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孝敬老人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我們先來到了“牛街洪記小吃店”。飯店里人頭攢動,吃飯的人還真不少。各種美味食品琳瑯滿目,我和媽媽點幾份小吃。一會,驢打滾端上來了。驢打滾是橢圓形的,表面是土黃色。我迫不及待地夾了一塊驢打滾送入口中,哇!味道好極了!吃到嘴里感到黏黏的,里面居然還是我愛吃的豆沙餡兒。我問媽媽:“這么好的驢打滾是怎么做的呀!”媽媽告訴我,外面是用黃豆面,里面裹著豆沙、紅糖。媽媽還給我講了有關它的歷史故事呢!傳說清朝老佛爺宮廷菜吃煩了,讓御廚給她做一道新菜,御廚自己創新把黃米面里放上餡做成了菜。菜做完后正要端上的時候,太監小驢正巧撞到了御廚,新菜掉進了黃米面里。御廚重新做菜是來不及了,他只好把掉進黃米面里的新菜端給老佛爺品嘗。誰知老佛爺還贊揚說:“這菜真不錯,名字叫什么呀?”御廚想,這是小驢兒闖的禍,隨口就說叫“驢打滾”由此驢打滾才得名。哈哈!這個故事有意思吧!
接著,服務員阿姨又給我們端上了一份小點心,名字叫艾窩窩。艾窩窩長得像一只雪白的小兔子,圓乎乎的。艾窩窩的味道那是相當的好,里面有各種各樣的食物做成的餡,有桃仁、芝麻仁、瓜子仁、青梅、金糕、白糖……。看著看著,我的口水都流了出來了吃完艾窩窩了,不知道下一道點心是什么?正想著呢,一個黃色東西放在桌子上。呀!原來是豌豆啊!豌豆黃外表是黃色的,皮看起來非常光滑,吃到嘴里非常爽口,甜甜的。
走出“洪記小吃店”,媽媽又提議帶我去吃“奶酪魏”的奶酪。說這可是有名的宮廷小吃。奶酪魏是一個不大的傳統風格的小店,走進去墻上貼著各種口味奶酪的圖片。我們點了兩碗奶酪,一碗宮廷奶酪,一碗是黃奶酪。我的宮廷奶酪是白色的,我用勺子挖了一大勺放進嘴里。哇塞!太涼快了,一直涼到了心底,如果在炎熱的夏天吃上一口,那一定爽口極了。
七年級優秀重陽節敬老作文1
寧靜的傍晚,我獨自一人站在林蔭道旁的一棵樹下,陽光斜斜地織下來,細碎地穿過零落的樹葉,在我的眼睛里投下斑斑駁駁的閃亮。而我卻絲毫不能從那光芒中獲得溫暖,反覺得有一種從骨髓中散出的凄冷。看那枯黃的樹葉光華不再,即便在這尚暖的風中也要凍的瑟瑟發抖,堅持不住就要飄落下來,像蝴蝶絕美的舞蹈,而后歸于寂寞。裹衣離開,我感覺自己就像那些被拋棄和遺忘的敗葉,遠隔親人好友,在這遙遠的城市呼吸陌生的空氣,咀嚼思念的苦果。
回到宿舍,發現手機里已經有多條短信了。"當秋風吹來時,我的祝福不惜化作秋雨來滋潤你;當盛開時,我的祝福不惜化作花瓣飛向你;當重陽節到來時,我不惜巨款發條短信祝福你——重陽快樂,工作別太累了。"是M一貫的搞笑風格。"有人牽掛的路程不漂泊;有人思念的日子不寂寞;有人關心的歲月不失落;別讓幸福擦肩而過,別讓美夢變成泡沫。愿你的快樂比所有人都多。"Z總是很貼心。……雖然這些短信大多并不是出自他們本人之手,但我知道祝福的心是真的,情是濃的。握著手機的手漸漸暖熱起來,然后傳遍全身,我恍如被一份份千里,萬里之外的關愛所包圍,而這種關愛將充溢在體內的凄冷驅散了。
窗外,一陣秋風吹來,我再一次抬頭看那些紛飛在空中的枯葉,忽然覺得它們很像自然的信箋,而關愛是一枚世界通行的郵票,枯葉用盡最后的生命燃燒成一縷縷陽光純凈的`燦爛,給無數異地的親朋好友傳遞溫情與祝福,讓世界不再孤單。原來只要心心相印,距離永不會阻隔真情;其實只要真情恒久,天涯也不過咫尺比鄰。
重陽寄情,寄真情啊……
七年級優秀重陽節敬老作文2
九月初九是一個屬于老人的日子——重陽節。我們家也有兩位老人,我的爺爺和奶奶。他倆雖然年齡不小了,可這個家還真是缺不了他們呢!因為他們是我們家的炊事員。爸爸媽媽下班總是很晚,所以做飯這個重擔就交給他們了。在我眼中,奶奶是一個勤儉節約的人,而爺爺則是一個十分考究的人。
那次,我和奶奶去一家藥店買藥,服務員問要貴點兒的,還是便宜點兒的。奶奶毫不猶豫,開口就說:“給我最便宜的!”我想勸勸奶奶:“還是買貴點的吧!好得快!”“錢來之不易,能省就省吧!”我勸不動,只好作罷。等我們回到家,我早就累得氣喘吁吁,可奶奶又馬不停蹄的開始洗菜。而我則坐在一旁,一邊一邊拍打著自己的腿。我甚至懷疑奶奶是不是吃了什么靈丹妙藥,都不會累。
爺爺做任何事都十分考究,就拿洗魚來說吧!一般人10分鐘就OK,可爺爺總是先把鱗片刮得一干二凈,然后在把魚肚里的東西統統掏出。一條魚,至少得花30分鐘。我每次吃爺爺洗過的東西都十分放心,但同時又覺得有點對不住爺爺,因為我的放心,是爺爺長時間站在水龍頭變換來的,那該多累呀!
每當我抬起頭,望著爺爺奶奶那張白經風霜卻又和藹的臉時。我的心中是內疚的。那一條條皺紋,同樣也深深得刻入了我的心中,是呀,他們本應該在享清福,而現在卻為我們服務著。望著他們的身影,我心里琢磨著,有什么可以為他們分擔。
就在這次的重陽節,我想出了一個法子,我要多關心爺爺奶奶,讓他們每一天都活得開開心心。讓我送走他們的不愉快,帶給他們永久的笑臉和開心!
七年級優秀重陽節敬老作文3
重陽節,亦稱登高節、重九節、九月九、茱萸節、節等。是農歷九月九日。習俗有登高、賞菊、飲酒、佩茱萸、吃重陽糕等。現時我國將九月初九日定為敬老節。
重陽由來已久,《易經》載:“以陽爻為九。”〖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曹丕《九日與鐘繇書》:“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傳說重陽節吃重陽糕可消災除病,佩茱萸登高,可避邪惡。
《齊人月令》:“重陽之是日,以糕酒登高眺遠,為時宴之游賞,以暢秋志。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遠。”
唐代王維《九月九憶山東兄弟》:“獨為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晉代陶淵明詩:“如我心,九月九開,客人知我意,重陽一同來。”
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京師謂重陽九月九日。每屆九月九日,則都人士提壺攜磕,出郭登高……賦詩飲酒,烤肉分糕,洵一時之快事也。”
七年級優秀重陽節敬老作文4
九月初九重陽節,既是登高賞菊的時節,也是尊老敬老的節日。
重陽節這天,媽媽因為要上班,爸爸就一個人帶我回老家探望爺爺奶奶,一見到他們,我就趕緊呈上精心制作的節日賀卡,祝他們節日快樂,奶奶見了臉上笑成了一朵花,直摟著我不停地說“心肝寶貝真乖,真懂事啊!”爸爸則是一到家就到廚房幫忙,一會兒洗菜、一會兒掃地,忙得不亦樂乎,嘴里還不停地和奶奶聊著家長里短。吃飯時,他吃了一碗就不吃,奶奶忙說:“怎么吃這么少?你剛才干了那么多活,再多吃點吧!”可爸爸卻說:“我飽了,你們慢慢吃吧。”說完又到廚房忙了起來。
爸爸并不是只重陽節這一天才孝敬爺爺奶奶,平時,他不論工作多忙,事情多繁雜,都堅持每個周末回老家一趟。每次爺爺奶奶都高興地叫我們坐著看電視就好了,不要忙這忙那的,好像只要我們回家就是的滿足了。我們覺得“孝敬”老人就要常回家看看,幫長輩捶捶腰、倒到水、做做家務,可爺爺奶奶卻認為只要聽他們說說話就行,他們還總是反過來幫我倒水,對我噓寒問暖,我一流汗他們就趕緊幫我擦汗,一打噴嚏就趕緊給我添衣,對此我有時會感到厭煩,可他們卻依然如故。
歸根結底,孝敬長輩就是要理解他們、尊敬他們,可現實中卻有不少孩子成了老人要孝敬的“長輩”,即使已長大成人,還是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成文名副其實的“啃老族”。老人最需要的就是一個溫馨舒適的家園,我們可能沒有能力實現老人所有的愿望,但是我們可以從身邊小事做起,給他們更多關愛。
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每一天都是老人節!
七年級優秀重陽節敬老作文5
家里爺爺奶奶最疼我了,他們每天幫我煮早餐、送我去學校、為我洗衣服……
現在我也長大了,也該孝敬爺爺奶奶了。于是,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媽媽和姐姐。我對他們說:“重陽節那天,我們做頓晚餐,給爺爺奶奶吃吧。”她們非常贊同我的想法,異口同聲的說:“好哇!”接著我說:“媽媽您教我怎么煮菜,調味、煮飯……我和姐姐來做。”
那天,在收拾衣服時,突然從衣服里掉出一個紅色的東西,“那不是奶奶曾經……”不爭氣的眼淚竟奪眶而出,我感到了一陣陣刺心的痛,因為那是奶奶遺留給我的惟一東西。
還記得那是一個蕭瑟的秋天,爺爺得了急病突然去世了,爸爸媽媽讓我去跟孤獨的奶奶做伴,我不記得當時的我是怎樣的反應,但我相信我一定是高興極了,我那時總覺得奶奶是我一年四季的港灣。
有一次,雪花飄了三四天才漸漸地安靜下來,放學了,我背著奶奶給我做的書包,踩著厚厚的雪,一步步朝家走去,正在這時,在不遠處我看到一個人,穿著一身灰黑色衣服,在白茫茫的雪地里格外顯眼。走近一看是奶奶,我驚奇地看著她,奶奶一個勁兒地沖我笑,一連呵著那松樹皮似的手,腳在雪地上不時地跺幾下,可能是冷的緣故吧。奶奶告訴我,我爸爸媽媽沒在家,她便來接我,我們走在“咯吱――咯吱”的雪地上,我還在為爸媽不接我而悶悶不樂。抬頭看看,腰彎得像月牙兒一樣的奶奶還在艱難地走著,走著……到了屋里,奶奶忙提起坐在爐子上的水壺,讓我烤火,然后她走進了里屋。一會兒她從里屋里笑呵呵地走出來,正在我詫異的時候,她向我伸過來一只手,滿臉孩子氣地對我說:“給,你嘗嘗這個好東西,可香咧!”我漫不經心地接過那個在她手里沉甸甸的包,一層層地打開外面的塑料袋,又打開里面的一張包裝紙……“嗨,不就是幾個月餅!而且都碎了,你拿過的東西誰稀罕呀……”我小聲地嘟囔著。“咋了?不臟,我剛剛洗了手。”她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還用了肥皂洗了好幾遍。”她又補充說。“就手臟啊?渾身也不干凈。”我知道我說得太過分了。我偷偷地從頭發隙里瞥了奶奶一眼,這時奶奶的臉再也沒有那股高興勁兒,她的雙眼浸滿了淚水,輕輕地轉過身子,走進了里屋……自從那次,奶奶像是衰老了許多,也再沒給過我所謂的“好東西”!D棠淌且桓鱟宰鸚姆淺G康娜耍贍蓯橋攣宜鄧嗟腦倒剩乙泊喲擻肽棠淌柙讀誦磯啵拖穸源腿艘謊推庵止叵狄恢背中僥歉魷攣紜?
那是個下雨的黃昏,奶奶去學校給我送雨衣,在路上被一輛車撞倒了,聽說送到醫院時,已經沒救了,但手里還緊握著那件雨衣。我還聽說當時在眾人圍觀下,她一直用顫抖的手舉著那件雨衣,嘴里似乎想說話,但嘴被鮮血堵住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那手才慢慢地、慢慢地帶著遺憾放下來……我再也聽不下去了。奶奶,我知道您想說什么,您想讓別人給我送雨衣是嗎?奶奶啊,我錯了,您別走,別走……
多少眼淚匯進了長江,匯進了大海,心里萬波翻騰,卻沒能喚醒身體虛弱的奶奶;多少個夜晚,我怕黑,睡不著覺,又想起了奶奶,想起了奶奶將我緊緊地摟著,講她以前的艱苦生活,講她小時候的故事。
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2021難忘的重陽節專題作文五篇,衷心希望能為您提供幫助!
2021難忘的重陽節作文1重陽節快要來臨,家家戶戶忙里忙外,準備迎接重陽節。我的家也不例外。瞧,我的爸爸在做重陽糕,媽媽在釀重陽酒,爺爺奶奶在做菜呢。至于我嘛,當然是后備支援——給爺爺奶奶備材料。
一會兒,我便跑得大汗淋漓,看著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在做食物,我心里有一些嫉妒,憑什么他們可以做食物,我就不可以呀。看我做一道菜出來,讓他們刮目相看。于是,我便偷偷地溜到爺爺奶奶身邊拿走了一些材料,看也不看,就往鍋里倒,拿起鍋鏟就開始炒,可炒著炒著,我就覺得不對勁,總覺得有股怪味在空氣中飄來飄去,我往鍋里一看,原來我拿的材料是巧克力醬和雞蛋,把它們炒成了巧克力味的雞蛋。
我奶奶要往鍋里放材料,不見了雞蛋和巧克力醬,就叫我:“聰聰,給我買些材料去,我這里少了雞蛋和巧克力醬。”好吧,我在心里想,只好把事情講一遍了。于是我就把事情一五一十的講了一遍。奶奶聽完哈哈大笑,說:“聰聰,奶奶這就教你一道菜,但要買些材料,不知道你可否愿意呢?”“當然愿意了!”我一邊說,一邊飛快地跑出家門,買了材料回來。“這道菜菜名叫天神劫,是這樣做的:把雞蛋敲碎敲好的雞蛋放進模具里,再倒一些水,再把面筋放進模具里,在上面放一些小巧克力,再放進微波爐里加熱10分鐘,即可完成。”
誰知,這一次并沒有做好,做成了一個里面全是水的東西。第二次,跟上一次一樣。就在我準備放棄的時候,我看到了外面的蜘蛛,我想:既然蜘蛛網被吹破了蜘蛛還能再織,蜘蛛都有這樣堅持不懈的精神,我為什么不能呢?于是,我開始了第三次,我認真地做好每一步,終于做好了天神劫。我咬了一口,香噴噴的。
這一次,讓我嘗到的不僅是嘴里的甜蜜,更是心里的甜蜜。
2021難忘的重陽節作文2每到這個節日我都會想唐代大詩人王維寫的一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記得重陽節那天秋高氣爽,我們一家人去了__樂園,因為我非常喜歡爬山,爸爸剛買好了門票,我就拉著媽媽飛快跑到山前,山上許多人已經手拉手成群結隊地直達山峰了,我也興致勃勃地往山上爬,但還沒有爬到半山腰,我就已經累得滿頭大汗了,正好前面有座亭子,我和爸爸媽媽就進去休息,這時媽媽給我講了重陽節的由來。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的苦頭。村里有一個叫恒景的年輕人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處訪師尋道,找了很長時間終于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恒景不畏千辛萬苦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于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不僅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從此以后恒景不怕風吹日曬終于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恒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恒景一包茱萸葉,一盅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恒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酒氣,臉色突變,這時恒景手持降妖寶劍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于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瘟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聽了這個故事我非常地感動,猶如是有一股能力注入我的體內。我大踏步地向山上爬去,不久終點便就在我的眼前。
在下山的路上,媽媽告訴我重陽節也叫老人節,我便想起奶奶一直都有肩膀酸痛的毛病,正好路邊有賣棒槌的攤檔,于是我花了五元給奶奶買了一個,打算送給奶奶。
那一年的重陽節是我過得最有意義的重陽節。
2021難忘的重陽節作文3又是一年重陽節。這是個多雨的季節,潮濕的空氣里流淌著思念的味道,縈繞在心頭,揮散不去。深秋的雨,透著徹骨的寒,也是人們思念的季節。
一個讓人思念的季節。我思念一切。風吹落葉輕起,遠了雁的啼鳴,近了冬的腳步。幾片將絲絲悲涼侵襲心房。看著片片黃葉隨風而落,在秋風的肆意中時起時落,仿佛自己將要面對一腔離愁,陣陣寒意浸濕心頭……
真不知道自己為何總這樣多愁,一片落葉,一絲秋風,都能勾起我滿心的哀愁。看著在秋風中掙扎飄零的落葉,我是否無法讀懂它曾經的情懷。不知道它是因為追風而去,還是它已沒了停息的枝頭。于是,真不知道是該為它追風的情懷感動呢?還是該為它被枝條拋棄而傷懷。人們說:“秋風起兮催人淚,舊夢醒時心已碎!”秋天總是夢的季節,可又是一個富有爭議的季節,有人為它的累累碩果而展露笑顏,有人為它的落葉飄零而淚流漣漣……
現在早已是深秋季節。秋末的黃昏來得總是很快,還沒等山峰上被日光蒸發起的水霧消散,太陽就落進了西山。
秋夜,天高露濃,一彎月牙在西南天邊靜靜地掛著。清冷的月光灑下大地,是那么幽黯,銀河的繁星在此刻卻燦爛不起來。這時,秋風蕭瑟的吟頌,彈奏出一曲秋的哀怨。無意中搖曳著路兩旁靜靜地垂柳,述說著她的憂愁和凄涼,告訴我,秋意已濃到及至。
我的愁思就好像這個深秋季節,她譜寫著我的心歌,帶著我放飛的鴿子任意飄蕩,飄向天堂……
飄向我記憶的深處……
曾經想在秋風中,給自己一個承諾,將自己如水的情懷在深秋盡情釋放,然后在夢幻中沉醉。當秋風涼了深邃的夜,流走了所有的夢幻。我才明白,原來所有的承諾都來隨風飄散。當風過無痕的悲涼浸入心扉的時候,那風中的承諾便沒了曾經的蹤影,沒有絲毫印記。那時,我是否只能把最美的承諾放在我詩篇的首行,讓那跳躍的醒目時時勾起我不想淡去的記憶,然后用心書寫今生最感動的故事……這自然界的生生死死,不過是紅塵的一瞬。那一菩提,一壺酒,還有這一磐明鏡,一個沉浸湖底的凡心,將塵埃惹盡。俱往亦,萬事云煙忽過,塵土兩相依。
人不過也如此……
2021難忘的重陽節作文4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到了,又讓我想起了詩圣王維寫的一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里面寫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陽節又稱老人節,所以借此機會為長輩們多做點事,以表達敬意。 今天過重陽節了,長輩們忙忙碌碌準備好晚餐,香噴噴的佳肴陸陸續續的端上餐桌,我主動幫忙把爺爺奶奶的碗先盛好湯,杯中倒上爺爺愛喝的米酒,然后叫大家吃飯嘍!此時一大家子坐滿一大桌。用餐前爸爸提議先把每人每杯子倒滿愛喝的酒或飲料舉杯共同祝愿爺爺、奶奶:“身體健康,壽比南山。”我大聲說好,用一杯飲料同時敬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頓時他們高興地都說我長大了懂事了,豎起大拇指夸我真棒!還囑托我要好好學習。我聽了心里樂滋滋的,連忙說:“好的,您們放心我一定努力讀書,以后長了一定孝敬您們。”此時歡聲一片。晚餐在大家的歡聲笑語中度過,一桌好菜大家也吃得津津有味,開心極了。
晚餐過后大約一小時,趁著家人都圍在爺爺、奶奶身邊拉拉家常、邊看電視,我就提議要求爸爸給爺爺洗腳,媽媽給奶奶洗腳,我幫媽媽和爸爸洗腳,結果大家詫異了說不要了,我執意要求要做,這就是孝敬老人的行為,希望每年重陽節都這樣,晚輩要給長輩洗腳,感受愛的溫暖。結果都同意了,爸爸用桶、媽媽用臉盆裝了合適溫度的熱水,給長輩們洗腳,看著這個場景我似乎覺得很溫馨,爺爺奶奶剛開始覺得很不好意思,后面爸媽用真誠的行動感化了他們,爺爺奶奶接受了,享受了一生以來第一次的特殊的“洗腳”。 看著爸爸媽媽用手輕輕地放入水中,順便輕輕地按摩長輩的腳,邊說邊聊,可有意思了。爺爺奶奶一直笑盈盈的滿臉幸福的樣子,我看了很感動。 過了一會爸爸媽媽給爺爺奶奶的洗腳任務完成,我主動用臉盆裝好水給媽媽洗腳了,我漫不經心地把媽媽的褲腳捆上去,把我這小手輕輕摸上媽媽的腳上,問媽媽:“水燙嗎?”媽媽說不燙。此時我抬起頭看到媽媽的眼眶濕潤了,紅了,我知道,媽媽這是高興,是幸福的淚水,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孝敬她們。
今年的重陽節過的很特別也很有意義。比往年就是不一樣,希望重陽節這天給長輩洗腳的做法一直在我們家延續下去。俗話說:百善孝為先,這是一種傳統美德,讓我們一起行動吧!讓所有的家庭更溫馨、更和諧、更幸福!
2021難忘的重陽節作文5每當秋高氣爽、飄香的時節,我們就迎來了一個特殊的節日——重陽節。重陽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就是重陽節。重陽節有登高賞秋,尊老敬老的傳統,故而重陽節又稱“老人節”。
今年的重陽節,爸爸媽媽為了讓我有所感悟,帶著奶奶和我,一起來到了西山公園賞菊。一進公園大門,一朵巨大的造型映入眼簾,造型下面圍繞的是形態各異的一盆盆,在秋霜中熱烈綻放。
再向前走,只見各種顏色的,層層疊疊,一簇簇堆在一起,卻又按照顏色分開排列,一排排,整整齊齊。看!它們一個個揚著腦袋,挺著胸脯,坐得端端正正迎接著來觀賞的朋友們,絲毫不敢有一點兒怠慢。
我們不禁駐足細賞。瞧,那一盆金_的昴首挺胸,花瓣緊緊簇擁在一起,花蕊黃得鮮亮,花瓣金燦燦的耀眼,開得那么高貴;看,那一盆玫紅色的嬌艷欲滴,分明是位亭亭玉立的姑娘,好象把她的美姿盡數展現在我們眼前;哇,再看那一朵晶瑩欲滴的翠綠,我還是頭一次見呢,花瓣濃綠,你會不會聯想到碧波仙子?奶奶也被這一簇簇深深的吸引了,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中國本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中國人一直傳承著尊重長輩、孝敬老人的傳統美德。但是由于國家提倡計劃生育,大部分家庭是獨生子女,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爸爸、媽媽,還有那些姑姑、姨姨們,一起寵他們,使他們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什么傳統美德、生活能力等全拋于腦后。一些學校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最讓我欣賞的是給學生留“親情作業”。“親情作業”可以使學生在為家長服務的實踐中,體會樂趣,增強親情,改變嬌橫、懶惰等不良習慣,體驗家長為自己、為家庭操勞所付出的辛苦,重新揀起尊老敬老的美德,從而激勵自己自尊自愛、自強自立。同時,在完成“親情作業”時,大大加強他們的責任意識,將學生心中感恩的心燈點燃,從點滴的舉動中內化自己的思想,培養他們的愛心,提高他們的生活能力,訓練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真可謂一舉多得。
“親情作業”內容不同,形式多樣。老師可以要求學生作親情觀察,認真發現父母對子女的愛,如早、午睡時的催床、吃不好時的焦慮、生病時的呵護、失敗時的鼓勵等,讓他們寫一些自己的感受,使他們體會到親情的溫暖;也可以要求學生作親情體驗,找機會和父母互換角色,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實事,如孩子給父母洗頭、洗腳、夾菜、端飯、捶背,為父母整理房間;孩子在假日代替父母考慮一天的三餐問題、家務安排,學生陪父母一塊干活,體驗家長掙錢的艱辛;孩子在節日為家人送上一份祝福,使他們懂得感恩父母,孝敬長輩,增進兩代人之間的情感,使學生體會父母持家之不易。讓孩子和父母都有機會向對方表達自己的關心和愛意,都有機會體驗到親情的幸福與甜蜜。一些學生從小到大,都是爸媽為他們服務,還常常覺得不滿。現在讓學生通過觸摸大人那粗裂的皮膚,內心產生一種震撼,這比家長、老師成天嘮叨著讓他們孝敬父母效果好得多。并且,通過肢體接觸,可以加強兩代人的溝通和親情,和父母消除代溝,化解隔閡。
“親情作業不過是一種手段、一種形式,核心在培養孩子的正常情感、正常的人格發展。”沒有過關心他人的實踐活動,便不會從中獲得一種正面的、積極的情緒體驗。家長們善意地剝奪了孩子的這種和權利,反而會讓孩子成為一個缺乏正常情感、家庭責任感、人生上進的動力。很多家長認為“學習好,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敬”。這是個誤區,只注重了孩子學業的發展,卻忽視了對孩子完善人格的培養。如今的孩子情感淡漠、不關心他人、自我中心主義嚴重,這跟很多家長的導向有莫大關系,恰恰是家長在無形中塑造了這樣一批孩子。亞里士多德說過,人重復做什么,他就是什么。所以優秀是一種習慣,而不是一個行動。美國大學招生時,把考查學生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的情況當作決定是否錄取的一項硬性指標。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蟲,即使學習、考試成績再優秀,一流大學也很有可能不予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