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軟件教學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由于體育運動自身魅力的影響,體育運動在世界范圍內備受關注,這就使得很多電子行業的廠家花費巨大的人力財力,利用電子競技的模擬軟件讓使用者能夠感受到真實的運用情景。在強大競爭力的引導下,很多電子軟件開發商在開發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在競爭中不斷改進技術,讓電腦競技體育成為人們的新寵。真實的足球場地面積大、教練多,很難及時對每個人進行高效的指導,所以很多高校引進電腦模擬競技軟件,將電腦模擬競技軟件廣泛應用到高校足球教學過程中來,從而可以有效彌補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緩解高校足球場地不足的問題;而且電子足球教學模式讓很多學生在同一平臺上接受指導,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教育經費,既能提高足球教學的效率,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電腦競技軟件應用于高校足球教學中的作用
電腦競技軟件在發展過程中逐漸被應用于高校足球教學模式中,有效緩解了高校足球場地供需矛盾,解決了傳統足球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很多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加入新的教學手段有效避免了教學失誤,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電腦模擬競技軟件有利于學生更全面了解足球信息,提高學生的足球競技水平。
1.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電腦模擬競技軟件作為當下最高端的教學軟件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電腦模擬軟件呈現給大家的是競技體育模式,讓學生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足球教學的魅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能看到自己做的動作,給學生一種新奇感和刺激感,可以吸引學生對足球運動做進一步的探究,符合當前創新的教學模式,用多種方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對競技體育有了基本的認識和了解。
2.教學模式立體化針對當前高校足球課教學的種種限制,開展電腦模擬競技軟件教學模式勢在必行。電腦模擬競技教學模式符合當下足球教學。采用模擬軟件教學能加速運動形成,在教學過程中將運動過程以立體化的形式讓大家了解。同時電腦模擬競技軟件能將解決很多的實際問題,足球教學本身是個復雜的過程,老師要想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足球技巧,必須對每個學生進行細致化教學,讓每個學生都充分了解足球競技,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上課人數多,每個學生的足球水平參差不齊,就會導致足球老師無法將每個細節動作全部教授給每個學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學習能力。電腦模擬競技軟件將很多復雜的動作和老師在課堂上無法逐一示范的動作展示給大家。通過多媒體技術教學將很多足球動作要領、技術動作中的難點、重點以立體化的模式呈現給大家,同時可以根據教學要求將動作進行慢動作回放,加強學生對足球動作的理解。同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進行現場輔導,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在一個相對真實的教學環境中學習。
3.培養學生的競技意識電腦模擬競技軟件呈現給大家的是一種真實的教學體驗,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充分發揮自主性。模擬競技軟件將教學方法和教學規律有效結合起來,并在教學過程中加以整合,靈活應用。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進行基本的動作訓練,加快學生對足球動作的理解。同時,競技模式教學能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面對當前社會優勝劣汰的生存方式,學生在競技體育模式中不僅學到了相關足球知識,更能提高自身競爭意識。
4.PES2012的靈活應用PES2012作為新型的電腦模擬呈現程序,體現了足球內在的運動規律,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PES能夠更真實反映動態畫面,在進攻、防守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參考意見。在球路部署方面可以實行創新模式,對球隊的陣型以及具體戰術進行特別的布置。同時,老師要強調操作的重要性,至少同時讓8個人進行操作,加強隊員之間的互動,采用比賽模式、聯賽模式加強隊員之間的配合,在比賽模式中可以讓兩個人進行對戰,隨著操作者的換人切換鍵變動控制不同的虛擬隊員。兩個人對戰模式能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其次采用聯賽模式。操作者可以使用某個國家的代表隊參加比賽,需要操作者在參賽過程中利用自己的操作技巧控制戰術,每場比賽結束后相應的對戰術做出調整。PES2012軟件的操作系統比較簡單,但是也考驗了學生的戰術運用。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比賽具有很強的不可預見性和隨機性,所以很大程度上考驗了學生隨機應變的能力。所有的戰術調整都可以通過手柄上的鍵盤操作,提高了學生的反應能力和操控能力,所以要充分利用電腦模擬競技軟件提高學生的足球水平。
三、電腦模擬競技軟件存在的局限性
一是將電腦模擬競技軟件應用于高校足球課教學過程。此舉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避免傳統足球教學的局限性,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以更直觀、更新穎的教學模式呈現給大家。但是同時電腦模擬競技軟件在教學過程中也有一定的弊端。學生由于過度關注軟件的趣味性,容易忽視足球教學真正的含義。二是電腦模擬競技軟件將足球教學以圖片、影像、動態視頻等方式呈現給大家,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同時由于學生過度關注影像本身的趣味性,而忽視了足球教學本身的意義。就像文學鑒賞課,老師為了讓學生分析經典文學影像,所以在課堂上放映經典的文學影像,學生往往關注影像本身的內容,忽視了影像本身所闡述的時代內容和時代背景。這樣的教學模式往往事倍功半,學生僅僅是了解基本內容,根本沒有深入探討,所以導致教學效率低下。
四、結語
1.1教學目標的制定較低
在建筑CAD教學中,教師應該著重訓練學生CAD軟件繪圖能力,促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建筑平面圖、立面圖以及剖面圖的繪制,使其能夠熟練繪圖過程中需要應用到的各項指令,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讓學生能夠將自己心中想法通過CAD軟件表現出來。傳統CAD教學方式注重教師的理論講解以及一些操作指令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繪圖命令,但這種教學方式導致學生欠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在進行建筑CAD教學的時候,教師不能夠局限于基本操作指令的學習。
1.2教學內容滯后
在建筑CAD中,主要的教學內容就是AutoCAD。這種單一的學習方式致使大多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為CAD與AutoCAD的學習內容是一致的。事實上,國內大多數建筑設計單位都逐漸開始應用草圖大師、天正建筑等一些新型建筑設計技術。這些軟件的應用促使CAD軟件的滯后性更加突出。
1.3缺乏爭取的教學方式
在傳統建筑CAD教學過程中,并不能夠突出CAD教學的專業特點,并且教學方式大多都是由繪制簡單建筑框架開始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因為枯燥的門窗繪制消耗掉對建筑CAD的學習興趣。另外,這種學習方式促使CAD內容的學習較為零散,學生不能夠系統有效掌握相應的知識內容。
2高職高專建筑CAD教學模式的改革
2.1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課程學習方式
在建筑CAD學習過程中,理論知識的學習是掌握繪圖操作的基礎內容。所以,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一定要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不然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會顯得十分吃力。例如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僅知道某一快捷指令,但不知道使用這一快捷指令的工具在哪里,不能夠完成繪圖。主要是因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掌握“人機對話”基本應用方式,沒有理解CAD軟件操作命令的提示。CAD實際上是一種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將理論講解與實際操作環節相結合,將理論知識學習與學生動手操作結合起來,實行邊講邊練的教學方式,在計算機房完成CAD教學內容。并且,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也能夠及時反映給教師,提升CAD教學效率。
2.2以就業為導向實施教學定位
建筑CAD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與應用型,使用的是現代信息軟件技術AutoCAD,就是將計算機輔助繪圖設計與土建專業內容有效結合起來,這樣就能夠實現由傳統手繪方式向計算機繪圖形式轉變。現階段,建筑行業發展中,建筑設計師、監理人員、預算人員、施工人員以及造價人員都會使用CAD繪制相應的建筑圖形。并且CAD軟件的應用十分廣泛,廣告、機械、環境藝術等均有應用。在高職高專中建筑CAD教學應該注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使用較多練習案例促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土建工程制圖技巧,使學生能夠有效繪制相應的土建工程圖樣,提升學生的市場競爭實力,有效拉近學校學習與實際就業之間的距離。
3結束語
(1)原有的專業培養目標與培養方案中存在著重理論學習、輕實踐訓練的認識以及重視課內、輕視課外的傾向。(2)實驗教學體系中仍舊以驗證性試驗為主,雖然所有課程的實驗項目開出率為100%,但其中設計性、綜合性的實驗項目占總實驗項目的比例有待提高,極大限制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3)缺乏對實踐教學的過程管理,配套的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尚未健全。(4)現有實踐教學體系缺少對學生工程能力和職業素質的訓練,缺少開放性實驗;缺少創新性實驗教學體系,缺乏具備行業工程領域背景和國際化背景的創新實踐教學團隊。
二、確立并完善軟件工程專業實踐培養目標與培養方案
參考2011年軟件工程專業國家規范,明確了軟件工程專業實踐培養目標與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
依托維森公司和行業企業,聯合制定新的軟件工程人才實踐培養目標,即培養能夠掌握軟件工程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具有軟件工程開發、應用、維護和工程管理能力的,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能夠從事軟件工程方面的教學、科研和應用開發工作的應用型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培養目標對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要求如下:1.基本實踐能力要求:應該具有扎實的自然科學知識、優良的外語水平;具有一定的實際動手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掌握軟件工程專業的基本知識及基本技能。2.綜合實踐能力要求:應該具有綜合分析、設計開發和項目管理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具有知識獲取、知識更新和持久學習能力。3.創新能力要求:具有追蹤軟件行業新理論及新技術能力;具有技術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能獨立完成一定規模項目的研發工作。
(二)培養方案
新的軟件工程專業培養方案形成了以學科基礎課平臺、專業課及成組平臺為主,以實踐教學體系、創新教育體系為輔的應用型軟件工程人才培養體系。為此,應用整體知識觀的理念,采用層次網絡方法構建課程體系,專業培養方案形成包括五個階段。1.第一階段,應用方向選擇:經與維森和中軟公司研討,確定選擇Java中級工程師為培養方向,同時兼顧.NET和基于圖形圖像處理的計算機游戲設計與開發方向及軟件測試方向。2.第二階段,專業技術歸納:Java中級軟件工程師主要技術包括Java程序員、JavaEE初級軟件工程師的主要技術、SSH技術和Web服務器技術等。.NET和基于圖形圖像處理的程序設計與開發方向進行相應的規劃,共同的技術點規劃在Java的相關課程中講解。3.第三階段,專業課程規劃:以培養學生的軟件設計開發能力為主線,專業課程分為專業基礎課、專業基礎選修課、專業成組課和專業選修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基礎選修課中培養學生程序設計能力的相關知識均以Java為基本工具,在專業成組課和專業選修課中設置Java的中高級應用的課程。4.第四階段,知識內容整合:對課程以知識點為單位進行知識內容的整合,明確知識點的前趨與后繼關系和知識點的課程歸屬,可以避免壓縮理論學時的盲目性和隨機性,減少課程體系中知識的冗余和重復,提高專業教學的效率。5.第五階段,培養方案體系形成:以知識內容整合為基礎,在專業課程層次上建立課程體系。針對軟件工程專業技術要求、課程本身的特點和課程的教學目標,完成了教學大綱的制定和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選取,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最終形成層次化課程體系與各項能力要求關系模型。
三、改革優化現有實踐教學體系
現有實踐教學體系對培養應用型、創新型軟件工程人才的支撐力度不夠,必須優化。
(一)優化原則
結合軟件工程專業的特點,構建由基礎課程實驗、綜合設計實踐、應用能力實踐等環節組成的,由淺入深、環環相扣的層次化的實踐教學體系。具體來說,實踐教學體系包括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實訓與畢業設計及課外創新實踐活動:1.課程實驗。以驗證性實驗為基礎,鞏固和加深學生對特定理論知識點的理解;綜合、設計性實驗以案例驅動和面向問題模式為主,綜合運用一門課程的系統知識體系,循序漸進地對學生構思、設計、實施和操作(CDIO)的能力加以強化。同時保證程序設計課程和軟件工程系列課程機房的授課率。2.課程設計。課程設計是為若干主干課程或課程群設置的、綜合性設計性較強的實踐教學環節。在課程設計中,讓學生能夠切身經歷一個完整項目開發的過程,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戰技能和團隊合作能力。3、實訓與畢業設計。專業實訓課程與畢業設計尤其是畢業設計作為教學計劃中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對學生大學四年學習的知識掌握情況和技術運用能力的檢驗。可以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工程師共同擔任指導老師,以增強學生工程實踐能力以及職業素質。4、創新性學習項目與創新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開展廣泛的創新性學習活動。包括參與教師科研項目,參加各級軟件工程相關專業競賽,參加專業認證考試活動,主持或參加創新性項目等,以增強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二)建立多層次實驗體系和各類實驗的比例
實驗教學體系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關鍵。為此建立了軟件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實踐體系與能力體系關系模型。基于該層次關系模型,建立軟件工程專業實驗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是基于專業基礎課程層、專業技術層和應用方向層建立的,分為驗證性、設計性、綜合性、創新性實驗四個層次:1.驗證性實驗。驗證性實驗一般與相關課程同步進行,培養學生基本技能。2.設計實驗。在驗證性實驗基礎上進行規劃,培養學生設計能力,具有承上啟下作用。3.綜合性實驗。在驗證性設計性基礎上,進行專項綜合實踐,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4.創新性實驗。在綜合性設計性基礎上進行,以培養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同時也增加并優化了設計性、綜合性、創新性實驗內容及占相關課程比例。
(三)建立軟件工程專業實踐過程管理平臺
軟件工程過程化的管理是保證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為此建設并完善了軟件工程專業實驗、實踐項目實踐管理平臺。該平臺集各類教學資源(電子教案、課件及相關視頻教程等)、討論答疑、遠程在線輔導、創新實踐等于一體,極大地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增強實踐體系的最終實施效果,還建立了實踐考核體系,主要包含下面幾個方面:1.驗證性實驗。程序設計能力,代碼編寫及調試能力;(30%)2.驗證性綜合性實驗。系統分析、設計、測試能力、文檔寫作能力;(50%)3.創新性實驗。團隊協作及復雜算法創新能力、技術創新能力。(20%)與此同時,實習、工程實訓體系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重點考核:1.業務能力考核:完成實習(項目)進度能力;完成質量;文檔的規范性;英文閱讀能力。(60%)2.綜合素質考核:工作積極性;自我學習能力;制度、紀律的遵守;團隊協作能力。(40%)
(四)深入開展校企合作與創新創業教育活動
通過遼寧維森公司和中軟國際兩個實習基地,有針對性地開展課程設計與實習,提高了學生綜合實踐能力。逐步加強企業工程師對學生工程實踐的指導,提高了學生工程實踐能力與創新創業能力。在深入開展校企合作的同時,我校電信學院還積極引導大學生開展各類創新創業教育活動,參加每年的校級、省級、國家級各類計算機比賽,建立軟件創新團隊并申報成為校級創新團隊。通過創新競賽與創新團隊訓練使學生在基本能力、綜合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都有較大幅度提升,本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與就業質量明顯提高。
四、結束語
1Web應用程序性能測試實驗
這部分實驗目的是使學生熟練掌握使用Jmeter測試Web應用程序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實驗任務測試績效考核子系統中的評分模塊。評分人登錄系統后進入評分環節,選擇其未完成的評分項目(若有多個未評分項,則需要全部對其評分)。每個評分項中包含對多個部門的評分,部門數大于等于3個時需符合正態分布,如可評出優秀3個、良好6個、合格4個、基本合格2個,否則可任意評分。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了3個步驟:一是Jmeter的基本應用,包括腳本錄制、添加http請求、添加斷言以及查看測試結果等;二是Jmeter的邏輯控制結構,如分支和循環等;三是Jmeter的高級應用,如參數值可變以及參數個數可變等。
1.1Jmeter的基本應用
Jmeter可以手工添加腳本,但更方便的是使用腳本錄制軟件Badboy[9]。Badboy錄制的腳本可以保存為Jmeter格式,然后在Jmeter中直接打開和修改。腳本主要是一系列的http請求,其中可以設置請求的URL,請求方法(get/post)及請求參數等,如圖1所示。通過添加斷言(如是否含有特定字符串)檢查請求是否返回正確結果。添加查看結果樹并運行測試腳本查看程序的測試結果。
1.2Jmeter的控制結構
Jmeter具有豐富的邏輯控制結構,包括控制器,switch控制器,while控制器以及forEach控制器等。實驗重點練習控制器和forEach控制器。控制器判斷Jmeter變量是否滿足給定條件,若滿足則執行其包含的測試元素,否則不執行。ForEach控制器對Jmeter變量的每一個取值都執行一遍其包含的測試元素。圖2是一個控制器,其條件為變量COUNT小于10且變量VAR等于字符串“abcd”。圖2Jmeter的控制器圖Jmeter的變量引用使用${變量名}的方式,變量一般提取自返回頁面中的某些信息,如滿足特定條件記錄的行數或某個特定位置的字符串取值等。變量提取可采用正則表達式或Xpath進行匹配,講解其匹配原則并現場演示。圖3利用正則表達式提取需評選優秀的單位個數,其中引用名稱youxiu就是變量名。匹配失敗則取設置的缺省值0。如對于頁面中返回的html代碼“…您當前可以評出優秀<spanid="ltYSMsg">3</span>個…”可提取出優秀個數為3。
1.3Jmeter的高級應用
本部分著重解決實際測試過程中的一些常見問題,如參數內容可變及參數個數可變等。測試登錄環節時需模擬不同的用戶登錄行為,即圖1的http請求中txtUserName一項的值應是變化的。Jmeter提供的CSVDataSetConfig可解決這一問題,如圖4所示。將所有評分人的信息存儲在一個CSV文件中,把其中的列名填入VariableNames項,之后將圖1中的txtUserName值改為userAccount(即CSV文件的第1列)實現參數值的動態變化。進入評分項后需根據情況選擇優秀和良好等的個數,且要反映在http請求的參數中。由于參評單位的個數因評分人和評分項各異,因此無法在GUI界面中一一添加。需動態添加的參數包括評分列表中的name及其value,value的取值從優秀到基本合格依次為1234。為簡單起見,我們按順序對單位進行評分。如系統要求評出3個優秀,則測試中前3個部門打優秀,其余依次類推。由于同一部門的優秀良好等單選按鈕的name值相同(如圖5所示),我們選擇提取該組唯一的ID號,然后將其轉換為name,其對應關系是用$代替下劃線(如ID號為gbBSCExamList_ctl02_rbExamerLevel,name為gbBSCExamList$ctl02$rbExamerLevel)。Jmeter的Beanshellpreprocessor可在提交http請求前動態調整參數個數及參數值。下面給出了Beanshellpreprocessor的代碼。其中ExamerLevel_matchNr為Jmeter的系統變量,提供了正則表達式匹配項ExamerLevel匹配成功的個數(即參評單位的個數)。如前所述匹配數量小于3時可任意評分,為簡單起見我們均將其評為優秀。N=Integer.parseInt(vars.get("ExamerLevel_match-Nr"));(N>=3){YX=Integer.parseInt(vars.get("youxiu"));LH=Integer.parseInt(vars.get("lianghao"))+YX;HG=Integer.parseInt(vars.get("hege"))+LH;BHG=Integer.parseInt(vars.get("jibenhege"))+HG;for(i=1;i<=N;i++){item=vars.get("ExamerLevel_"+i);item=item.replace("_","$");(i<=YX){sampler.addArgument(item,"1");}else(i<=LH){sampler.addArgument(item,"2");}else(i<=HG){sampler.addArgument(item,"3");}else(i<=BHG){sampler.addArgument(item,"4");}}}else{for(i=1;i<=N;i++){item=vars.get("ExamerLevel_"+i);item=item.replace("_","$");sampler.addArgument(item,"1");}}設計了含35個并發線程的線程組,模擬實際35個評分人的評分過程。全部線程在1秒鐘之內啟動,比實際情況更嚴格。得到聚合報告如圖6所示,其中點擊考核評分頁面響應時間最長,為335毫秒。且測試過程中無錯誤發生,說明系統評分模塊可靠。
2數據庫性能優化實驗
除應用程序外,數據庫設計的優劣亦影響系統性能。這部分實驗目的是使學生熟練掌握使用SQLServer測試數據庫性能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庫調優。為減少復雜性,設計一個簡單的由三張表組成的人員組織結構數據庫:user、or-gan及userorgan表。其中user表含4586條記錄,or-gan表含1722條記錄,userorgan表含6804條記錄(一人可在多部門任職)。實驗任務根據賬號查詢其姓名及所在單位信息。
2.1SQL語句執行計劃對應用程序中頻繁執行的SQL語句檢查執行計劃非常重要。初始時,三張表均未建立任何索引,下面SQL語句的執行計劃如圖7所示。由圖7知,三張表均采用全表掃描的方式。對大表全表掃描可能涉及多次磁盤I/O,非常費時,應盡力避免此種情況。SQLServer報告由于缺少索引影響了查詢性能,并給出了相關建議。selectA.vcAccount,A.vcName,C.vcNamefromtest.dbo.[user]Ainnerjointest.dbo.[useror-gan]BonA.vcAccount=B.cnvcempidinnerjointest.dbo.organConB.cnvcorgid=C.nNodeIDwhereA.vcAccount='testuser'為表格建立以下索引:indexIND_USERACCOUNTontest.dbo.[user](vcAccount)clusteredindexPK_ORGANontest.dbo.[organ](nNodeID)indexIND_USERORGANontest.dbo.[userorgan](cnvcempid,cnvcorgid)再次運行后顯示執行計劃如圖8所示。可見所有表掃描均已替換為相應的索引查找,且SQLServ-er未報告缺少索引影響查詢性能。兩次執行查詢的磁盤I/O和CPU時間見表1,可見為表添加正確的索引可提高查詢性能。
2.2索引建立原則總結
建立索引的一般滿足原則如下[10](篇幅所限,未給出實例):(1)為主鍵所在的列創建索引。為經常進行連接但未指定為外鍵的字段建立索引。(2)在頻繁進行排序或分組的字段上建立索引。(3)在條件表達式中經常用到的不同值較多的字段上建立索引,在不同值較少的字段上不建立索引,如性別字段。不在查詢很少引用的列上創建索引。(4)若經常同時使用多個字段排序,可在這些字段上建立復合索引。要盡量使關鍵查詢形成索引覆蓋,其前導字段一定是使用最頻繁的字段。(5)查看索引并刪除不使用的索引。需頻繁進行數據查入操作的數據庫應有較少的索引,需頻繁進行讀取操作的數據庫應有更多的索引。(6)在聚集索引中,避免包括不必要的列,盡可能使用較小的數據類型。(7)在支持排序和范圍查詢的字段上考慮使用聚集索引。(8)具有高選擇性的列是索引的好候選列,具有高密度的列是索引最糟糕的候選列。
3結語
1)課程內容理論性較強。
該課程相關教材理論知識抽象、知識體系龐雜,加大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另一方面,過度偏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讓學生覺得課程所學知識離實踐很遠,不能很好地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
2)教材案例不完整。
傳統教材難以容納完整的案例,所選皆為虛擬案例,缺乏實際可操作性,使案例分析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3)教師缺少項目管理實戰經驗。
該課程要求主講教師既具備較強的理論知識,又有豐富的實戰經驗,而高校教師往往理論基礎較好、工程項目經驗積累不足,授課常常照本宣科,很難對學生進行理論聯系實際的有效指導。
4)學生沒有項目開發經驗。
在校大學生很少有機會參與實際項目的開發,多數沒有參與過完整的課堂模擬項目開發,不易理解課程中的工程概念。
5)實踐教學學時不足。
軟件項目管理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由此決定了該課程不能完全通過書本和課堂掌握知識。實踐教學一般安排18個學時,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需要完成項目管理工具,還要求學生選擇一個新項目,既要從事項目分析設計工作,又要從事項目管理工作,還要學習項目管理工具的使用,難度非常大。
2理論加案例的課堂教學設計
在軟件項目管理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結合當前社會需要,利用多媒體授課的優勢,以案例充實教學,增加知識面和信息量,使理論具有鮮明的應用特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以理論武裝案例,彰顯案例的科學性,令學生在應用中能夠舉一反三,活學活用。
2.1以項目管理知識體系組織課堂講授的理論內容
軟件項目管理的知識體系、內容框架及管理流程有多種版本,如美國項目管理學會推出的項目管理知識體系(projectmanagementbodyofknowledge,簡稱PMBOK)、英國商務部推出的受控環境下的項目管理(projectsincontrolledenvironments2,簡稱PRINCE2)、IBM提出的全球項目管理方法(worldwideprojectmanagementmethod,簡稱WWPMM)。該課程采用國內外最流行的PMBOK(第5版)組織授課內容,把軟件項目管理的內容分為10個知識領域、5個過程組和47個過程。10個知識領域分別為集成管理、范圍管理、時間管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溝通管理、風險管理、采購管理、干系人管理;5個過程組包括啟動、計劃、實施、監控和收尾;授課時以4個核心知識領域(范圍管理、時間管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作為重點內容。以PMBOK指導授課內容既保證了授課內容的權威性,又能夠與時俱進地適應項目管理內容的新變化。
2.2組織開篇案例
每章開始,教師都會安排一個與該章內容相關的開篇案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些案例經過精心選取,盡量貼近實際。案例部分來源于教材,部分來自項目管理認證中的案例分析,每個案例都包括案例描述和問題兩部分。在講解項目管理的概念和技術時,學生可結合案例問題進行分析,學以致用,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3結合CMMI認證展示實際項目資料
當以實際項目資料展示項目管理的實踐成果時,課程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實際的、深刻的。在軟件全生命周期的工程化管理和持續過程改進領域,軟件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CMMI(capabilitymaturitymodelintegration)是無可爭議的主流模型,在專業研究認可度和軟件業界接受度方面都處于絕對的領導地位。作為軟件工程特色專業建設,計算機學院軟件工程系教師與學院軟件開發團隊成員一起準備進行CMMI3級認證,認證過程中積累的項目資料為本課程的項目展示提供了優質教學資源。
2.4認證考試試題操練
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簡稱軟考)由于不設報考條件,很受學生歡迎。它可用于以后職稱的評審或者作為工作的敲門磚和晉級的階梯,部分學生會考慮在學校報考軟考認證。與本課相關的認證有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系統集成項目管理工程師、信息系統管理工程師。步入工作崗位,學生能報考的與實際項目管理經驗相關的認證還有美國項目協會PMP(projectmanagementprofessional)、國際項目管理協會的IPMP(internationalprojectmanagementprofessional)及中國的CPMP(Chinaprojectmanagementprofessional)認證等。教師在每個知識點講授完畢時,輔以這些考試中的相關試題,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3承接工程項目訓練成果的實踐教學設計
以現代工程教育理念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為指導,河南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為各專業在第六、七學期開設工程項目訓練課程,一個導師負責帶幾個學生,完成從選題、分析、設計到實現的整個項目過程。學生通過分工合作在大四找工作之前有了完整的項目實踐訓練。針對本課程實踐學時少及學生缺乏項目開發經驗這一突出問題,筆者嘗試用承接工程項目訓練課程來,組織實踐教學。
3.1保留工程項目訓練課程中的實踐成果
軟件項目管理開設在第七學期,學生在學習本門課程之前,已經在工程項目訓練課程中完成了項目的選題、分析及設計工作,可以把實踐重點放在以前所選項目的管理工作中去,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讓學生有了自己的實際項目,對項目工程訓練課程的學習也是一種有效促進。
3.2課外作業圍繞所選項目設置
由于在課堂上有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習題操練,學生不需要再花過多的時間去鞏固理論知識,因此教師布置的課外作業可以圍繞項目設置。比如,在項目集成章節,教師讓學生準備項目章程(或模擬的項目合同)和團隊契約;在范圍管理章節創建項目的工作分解結構;在時間管理章節利用Project提交項目進度計劃;在成本管理章節對項目利用Excel進行成本估計與預算等;最終,學生能夠提交所選項目的必要管理文件。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