞庭湖區漢壽縣冬季氣候對大棚蔬菜生產的影響,結合當地主要農

      >> 洞庭湖區中秋酥脆棗生育期間氣象條件分析及災害防御對策 海南省主要氣象災害對蔬菜生產的影響及防御措施 氣象災害對冬小麥生產的影響分析及防御措施 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實際防御措施 陽信縣主要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防御措施 芻議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防御措施 嘉祥縣冬春季節氣象性災害對大棚蔬菜生產的影響及對策 氣象災害對密云縣農業生產的影響及防御建議 人類活動對洞庭湖區釘螺孳生與血吸蟲傳播途徑的影響 農業氣象災害影響的評估及防御措施探究 氣象災害對電網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云浮主要氣象災害對蔬菜生產的影響及對策 氣候變化對莘縣農業氣象災害的影響及防災減災措施 洞庭湖區水稻產量與氣象條件的關系研究 不同時段洞庭湖區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及退田還湖的影響 黃驊市設施蔬菜生產主要氣象災害特征及其防御措施研究 冬季溫室大棚蔬菜生產的防寒措施 淺析城市氣象災害的影響與防御措施 洞庭湖區棉花早衰及其應對措施 冬季霧霾天氣對溫室蔬菜生產的影響及應對措施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3] 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氣象災害術語和等級:DB.43/1234-2004[S/OL].[2015-06-15]..

      [4] 邢光耀.霧霾天氣下棚室黃瓜栽培和病蟲害防治措施[J].長江蔬菜,2013(15):55-56.

      [5] 蔡淑紅,凌濤.無公害蔬菜生產與無土栽培(日光溫室)[M]1版.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氣象與農業生產的關系范文第2篇

      關鍵詞 氣象災害;防御措施;建議;山東陽信

      中圖分類號 S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0-0215-02

      農業生產是在自然氣候環境下所產生的社會與自然的生產過程,在農業生產的各個部分都與自然天氣氣候的變化有著密切關系。伴隨著我國農業生產不斷發展,在生產這一過程中,因為天氣異常或者由于天氣變化所導致的農作物產量減產等行為,稱之為農業氣象災害。當前我國農業氣象災害一般包括很多,由于這些農業氣象災害不僅影響了我國農業生產,還給農民帶來了非常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分析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很重要,只有充分掌握有關農業生產當地的氣候變化,才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控制,更好地防災減災。

      眾所周知,農作物在其生長過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適宜的氣候條件,同時需補充營養,但是這些條件的前提需要明確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現如今,伴隨著人類社會生活活動的變化,致使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由于全球氣候急速變暖,再加之一些極端天氣的出現,給農業生產造成了不良影響,同時影響農作物生長發育,致使農業減產甚至顆粒不收。針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更需要加強災害性天氣的監測預警和氣象服務工作,同時根據不同氣象災害發生的規律和特點,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防御,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實現防災減災的目標,促進農業生產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提高氣象工作的服務水平。

      1 陽信縣氣象災害概況

      根據近30年陽信縣氣象災害記錄資料分析,陽信縣境內經常發生的自然氣象災害有干旱、澇災、暴雨、冰雹、大風、干熱風、連陰雨、霜凍、低溫等。其中旱、澇災害是陽信縣最主要的災害性天氣,常頻繁交替發生。有歷史記錄資料以來,1986―2015年旱澇災害頻繁發生,出現概率43.3%,干旱平均6.0年一遇;洪澇每3.0年一次,是氣象災害中導致農業生產損失最大的災害,且旱災明顯少于澇災。2010年8月陽信縣境內出現連續暴雨天氣,累計平均降雨量321.5 mm,全縣9個鄉鎮全部受災,農田大面積積水,排水困難,內澇嚴重。農村困難群眾住房因抗災能力差,倒塌嚴重。據統計,全縣農田受災面積34 680 hm2,絕產面積6 759 hm2;損壞房屋6 395間,倒塌房屋5 855間;轉移人員7 488人;受災人口136 000人;因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7 530萬元。

      大風冰雹災害是影響陽信縣農業生產的第二大氣象災害。大風多發生于春季,其次為夏季,夏季大風多伴有雷雨冰雹發生。冰雹一般多出現在4―7月,且以6月最多。1986―2015年大風冰雹災害發生幾率為36.7%,在自然災害中僅次于洪澇。

      2 陽信縣主要氣象災害

      2.1 干旱災害

      干旱是指降雨量少對農作物造成的影響,使農作物處于缺水的狀態下,無法正常地生長。這種現象存在的時間越長,對農作物造成的影響越大,會出現減產和絕收的情況,嚴重的甚至會導致農作物死亡,給農民的經濟損失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進而影響農民的生活質量。陽信縣干旱發生類型主要分為春旱、夏旱、秋旱、秋冬連旱等,其中以夏旱對農業生產造成的影響最為嚴重,春旱和秋冬連旱影響時間最長。

      2.2 洪澇災害

      澇災是影響陽信縣農業生產的最主要自然災害,這一災害主要可以分成洪災、濕災以及澇災3種類型。引發洪澇災害的原因眾多,造成陽信縣澇災發生的最常見、影響最大的因素為強降水,尤其是夏季短時強降水和大范圍持續性強降水。根據陽信縣土壤結構和地理環境,短時強降水或持續性強降水一旦達到暴雨或以上量級,受影響農田中會出現大量積水,若積水無法及時排出,會造成局部或大范圍農田發生內澇,致使農作物大量減產甚至絕收。

      2.3 大風冰雹災害

      大風冰雹災害是災害性天氣的重要組成部分,相較于旱澇災害更具影響范圍廣、局地性強、時間短、突發生明顯等特點。由于天氣系統的不穩定,在大氣中形成強對流天氣,經過大氣的動力和熱力共同作用的因素影響,加劇了風雹天氣的產生。大風冰雹天氣對農作物的影響較為嚴重,出現時會對農作物的枝葉、莖稈和果實都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壞,且不利恢復,降低了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陽信縣大范圍種植梨樹,鴨梨生產在農業經濟生產中占重要地位,大風冰雹災害性天氣的出現往往致使鴨梨大范圍落果、果實受損,影響鴨梨品質,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影響人民的生產生活[1-2]。

      3 防御措施

      3.1 干旱災害的預防措施

      對于干旱的預防,氣象部門應該做好中長期氣候趨勢的預測分析工作,加強對天氣系統變化的監測,及時做好預警,給農民提供完善的農業生產建議。根據天氣形勢的發展,適時開展人工降雨(雪)作業,為農作物生長發育提供充足的水分供給。另外,還應該重視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通過推廣節水灌溉的形式,加強植被建設,對預防農作物旱情發展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3-4]。

      3.2 暴雨洪澇災害的防范措施

      暴雨洪澇災害是夏季發生頻率最高的氣象災害之一,具有范圍廣、強度大等特點。預防暴雨災害,一是要早預報、早預防,氣象部門根據天氣形勢的發展及早做出預報,各部門及時做好準備,為提前防御打下基礎。二是要做好天氣跟蹤服務,一旦縣域內降水量接近或達到暴雨,氣象部門應及時暴雨預警信號,并密切監視天氣過程勢態發展,第一時間為領導決策和農民防災提供可靠的氣象信息,對天氣情況進行充分掌握,及時采取防治措施。三是要相關部門做好防洪工程建設和防洪防御機制,加強對農田內部水的排澇工作,注重排澇設施的維護,降低洪澇災害所造成的損失。

      4 建議

      4.1 構建完善的災害防御體系

      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由于農業生產和氣象變化密切相關,因此政府相關單位要重視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統一部署,協調各個部門,聯合協作,共同防御氣象災害,建立科學有效的防御體系。對氣象災害的發生能夠做好提前的預案,進行有組織的防御、指揮。另外,加強氣象基礎設施建設,在氣象災害發生時進行預防,做好監測工作,以便提前做好防范,在多部門的通力配合下,把氣象災害的破壞降低到最低。

      4.2 掌握氣象規律,調整農業布局

      造成氣象災害的原因主要與自然環境和氣候變化相關,因此需要相關人員在預防氣象災害防御工作方面對自然環境和氣候變化進行了解。氣象工作人員要根據氣象變化做好監測,及時對災害發生進行測報,為農業生產提供氣象災害預警。在農業生產過程要進行合理的農業生產布局,增強抗災減災的能力,保障農業高效和優質生產。

      4.3 提高防災減災意識

      首先,對農業生產中氣象災害所帶來的影響進行大力宣傳,提高人們對自然災害的認識,明確在農業生產中氣象災害產生的原因與破壞力,明確預防災害的重要性,在遇到氣象災害時,也能夠快速合理地進行響應,達到預防災害的效果;其次,增強氣象工作人員的基本技能,并提高防災意識,增加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和技術水平,減少氣象災害所帶來的農業損失,提高我國農業生產的總效益。

      4.4 建立農業災害保險與補貼機制

      由政府主導,并不斷探索適合我國農業災害保險的機制工作,聯合商業保險及其他社會力量加入,國家在政策上給予大力扶持,統一協調,建立保險新模式,避免農業生產過程中因為氣象變化所帶來的風險。因地制宜建立新型補貼模式,減輕災害帶來的影響,穩定農業發展。

      4.5 增強生態環保意識

      造成氣象災害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環境的變化,在我國農業生產過程中,需要遵循自然規律,科學有效地開發土地資源,并利用我國水資源,做好相應的保護工作,同時加強環境治理工作,做好防災減災工作,統籌安排農業生產活動,避免因人類活動而導致環境出現改變甚至惡化情況的產生,盡量避免由于人為因素所造成的氣象災害。

      5 結語

      總而言之,需要認識氣象災害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性,并將科研和氣象業務結合,同時依照農業生產發展的需求,對相關農業氣象工作展開相應的分析,從而提供更加優質和高效的氣象服務。另外,建立氣象服務管理體系,做好對于突發事故或者重大氣象災害的應急處理。農業生產本身會受到氣象變化影響,所以需要加強氣象災害工作的監測和預測,重視農業生產中因為氣象因素所帶來的影響,從而增強預防氣象災害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減少作物受災情況的發生,保障作物的增產增收,保持農業可持續發展。

      6 參考文獻

      [1] 于璐,蔣慧亮,王春華,等.淺析氣象災害對農業發展的影響[J].農技服務,2016(3):156.

      [2] 李建朝.農業氣象災害對作物產量的影響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6(4):296.

      氣象與農業生產的關系范文第3篇

      世界人口不斷增加,我國人口已經超過十三億,巨大的人口壓力對事物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糧食問題的矛盾也凸顯出來。如果人口不斷增加,而糧食產量沒有提高,人均占有量越來越少,社會矛盾就會激化,給社會及國家的安定帶來隱患。農業生產如果單純的通過擴大種植面積提高產量,將更加激化生態環境的破壞。植物生長需要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這方面有助于生態環境的改善,但是人類在進行生產活動的時候,會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對大氣又造成了污染,這樣的農業生產基本上維持生態平衡。但是,這樣做會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擴大耕地面積,自然植物減少,水土流失嚴重,土地沙化加劇,生物滅絕,水資源減少等等,生態系統遭到破壞。這些問題的加劇反過來會給農業發展帶來進一步的影響。所以,發展生態農業是提高農業產量及質量的必由之路,加大對農業服務已經是刻不容緩的問題。

      2氣象保障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2.1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作為基層氣象工作人員,除了為農民提供氣象信息服務,還要幫助農民了解農作物的生長環境,氣候對不同農作物的影響,根據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結構進行調整等等。要了解氣象對保障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首先需要了解氣候和農作物生長的關系。2.2溫度是影響農作物生長與發育的主要因素一般農作物在日均溫≥10℃的情況下才能活躍生長,可把日均溫≥10℃的持續期視為農作物的生長期。把生長期內每天的日均溫累加得到的溫度總和,叫做積溫。根據積溫的多少,我國自南向北可以分成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五個溫度帶,另外,還有一個地勢高、氣候寒冷、面積廣大的青藏高原氣候區。

      2.3氣溫的日較差和光照對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有著重要影響白天氣溫高,日照強,有利于農作物的光合作用,能產生更多的營養物質;夜間氣溫低,農作物的呼吸作用被削弱,減少了對能量的消耗,有利于營養物質的積累。

      2.4水分條件制約著農作物的生長,不同的農作物需水量不同需水較多的農作物有水稻、甘蔗、茶葉等,需水較少的農作物有甜菜、小麥、玉米和高粱等。棉花在播種期和生長期需水較多,采摘期需水較少。我國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風的影響,分布上東南多、西北少。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為界,東部為種植業,西部為畜牧業。大致以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為界,南方為水田農業,北方為旱作農業。

      2.5光熱、水分的組合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水、熱條件在時間、空間上結合得越好,越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我國東部地區季風氣候的顯著特點是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對農業生產非常有利。但因夏季風不穩定,氣象災害頻繁。我國主要的氣象災害有旱、澇、低溫、凍害、干熱風等,其中干旱的影響范圍最大。如華北地區春季氣溫回升快,蒸發強烈,但降水較少,易造成春旱;7、8月份長江中下游地區在副熱帶高壓的控制下,盛行下沉氣流,高溫少雨,形成伏旱。寒潮是我國冬半年主要的氣象災害,強烈的降溫會使農作物遭受凍害,尤以秋季和春季對農作物危害最大。

      3氣象服務對生態農業發展的影響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科技不斷進步,氣象部門對信息的預測越來越準確。通過及時的氣象服務,可以盡早知道即將可能發生的天氣變化和氣象災害。基層工作人員給予及時的幫助,使農民及時掌握這些天氣變化,可以根據變化做出相應的對策,盡最大可能保障農業生產。

      3.1影響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氣候的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是巨大的,氣象保障服務可以及時為地區提供詳細的氣候變化。現在,我國的農業正朝著生態農業的方向發展,積極改進種植技術,提高單位面積的農產品產量和質量。然而植物生長需要適宜的氣候,如果沒有充分考慮氣候變化,盲目改進產業結構,只會給農業生產帶來負增長,嚴重的還有可能破壞土壤結構,影響其他作物生長。所以,轉變農業生產結構,必須依靠氣象服務提供準確的信息。

      3.2影響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農作物的生長必須依賴光、水、溫度等必要的氣候條件。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我國的氣候也發生很大變化,氣溫普遍提高,這對農作物生長有很大的影響。因為不同的作物需要不同的生長氣候,所以氣候變化可以直接影響到作物的產量和質量。氣象保障服務工作可以對局部地區的氣候變化做出預測,指導農民有效地根據氣候變化改變作物的種植方法,同科學技術相結合,不僅不會影響作物生長,還會相應地增加作物的產量和質量。

      3.3對惡劣天氣做出預警,防患于未然正所謂“天有不測風云”,氣候是瞬息萬變的,如果沒有及時對惡劣天氣變化做出預警,農民沒有防范措施,氣候將會給作物生長帶來巨大的損失,甚至是顆粒無收。氣象保障服務通過對氣象及時監控和準確預測,盡早通知農民做好防范措施,可以將損失降到最低。同時,保護了局部的生態環境。

      3.4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農作物生長離不開氣候,氣候的變化就會導致作物生長發生變化,作物發生變化,局部地區的生態環境、土壤、水資源都會隨之發生變化。氣象保障服務可以為農民提供詳細的氣候變化,農民依據這些有效的預測數據,可以對作物生長做出及時的判斷,或者根據氣候的變化轉移種植方向。所以,氣候保障服務對保護生態環境、維持生態平衡有很大的作用。同時,氣象保障服務通過對氣候的及時準確預測,達到保護現有耕地、避免開辟新耕地的目的。保護耕地,防止水土流失,減少風沙等,氣象保障服務對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起到很大作用。

      4加強氣象為農業服務的思考

      隨著社會進步和技術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氣象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涉及的農業氣象研究與服務內容也越來越區域化、精細化。(1)發揮傳統科研業務服務優勢,進一步明確各級農業氣象服務的職能和分工,擴充服務內容,互相補充。原有的農業氣象服務渠道比較有效,需要繼續發揮已有優勢。對國家級業務單位,主要開展全國性農業氣象服務項目和全國產品,在認真分析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氣候變化研究、糧食產量預報等開展國家糧食安全分析評估、氣候變化影響評估及生態質量評價等,國家級服務產品應更好地發揮對省級業務單位的指導作用。(2)國家級管理部門應該進一步推進觀測系統的優化設計和觀測資料的綜合利用。根據國家綜合氣象觀測體系建設的總體設計與安排,認真研究農業氣象觀測系統布局與觀測要素設計,既滿足國家級新的業務發展服務的觀測、科研需求,又給地方氣象部門根據地方特色有機補充、調整農業氣象觀測體系一定的自。(3)發揮基層單位面向生產一線、科研業務緊密結合的優勢,積極開展研究和服務。對省級及以下科研業務單位:①要針對不同區域、不同服務對象,開展認真的調查研究,摸清不同農業生產對象的氣象服務需求,進一步凝練和總結,以發現阻礙服務質量和水平提高的科學技術問題和機制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需要進一步開展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及服務工作;②要積極支持和鼓勵省地縣氣象部門設立專門的農業服務專項,開展短平快的實用技術研究、氣象保障咨詢服務、氣象災害防御、農民氣象知識培訓等工作。(4)加強基層工作人員同農民的密切聯系。地區農業發展離不開氣象的保障服務,農民需要準確可靠的氣象信息,同時,獲得氣象信息的通道要時刻保持暢通。這就需要基層氣象人員同廣大農民保持緊密聯系。基層工作人員除了為農民提供及時準確的氣象信息,還需要經常走進農村,幫助農民學習了解對各種氣象災害的預防和對農作物的保護,普及氣象知識。基層工作人員同農民共同努力,才能不斷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

      5總結

      氣象與農業生產的關系范文第4篇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的比例在世界上排名靠前,農業生產直接關系到人民的安康和社會的安穩。由于近幾年農業氣象災害的不斷增加和影響不斷加深,我國農作物布局和種植制度已經在不斷發生變化。所以,了解并且關注農業氣象災害不僅僅是農業科研人員的工作職責,也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這樣才能最大范圍地做到防微杜漸、事先預防,把氣象災害對農業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可見,研究氣象災害不僅僅有助于農業生產和發展,而且直接影響到我國可持續發展和科學發展的理念,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農業氣象災害 災害特點 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S166]文獻標識碼:A

      一、前言

      今年來,我國農業生產技術雖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還沒有完全脫離靠天吃飯的落后局面。要想達到先進國家的農業生產的局面,就必須依靠科技的發展,農業生產依賴的科技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氣象氣候學、土壤學、生物工程、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唯有擺脫落后的局面,才能使我國農業科技和生產力實現質的飛躍,解救國家人口吃飯的問題和生存的問題。那么怎樣在農業氣象的角度為我國農業的發展做出貢獻呢?最主要、最當務之急的就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即把目光從國內移向國外,學習世界前沿的農業氣象應對科技,在學習的基礎上,做大“因地制宜”,學為我所用,從分調研國內的具體情況和原因,對復雜多變的農業氣象環境和農業生產過程進行全程動態和準確的監測,開展有針對性的氣象保障和減災防災調控服務,使氣象科技對農業生產的服務和貢獻上一個新臺階。因此,了解并且關注農業氣象災害不僅僅是農業科研人員的工作職責,也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這樣才能最大范圍地做到防微杜漸、事先預防,把氣象災害對農業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為我國農業發展做出己所能及的貢獻。

      二、我國農業氣象災害的特點

      我國是世界上受農業氣象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不僅種類多,而且時間長,總結起來,影響我國農業的氣象災害的特點主要有:

      (1)空間范圍廣,面積大。可以這樣說,我國從西部邊疆到東部沿海,每一個地區都受到不同的農業氣象災害的影響。

      (2)種類多,影響大。影響我國農業的氣象災害不僅有我們經常聽到的干旱、暴雨洪澇、嚴寒等,而且還有熱帶氣旋、雷暴、連陰雨、濃霧及沙塵暴等不常見的類別,不同類別造成的災害程度是不一樣的。

      (3)時間長,跨度大。在我國,干旱等常見的氣象災害持續的時間比較長,以貴州為代表的個別地區常年都受到干旱的影響。

      (4)集中性強。時間上,例如龍卷風、雷雨、冰雹、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只要集中在每年的3~5月發生;地域上,龍卷風、雷雨、冰雹、大風等強對流天氣主要發生在東南沿海、臺灣島等熱帶、亞熱帶地區。

      (5)發生頻率高。我國的旱、澇、風、凍等災害年年都有,平均每年出現旱災7.5次,澇災5.8次,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6.9個,以上數據是對形成一定規模的災害的統計,小規模不計算在內。

      (6)災情后果重。聯合國公布的1947~1980年全球因自然災害造成人員死亡達121.3萬人,其中61%是由氣象災害造成的,氣象災害的嚴重后果可見一斑。

      (7)災害鏈接性大。氣象災害的發生往往不是單一的,例如,暴雨能夠引發或者加重洪水、泥石流、風暴潮和植物病蟲害等其它相關自然災害的發生。

      三、如何應對農業氣象災害

      (1)正確認識農業氣象災害預警工作的重要性

      根據農作物種類劃分的不同,針對具體作物品種開展氣象災害指標研究工作,這樣才能夠不斷提高研究指標的確定性和針對性,得出的結果的利用程度才更高。

      1)病蟲害是由于氣象條件帶來的農業生產比較嚴重的弊端,要想減少或者避免病蟲害帶來的損失,就需要我們不斷加強對病蟲害的發生與氣象條件關系方面的研究。同時,要想做到提高農業氣象預防系統的服務效率,就必須逐漸細化和深入農業氣象災害預警平臺的建設。

      2)擴大農業氣象災害知識的科普宣傳,使普通農民提高對農業氣象災害的認識和防止知識,這樣就提高了農民應對農業氣象災害的防御能力。

      3)建設氣象災害監測機制和預警系統,從而不斷提高氣象災害預警能力防御和減輕氣象災害。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重視天氣預報的作用。雖然到現在位置,我們還沒有能力阻止惡劣天氣的發生,不能在災害發生之前通過人為的方法加以阻止,可是,我們能夠通過不斷進步的科技手段來分析一段時間以內的氣象和氣候變化,預感惡劣天氣發生的前兆。例如,衛星遙感技術、雷達探測技術等技術都能在逐步提高天氣遇到的準確度,不斷延長天氣預報準確的時間長度。

      (2)氣象氣候預測產品應用服務與保障

      隨著現在天氣預測、雷達和衛星遙感信息的進步,我們對影響農業生產的關鍵性氣象問題的把我越來越到位,這就保證了能夠在綜合運用現代多種氣候監測信息的基礎上,逐漸發展直接針對作物生長關鍵時段和關鍵性農業氣象災害的中、短期綜合預測技術和長期預測新技術,以及將加工處理的區域性農業氣象災害預測產品更迅速分發到農業生產的決策指揮和服務部門,為作物生長關鍵時段各類農業氣象災害的減災防災調控技術的實施提供咨詢服務。

      (3)建立健全農業氣象防災減災法律法規體系

      要發展農業氣象災害的應急預警機制,要提高農業氣象災害的預報準確程度,就必須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就必須把農業氣象防災減災納入中央和地方的財政預算。有了足夠的資金保證,然后把預防農業氣象災害的預防措施納入法律法規、行為規范,這樣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人為因素帶來的損失。在另一個層面上,要不斷提高從事氣象災害防御相關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技能,充分發揮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與應急系統的建設效益,防御和減輕氣象災害對國民經濟和人民財產所帶來的損失。

      (4)建立氣候影響評價服務和保障體系

      建立氣候影響評價服務需要從農業生產過程和環境的聯系著手,不斷改進科研水平,研制出新型的機理性農業氣象影響評估模型。通過科學的分析和評估,不斷提高氣候對農業影響的客觀定量化程度和科學水平。并投入信息保障服務業務,及時提供評價服務產品。如果在農業生產中,能夠利用評估體系生成的多種模型來集成結果,同時方便用戶使用和查閱,就達到了綜合預測、使用簡潔的目的。

      四、結束語

      我國是農業大國,但卻不是農業強國,究其原因,農業生產技術不夠先進是主要的原因,反映在應對氣象災害上就是不能夠及時應對常見的農業自然災害。我們知道,氣候變化對農業帶來的影響是最大的,也是農作物減產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國人口不斷增加的現在,做好農業研究,保證農作物高質高產成了不可回避的課題。在世界上的農業大國中,我國是自然災害發生最多的國家之一,其中氣象災害最為嚴重。關注氣象災害常發地區及防治措施,有利防災減災,減少損失,提高我國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文章寫作以期和同仁共同探討,促進農業生產與農民增收,為我國農業的發展進步作出自己的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 湖冰. 華北地區主要氣象災害及預警系統建設[J]. 山東氣象. 2010(02).

      [2] 何建業,何建秀,王衛國. 烏拉特前旗主要農業氣象災害發生規律及防治對策[J]. 內蒙古氣象. 2010(04).

      [3] 李艷春,李鳳霞,陳興財. 青銅峽市氣候資源及氣象災害分布特征分析[J].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 2009(08)

      氣象與農業生產的關系范文第5篇

      1.1及時預報農業氣象災害。農業氣象服務的任務之一,就是對農業氣象災害及時的進行預報,根據災害預報情況及時的做出預防工作,這樣一來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農業損失的發生。具體來說,就是對農業生產過程中的重要階段,根據最近的天氣預報情況,從而預測出可能發生的天氣變化對農業造成的影響,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從而避免農業損失的發生。1.2實時農業氣象監測服務。可以利用衛星遙感和地面觀測站傳輸的數據情況,來分析出氣象變化趨勢走勢,從而為農作物土壤水分含量、作物周期、空氣濕度提供預測信息,從而能夠做到及時預報農作物生長關鍵期,從而為農作物提供播種、施肥、發育期、收獲期進行預報,從而為農業生產者提供科學的農業生產管理建議情況。另外可以從不斷變化的天氣形勢,能夠在第一時間提供自然災害狀況信息情況,從而為可以為農業生產者提供抗旱澇、防低溫的方法和技術,從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對農業生產效益的提升。1.3為農作物提供最佳生產環境。農業氣象服務可以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從而為農作物的播種、發育、收獲等生育期進行科學的預測服務,另外可以根據農作物的長勢情況,可以預報出農作物產量情況。另外,如果出現了災害性天氣,可以通過人工降雨的方式進行合理的調節,從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氣候性災害對農業造成的影響,從而為農作物的提供最好的生產環境條件。1.4服務于生態建設。生態環境的不斷變化與氣候條件有很大的關系,相關部門可根據實時監測的生態環境變化情況,為農業生產者提供和生態環境有關的氣候環境變化信息,然后進行分析,從而為生態環境建設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從而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2農業氣象服務存在的問題

      2.1農業氣象服務水平有待提高。如今,農業的得到了一個快速發展,農業結構發生一些調整,先階段的農業氣象部門提供的傳統的農業服務已經不能適應如今農業生產的多樣化需求了。現階段,很多地區已經配備了氣象信息員,在信息員的培訓力度小,導致技術水平偏低,從而導致氣象預報存在不準確性的情況發生,這樣一來就不能很好的為農民的農業生產提供良好的指導。2.2基層設備陳舊。在現階段,我國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在氣象設備方面也有一個很大的變化,但是在基層氣象部門的設備方面還是處于一個比較落后階段,與我國高速發展的經驗不適應,一些基層單位還在使用者落后的測量手段。2.3農業氣象服務范圍較狹窄在現階段,經濟得到了一個快速的發展,其中農業的生產方式變得多元化,但是在農業氣象的服務中只是在糧食生產上面側重,對于林、牧、副、漁業的農業氣象服務開展的相對來說少很多,這樣一來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業更好的發展。

      3農業氣象服務的發展分析

      3.1建設農業氣象服務示范基地。在農業氣象服務中,建立農業氣象服務示范基地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為農業氣候資源有著很強的區域特點,為了更好的服務于農業,可以根據地區的氣候特點,建立相對應的農業氣象服務示范基地,這樣一來就可以達到一種從點帶面的輻射式服務效果。另外農業氣象服務示范基地的建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調動農業的積極性。3.2提高防災減災能力。農業災害的發生和當地氣象條件有很大的關系,所以需要建立農業災害監測和預警預報服務,從而實現與氣候密切相關的農業災害的災前進行預警服務、災中進行跟蹤服務、災后評估。另外,還應制定科學的減災計劃,從而加強防災減災相關建設,除此之外還需要加強對農民害風險意識教育工作。

      4結語

      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氣象監測技術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三農”問題一直是政府關注的重要項目之一,現階段,我國正在全力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其中農業是不是能夠得到很好的發展,對我國新農村的建設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在現階段下,我國的氣象服務,在農村的作用還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所以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從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積極的支持農村的氣象服務建設,從而達到一種維護農業的穩定發展目的。

      作者:史詩楊 吳建秋 董芹 霍焱 單位:常州市氣象局

      【參考文獻】

      [1]葉清,焦庚英,許曉利,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業氣象問題及服務措施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s).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长发| 午夜久久一区二区狠狠干| 少妇无套内射中出视频| 日本一区二区精品色超碰| 天堂av成人网在线观看| 在线播放亚洲成人av| 成人免费无码视频在线网站 | 精品精品久久宅男的天堂| 精品日韩人妻中文字幕|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首页| 成人午夜污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人妻| 国产很色很黄很大爽的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 九九热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免费一级av| 色偷偷亚洲av男人的天堂| 国产日韩乱码精品一区二区| 福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午夜成人久久无码一区二区 | 国产999精品2卡3卡4卡|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满十八小| 蜜臀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免费无码一区无码东京热| 丰满人妻被黑人猛烈进入| 蜜臀av午夜精品福利| 亚洲男女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综合av| 亚洲国产在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观看| 亚洲尤码不卡av麻豆| 亚洲少妇人妻无码视频| 久操热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二区芒果视频| 亚洲成av人在线播放无码| 国产一区二区日韩在线| 熟女少妇精品一区二区| 2019亚洲午夜无码天堂| 欧美日产国产精品日产| 亚洲五月天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