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校園欺凌的預防和治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活動開展情況
組長:熊綺
對校園欺凌專項治理工作負總責,對此次治理活動督查并評定實施情況。
副組長:章易明
對校園欺凌專項治理工作的科學性、可操作性進行評審,治理過程督促班主任教育到位,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并召開以預防校園欺凌為主題的知識講座。
成員:黃勇(教務處主任),楊勇華(政教處主任)
黎華旭(總務處主任),李猛(安穩處主任)
李艷(物業主管),各班主任
服從安排,各司其職。班主任做好對學生的一日安全教育管理、宣傳工作,為學生保駕護航,并通過微信、家校通等網絡平臺向家長宣傳預防校園欺凌方面知識,確保學生安全無事故。同時,門崗做好出入安全管理工作和校園巡查監督工作。
二、規章制度完善情況
1、制定完善了校園欺凌的預防和處理制度、措施。其中,明確規定一旦出現校園欺凌事件,經校園欺凌專項治理領導小組查實,對當事人處以3-5天的停課處理,接受家校雙方的批評教育。
2、建立了校園欺凌事件應急處置預案,明確相關崗位人員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的職責。
三、預防工作方面
1、加強校園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設,充實完善相應的器材設備。
2、充分利用心理咨詢室開展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和疏導,公布學生救助或校園欺凌治理的聯系方式并明確負責人。
3、認真排查學生之間的矛盾糾紛,做好矛盾化解工作,避免矛盾激化,發生過激行為。
4、加強對特殊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摸清底細,積極利用好家校溝通平臺,有針對性地開展幫教工作。
四、校園欺凌事件發生和處理方面
值班領導和值班教師要及時發現、調查處置校園欺凌事件,依據校園處罰規定嚴肅處理實施欺凌的學生。涉嫌違法犯罪的,要及時向公安部門報案并配合立案查處。
總之,通過認真細致排查和調查了解,暫未發現我校存在校園欺凌事件。
近日,為了給廣大學生撐起一片藍天,提供一份沃土,銅山區永清實驗學期根據上級的有關要求,集中開展了一次校園欺凌治理教育活動。總結如下:
1、制定了具體的實施方案,制定完善校園欺凌的預防和處理制度、應急處置預案。
2、進行“法制進校園”講座。
3、各班召開預防校園欺凌主題班會,印制了《預防校園欺凌倡議書》,組織全體學生、家長簽字。
4、利用品德課、心理健康教育課、安全教育課等形式進行滲透教育,讓全體教職工、學生了解校園欺凌傷害事件預防和處理的相關政策、措施和方法。
依據國家和吉林省關于校園欺凌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蛟河市教育局《中小學生欺凌專項整治行動方案》的工作部署,切實加強校園學生欺凌事件的預防和處理工作,營造和諧、文明、平安的校園環境。在4月28—5月9日期間我校開展了預防“學生欺凌”的專項整治行動,現將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高度重視,完善規章制度
1.學校成立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分工明確、責任清晰,有中層以上領導專門負責此項工作。
組長: 范亞志(德育校長)(指導、監督工作開展)
副組長:張磊 (政教主任)(事件處理和信息報送)
成員:張家鵬(安全辦主任)(安全保障和事件排查)
張燁 (政教干事)(宣傳教育)
湯淼 (政教干事)(文本梳理)
全體班主任(學生事件處理及線索上報、排查等工作)
2.學校制定了學生欺凌專項整治行動方案,內容具體詳實。
3.學校結合實際制定了校園欺凌預防和處理意見和工作制度。并將相關內容上墻,強化監督與指導。
4.學校制定了校園欺凌事件應急處置預案,職責清晰。可以控制事故應急預案的啟動和終止,確定現場指揮人員,負責應急隊伍及物資的調動,能及時向公安、醫院、教育局等應急部門報告,并保持密切聯系,相關部門人員到達學校后,學校能配合這些部門指揮應急救援工作。
二、主題鮮明、開展專題教育
1. 學校以“引法進校園”為平臺,開展以預防校園欺凌為專題的警示教育活動2次。
2. 學校面向全體教職工開展以校園欺凌治理為主題的專題學習,使教職工知曉國家、市、教育局相關政策法規要求、預防和處理欺凌的措施和方法。
3. 學校將校園欺凌治理工作與德育工作和安全教育有效結合,通過國旗下講話、班會、宣傳專欄等多種形式展開教育,使學生明確“什么是,為什么,怎么做等相關問題。”
4.加大在校學生心理健康的隱性排查工作,并設立專屬的信息檔案,定期進行保密式的回訪和心理疏導。從而在學生心理健康上設好防線,防止因心理問題而誘發的惡性事件發生。
三、注重宣傳,加強排查
1. 學校充分利用校園廣播、班級手操報、班會、條幅、滾動屏、微信群、宣傳手冊等形式進行校園欺凌相關知識普及和專題宣傳。
2.學校印發相關的調查問卷和宣傳單,對在校學生、學生家長、教師,分批次、分階段進行調查摸排,現已調查摸排900人次。同時強化心理咨詢室的的功能性,現以心理疏導學生50人次。
3.利用早自習和午自習時段,在全校各年段進行了危險物品和管制刀具檢查。并定期對學校外部設施和校園內“危物”及時清理。謹防事件發生時成為事件惡化的“幫兇”。
4.加大力度排查校園周邊滯留人群基礎信息,聯動河北街派出所對存在隱患人員及時驅離,將“人防”工作落到了實處。
通過本次校園學生欺凌專項整治行動,學校校容校貌煥然一新,校園大環境風清氣正,呈現一派新氣象。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學校會將預防校園欺凌工作繼續融入到課堂教學、德育、安全教育等常規活動中,更加深入細致的做好這項工作,建設陽光校園、平安校園。
首先是為什么會有大量的校園欺凌的行為出現?大家知道,年輕人什么時候才能定性?一般來說,二十五六結婚成家之后還不行,需要在婚后兩三年內生兒育女之后,才能真正安穩成熟下來。所以我認為校園欺凌層出不窮是人性使然,是少年天性在一些具有特殊性格庵實暮⒆由砩霞中出現使然,是人類社會殘留的動物界的“叢林法則”使然。當然,還有環境的因素、家庭的因素等等。在眾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厲害”,以弱者為樂,這種鶴立雞群的炫耀心理使一些男孩子和個別女孩子追逐“老大”夢想,樂此不疲,導致了其少年時期的一段荒唐言行。
其次,校園欺凌究竟該如何預防和治理呢?我認為一方面是從本質上、根源上予以治理,另一方面是從校園的學生管理機制上予以治理。
先從本質上說,這種現象是來自于少年天性和不良環境的影響,所以并非洪水猛獸,也沒有媒體渲染的那么可怕。我總結一句話:校園欺凌來源于沒文化!“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滿腹經綸的飽學之士對此類欺凌行為會嗤之以鼻,更不屑于參與。所以要想從根本上杜絕校園欺凌,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讓學校內的多數學生都變得有文化起來。對策有以下幾條:
1.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要有文化,教導主任、校長要有文化。老師若都是翩翩君子,學生也差不到哪去。“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老師的示范效應不可小覷。
2.從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寶庫中挖掘教育的精華,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比如《弟子規》中的“斗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說得多好啊!若學生能夠熟讀《弟子規》,那么不是圣人也近圣人!
3.打造“幸福大課堂”,讓學生喜歡學習、熱愛學習,在學習中獲得人生樂趣,把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從思想深處擠壓出去。
4.校園環境設計要獨具匠心,要處處有文化,點點皆文化,讓書香熏陶孩子們的心靈。
5.廣泛開展各類社團活動和校園文化藝術節活動。藝術節時間不要太短,不要走過場敷衍,要歷時一個月或更長,項目以二十個左右為宜。對于有暴力傾向的孩子可以讓他加入街舞社團,過剩能量很容易就釋放出去了。
再說從校園的學生管理機制上入手治理,有這樣幾點:
1.拂去表象,把管理責任實實在在地落到相關責任人身上。
班級內部或者學生宿舍里或“暗流洶涌”,或“黑勢滔天”,而班主任卻毫無察覺,毫不知情,對于這樣的班主任不用也罷。
其實,這是個責任心的問題,是個是否具有敏銳的洞察力的問題。媒體報道的全國那幾個典型案例鬧得沸沸揚揚的,實際上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班主任不作為、不負責任所致。
是的,并非所有學生都可以教育好,但及時發現一些學生的不良苗頭、不軌舉動,這些都屬于班主任應盡的職責。
我認為,只要班主任真心負責,校園欺凌可以下降95%以上。
2.不給學生進行校園欺凌的機會和條件。
以我校為例,全校4500多名學生,住校生就有3200多人,每到吃飯時,由于餐廳的設計結構所致無法排隊,致使整個餐廳擁擠不堪,由此引發的鬧矛盾、打群架現象時有發生。于是,學校將三個年級分時段放學,彼此相差4分鐘,這樣,餐廳打架事件幾乎歸零,捎帶著擁擠踩踏事件也可以避免了,校外糾紛也直線下降。再配上餐廳秩序管理員,這塊兒基本就放心了。
3.“朋友”太多不太平,相互學壞不學好。
正如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武宏均老師所言,班際之間少接觸,年級之間不串樓,外校堅決不去粘,社會青年更別提。其實,學生的交往圈有班級的幾十人足夠了,太寬泛易惹麻煩。這和有些專家的意見可能相悖,但卻是基本的常識,成人圈都如此,何況少年乎?
4.校園安保要加大投入。
科技的力量是強大的,移動物聯網則是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要想節省大量人力、物力,且獲得非凡效果,必須緊跟時代節拍,不吝投資,在校園安保上投多少錢都值。
5.“三防”落到實地。
校園霸凌又稱校園欺凌或校園暴力,是指同學間欺負弱小、言語羞辱及敲詐勒索甚至毆打的行為等。具體地說,就是被欺凌的學生個人在心理、身體和言語遭受惡意的攻擊,且因為欺凌者與被欺凌者之間的生理力量、社交力量等因素不對等,被期凌者不敢或無法有效反抗。
校園霸凌的欺凌者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群體,透過對受害人身心的壓迫,造成受害人憤怒、痛苦、羞恥、尷尬、恐懼,以及憂郁。校園霸凌不只發生在校園,因同齡人而引起的校園霸凌也可能發生在校外,甚至在互聯網上。
霸凌的種類包含肢體霸凌、言語霸凌、關系霸凌和非直接霸凌四種。霸凌是一種行為,通常會造成被欺凌者心靈創傷、扭曲,也會造成學業成績滑落、人際疏離,甚至有可能逼迫被欺凌者產生報復性攻擊行為,或使被欺凌者轉而霸凌他人;但對欺凌者也有一定影響,他們成年后的犯罪率、酗酒現象比例相當高。
[ 運用方向]
1.校園不是法外之地。在依法治國的今天,校園內也要依法治理。很多學校發生校園霸凌后,為息事寧人,大都不了了之,導致校園霸凌越來越多。校@不是法外之地,要通過法律手段讓霸凌者受到嚴懲,才能杜絕霸凌現象。
2.普法教育任重道遠。中小學生之間之所以發生霸凌事件,根源在于學生不懂法,不知法,不守法;學校之所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因為學校不習慣運用法律武器。可見,普法教育任重而道遠。
3.霸凌沒有贏家。人們一般認為,校園霸凌的被欺凌者是受害者。其實,欺凌者也是受害者,欺凌者成年后的犯罪率、酗酒現象比例相當高,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4.唯分數論者當戒之。在應試教育和唯分數論的沖擊下,許多學校重視知識教育,輕視法制與規則教育,忽視生命、尊重與心理教育,導致校園霸凌行為頻發,受害者會長期受到欺凌。
[ 習作片段]
校園本是教書育人之所,本應是學生汲取知識的樂園,但近年來的“校園霸凌”事件卻給樂園蒙上了陰霾。抵制“校園霸凌”,斷不是一句空話,而應落到實處。
作為學生最切身的場所,家庭承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家長們不應一味關注孩子學習成績,而應適時與孩子溝通,讓孩子認識到校園暴力事件的可怕之處,讓受暴學生及時站出來,及時走出心理陰影……
學校應加大德育力度,鼓勵學生舉報“校園霸凌”,同時加大監管范圍,讓學生安全進校,安全回家。一些地方教育部門的不作為不應成為學校不作為的理由,學校應就自身機制深刻反省,改正并強化……
進一步說,“校園霸凌”事件不能僅作為人們的談資,更是一座警鐘。發生過的事可以彌補,尚未發生的有待我們預防。司法機構并非只針對成年人,它們的執法對象是全社會,法律的空白更應及時得到填補……
盡管學生涉事者為“未成年人”,但懲罰也不可少。讓涉事者真正暴露在陽光下,受到應有的懲罰,才可能讓“校園霸凌”事件真正遠離孩子,讓學生遠離傷害……
預防校園霸凌,家庭、學校、社會應各司其職,加大道德教育的同時,更要加大司法力度,將矛盾化解于無形,防患于未然,才可還給學生一片安全的藍天,擁抱未來的精彩。